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阴股沟带蒂皮瓣修复外阴缺损五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外阴切除术后阴股沟带蒂皮瓣修复外阴术式。方法:对5例单纯外阴切除术后患者,根据缺损面积采用阴股沟带蒂皮瓣及改良后的阴股沟带蒂皮瓣对外阴缺损进行修复。结果:2例阴股沟皮瓣出现右侧皮瓣远端约0.5 cm×1.0 cm张力性水泡及坏死,经换药后Ⅱ期愈合,另3例阴股沟带蒂皮瓣均Ⅰ期愈合;术后3月均恢复性生活,重建外阴丰满。结论:外阴修复应根据外阴缺损面积大小选取适宜的方法,以最小损伤获得外阴解剖外观及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双侧菱形筋膜皮瓣修复外阴癌切除后缺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外阴癌行广泛外阴切除术后缺损修复术式。方法:对5例外阴癌患者利用其会阴部及股后侧的菱形移位筋膜皮瓣一期修复外阴广泛切除术后局部缺损,结果:采用该术式修复的5例患者创面均Ⅰ期愈合,随访2-3年局部瘢痕较轻,外阴丰满,结论:对Ⅰ,Ⅱ期外阴癌,在行广泛外阴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的同时有条件采用该术式修复创面缺损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阴癌行广泛外阴切除后缺损修复式的改良。方法对3例外阴癌患者利用两侧大腿根部的菱形皮瓣移位修复外阴创面缺损。结果经菱形移位皮瓣修复外阴癌切除后缺损的术后病人,伤口均Ⅰ期愈合,随访2~3年,疤痕轻,外阴丰满,无复发。结论对Ⅰ、Ⅱ期的外阴癌患者在常规作广泛外阴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的同时采用两侧菱形移位皮瓣修复外阴切除后的缺损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外阴癌根治术肌皮瓣转移重建外阴手术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云清  黎玲  龙德蓉 《华西医学》1999,14(3):331-332
晚期外阴癌常因癌肿大,浸润范围宽,在行外阴癌根治术后外阴局部皮肤缺失区域大,造成缝合困难或无法缝合。采用皮瓣转移重建外阴可以解决根治术后切口缝合问题,但常因缝合部份张力大,血供较差,导致缝合切口裂开或皮瓣坏死,加之创面又在会阴部,临床护理困难多、难度大,通过术前充分准备,术后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了患者术后愈合出院。1 临床资料我院自1989年~1998年间,收治Ⅱ期以上外阴癌14例,年龄最大的57岁,最小的32岁,Ⅱ期6例,Ⅲ期6例,Ⅳ期2例。10例为阔筋膜张肌皮瓣(TensorFasciaLateMyecutalleous,TFL)…  相似文献   

5.
1 临床资料 2004年3月~2006年3月,我院行外阴癌广泛切除+淋巴结清扫并进行重建外阴手术7例,随诊1~2年,手术均获成功.7例患者均为已婚女性,年龄30~53岁,平均年龄42.5岁.多数患者有长期外阴瘙痒病史,阴部出现肿块或溃疡为主诉就诊.病理诊断:外阴鲍温氏瘤1例,外阴鳞状上皮细胞癌(角化鳞状细胞癌)2例,基底样细胞癌2例,外阴、阴蒂混合癌1例,外阴乳头状癌1例.手术均在连续硬膜外麻下进行.皮瓣移植股阴皮瓣5例,肋缘下带蒂皮瓣2例.  相似文献   

6.
探讨腹壁带蒂皮瓣包埋术治疗儿童严重手外伤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本研究回顾性分析重庆某医院烧伤整形科2008年1月—2018年1月10例行腹壁带蒂皮瓣包埋术进行指腹缺如修复患儿的病史资料,对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包括术前心理护理、皮肤准备、平衡训练以及术后对皮瓣血供的观察、防止皮瓣移位等。本组10例患儿皮瓣成活良好,术后3周完全覆盖缺损指腹,围术期未发生因护理不当造成的相关并发症。说明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后期手术成功及减少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外阴肿瘤扩大切除与皮瓣修复术治疗乳房外Paget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给予11例乳房外Paget病患者实施外阴肿瘤扩大切除与皮瓣修复术,同时配合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工作。结果11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皮瓣全部成活,平均(4.5±0.7)d后I期愈合出院。术后未出现皮瓣感染、坏死等并发症。结论外阴肿瘤扩大切除与皮瓣修复术应做好患者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后做好皮瓣的观察,预防并发症,并加强健康宣教,指导患者加强营养及建立良好生活方式,其有利于患者手术顺利进行及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0):1849-1851
纳入本院2013年1月~2014年3月确诊为骶尾部褥疮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的48例患者,应用臀上动脉浅支为蒂的臀大肌带蒂肌皮瓣结合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结果术后4例皮瓣血运不良,创面延期愈合;2例患者出现皮瓣边缘坏死,换药之后创面肉芽长出,再行2期植皮手术,术后伤口愈合;其余皮瓣均能够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的切口均为Ⅰ期愈合;所有患者均进行了为期12个月的随访,12例患者出现了皮瓣移植后的臃肿;其余36例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均在治疗后1个月内出现一定程度的深浅感觉功能障碍,3~6个月感觉逐渐恢复。臀大肌带蒂肌皮瓣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较好的修复骶尾部褥疮合并组织皮肤缺损,该方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带蒂股薄肌肌皮瓣Ⅰ期修复直肠癌腹会阴切除术后会阴部缺损的临床特点,总结手术前后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01年7月~2004年7月在我院行腹会阴切除术后接受了股薄肌肌皮瓣Ⅰ期移植会阴部缺损修复术的7例患者进行护理,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7例患者术后无切口裂开、切口脓肿或肠梗阻等并发症,术后平均17d会阴部切口Ⅰ期愈合出院,B超会阴部检查均无明显积液。结论采用带蒂股薄肌皮瓣Ⅰ期修复直肠癌腹会阴切除术后会阴部的缺损,效果理想。术后对移植皮瓣以及创面引流的精心护理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外阴癌是少见的恶性肿瘤,占女性原发恶性肿瘤的1%,约占女性生殖道原发性恶性肿瘤的3%~5%,为妇科恶性肿瘤第4位,好发生于绝经后妇女,且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外阴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鳞状细胞癌,约占80%~90%。腹腔镜联合外阴根治性切除、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是外阴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手术可造成皮肤缺损大,伤口缝合张力高,易发生伤口坏死,感染,阴道松弛、大小便失禁等并发症。因此,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促进伤口愈合,保持美观,根治性外阴手术后的重建手术---外阴重建术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我科对一例外阴癌行外阴根治切除术+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腹腔镜下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患者行外阴重建术,经积极治疗与护理,患者术后恢复好,随访12个月植皮区供皮区存活,外观满意,皮瓣感觉功能存在,局部肿瘤无复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侧颅底肿瘤根治术后不同修复重建方法进行分析、总结。  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为2012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北京协和医院口腔科和耳鼻咽喉科行侧颅底肿瘤根治术及修复重建的患者。依据缺损情况(不伴皮肤缺损、伴皮肤缺损、伴下颌骨体部及升支缺损)进行不同方法的修复重建,并观察患者出院时伤口愈合情况及重建效果。  结果  共62例患者(63次缺损修复术)纳入本研究。其中不伴皮肤缺损34例、伴皮肤缺损23例、伴下颌骨体部及升支缺损5例,组织瓣成活率为98.41%(62/63),伤口一期愈合率为90.48%(57/63)。不伴皮肤缺损患者中,采取游离脂肪填充修复6例、颞肌瓣联合游离脂肪填充修复14例、胸锁乳突肌瓣或联合颞肌瓣修复13例、颞肌瓣联合颌下腺瓣修复1例;其中2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换药后延期愈合;34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感染与脂肪液化,组织瓣成活率为100%,伤口一期愈合率为94.12%(32/34)。伴皮肤缺损患者中,缺损直径≤3 cm者5例,均采用颈面部推进皮瓣联合颞肌瓣和/或胸锁乳突肌瓣修复,皮瓣成活率为100%,伤口一期愈合率为100%;缺损直径>3 cm者18例(19次缺损修复术),其中行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8例、胸大肌等带蒂皮瓣修复6例、前臂皮瓣联合带蒂皮瓣或局部组织瓣修复2例、胸大肌皮瓣或联合颈面部推进皮瓣及颌下腺瓣修复2例、腹直肌皮瓣修复1例,1例曾行大剂量放疗患者采用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后3 d出现静脉栓塞,后改用胸大肌皮瓣救援修复后一期愈合;1例采用股前外侧肌皮瓣移植患者术后第2天出现血肿,清除血肿后伤口一期愈合;1例腹直肌皮瓣修复患者术后出现脑脊液漏,换药后皮损延期愈合;2例采用胸大肌等带蒂皮瓣修复后出现远端小面积坏死,经换药后伤口延期愈合;余患者的伤口均一期愈合,一期愈合率为84.21%(16/19),皮瓣成活率为94.74%(18/19)。伴下颌骨体部及升支缺损患者中,采用腓骨肌皮瓣、游离肋骨移植联合颞肌瓣、股前外侧-股骨肌皮瓣移植修复分别2例、2例、1例,皮瓣均完全成活、伤口一期愈合。10例患者累及硬脑膜造成颅内外沟通,其中7例无术后并发症患者一期愈合,3例脑脊液漏患者经换药后延期愈合。行一期面神经重建患者24例,其中采用耳大神经移植重建12例,舌下神经8例,咬肌神经(+/-)耳大神经3例,股外侧皮神经1例;13例获得随访,面神经功能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恢复。  结论  侧颅底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后应根据缺损范围选用不同的重建方式。对于不伴皮肤缺损者,可采用颞肌瓣联合游离脂肪填充或局部组织瓣修复;伴皮肤缺损直径≤3 cm者,可采用颈面部推进皮瓣联合局部组织瓣修复;伴皮肤缺损直径>3 cm者,股前外侧肌皮瓣是较佳的修复方法。多次手术和术前放疗血管状态不佳或无法进行显微外科手术的患者,可选用胸大肌等带蒂皮瓣;若缺损累及颧弓以上,则可联合颈面部推进皮瓣及局部组织瓣修复;较大范围骨缺损,应酌情修复骨缺损。如条件许可,应争取一期重建面神经缺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筋膜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至2012年8月我科应用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筋膜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3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3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清创换药、游离植皮后愈合。平均住院25天,术后30例经6个月至5年随访,皮瓣质地优良,外观与足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感觉神经也部分恢复。结论: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筋膜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糖尿病足部溃疡(DFU)创面皮瓣移植方式选择和效果。方法河北省唐山市第二医院DFU患者195例,根据皮瓣移植方式分为三组各65例。A组予小腿部位带蒂皮瓣治疗;B组予局部转移皮瓣合并或未合并手术治疗;C组予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治疗。比较三组疗效、足部溃疡愈合基本情况、治疗前后创面生长细胞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随访12个月,统计三组手术次数、溃疡复发率、截肢率。结果A组总有效率高于B、C组,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肢端感觉恢复时间、溃疡创面愈合时间及肉芽组织形成时间短于B、C组(P<0.05)。治疗4、12周后,三组创面VEGF、bFGF、TGF-β1水平较治疗前、治疗后2周升高,且A组高于B、C组(P<0.05)。随访12个月,A组手术次数少于B、C组,溃疡复发率、截肢率低于B、C组(P<0.05)。结论与局部转移皮瓣合并或未合并手术、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比较,小腿部位带蒂皮瓣效果显著,更能促进DFU患者创面生长细胞分泌,进一步加快足部溃疡愈合,降低截肢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足底内侧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和胫后动脉逆行皮瓣修复足跟部恶性黑色素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为临床的皮瓣选用提供参考。【方法】对应用足底内侧皮瓣10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1例和胫后动脉逆行皮瓣9例修复足跟部恶性黑色素瘤术后缺损的临床效果进行随访,比较分析三种皮瓣AOFAS踝-后足评分、损伤部位、触觉、压觉(Semmes—Weinstein单丝法)、动态和静态两点分辨觉(m2PD、s2PD)、温度觉、臃肿程度和瘢痕挛缩程度。【结果】术后皮瓣及植皮均顺利成活,创面均I期愈合;供区植皮均成活,切口I期愈合。皮瓣质地、颜色等均正常,无继发性溃疡发生。三种皮瓣的AOFAS踝-后足评分、瘢痕挛缩程度、皮瓣的臃肿程度、触觉、压觉、两点分辨觉和温度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臃肿程度高于其他2种皮瓣,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足底内侧皮瓣和胫后动脉逆行皮瓣修复足跟部恶性黑色素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均可获得较好疗效,三种皮瓣各有特点,临床应该根据各种客观要求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延迟带蒂转移修复前臂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兰州手足外科医院就诊的前臂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9例,采用DIEP皮瓣延迟带蒂转移进行修复,分析其临床效果。患者年龄18~51岁,软组织缺损范围24.0 cm×8.0 cm~32.0 cm×8.5 cm。DIEP皮瓣以外侧穿支供血,供区直接缝合。皮瓣延迟的时间6~10 d;断蒂时间18~21 d。 结果1例发生小的皮缘裂开,术后2周自然愈合,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2.0~4.5年,平均(3.8±1.4)年。供区切口愈合好,未发生腹壁切口疝,未见明显功能障碍;受区外形、功能均恢复较好,临床效果均满意。 结论DIEP皮瓣延迟带蒂转移修复前臂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安全、可靠,可降低对供区的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壁肿瘤术后胸壁复杂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2007年3月至2014年12月共完成胸壁肿瘤缺损修复46例,平均51.7岁。其中,皮肤鳞状细胞癌16例,软组织肉瘤8例,乳腺癌复发22例。单纯肋骨缺损15例,采用单纯网片修复;单纯软组织缺损14例,采用带蒂皮瓣修复;胸壁全层缺损合并胸骨、心前区、大范围的肋骨缺损17例,采用"网片+骨水泥+网片"三明治的方法坚强内固定,软组织修复采用带蒂或游离皮瓣修复。结果:1例腹直肌带蒂皮瓣术后边缘部分坏死,再采用局部推进皮瓣修复;1例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患者术后第2天出现静脉危象,急诊手术探查清除血块后皮瓣顺利成活;其余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皮瓣完全成活。随访12~68个月,平均(29.4±0.7)个月,无患者复发,皮瓣外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不同形式的带蒂皮瓣和游离皮瓣是修复肿瘤切除术后复杂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l,f14、胸背动脉、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远端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技术及效果。方法对19例小腿远端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进行修复,皮肤缺损面积(6emx9cm)~(11.6em~22.3em)。其中股前外侧穿支皮瓣12例、胸背动脉穿支皮瓣4例、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3例。结果术后19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8.2个月,皮瓣颜色质地好,外形满意,两点辨别觉为9—21mm。结论游离股前外侧、胸背动脉、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远端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The hands and forearms are frequent sites of burn injury, and due to the high concentration of superficial tendons, bones, and joints, flaps are frequently needed to cover defects in these areas. We present a patient who suffered remote electrical injury to the right forearm which later developed into an open wound with exposed tendon. Successful coverage of this defect was accomplished with an islanded fasciocutaneous flap based on perforating arterial branches of the radial artery, which was harvested from an area of burn injury. Surgical treatment of hand and forearm wounds with axial pedicled flaps from areas of burn injury have been reported, but to our knowledge no reports describe the use of perforator flaps.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股前外肌皮瓣移植在腹壁高压电击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行股前外肌皮瓣修复的4例腹壁高压电击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创面股前外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1例,岛状带蒂转移修复3例。供瓣区采取断层皮片移植修复。结果患者皮瓣全部成活良好,皮瓣质地软、色泽接近正常,外形无臃肿,无腹壁疝发生。供瓣区创面愈合好,大腿功能正常。结论股前外肌皮瓣具有组织量大,营养血管可靠,血管蒂长,管径大等优点,对腹壁高压电击伤创面修复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背景:传统股前外侧皮瓣移植的临床应用已非常广泛,新一代带穿支游离皮瓣移植在国内尚处于初始阶段。目的:观察头面部和四肢肿瘤切除术后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方法及其修复效果。设计:病例分析。单位:南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对象:选择2004-04/2006-04在南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及多伦多大学多伦多总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16例需要皮瓣移植的患者,所有患者软组织缺损不能直接缝合导致肌腱、血管、神经、骨质外露。男13例,女3例,年龄26~72岁。因头面肿瘤切除后造成软组织缺损、骨质外露修复9例,平均50岁;因四肢肿瘤切除术后造成软组织缺损、骨质外露修复7例,平均为39岁,所有患者均对手术项目知情同意。方法:患者均采取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医生分两组同时或先后进行手术。肿瘤切除由头颈外科或骨外科医生承担,肿瘤切除后由整形外科医生承担修复任务,整形外科医生先确定受区血管床,并游离,准备好受区血管。其中有2例游离出神经断端做神经修复。根据创口情形切取穿支皮瓣:于髂前上棘及髌骨前外上缘连线作为皮瓣的纵轴线,确定中点,并在中点区域设计所需要的皮瓣。皮瓣最大面积达28cm×15cm,在皮瓣范围内用超声多普勒仪确定主要穿支浅出点(即超声回音最强点)一二个。沿设计线切开皮肤皮下,在放大镜下逐步切开分离皮下组织与深筋膜。遇到主要穿支后,确保一二支主要穿支不受损伤;并沿着穿支血管追踪分离深筋膜、肌肉或肌间隔,及至所需要的血管蒂的长度和所需要的血管管径的大小。必要时保留股前外侧皮神经,本组修复皮神经两例。供瓣区创面直接闭合,放负压引流。在显微镜下用9-0尼龙线吻合血管,用10-0尼龙线吻合神经,间断缝合皮瓣与受区创缘,同时放负压引流于瓣下。头部创口缝线术后9~11d拆除,四肢创口的缝线术后12~15d拆除,供瓣区缝线术后15d以后拆除,引流管在术后3d拔除。观察所有患者术后愈合情况(Ⅰ期愈合:术后伤口按期愈合;Ⅱ期愈合:术后伤口未按期愈合),同时观察皮瓣是否坏死、伤口是否裂开等。主要观察指标:所有患者皮瓣移植后成活情况、皮瓣供区和受区的外形及功能。结果:纳入需要皮瓣移植的患者16例均进入结果分析。15例患者移植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大部分成活,皮瓣远端小部分坏死。伤口Ⅰ期愈合14例,Ⅱ期愈合2例(1例皮瓣远端约2.5cm宽的皮瓣缺血坏死,清除坏死组织后直接缝合愈合,另1例面部上端与皮远瓣区伤口有约3cm长裂开,经换药、再缝合处理后愈合)。所有患者伤口愈合后外形满意,均未见明显疤痕,下肢负重、行走不受影响。结论: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对供区损伤小,对受区修复效果好,是一种较理想的修复头面和四肢肿瘤清除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