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关应激及糖皮质激素影响海马LTP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马中富含糖皮质激素受体,是应激损伤的主要靶器官.海马突触传递的长时程增强(LTP)效应可直接反映学习记忆功能的好坏,急、慢性应激时,过量糖皮质激素对LTP均有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2.
背景:抑制小鼠海马脑片整合素活动后,虽然不会影响长时程增强的诱导,但却带来快速的长时程增强衰减,证明整合素对于诱导后长时程增强的维持和稳定起到关键的作用。 目的:通过在体电生理技术阐明整合素的β1亚基在活体大鼠的海马CA1区中β淀粉样蛋白抑制长时程增强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方法:将15只SD大鼠等分为对照组、β淀粉样蛋白组和β1整合素拮抗剂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β淀粉样蛋白和β1整合素的选择性拮抗剂,记录自给予β淀粉样蛋白前10 min至高频强直刺激后3 h时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结果与结论:给予对照组大鼠高频强刺激后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明显增强,增幅在30%以上。β淀粉样蛋白组大鼠给予高频强刺激后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在3 h中被显著抑制,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而β1整合素拮抗剂组大鼠给予高频强刺激后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又出现明显的增强。推测β1整合素在活体大鼠的海马CA1区中β淀粉样蛋白抑制长时程增强的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介导作用,而其特异性的拮抗剂或抗体可以阻断这种介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海马长时程增强形成机制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时程增强现象是学习和记忆的细胞机制,它的形成是突触前后机制共同参与的结果。海马是神经系统参与第一级记忆的关键部位。突触前的递质释放和突触后的Ca2+通道、蛋白激酶,尤其是逆行性信使与海马长时程增强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老龄海马的BDNF及TrkB mRNA表达与学习记忆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马是最易受衰老影响的脑区之一 ,其分泌合成多种神经营养因子 ,其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TrkB的老龄性改变较为显著 ,两者的mRNA随增龄而显著降低 ,而在阿尔采默病 (AD)等有认知功能障碍的疾病时表现更为突出。另外 ,BDNF及其受体参与海马学习记忆的过程 :①BDNF通过基底前脑胆碱能系统调节学习记忆 ;②BDNF通过调节突触传递易化长时程增强 (LTP)。因此 ,本文将就BD NF及其受体TrkB的老龄性改变和其对学习记忆的调控两大方面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采用大鼠离体海马脑片技术观察了大鼠海马Schaffer侧枝一连合纤维至CAl区锥体细胞通路上突触传递的长时程增强(LTP)以及梭曼,红藻氨酸和印防己毒素对其的影响。以CAl区锥体层群体锋电位(PS)振幅和放射层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EPSP)上升支斜率的变化判断突触活动是否增强,串刺激后突触活动增强20%以上并持续超过15分钟即认为出现LTP。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6.
突触传递的长时程抑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触传递的长时程抑制 (LTD)和长时程增强 (LTP)是行为依赖性突触可塑性的两种重要形式 ,一直以来都是研究学习记忆的热点。本文就近年来有关LTD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和在学习记忆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TNF-α损伤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功能性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应用离体脑片记录技术,记录大鼠海马CA1区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给予Schaffer侧支高频刺激(HFS)诱发长时程增强(LTP),观察不同药物处理组EPSP起始斜率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NF-α和NMDA(N-甲基D-天冬氨酸)对大鼠海马脑片LTP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而姜黄素可以部分拮抗TNF-α和NMDA对海马脑片LTP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TNF-α、姜黄素和NMDA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基础突触传递没有显著影响。结论:姜黄素对TNF-α损伤的大鼠海马神经元有功能性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姜黄素部分拮抗TNF-α诱导的神经元细胞膜上的NMDA受体过度激活,维持神经元的长时程增强。  相似文献   

8.
<正>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依赖性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引起的突触联系增强具有重塑神经环路及调节学习和记忆的作用。在NMDA受体依赖性LTP诱导过程中,Ca2+内流会刺激突触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噁唑丙酸(α-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 propionic acid,AMPA)受体的募集,从而强化突触联系。然而,Ca2+诱导AMPK受体募集的机制尚未明确。Wu等的研究发现,在小鼠海马CA1区的锥体神经元中同时阻断突触结合蛋  相似文献   

9.
LTP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突触传递的长时程增强 (LTP)是学习记忆的神经基础之一 ,是突触可塑性的功能性指标之一 ,也是研究学习记忆的理想模型。LTP是突触前后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包括诱导和维持 2个阶段。LTP的形成与突触前递质的释放、突触后相关受体通道以及各种蛋白激酶、逆行信使、即早基因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内钙离子释放与突触传递长时程增强以及长时程抑制的关系,采用全细胞膜片钳和细胞内钙成像技术,观察了不同参数的突触前刺激引起大鼠海马锥体细胞内钙离子释放的状况。结果为:100Hz、50Hz、20Hz频率,分别用50、25、15、10、5脉冲的突触前刺激均可引起锥体细胞内钙的释放,10脉冲以上的刺激引起细胞内钙释放的成功率为100%,而5脉冲的刺激引起细胞内钙的释放率为57%。100 Hz 3脉冲的刺激可引起少数锥体细胞内钙释放,而5 Hz各脉冲的刺激均不能引起锥体细胞内钙的释放。结果提示,长时程抑制时细胞内钙的升高并非来自于细胞内钙库的钙释放;引起长时程增强的刺激参数与引起锥体细胞内钙释放的参数相似。本文又分析了两者的异同处。  相似文献   

11.
NMDA—Ca^2+—NO路径与中枢神经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NMDA-Ca2+-NO路径是指存在于神经元内或神经元间由谷氨酸或N-甲基-D-天冬氨酸激活NMDA受体始发的胞内Ca2+增高、生成增加等一系列生理或病理变化途径,该路径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维持神经元的正常兴奋性,参与海马长时程增强的产生、维持及突触可塑性。在某些神经性疾病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探讨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Lavendustin A(Lav A)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的包膜糖蛋白gp120引起大鼠海马脑片CA1区的长时程增强效应(Iong-term potentiation,LTP)的影响。方法:应用离体脑片记录技术,记录大鼠海马CA1区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研究了Lav A对gp120引起的大鼠海马脑片CA1区突触传递和可塑性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谷氨酸是脑内最重要的兴奋性递质 ,除参与快速的兴奋性突触传递外 ,还与突触前递质释放、突触传递的长时程增强和长时程抑制、学习和记忆过程、突触发育的可塑性等正常生理功能密切相关。谷氨酸过量时还具有神经毒作用 ,可导致神经元死亡。谷氨酸受体分为两类 :(1)离子型谷氨酸受体 (ionotrop-ic glutam ate receptors,i Glu Rs) ,属于配体门控离子通道 ,包括 NMDA、AMPA和 KA三种亚型 ,均以异源性蛋白的多聚体形式存在 [1 ] ;(2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 (m 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s,m Glu Rs) ,是一组新型的 G-蛋白偶联受体。m …  相似文献   

14.
长时程增强(LTP)是突触效能的重要表现形式,是研究学习与记忆突触机制的客观指标.近年来随着脑片技术的发展,很多关于LTP的实验研究都在脑片水平上进行.介绍了海马脑片CA1区LTP的调节表达机制的研究,海马脑片上诱导产生的LTP的特征和脑片条件的关系,多巴胺转运蛋白阻断剂通过活化D3多巴胺受体增强海马脑片CA1区LTP,以及激活大鼠海马脑片CA1区突触β-肾上腺素能受体增强联合LTP的研究,综述了在脑片水平上研究LTP的诱导表达维持及调节等方面的研究动态和进展.  相似文献   

15.
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内钙离子释放与突触传递的可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内钙离子释放与突触传递长时程增强以及长时程抑制的关系,采用全细胞膜片钳和细胞内钙成像技术,观察了不同参数的突触前刺激引起大鼠海马锥体细胞内钙离子释放的状况。结果为:100Hz、50Hz、20Hz频率,分别用50、25、15、10、5脉冲的突触前刺激均可引起锥体细胞内钙的释放,10脉冲以上的刺激引起细胞内钙释放的成功率为100%,而5脉冲的刺激引起细胞内钙的释放率为57%。100Hz 3脉冲的刺激可引起少数锥体细胞内钙释放,而5Hz各脉冲的刺激均不能引起锥体细胞内钙的释放。结果提示,长时程抑制时细胞内钙的升高并非来自于细胞内钙库的钙释放;引起长时程增强的刺激参数与引起锥体细胞内钙释放的参数相似。本文又分析了两者的异同处。  相似文献   

16.
介导LTP和LTD的突触后生化网络建模与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个描述海马CA3-CA1突触长时程改变被诱导时,介导其形成过程的生化反应网络模型.方法:通过分析突触后钙依赖的信号转导通路中各主要信号蛋白酶的结构功能特性、相互作用关系,用数学函数描述介导突触长时程可塑性形成的生化网络动力学特征.结果:通过计算机仿真研究阐释了突触长时程修饰诱导形成过程中主要的钙信号转导机制.结论:为研究突触水平的学习记忆规律提供了一个仿真研究的平台.  相似文献   

17.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典型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临床症状包括认知功能下降、行为障碍、生活能力下降等。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AD逐渐成为威胁老年人生命健康的顽疾。大量报道表明,铝对神经递质、海马长时程增强、突触可塑性、神经细胞凋亡、钙稳态、钾离子通道等方面的影响在AD发生机制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铝暴露对海马NMDA受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铝是一种慢性神经毒性物质,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多种功能,特别是对学习和记忆功能有抑制作用。铝可通过改变神经细胞的膜功能和NMDA受体等途径影响细胞内外的钙稳态,造成细胞结构和功能障碍,导致学习记忆能力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NMDA受体是中枢谷氨酸盐兴奋性受体的一种,参与突触可塑性及皮质和海马神经元长时程增强(LTP)效应。NMDA受体通道在学习记忆中开启和学习记忆、神经元可塑性及大脑发育等方面均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星形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维持生理动态平衡的关键细胞,具有广泛功能,在正常生理和疾病状态中发挥多样的调节作用,包括提供信息传递和代谢支持、调控血脑屏障功能、调控突触形成、建立和维持适当的突触连接、调节神经保护及神经毒性作用等功能,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生长,各种生理、病理环境下均发挥重要作用。该文旨在阐明星形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总结其具体的调节过程和相关机制,为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20.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 (m 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s,m Glu Rs)是与 G蛋白耦联的受体 ,目前已克隆出 8种不同编码的基因 [1 - 5 ] 。根据它们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信号转导的机制以及对激动剂的选择性 ,可将其分为 G- 、 G- 和 G- 三组。 G - 组包括 m Glu R1 和 m Glu R5 ;G - 组包括m Glu R2 和 m Glu R3;G- 组包括 m Glu R4、m Glu R6 、m Glu R7和 m Glu R8。目前研究表明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与神经突触传递的调控、突触发育的可塑性、长时程增强效应 (L TP)、长时程抑制效应 (L TD)、学习记忆、神经元退化和保护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