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圆 《当代医学》2010,16(26):6-7
目的探讨绞窄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11月~2009年11月绞窄性肠梗阻患者62例,分析其临床表现、病因、实验室和仪器检查结果。本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行粘连松解术22例次,肠扭转复位术9例,小肠部分切除术17例,疝内容物还纳联合疝高位结扎术14例,乙状结肠切除术4例,回盲部切除术1例,结肠切除术3例,肠套叠复位术1例。结果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明确诊断为绞窄性肠梗阻,治愈51例,死亡11例,死亡率为17.7%,其中死于感染性休克5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严重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2例,急性肾衰2例。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绞窄性肠梗阻对降低患者死亡率至关重要,其中CT检查对早期确诊有重要辅助作用,而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患者,需严密观察进行综合分析争取早期确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机械性小肠梗阻的X线特点,尤其是绞窄性小肠梗阻的影像特征,进一步提高X线诊断正确率。方法 腹部站立位透视,站立位腹部正位片,仰卧位腹部正位片,腹部患侧在上水平侧位,硫酸钡灌肠,经保守或手术治疗证实。结果 空肠梗阻17例,回肠梗阻3l例,不完全性小肠梗阻10例。单纯性完全性小肠梗阻14例,其中粘连性小肠梗阻9例,蛔虫团阻塞所致小肠梗阻3例,胆石阻塞所致小肠梗阻2例。绞窄性小肠梗阻24例,其中小肠扭转8例,肠套叠10例,绞窄性闭孔疝,2例,箝闭性腹股沟疝1例,粘连带所致内疝3例。结论 绞窄性小肠梗阻的可靠征象是“咖啡豆”征、假肿瘤征、空回肠换位。小肠梗阻的部位,性质能及早明确诊断,直接关系到临床医生处理方法及选择,关系到患者的预后,因此X线诊断医师必须掌握小肠梗阻的影像特征,力争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绞窄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其中粘连性肠梗阻20例、肠扭转10例、肠肿瘤4例、腹内疝4例、肠结核2例、肠内柿石堵塞2例、肠套叠2例、嵌顿性股疝2例、原因不明4例。手术治疗45例、未手术治疗4例。结果:治愈42例、死亡8例。2例为肠系膜恶性淋巴瘤、2例为肠扭转、肠坏死,另4例为未手术病例、2例拒绝手术、2例因就诊过晚,病情危重,未手术就已衰竭死亡。结论:临床所见的绞窄性肠梗阻中,以粘连性肠梗阻最为多见,其次为肠扭转等。对其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的为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邸文军  高飞 《基层医学论坛》2016,(24):3466-3467
目的:对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方法、手术时机的选择进行总结,提高诊断及治愈率。方法分析总结我院2009年—2013年经治的16例绞窄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16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8例肠坏死行肠切除+肠吻合术,3例行疝松解还纳术,4例行束带松解术,1例行降结肠肿物切除+横结肠造瘘术。结果死亡2例,为老年患者,1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并发严重肺部感染死亡。结论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手术、合理的手术方式及损伤控制原则是提高绞窄性肠梗阻治愈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 我科1987年7月~2000年8月共收治绞窄性肠梗阻23例,疗效满意。现将本组病例的诊疗经验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共23例,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18~72岁,平均35.2岁。手术证实绞窄性梗阻病因分别为肠粘连8例,腹外疝嵌顿7例,小肠扭转4例,肠套叠2例,结肠癌1例,肠系膜血管栓塞1例。本组均行坏死肠管切除,对端或端侧吻合术。切除肠管长度12cm~  相似文献   

6.
目的 成人急性小肠梗阻(small bowl obstruction,SBO)病因复杂,本研究旨在通过探讨SBO的病因谱特征及其与小肠绞窄的关系,为SBO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6月-2016年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住院手术的320例SBO的患者资料。按照是否合并小肠绞窄、绞窄程度、梗阻病因等不同分类方法,将患者分为不同病因组、绞窄组与单纯组、坏死亚组与可逆性绞窄亚组。分别统计各病因的分布情况、各病因与小肠绞窄的关系等。 结果 符合研究标准的320例成人SBO患者中,病因包括黏连107例(33.4%)、外疝73例(22.8%)、扭转46例(14.4%)、内疝32例(10.0%)、套叠28例(8.8%)、肿瘤7例(2.2%)、其他病因27例(8.4%)。其中,绞窄组的扭转与套叠例数显著多于单纯组(均P<0.05),绞窄组的肿瘤例数显著少于单纯组(P<0.05)。在绞窄组中,外疝与内疝引起的坏死亚组患者显著多于可逆性绞窄亚组患者(均P<0.05)。 结论 在成人SBO患者中,黏连仍是主要病因,其次是腹外疝;扭转与套叠倾向于引起小肠绞窄;外疝与内疝有引起不可逆性肠绞窄的倾向。   相似文献   

7.
朱军海 《吉林医学》2010,31(36):6805-6805
目的:探讨CT检查在绞窄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断中的运用价值。方法:对8例经临床手术确诊的绞窄性肠梗阻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患者中,粘连性肠梗阻2例、肠套叠2例、肠扭转1例、内疝3例。CT表现:肠系膜血管闭塞;肠系膜及其血管水肿扩张;局限性肠壁增厚、分层;肠腔积液;肠曲形态改变;小肠"漩涡征"、"鸟嘴征"、"锯齿征"及强化异常等表现。结论:CT诊断绞窄性肠梗阻较为敏感,肠壁增厚、肠系膜积液、腹水对诊断绞窄性肠梗阻具有定性性诊断价值,为临床手术术前诊断提供有力的佐证。  相似文献   

8.
腹内疝源性肠梗阻22例诊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内疝源性肠梗阻的诊治。方法 自1989~2001年问22例病人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病人平均术前观察时间为12小时,短于粘连性肠梗阻术前观察时间。作小肠切除7例,右丰结肠切除1例,占36.3%。术后出现切口感染4例,术后肺炎1例,急性左心衰2例,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腹内疝源肠梗阻为闭襻性肠梗阻,病情发展迅速,短期内可出现肠绞窄肠坏死。必须早诊断,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何志辉  钟华  黎昕 《海南医学》2006,17(3):63-65
目的探讨进一步提高影像X线平片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证实资料完整的88例各类肠梗阻的X线征象.单纯性肠梗阻68例,其中小肠粘连性肠梗阻40例,小肠粪石性肠梗阻13例,结肠梗阻9例,小肠恶性肿瘤一例,不明原因小肠梗阻5例.绞窄性肠梗阻12例,小肠扭转2例,盲肠扭转1例,乙状结肠扭转1例;动力性肠梗阻16例.结果大部分肠梗阻表现为肠环扩张,积气积液,可见液气平面,单纯性肠梗阻肠环分布规律性、连续;绞窄性肠梗阻,有特殊征象"空回肠换位征"、"巨大肠环征"、"咖啡豆征".结论影像X线平片应密切结合临床病史资料,认真分析影像X线平片征象,对确定有无梗阻,梗阻部位,梗阻性质是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T 影像诊断在绞窄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本单位1998 年1月-2006 年12 月间收治的17 例绞窄性肠梗阻CT 的影像诊断资料.所有病人均经手术治疗证实, 其中肠扭转4 例, 肠套叠2 例, 内疝3 例, 粘连性肠梗阻6 例, 肠系膜血管闭塞2 例( 因CT 影像典型一起描述) .结果 发现肠系膜血管闭塞2 例; 肠系膜及其血管水肿扩张9 例; 肠壁增厚15 例; 肠壁强化异常6 例; 肠腔积液15 例; 4 例出现肠曲形态改变; 3 例出现肠壁间积气; 1 例出现门静脉积气; 1 例肠系膜积气; 血性腹水10 例; 气腹1 例.结论 根据病史症状及体征结合CT影像特征, 对提高绞窄性肠梗阻的早诊断及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同时也观察到X 线不能显示的征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CT影像诊断在绞窄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本单位1998年1月-2006年12月问收治的17例绞窄性肠梗阻CT的影像诊断资料.所有病人均经手术治疗证实,其中肠扭转4例,肠套叠2例,内疝3例,粘连性肠梗阻6例,肠系膜血管闭塞2例(因CT影像典型-起描述).结果 发现肠系膜血管闭塞2例;肠系膜及其血管水肿扩张9例;肠壁增厚15例;肠壁强化异常6例;肠腔积液15例;4例出现肠曲形态改变:3例出现肠壁间积气;1例出现门静脉积气;1例肠系膜积气;血性腹水10例;气腹1例.结论 根据病史症状及体征结合CT影像特征,对提高绞窄性肠梗阻的早诊断及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同时也观察到X线不能显示的征象.  相似文献   

12.
我院1985~1997年共收治粘连性肠梗阻339例,治疗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339例中男220例,女119例。年龄16d~79岁。手术治疗114例,死亡16例,其中非绞窄性肠梗阻2例,绞窄性肠梗阻14例;非手术治疗225例,死亡9例。总病死率7.4%。60岁以上患者死亡15例,占总病死人数的60.0%。有各种腹部手术史218例,占64.3%。2讨论2.l绞窄性肠梗阻的确诊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绞窄与否,直接影响治疗效果。绞窄性肠梗阻必须手术治疗,而且应尽可能早期施行。因此对粘连性肠梗阻确定有无绞窄至关重要。凡有下例情况者,应警惕绞窄之可能:①腹痛由阵发性绞…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绞窄性小肠梗阻形成原因、早期诊断和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6月~2008年5月手术治疗绞窄性肠梗阻5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治愈57例,死亡2例,术后并发腹腔脓肿3例,再次肠梗阻、吻合1:2瘘各1例,切口感染8例。结论:确诊或怀疑为绞窄肠梗阻,应在最短时间内尽早手术可明显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粘连性绞窄型肠梗阻的早期诊断标准和手术处理原则。方法 对1990年1月-2004年1月间的42例粘连性绞窄型肠梗阻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粘连压迫24例(57%),粘连并肠扭转或内疝16例(38%),广泛粘连2例(5%)。手术单纯粘连松解或加小肠复位31例(74%),粘连松解加肠切除一期吻合8例(19%);粘连松解加肠切除,肠造瘘3例(7%)。结论 粘连性绞窄型肠梗阻早期诊断不容忽视,综合评价、灵活掌握其诊断标准和积极主动手术处理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绞窄性腹股沟斜疝的效果.方法 采用Mycromesh生物材料Gore-Tex平片,治疗11例绞窄性腹股沟斜疝,其中5例疝内容物为坏死的小肠,4例为小肠和坏死的大网膜,2例为坏死的小肠和坏死的大网膜.结果无术后死亡,2例术后出现急性尿潴留,1例出现阴囊或切口血清肿,无一例出现切口感染.全部病人随访3~56个月,无复发.结论 Gore-Tex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绞窄性腹股沟斜疝是安全而有效的,可避免二期再行修补术.  相似文献   

16.
我院1984~1994年收治肠梗阻并发腹膜炎86例,现将术前术后处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86例中,男66例,女20例。年龄最小80d最大76岁,平均40岁。其中绞窄性肠梗阻50例(肠扭转8例,粘连带压迫7例,粘连带压迫扭转31例,憩室穿孔4例)。外伤性肠穿孔16例(空肠穿孔4例,直肠穿孔1例,回肠穿孔11例)。乙状结肠扭转5例。股疝肠坏死5例。肠套叠10例。临床表现见附表。附表86例肠梗阻并发腹膜炎临床表现及检查86例中发病时间最短为6h最长sd一别例手术治疗,5例非手术治疗,4例治愈,三例因感染性休克死亡。手术后死亡11例,共计死亡12例,死…  相似文献   

17.
绞窄性疝2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绞窄性疝*为急性肠梗阻的常见原因之一。我科在5年内(1957.2~1962.1)共收治外疝1,046例,其中属于绞窄性疝226例,分析如下: 一般分析一、发病率:226例绞窄性疝,占外疝的21.5%。其中股疝绞窄率最高,斜疝次之,直疝亦有发生绞窄者(表1)。  相似文献   

18.
小肠是人体主要的消化吸收器官,脂肪、蛋白质、糖类、无机盐、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以及水均在此消化吸收.小肠部分切除术适应于绞窄性疝、肠扭转、肠粘连等引起的肠坏死;及小肠较大的损伤,小肠局限性炎症、狭窄引起的肠梗阻等.  相似文献   

19.
本文总结566例绞窄性肠梗阻的死亡情况。绞窄发生以腹外疝性肠梗阻和粘连性肠梗阻多见,肠套叠所致的绞窄病死率最高。绞窄性肠梗阻病死率与病程、手术时机的选择以及术前并发休克与否有较大的关系。对绞窄性肠梗阻的正确诊断,及时合理地处理单纯性肠梗阻防止发生绞窄、有效地防治休克及纠正水电解质酸硷失衡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内疝的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5例腹内疝的诊治。结果本组15例均采用手术的方法,发病到手术时间平均为26小时,合并肠坏死行小肠切除10例,合并妊娠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腹内疝病情进展快,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出现绞窄性肠梗阻,应提高警惕,早期明确诊治,提高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