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吴瑞云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2):185-186
目的:探讨老年甲亢性心脏病的误诊情况及原因,提出减少误诊的对策。方法:对48例老年甲亢性心脏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分析本病被误诊为其他疾病的种类及原因。结果:老年甲亢性心脏病最易被误诊为冠心病。误诊主要原因:①老年人就诊首发症状为心脏症状;②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且多样化;③缺乏对房颤病因的正确认识。结论:老年甲亢患者心血管症状表现多样,系统问诊、查体、正确分析病情、检测血甲状腺激素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是避免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颅内肿瘤误诊分析刘国美(宣州市人民医院242000)老年人颅内肿瘤缺乏特殊的临床表现,早期常误诊误治,为总结经验,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老年人颅内肿瘤误诊病例报导如下。1典型病例例1男,74岁。因活动后突发右侧肢体活动障碍2小时,于1995年1月...  相似文献   

3.
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颅内病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颅内病灶,减少误诊。方法 对16例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颅内病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颅内病灶,早期易被误诊。原因:1)神经系统体征缺乏或体征轻微被忽视而误诊。2)当肿瘤位于大脑额叶等静区,可先出现精神障碍,而不出现神经定位体征。3)老年人脑萎缩,较晚出现占住效应,可长期“无症状”。4)颅内良性肿瘤或低分化胶质瘤生长缓慢,出现神经定位体征较晚。结论 对中年以上的惠者,无明显精神因素,而出现精神障碍,特别是情感障碍、智力障碍、性格改变等,应特别注意检查,以免误诊。  相似文献   

4.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神经科的常见疾病之一,且老年人SAH占有一定比例。其起病多不典型,意识障碍常较重,病情演变复杂,临床上极易被误诊或延误诊断。本文就我科收治的45例老年人自发性SAH作一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收治的56例非老年人SAH进行比较,兹作报道。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990~1997年,我科共收治自发性SAH 101例,年龄13~78岁。其中>60岁45例,男27例,女18例;<59岁56例,男35例,女21例;男女比例约1.5∶1。有76例于活动中发病,25例于睡眠中或安静状态下发病。有80例起病突然,21例起病相对缓慢。全部病例均经脑CT扫描和腰穿检查证实为SAH,其中有44例行头颅MRI检查,45例行脑血管造影,共发现脑动脉瘤28例,脑血管畸形23例,脑血管痉挛35例。 1.2 临床症状、体征及其特征 在非老年人组中,大多数患者均以突然性剧烈头痛、呕吐为首发症状,符合自发性SAH的首发表现;而在老年人组中,患者多以意识障碍、精神异常、癫痫发作等为首发症状,仅部分病例表现为头痛不适,且头痛程度轻,较少出现呕吐。 1.3 结果 45例老年人SAH,痊愈21例(无任何后遗症状);好转15例(出院时留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偏瘫后遗症状);9例死亡(因再复发和脑血管痉挛而出现中枢性呼吸、循环功能衰竭而死亡)。两组的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比较见表1。  相似文献   

5.
张全峰  陈东 《四川医学》2014,(4):455-456
目的:探讨以肺外症状为首发的肺癌临床特点,提高肺癌临床诊疗水平,减少其误诊和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的80例肺癌患者资料,分析本组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误诊原因。结果本组80例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的肺癌患者,有35例首次诊断为其它疾病,误诊率达43.75%,其中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10例,颅内肿瘤6例,原发性肝癌3例,腰椎疾病2例,静脉血栓形成4例,骨肿瘤5例等。结论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的肺癌易误诊为其他系统疾病,导致治疗延误,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临床上,脑出血的患者以肢体瘫痪及意识障碍为首发症状,但以“视物不清”为首发症状的脑出血较少见,且临床上容易误诊,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患者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患者,女性,50岁。以“头痛、双眼视物不清1d”为主诉入院。该患者入院前1d下午活动中自觉头痛、双眼视物不清,无恶心呕吐、无语言障碍及意识障碍,无肢体瘫痪。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以骨转移为首发症状的肺癌误诊原因及防治策略。方法对27例以骨转移为首发症状首诊未确诊的肺癌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误诊原因分别为风湿痛4例,骨关节病18例,肢体骨折5例;一半以上上述症状出现在肺部病灶之前,大多数患者无呼吸道症状或症状轻微(21/27)。结论肺癌易发生骨转移,少数患者以骨转移为首发症状,主要表现为受累骨骼局部疼痛及关节功能障碍,而呼吸道症状轻微或缺乏,临床医师应对肺癌有足够的重视和警惕,从而减少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首发症状和误诊情况,并分析误诊原因。方法收集在2家医院确诊的SLE患者258例,通过面对面询问调查的方法,获得患者的首发症状和误诊情况,并从患者的首发症状及误诊时的检查等方面分析误诊原因。结果 258例患者中有127例(49.2%)曾被误诊,平均误诊时间是(4.2±2.2)月,其中单次误诊66例(52.0%),多次误诊61例(48.0%)。以发热、关节肌肉症状为首发症状误诊率56.3%(63/112);皮肤黏膜损害为首发症状误诊率为45.9%(28/61);肾脏损害为首发症状误诊率为24.2%(8/33);血液系统损害为首发症状误诊率为41.4%(12/29);消化系统损害为首发症状误诊率为58.3%(7/12);其他系统损害为首发症状误诊率为81.2%(9/11)。常见误诊的疾病为: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肾病综合征,肾炎,上呼吸道感染,白细胞减少症,多形性红斑,日光性皮炎,脂溢性皮炎,过敏性紫癜等。结论 SLE误诊普遍存在,患者首发症状无特异性、多种多样、错综复杂、无固定模式是构成SLE早期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54例以植物神经功能障碍(AD)为首发症状的Guillain—Bane综合征(GBS)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误诊率。方法:对54例以AD为首发症状的GB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4.舭的患者有肌无力,以肢体远端为主;83.3%患者有感觉障碍;电生理检查86.0%患者有周围神经脱髓鞘性改变;53.7%患者合并颅神经损害;心电图异常率为38.9%。结论:以AD为首发症状的GBS临床上较多见,早期误诊率高,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带状疱疹的早期诊断、鉴别、治疗,避免误诊误治.方法:对8例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现疱疹前以腹痛为主诉者,均被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老年人且合并有慢性病者易发生.结论:对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病人,尤其是老年人就诊时,对有腹部皮肤痛觉过敏且沿着肋间神经分布者,应想到带状疱疹可能,需与消化系统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的误诊情况及原因,提出减少误诊的对策。方法:回顾分析50例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误诊的疾病和原因。结果: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易被误诊为冠心病、心力衰竭、结核性心包炎、抑郁症及痴呆症。误诊主要原因主要是:老年人就诊首发症状为心脏病的症状且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且多样化;缺乏对老年人心电图改变的正确认识。临床医师对该病认识不足,缺乏对该病的鉴别意识。结论: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患者的首诊症状表现多样,低代谢症候群不明显,常常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等,系统问诊、查体、综合分析病情、及时检测甲状腺激素的水平,是避免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野向春  王宏  高建华 《吉林医学》2008,29(5):387-389
目的:探讨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特点并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将108例SAH患者分为老年组(68例)和非老年组(40例),对比分析期临床特点。结果:两组患者在起病形式、首发临床症状以及首次就医的误诊率方面有明显差异。结论:老年SAH的起病形式和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因此,对以头痛、意识障碍为主要表现的老年患者应高度重视,及时行脑脊液、头颅CT等检查,以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症状的肺癌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结合22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症状的肺癌常被误诊为脑血管病变或原发脑肿瘤等疾病.结论:对突发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应考虑到脑转移的可能,应完善检查,以免误诊.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1984~1999年,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84例,初诊初治失误37例,占13.03%。其中男24例,女13例,年龄32~83岁,平均52.3岁。其中61~83岁的老年人15例,占40.54%。①误诊为脑血管病3例,占8.11%,以晕厥伴右侧肢体瘫痪为首发症状的1例;以突然晕倒、意识不清为首发症状的1例;以反应迟钝、语言欠流利为首发症状的1例。②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的21例,  相似文献   

15.
以视力下降首诊眼科的垂体腺瘤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以视力下降为首发症状就诊眼科的垂体腺瘤患者被误诊的临床特点。方法对视力下降而用其他眼科疾病不能充分解释者行眼底检查、视野检查、头颅CT及MRI检查。结果有36例患者被发现垂体腺瘤,其中有12例曾被误诊为球后视神经炎,8例误诊为缺血性视神经病变,6例被误诊为白内障,5例被误诊为原发性视神经萎缩,3例被误诊为开角型青光眼,2例误诊为屈光不正。结论对临床不明原因的视力下降患者,应常规行眼底、视野及头颅CT或MRI检查,以排除垂体腺瘤等颅肉疾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无肢体瘫痪脑出血早期诊断。方法:对38例经颅脑CT证实的无肢体瘫痪脑出血患者的发病形式和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多数患者神志清楚,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和脑膜刺激征,少数以颅神经损害眩晕、精神症状为首发,甚至表现为语音障碍、肢体麻木或癫痫。部分有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预后良好。结论:无肢体瘫痪脑出血的患者意识障碍少,临床症状轻,早期易误诊,需CT或MRI检查方能确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如何减少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的呼吸系统疾病的误诊。方法对我院近几年遇见的42例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断进行分析。结果 42例患者在就诊过程中通过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28例患者首次就诊时确诊,14例首次就诊时误诊。结论医生诊断思维局限,体格检查不详细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中老年甲亢12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中老年甲亢容易误诊的各种因素。方法:对12例中老年甲亢病例的发病年龄、首发症状、体征、实验室及辅助检查以及误诊疾病的种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该组病例均因首发临床症状表现单一,缺乏特异性而误诊。被误诊的疾病涉及多个系统,误诊时间在2个月至3年之间。结论:对首发症状单一的中老年甲亢患者应详尽地搜集病人的资料,深入了解病史,细致观察症状,全面体格检查,进行综合分析以减少和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讨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主要首发症状,以及年龄差异和对误诊的影响。方法对1995-2002年112例SAH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SAH最多见的首发症状是头痛,且青中年多见,老年人少见,少见的首发症状有呕吐、眩晕、偏瘫等,青中年少见,老年人多见,且误诊较多。结论SAH首发症状,有年龄差异,以少见表现为首发症状的不典型SAH,误诊较多,应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咽部疾病误诊、误治为咽部疾病的病因、诊断的临床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1996年2月-2002年10月以咽部症状为首发的非咽部疾病的15例患者作一总结。结果 15例患者有不同的早期咽部症状,最后被发现是不同的非咽部疾病。其中12例患者以咽痛为首发症状,最后诊为亚急性甲状腺炎。2例以吞咽障碍为主诉者,并伴胞腺增生,最后诊为重症肌无力。1例以咽不适、有痰磕不出为首发症状,曾误诊为慢性咽炎,最后诊为运动神经元病(延髓型)。结论 对以咽部症状来诊的患者,除应除做的专科检查处外,还应仔细问诊并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则可避免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