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检测食管癌基因mdr1mRNA表达 ,探讨其与食管癌临床病理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对 5 1例术前未作治疗的食管癌 ,2 0例正常食管组织的mdr1mRNA进行检测并于食管癌患者的病理类型、部位、浸润转移作对比研究。结果 :5 1例食管癌癌组织中mdr1mRNA阳性表达率为 6 2 .7% (32 /5 1) ,正常食管组织表达率为 10 .0 % (2 /2 0 ) ,二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mdr1mRNA食管癌的分化程度、发生部位、病理类型、浸润转移无关 (P >0 .0 5 )。结论 :食管癌组织中mdr1mRNA的存在着高表达 ,可作为食管癌化疗耐药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TPX2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状态,探讨TPX2与食管癌临床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运用RT—PCR方法检测62例食管鳞癌组织及其对应的癌前病变组织和正常食管黏膜组织TPX2的mRNA表达水平;探讨TPX2与食管癌临床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TPX2在正常食管上皮中不表达或者弱表达,食管癌组织中TPX2的表达率为65.5%(62/40),食管癌旁上皮组织为35.5%(22/62),TPX2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食管癌旁上皮及正常上皮组织.且表达水平与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相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不同分级、性别和年龄患者中,TPX2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PX2的表达与食管癌的浸润深度及转移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p73基因在食管癌中的表达与突变状况,探讨p73基因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RT-PCR和SSCP检测37例食管鳞状细胞癌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区域淋巴结和相应正常食管组织中p73mRNA的表达和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37例食管肿瘤组织中有21例(51.8%)p73 mRNA检测到过度表达,其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区域淋巴结和正常组织(P<0.05),与食管癌临床病理分期、细胞分化程度和病理类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未发现食管癌组织中p73基因有任何突变。结论:p73 mRNA在食管癌组织中有较高的表达率和表达水平,本研究未发现p73在食管癌中有突变。p73基因在食管癌中的过表达和正常基因型没有能够阻止癌症的发生及恶化,可能没有主要的抑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转录水平研究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H1和癌基因c-erbB-2在人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技术(RT-PCR)对30例食管癌中nm23-H1、c-erbB-2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进行定量分析,探索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nm23-H1基因mRNA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低于正常食管粘膜组织(P<0.05);分化差的癌组织中表达低于分化较好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低于无转移者(P<0.01).c-erbB-2基因mRNA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高于正常食管粘膜组织(P<0.05);分化差者高于分化较好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高于无转移者(P<0.05).结论基因nm23-H1、c-erbB-2可作为食管癌重要生物学指标,有助于对食管癌生物学行为的了解和预后的判断,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河南食管癌高发区居民食管癌和癌旁组织中乙酰肝素酶mRNA表达水平及其与食管癌浸润和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反转录PCR方法检测了食管癌高发区河南省林州市无症状居民食管上皮组织 (n =2 0 )和食管鳞癌手术切除标本的癌组织 (n =3 8)和癌旁组织 (n =3 8)中乙酰肝素酶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癌组织 ( 68 6% )和癌旁组织 ( 62 5 % )中乙酰肝素酶mRNA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食管上皮组织 ( 10 % ) ,(P <0 0 1) ,但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间其表达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中分化癌组织 ( 70 % )和低分化癌组织 ( 77 8% )中HPAmRNA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食管上皮组织 ( 10 % ) ,(P <0 0 1) ;但在中低分化癌组织间其表达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浸润到食管浆膜层的癌组织 ( 83 3 % )和具有局部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 ( 86 7% )其表达率高于只侵及粘膜下层的癌组织 ( 4 0 % )。结论 :乙酰肝素酶mRNA在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呈高表达 ,并与TNM临床分期关系密切 ,提示其在食管癌的浸润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并可能是判断食管癌预后的一个重要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恶性肿瘤的浸润与转移是其难以治愈的主要原因。近年发现降解细跑外基质的酶与肿瘤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乙酰肝素酶是降解细胞外基质中多糖成分的酶,具有促进肿瘤浸润、转移和血管生成的作用。该实验通过在食管癌组织中对乙酰肝素酶的检测,探讨乙酰肝素酶与食管癌浸润、转移、血管生成和食管癌增殖之间的关系。方法:我们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在47例食管癌组织标本和其相应的正常食管黏膜个对乙酰肝素酶mRNA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乙酰肝素酶在食管癌组织和正常食管黏膜中的表达差异,对乙酰肝素酶与食管浸润、转移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食管癌组织进行FVⅢ相关抗原和PCNA的染色,了解食管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和肿瘤细胞增殖情况,分析二者与乙酰肝素酶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乙酰肝素酶主要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乙酰肝素酶的表达与食癌管的浸润和转移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01);乙酰肝素酶与食管癌的最大微血管密度密切相关(P=0.002),而且乙酰肝素酶mRNA表达的量与最大微血管密度计数之间呈线性相关(R=0.52);乙酰肝素酶与PCNA指数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3)。结论:乙酰肝素酶可促进食管癌的浸润、转移和血管生成,并与肿瘤的增殖活性有关,有可能成为一项反映食管癌生物学行为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p73基因在食管癌中的突变状况,分析p73基因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角色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RT-PCR,单链PCR构象多态性(PCR-SSCP)和异源双链体迁移率(HMA)技术检测37例食管鳞状细胞癌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区域淋巴结和相应正常食管组织中p73 mRNA的表达和基因的突变情况,并探讨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37例食管肿瘤组织中有21例(51.8%)p73 mRNA过度表达,其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区域淋巴结和正常组织(P<0.05),并且与食管癌TNM分期,细胞分化程度和病理类型均无明显关系(P>0.05),未发现食管癌组织中p73基因有任何突变。结论:p73基因在食管癌中的过表达和正常基因型没有能够阻止癌症的恶,可能没有担当起重要的抑癌作用。  相似文献   

8.
VEGF-C及其受体Flt4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明  徐岗  邵中夫  谭小军 《广西医学》2009,31(5):635-637
目的探讨血管表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其受体Flt4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表达程度与肿瘤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9例食管癌组织及其周围正常食管组织中VEGF—C、Flt4的表达水平。结果VEGF—C在食管鳞癌及其周围正常食管组织中表达率为59.2%(29/49)和12.2%(6/49);Flt4在食管鳞癌及其周围正常食管组织中表达率为55.1%(27/49)和8.89%(4/49);VEGF—C与其受体Flt4的表达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VEGF—C、Flt4的表达程度与食管鳞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食管鳞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无关(P〉0.05)。结论VEGF—C/Flt4调控系统在食管癌细胞增殖中起一定的促进作用;VEGF—C/Flt可能通过某种机制促进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9.
食管癌组织中肝素酶mRNA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肝素酶mRNA表达与食管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了54例食管鳞癌、癌旁组织及其正常食管组织中肝素酶mRNA的表达。结果:21例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鳞癌癌组织、癌旁及正常组织中肝素酶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21/21)、66.7%(14/21)和0%(0/21)。而在无淋巴结转移的33例食管鳞癌癌组织、癌旁及正常食管组织中肝素酶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3%(10/33)、24.2%(8/33)和0%(0/33)。2组癌组织、癌旁组织肝素酶mRNA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素酶mRNA表达与食管鳞癌转移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食管鳞癌组织中NDRGl mRNA和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NDRGl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9例食管鳞癌组织(分化程度Ⅰ级14例,Ⅱ级23例,Ⅲ级12例;有淋巴结转移2l例,无淋巴结转移28例)、23例癌旁不典型增生黏膜组织及49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NDRG1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NDRG1 mRNA相对含量低于癌旁不典型增生黏膜组织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P〈0.05或0.01);不同分化程度的食管鳞癌组织之间NDRG1 mRNA相对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淋巴结转移的食管鳞癌组织与无淋巴结转移的食管鳞癌组织NDRG1 mRNA相对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食管鳞癌组织中NDRG1蛋白(++)阳性率(3/23和4/49)均低于正常黏膜组织的43/49(P〈0.01);食管鳞癌组织中NDRG1蛋白表达与癌组织的分级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均〉0.05)。结论:食管鳞癌组织中NDRG1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其低表达可能与食管鳞癌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1.
RASSF1A基因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Cong DG  Wang SF  Zhang TW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3):1624-1627
目的探讨RASSF1A mRNA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食管癌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66例食管癌组织及其相应的近癌旁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中RASSF1A mRNA的表达。分析食管癌组织中RASSF1A mRNA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RASSF1A mRNA在食管癌组织、近癌旁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缺失率分别为42.4%(28/66)、15.2%(10/66)、0(0/66)。淋巴结转移者食管癌组织中RASSF1A mRNA表达缺失率(61.1%)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20.0%)(χ^2=11.323,P〈0.01);晚期(Ⅲ~Ⅳ期)食管癌组织中RASSF1A mRNA表达缺失率(61.5%)明显高于早期(Ⅰ~Ⅱ期)(30.0%)(χ^2=6.417,P〈0.05);食管癌组织中RASSF1A mRNA表达缺失与肿瘤分化程度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RASSF1A mRNA表达缺失可能在食管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影响其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转移抑制因子1(MTSS1)和钙激活蛋白43(Cap43)在食管鳞状细胞癌(鳞癌)组织中表达,阐明其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
系。方法:收集食管鳞癌标本80例和癌旁正常组织3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和RT-PCR法检测食管鳞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MTSS1、Cap43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MTSS1和Cap43表达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两者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MTSS1和C
ap43在癌细胞的胞浆/细胞膜呈现棕黄色,MTSS1在正常组织和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25/30)和21.3%(17/80),Cap43在正常组织和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7%(5/30)和76.3%(61/8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T-PCR法检测,MTSS1 mRNA在正常组织和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分别为0.703±0.085和0.295±0.065,而Cap43 mRNA在正常组织和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236±0.052和0.693±0.078,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食管鳞癌组织中MTSS1和Cap43的表达与食管鳞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TNM分期有关联(P<0.05),而与食管鳞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和组织类型均无关联(P>0.05);MTSS1与Cap43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457,P<0.05)。结论:食管鳞癌组织中MTSS1的低表达和Cap43的高表达可能促进
了肿瘤的浸润和转移,二者之间的平衡失调可能是食管鳞癌侵袭和转移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方法:100例新鲜离体手术切除食管癌标本,每例分别各取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1份,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分别检测TIMP-1mRNA在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TIMP-1蛋白在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TIMP-1mRNA在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0.736 4±0.082 9和0.516 0±0.056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3,P=0.029);TIMP-1mRNA在T1+T2期及T3+T4期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0.536 6±0.097 9和0.695 0±0.075 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06,P=0.043);TIMP-1mRNA在高、中、低分化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0.396 6±0.074 3,0.907 2±0.128 1和0.548 5±0.089 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20,P=0.033);TIMP-1mRNA在有无淋巴结转移、不同大体病理类型、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食管癌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机选取的5例标本的Western Blot的检测结果与RT-PCR结果一致,肿瘤组织内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论:TIMP-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生长方面可能发挥了促进作用,与食管癌分化程度可能有关,但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中促肝细胞再生磷酸酶-3(PRL-3)和整合素β1(Intβ1)mRNA的表达水平及差异,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食管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PRL-3和Intβ1 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的差异;研究其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肿瘤直径、TNM分期、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PRL-3、Intβ1 mRNA的表达癌组织中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正常组织中表达最低。 PRL-3及Intβ1 mRNA在肿瘤患者中的相对表达水平均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有关,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PRL-3 mRNA相对表达水平还与肿瘤直径有关,Intβ1 mRNA与肿瘤直径无关。结论 PRL-3和Intβ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增高,其联合检测结果可作为参考指标来了解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和预后。  相似文献   

15.
张功员  刘秋亮  乐晓萍  丁一  张钦宪 《医学争鸣》2007,28(11):1027-1029
目的:检测食管癌组织中hMSH2 mRNA的表达和启动子区甲基化异常. 方法:食管癌标本及相应正常食管黏膜组织32例. 原位杂交法检测hMSH2 mRNA的表达,甲基化特异PCR(MSP)法检测错配修复基因hMSH2启动子区甲基化. 结果:食管癌组织中hMSH2 mRNA阳性表达率为46.9%,正常组织为84.4%(P<0.05). hMSH2 mRNA阳性表达率与食管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位置、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等均无关(P>0.05). 食管癌组织中hMSH2启动子区甲基化发生率为34.4%,正常食管黏膜组织未发现甲基化,2组甲基化阳性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龄患者(≥70岁)癌组织中hMSH2启动子区甲基化发生率(85.7%)明显高于较低龄患者(<70岁)(20.0%)(P<0.05);病理组织学Ⅲ,Ⅳ级食管癌组织中hMSH2启动子区甲基化发生率(70.0%)高于Ⅰ,Ⅱ级(18.2%)(P<0.05). 食管癌组织中hMSH2 mRNA阳性组启动子区甲基化的发生率(13.3%)低于hMSH2 mRNA表达阴性组(53.0%)(P<0.05). 结论:hMSH2的表达缺失是食管癌发生的早期事件;食管癌组织中hMSH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患者年龄和肿瘤病理类型可能有关;hMSH2基因的失活与其甲基化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在食管鳞癌发生及其转移中的作用、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9例食管正常黏膜、15例不典型增生食管组织及45例食管鳞癌组织中COX-2的表达。结果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COX-2不表达,轻中度、重度不典型增生组织及食管鳞癌组织中COX-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8、3/7和28/45,依次增加(P〈0.05)。不同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的食管鳞癌组织中,COX-2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淋巴结转组织COX-2的阳性表达率(80.95%)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45.83%)(P〈0.05)。结论COX-2表达可能是食管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事件,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与肿瘤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无关.COX-2可以作为判断病情和评价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食管鳞癌组织中神经轴突导向因子-1(Netrin-1)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探讨Ne-trin-1和VEGF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50例食管鳞癌组织及其相应的19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和2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VEGF、Netrin-1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1)食管鳞癌组织中Netrin-1、VEGF蛋白及mRNA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和正常食管黏膜组织(P<0.05);(2)有淋巴结转移组食管鳞癌组织中Netrin-1、VEGF蛋白及mRNA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3)食管鳞癌组织中VEGF和Netrin-1阳性表达率间呈正相关(r=0.941 3,P<0.01),VEGF mRNA和Netrin-1mRNA阳性表达率间呈正相关(r=0.584 7,P<0.01)。结论人食管鳞癌组织中VEGF、Netrin-1蛋白及mRNA均呈高表达;Netrin-1、VEGF的表达在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且二者存在正相关,可能共同参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组织吕端粒酶 经亚单位(hTERT)基因的表达意义以及与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42例食管癌组织、37例不典型增生组织及12例正常食管组织中hTERT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Ki-67抗原表达,反映细胞增殖活性。结果:在正常食管黏膜-不典型增生-食管癌组织中,hTERT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51.4%,83.3%;Ki-67抗原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56.7%,88.1%。癌组织中hTERTmRNA与Ki-67抗原阳性表达率较正常食管黏膜、不典型增生组织差异有显性(P<0.01);食管癌组织中hTERTmRNA与Ki-67抗原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果还显示hTERTmRNA和Ki-67抗原表达具有显相关性(r=0.978)。结论:端粒酶活化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hTERTmRNA的表达与细胞增殖活性有关。hTERT基因表达的检测有望成为早期诊断食管癌及判定食管肿瘤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9.
食管癌中VEGF的表达及与MVD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食管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 ,微血管生成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S 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 5 9例食管癌及 2 0例正常食管粘膜组织中VEGF的表达 ,并对血管进行Ⅷ因子相关抗原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计数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  5 9例食管癌中VEGF表达阳性率为 81.36 % ,MVD为 41.81± 8.44 ,显著高于正常食管粘膜组织VEGF的表达率及MVD(2 0 % ;12 .13± 2 .81;P <0 .0 1)。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与食管癌的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相关 ,而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无关 ,并且VEGF表达阳性食管癌组织的MVD显著高于VEGF表达阴性者 (P <0 .0 5 )。随着VEGF表达强度的增强 ,癌组织内微血管密度明显增高。结论 VEGF与食管癌组织的生长和转移有关 ,食管癌组织VEGF检测可作为食管癌预后的一个有用指标 ,并可能成为食管癌临床生物治疗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王海文  宋涛 《中原医刊》2011,(5):40-41,45
目的探讨张力蛋白同源物磷酸脂酶基因(PTEN)蛋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的表达与食管癌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1例食管鳞癌组织、30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6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PTEN蛋白及MMP-7蛋白的表达。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PTEN蛋白与MMP-7蛋白的表达与癌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在食管上皮癌变过程中PTEN蛋白在正常黏膜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依次降低,分别为93.3%(56/60)、73.3%(22/30)、54.1%(33/61),纽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MMP-7蛋白在癌组织及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黏膜组织,分别为42.6%(26/61)、33.3%(10/30)、18.3%(11/6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EN蛋白与MMP-7的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PTEN蛋白和MMP-7在食管癌的浸润、转移及黏膜上皮癌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PTEN蛋白及MMP-7的联合检测有望成为食管鳞癌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分子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