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实验旨在探索磷霉素和多粘菌素B混合鼓室注射对耳蜗的影响。应用45只豚鼠进行CAP检测及耳蜗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发现两种浓度多粘菌素B均引起明显CAP阈值升高、潜伏期延长和毛细胞的损害,随浓度增加而病变加重;当与磷霉素混合用药时,CAP和耳蜗形态学改变较单独用多粘菌素B明显减轻,但高浓度混合液底转有部分或散在外毛细胞和内毛细胞损害。故混合液中多粘菌素B浓度不宜太高,提示临床上可试用该混合滴耳剂治疗中耳化脓性炎症。  相似文献   

2.
3.
磷霉素鼓室注射对多粘菌素B内耳毒性的减毒作用(摘要)尹述成,金康业,陈同芳,钱有光本实验应用磷霉素(FOM)与多粘菌素B(PB)混合鼓室注射观察对豚鼠耳蜗听功能和结构的影响,为临床寻找低毒或无毒滴耳剂提供实验依据。一、材料与方法:耳廓反射灵敏、体重2...  相似文献   

4.
硝普钠耳毒作用的内耳靶组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细胞内及细胞间的一种信息传递分子,一氧化氮(nitricoxide,N0)成为近年来医学界的一个研究热点。而硝普钠(sodiumnitroprusside,SNP)作为NO的供体亦被广泛应用于动物及临床实验。晚近报道,SNP可抑制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compoudactionpotential,CAP),其耳毒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实验旨在结合各种电生理学方法及病理学检查,探讨SNP耳毒作用的靶组织,并间接观察NO对耳蜗各结构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圆窗膜上或鼓阶内给予不同浓度SNP1μl后,豚鼠耳蜗血流量增加,而蜗内电位(endocochlearpotential,EP)迅速下降,CAP反应阈明显提高,耳蜗微音电位(cochlearmicrophonic,CM)及耳声发射畸变产物(F2-F1)之耳蜗微音电位(cochlearmicro-phonicquadtaticdistortionproduct,cmQDT)下降;基底膜振动速度反应(velosityresponseofbasilarmembranevibration,VRBMV)下降;内放射纤维水肿。实验揭示,SNP急性耳毒作用具有浓度及时间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细胞凋亡贯穿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过程,生理状态下细胞内凋亡-抗凋亡系统维持着动态平衡状态,干扰或者打断这种平衡会导致机体疾病。各种内外界因素启动耳蜗毛细胞凋亡是导致听力障碍的重要机制,如噪声性聋、药物中毒性聋、老年性聋以及一些基因突变引起的先天性聋。因此识别这些细胞凋亡的关键调控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干预,对耳聋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毛细胞凋亡的具体病理机制以及在基因水平上对这些关键点的调控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依布硒啉预防丁胺卡那霉素所致豚鼠耳蜗毒性的效果和机制.方法 将24只豚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8只.丁胺卡那霉素组:丁胺卡那霉素400 mg·kg-1·d-1肌肉注射,连续7天;丁胺卡那霉素 依布硒啉组:依布硒啉30 mg·kg-1·d-1 肌肉注射,30分钟后予丁胺卡那霉素400 mg·kg-1·d-1肌肉注射,连续7天;对照组:生理盐水等容量肌肉注射,连续7天.首次用药前1天和7天后分别行双耳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检测,并检测给药后豚鼠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umutase, 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ldhyde,MDA)含量;取左耳蜗行基底膜光镜铺片,右耳蜗行毛细胞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①光镜及电镜观察显示丁胺卡那霉素组豚鼠用药后,耳蜗大部分毛细胞纤毛缺失、紊乱、粘连,细胞器肿胀,细胞内空泡形成,核膜内陷皱缩;丁胺卡那霉素 依布硒啉组毛细胞纤毛仅轻微粘连,细胞器无肿胀,核膜完整.对照组耳蜗毛细胞未见异常;②丁胺卡那霉素组用药后1、2、4、8 kHz的DPOAE幅值显著下降,丁胺卡那霉素 依布硒啉组2、4、8 kHz频率处的DPOAE幅值亦出现下降,但幅度小于丁胺卡那霉素组(P<0.01);③丁胺卡那霉素组用药后血清T-SOD、GSH-PX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增高(P<0.01);丁胺卡那霉素 依布硒啉组血清T-SOD、GSH-PX活性及MDA含量变化程度均轻于丁胺卡那霉素组(P<0.01).结论 依布硒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预防性减轻丁胺卡那霉素所致的耳蜗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清除活性氧物质、减少氧化应激反应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庆大霉素鼓室内注射,通过听觉电生理研究及电镜观察,研究豚鼠中耳局部应用庆大霉素的耳蜗毒性作用,以及刺五加有无对抗庆大霉素耳毒性作用。方法:选择健康豚鼠44只,随机分成3组:庆大霉素组、庆大霉素和刺五加组、生理盐水组。分别检测3组豚鼠ABR。鼓室内注射每天1次,连续7天:第1、2组注射3%庆大霉素,第3组注射生理盐水。第2组同时腹腔注射刺五加注射液,每天1次,连续14天。2周后检测3组ABR反应阈。处死,制备标本行电镜观察。结果:第1组ABR反应阈于给药前、后分别为20.63±6.55dbSpl、69.69±18.02dbSpl;第2组分别为18.75±5dbSpl、40.33±16.53dbSpl;第3组分别为19.17±4.69dbSPI、23.75±8.53dbSpl。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给药前3组ABR反应阈差异(F=0.5,P>0.05)无统计学意义;给药前、后3组ABR反应阈差异(F=24.31,P<0.01)有统计学意义。给药前、后各组ABR反应阈之差(配对t检验),第1和第2组有统计学意义,第3组无统计学意义。给药前、后3组ABR反应阈之差两两比较(scheffe检验),第1组和第2组、第1组和第3组、第2组和第3组均有统计学意义。扫描电镜第1组,可见corti器外毛细胞纤毛稀疏、脱落及破坏,内毛细胞基本正常;第2组可见外行细胞纤毛倒伏、变形及模糊,内毛细胞正常;第3组可见耳蜗内、外行细胞均正常。透射电镜第1组可见corti器毛细胞核染色质固缩、凝聚,线粒体嵴断裂,空泡样变性;第2组毛细胞线粒体肿胀,嵴模糊,部分断裂;第3组毛细胞正常。结论:豚鼠鼓室内注射庆大霉素可以导致耳蜗corti器毛细胞破坏,ABR反应阈显著提高,具有明显的耳蜗毒性。联合应用中药刺五加组的豚鼠也出现了耳蜗corti器毛细胞破坏,ABR反应阈提高,但比单独应用庆大霉素组程度轻,表明刺五加具有对抗庆大霉素耳毒性作用。提示临床应禁用庆大霉素溶液滴耳,并可采用中药刺五加治疗药物性耳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