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不同型病毒性肝炎对妊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性调查了46例妊娠期病毒性肝炎的患者,以探讨不同病原型病毒性肝炎对妊娠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妊娠期患甲型肝炎异常产发生率为27.2%,乙型肝火为26.1%,戊型肝炎为66.7%。其中戊型肝炎对妊娠的影响最大。妊娠期甲型肝炎为9.1%,乙型肝炎为4.4%,戊肝肝炎为66.7%,均较非孕人群高。妊娠期肝炎超过半数以上发生在妊娠晚期,且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2.
重症肝炎的分型及其诊断标准,国内尚未有一致的意见。本文论述的重症肝炎系指暴发型肝炎(急性肝坏死)和亚急性肝坏死两型病毒性肝炎。自1973年7月以来,我院共收治上述两型重症肝炎90例,在不同时期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兹介绍我们的初步体会如下。诊断标准(一)暴发型:(1)临床确诊为病毒性肝炎,第一次发病,病程在2周以内;(2)肝脏进行性缩小;(3)肝功能严重损害导致出现2度以上昏迷。(二)亚急性肝环死:(1)临床确诊为病毒性肝炎;(2)发病初期与一般急性黄疸型肝  相似文献   

3.
病毒性肝炎中暴发型是严重威胁病人生命的一型。发病后急剧发生肝衰竭,病死率高。近年来通过临床实践,疗效有了较大的提高,现分四方面进行讨论。(一)诊断问题目前对暴发型病毒性肝炎(下简称暴发型肝炎)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主要是对于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和发病后到出现肝衰竭的时间标准不一。1971年巴黎国际肝炎会议讨论的标准是:发病前肝功能正常,发病后8周内肝衰竭并出现昏迷者。同年,日本第五十七届日本消化器病学会总会讨论剧症肝炎(急性肝坏死)标准是:发病前肝功能正常,病后6~8周内出现急剧肝衰竭症状、肝萎缩、进行性黄疸和精神神经症状等。  相似文献   

4.
“坏死型”肝炎是指病毒性肝炎中出现肝细胞弥漫性的大块或亚大块坏死。目前,对这类肝炎的诊断、分型,国内尚无统一名称和标准。北京地区有分为:急性肝炎亚急性肝坏死、慢性肝炎亚急性肝坏死、急性重症黄疸型肝炎、暴发型肝炎等四型;上海和浙江分为:急性重度黄疸型、急性黄疸腹水型、慢性黄疸腹水型、慢性重度黄疸型、暴发型等五型;广州地区统称为重症肝炎;提出了六项条件,武汉地区称为恶性型肝炎(分急性和亚急性恶性肝炎二型);东北沈阳地区称坏死型肝炎(分急性和亚急性肝坏死)等。由于标准和分型的不统一,妨碍了科研协作、治疗措施和预后估价。为此,建议全国应有一个统一的诊断和分型标准。并提出如下建议: 一、名称统一改为“坏死型肝炎”,这是根据这类病人  相似文献   

5.
重型传染性肝炎在临床上并非罕见,或叫暴发型、恶性型肝炎,或叫黄色肝萎缩或肝坏死,名称尚未统一,也无统一的诊断标准。本文将我科收治的重型肝炎16例,加上以往我院内科收治死亡的2例,共18例,加以分析研究,并就其诊断问题提出粗浅意见。  相似文献   

6.
重症肝炎包括暴发型肝炎(急性肝坏死)和亚急性肝坏死型肝炎。起病急、发病快,临床多见深度黄疸、腹水常合并大出血、感染、脑水肿、肝肾综合征、肝昏迷等,病死率较高。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助于疗效的提高及病死率的减低。因此如何加强中西医结合治  相似文献   

7.
戊型肝炎是自限性传染病,其传播方式、临床表现、转归和预后均酷似甲型肝炎,但孕妇肝炎病死率高为本病临床特点。 1 潜伏期 戊型肝炎潜伏期较乙型肝炎短,比甲型肝炎略长,一般为2~9周,平均6周。 2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病情发展分为以下几型: (1)急性戊型肝炎:本型肝炎以急性肝炎为主约占90%,为便于对本型肝炎的深入认识,按国内 1989年上海会议制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试行草案”的分型标准及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出现顺序分述如下。 ①急性戊型黄疸型肝炎 黄症前期:起病急。据新疆戊型肝炎流行的统计资料认为出现自觉症状至住院最短5天,最长90天,平均10.8天。起病时有发烧、畏寒、咳嗽、咽痛、鼻塞、头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占1.9%,关节痛占5.7%~8%,60%~70%病人同时出现全身疲  相似文献   

8.
重症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中最严重的临床类型,预后差,病死率高达60~90%。由于各地诊断标准不一,报告的疗效也不同。 重症型肝炎致死的原因为肝性昏迷、脑水肿、大出血及肝肾综合征等。出血倾向是重症型肝炎的一个主要临床特征;1970年Rake报告暴发型肝炎(急性重症型)病人的出血倾向,除肝脏合成各种凝血因子减少外,可能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有关。此后,国内外相继有一些应用肝素治疗重症型肝炎的报告。本文报告1974年9月至1976年9月我院应用肝素、中药等综合疗法治疗重症肝炎17例,并报告一例急性重症型肝炎(暴发型肝炎)尸检,病理检查证实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存在。  相似文献   

9.
重症肝炎,亦称暴发型肝炎,病情凶险,发展快,易导致急性或亚急性肝坏死,病死率高。 除了及时为患者做出正确诊断和积极抢救外,严密观察病情和有效的护理措施也是减少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的重要环节。现将本组病例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我科近年来,共收治重  相似文献   

10.
毕贞水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35):4412-4414
目前,我国急性戊型肝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临床患者均为散发病例。此时,若其症状不典型,则极易发生漏诊或误诊。急性戊型肝炎多具有起病急、病情重的特点,如果治疗不及时,部分患者可迅速发展为急性重症型肝炎,甚至出现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病死率较高。本文分析1例急性不典型重症戊型肝炎致肝性脑病发作患者的诊治过程,该患者曾先后诊断为“急性胃肠炎”“阑尾炎”,虽经抗感染等治疗,病情却呈进行性加重,临床医师由于对该病认识与分析不足,导致诊断延误,最终病情急剧恶化,出现肝性脑病。本例患者提示对于临床上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不仅要做肝功能检查,还要及早做肝炎病毒学检查,以确保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散发性戊型肝炎的发病规律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散发性戊型肝炎14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98例,女45例.年龄20-82岁.经住院保肝、退黄、降酶等综合治疗,临床治愈129例(90.21%)均为单纯性戊型肝炎,好转11例(7.69%),死亡3例(2.09%)均为重叠性(戊与甲、或乙、或丙型肝炎病毒两重或三重重叠感染).春季发病率最高为58.85%,老年发病率占24.47%,7例重型者均为重叠性.结论 重视春季及老年、有其他病毒性肝炎基础者对戊型肝炎的预防,是降低戊型肝炎发病率及其重型发病率与病死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戊型急性黄殖型肝炎的临床特点,我们将1993年本科收治的成型急性黄殖型肝炎与甲型急性黄殖型肝炎患者各30例进行临床分析比较。诊断标准均参照1993年第七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所制订的诊断标准进行修订诊断。济HAV-IgM阳性者诊断为甲型肝炎,抗-HEV-IgM/抗-HEV阳性者诊断为戊型肝炎。两型肝炎患者男女比例相同(男26例,女4例)。甲型肝炎组平均年龄3O岁,戊型肝炎但平均年龄为529岁。两组患者均为散发性发病,98%以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在外饮食习惯。两组患者均以急性起病、出现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及乏力、尿黄、眼黄;但发…  相似文献   

13.
肝脏活检对不同类型肝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10例黄疸深的各型病毒性肝炎作肝穿活组织检查,发现临床诊断为暴发型肝炎的病例有两种病理表现:一种是肝细胞严重肿胀伴有大小不等坏死灶病变,其病死率低(3/16)。另一种是肝细胞大块坏死病变,全部死亡(3/3)。本组临床诊断与病理相符者66%。因此,肝穿活检可纠正临床的误诊,并为临床评价疗效、判断预后提供病理依据,且将为研究其发病机制提供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广州地区近年急性肝炎发病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近年广州地区散发性急性肝炎的发病特征。方法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1996—2006年急性肝炎住院成年病人的血清肝炎病毒标志物并分析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及发病特征。结果735例散发性急性肝炎患者中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总阳性数638例,阳性率为86.8%,以四种肝炎病毒(HAV、HBV、HCV、HEV)抗体阳性的病例数最多占80.0%,其中甲型、戊型肝炎各占19.5%和45.4%,甲型、戊型肝炎患者均有明显肝损害,追踪观察未见慢性化病例。戊型肝炎病死率2.3%。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和同时感染共84例占11.4%。结论广州地区散发性急性肝炎病例数中病毒性肝炎较多。甲肝和戊型肝炎重肝发生率、病死率较高,故应加强戊型肝炎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急性戊肝与慢性乙肝重叠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影响散发性戊肝发病的危险因素,探讨选择合理治疗方案减少重叠感染重型肝炎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方法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诊断为急性戊肝患者115例,将慢性乙肝重叠HEV感染(简称戊乙肝)与单纯HEV感染进行对照研究。结果115例戊型肝炎均为急性起病,平均年龄(42±15)岁,其中戊乙肝44例,单纯戊肝71例;男女比例2.83:1。戊乙肝组入院时重度黄疸(总胆红素〉200μmol/L)、重度凝血功能异常(凝血酶原活动度〈40%)、低蛋白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戊肝组(P〈0.05);戊乙肝组肝性脑病发生率为15.90%,明显高于单纯戊肝组(P〈0.05);戊乙肝组重型肝炎发生率为38.64%,病死率为35.29%,明显高于单纯戊肝组(P〈0.05);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内科综合治疗可提高重型肝炎存活率(P〈0.05)。结论海鲜食用史是戊肝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慢性乙肝重叠HEV急性感染易导致慢性乙型肝炎病情加重,易发生重型肝炎,病死率高;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早期使用ALSS可明显降低重型肝炎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重型肝炎的概念、名称不一。国内亦称重症肝炎,国外称暴发型肝炎,还因原因不同提出急性肝衰竭,暴发性肝衰竭等概念。是短期内大量肝细胞坏死或严重变性致肝功能衰竭的一类综合征、该病发展迅速,病情凶险,症状复杂,常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高达70%以上,但潜在可逆转。在我国,重型肝炎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其次是药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  相似文献   

17.
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共同感染。文献报道甚少。我院于1994年4月至10月间,肝炎病区共收治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共同感染6例,占同期肝炎住院人数的3.45%,现将收治6例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诊断标准 6例均符合急性病毒型肝炎的诊断。血清IgM抗HAV与IgM抗HEV阳性。血清HBV标志,抗HCV和抗CMV抗体均呈阴性。  相似文献   

18.
<上海医学>编辑部:在日常的临床工作中遇到几个问题,请您们解答:1.重症病毒性肝炎国内一般分成:暴发型(急性肝坏死型)和亚急性肝坏死型(见中华内科杂志,2:76及87,1977。)。但是上海地区分为4型(1973年)或5型(1977年)。特别是所谓“慢性黄疸腹水型”,基本上是属于慢性活动性肝炎或失代偿期肝硬化,与重症肝炎放在一起,似属不妥。  相似文献   

19.
老年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60岁以上的人患戊型病毒性肝炎称老年戊肝,老年戊肝在老年急性病毒性肝炎中占首位。戊型病毒性肝炎(戊肝)是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经消化道传播的急性肝炎,戊型肝炎病毒(HEV)是一种线状单链RVA病毒。一般认为戊肝多发于青壮年,表现为暴发型肝炎的比例较高,由于老年人肝脏的合成和分解代谢、免疫、解毒功能降低,有利于病毒侵入,且以往戊型肝炎的流行不如甲型肝炎广泛,因而在中青年时期有亚临床感染获得免疫的机会较少,故近年来老年戊型肝炎有逐渐增加趋势,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及健康。现将老年戊型病毒性肝炎特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重叠戊型肝炎病毒(HEV)急性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将78例慢性乙肝重叠HEV感染(简称戊乙肝)与单纯HEV感染进行对照研究。结果78例戊型肝炎均为急性起病。平均年龄(46&#177;17)岁,其中戊乙肝35例,单纯戊肝43例,男女比例2.39:1。戊乙肝组总胆红素(256&#177;141μmol/L),肝性脑病发生率(14.3%),重型肝炎发生率(40.0%),明显高于单纯戊肝(P〈0.05)。结论慢性乙肝重叠HEV急性感染易导致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易发生重型肝炎,病死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