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蓝宇涛  林田 《护理研究》2010,24(6):1486-1488
[目的]探讨《护理学导论》保持型双语教学的模式,评价实施效果。[方法]对2007级和2008级全日制护理本科生分班实施《护理学导论》传统中文教学和双语教学,对双语教学进行教学过程评价和教学结果评价。[结果]通过问卷调查,实施《护理学导论》双语教学支持率为71%;通过试卷分析,2007级和2008级中文班理论考核的平均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93,P〉0.05);2007级中文班和双语班各题型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8级双语题型中,中文班优于双语班(χ2=3.85,P〈0.05);中文题型中,双语班优于中文班(χ2=13.6,P〈0.01)。[结论]针对学生学习需求和能力,分班后实施《护理学导论》双语教学,能完成该课程教学目标和双语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体验式教学在护理学导论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12级、2013级护理本科生《护理学导论》课程中开展体验式教学,并通过自制问卷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大部分护生喜欢并希望继续开展体验式教学,认为体验式教学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判性思维及团队协作能力,加强护理专业情感和对护理的认同感。[结论]体验式教学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为一体,缩短了理论与实践、思想与行动的距离,有助于优化整合教学资源,提升护生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3.
李春艳  唐四元 《全科护理》2011,(34):3117-3118
[目的]探讨博客(Blog)技术在《护理学导论》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将300名护理本科生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50名,对照组150名,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学导论》的课堂教学,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学导论》的课堂教学基础上应用Blog技术辅助教学。比较两组护生学习成绩及对《护理学导论》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结果]观察组护生《护理学导论》学习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生《护理学导论》学习后护理理论水平、学习兴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协作学习能力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护理学导论》教学中运用Blog进行辅助教学,可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4.
牛耿  史学敏 《护理研究》2004,18(17):1582-1583
[目的 ]了解《护理学导论》采用讨论式教学法的效果。 [方法 ]根据《护理学导论》课程特点 ,结合本校实际 ,对 79名 2 0 0 1级 4年制中专在校学生采用讨论式教学法进行教学 ,通过问卷调查进行教学效果评价。 [结果 ] 73 .42 %的学生赞成该教学法。 [结论 ]讨论式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促进专业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5.
刘合乙  )  刘以娟  毛靖 《护理研究》2013,27(19):2022-2024
[目的]比较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在《护理学导论》课程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以2011级护理专业两个班69名护生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护理学导论》教学采用传统教学法,试验组《护理学导论》某些章节的教学采用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法教学。采用书面理论考核、教学效果评价问卷和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TDI-CV)进行评价。[结果]教学后试验组理论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尤其应用题较高;试验组CTDI-CV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95%以上的学生认为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法案例设计合理,能促进课前预习、巩固复习、提高学习效率、增进知识理解和增强协作能力。[结论]《护理学导论》教学中采用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护生综合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体验式教学模式在护理人文课程《护理学导论》中的教学实践效果。方法:整群选取某校护理学院2013级护理本科2个班级,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护理学导论》课程教学中实验组采取体验式教学模式,对照组采取传统课堂讲授模式。课程结束后采用理论考核及问卷调查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采取不同教学模式,两组学生在理论考核结果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在人文关怀知识、人文关怀能力及人文关怀感知3个维度上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效果。结论:体验式教学可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其在《护理学导论》课程中的运用是切实可行、收效甚佳的,值得在护理专业其他相关课程中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7.
《护理学导论》介绍了护理学基本理论及相关知识,是学生学习护理专业的入门课程。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李红  刘堃  郭蕾蕾  张林 《护理研究》2012,26(2):116-117
[目的]探讨本科护生对急救护理工作的职业态度及从业影响因素,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方法]在《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前后采用自制问卷对186名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前后本科护生愿意从事急救护理工作的原因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工作有成就感、福利待遇好、受人尊敬;不愿意从事急救护理工作的原因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工作压力大、工作风险大、自己不适合。[结论]课程学习前后本科护生对急救护理工作的职业态度部分转变,《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对本科护生职业态度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京津冀高等护理院校《护理学导论》课程设置与校际合作态度。[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3所院校的《护理学导论》课程设置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院校资料、《护理学导论》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校际合作态度与参与意愿。[结果]3所院校所属部门、本科录取批次、招生人数不同,在《护理学导论》课程学时安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所院校对《护理学导论》校际合作态度和参与意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京津冀高等护理院校在《护理学导论》教学内容上各有所长,校际合作态度和参与意愿较强,具备进一步开展校际合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形成性评价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校2010级56名护理本科生为教学对象,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进行了形成性评价的系统实施。[结果]形成性评价实施后,学生对课程总体满意度为92.86%;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优于授课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考试成绩合格率达到98.21%。[结论]形成性评价的应用促进了课程授课效果,推动了护理教学改革,促进了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专业领域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主要介绍护理专业及专科护理的基本理论与技能,是护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课程^[1]。如何使大专护生学好《护理学基础》,成长为21世纪实用型护理人才,是护理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2]。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形成性评价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校2010级56名护理本科生为教学对象,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进行了形成性评价的系统实施。[结果]形成性评价实施后,学生对课程总体满意度为92.86%;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优于授课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考试成绩合格率达到98.21%。[结论]形成性评价的应用促进了课程授课效果,推动了护理教学改革,促进了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础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1]。该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临床实际工作能力。传统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护理教育发展的要求,现代化的多媒体课件以直观、生动、形象地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2]。  相似文献   

14.
张璐  李博  陶志敏 《护理研究》2004,18(21):1961-1962
[目的 ]通过对护理本科生《内科护理学》双语教学效果的调查 ,探讨临床理论教学中开展双语教学的方法。 [方法 ]以 2 0 0 0级65名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 ,以翻译英文病例方式对双语教学活动进行总体评价 ,并自编调查问卷进行反馈调查。 [结果 ] 81.5 %学生对内科护理学开展双语教学持赞成态度 ,双语教学开展后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比开展前明显提高。 [结论 ]医学教育的后期 ,在英语基础较好的护理本科生中可开展双语教学 ,但要注意教学内容的选取。  相似文献   

15.
《社区护理学》实践教学改革模式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社区护理学》实践教学改革模式,提高社区护理教学质量,利于培养社区护理实用型人才。[方法]采用讨论、实践、调查相结合形式探讨《社区护理学》实践教学改革模式,对2005级、2006级护理本科生实施《社区护理学》实践教学改革。[结果]学生对社区护理实践教学满意。[结论]社区护理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有助于提高社区护理实践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武汉大学HOPE护理学院自2003年实施本科护理教学改革以来,精神科护理学被整合入"对有心理状态改变服务对象的护理"单元,纳入为大学三年级学生提供的《护理计划与实施》课程[1]中。实行理论-实践同步式教学,每周理论课程结束后即进行2d的相应临床实习。为增强学生在精神科护理实习过程中的自我意识,我院充分发挥理论-实践同步式教学的优势,课堂  相似文献   

17.
杨冰香  王爱玲  罗丹  邹智杰 《护理研究》2012,26(10):940-942
武汉大学HOPE护理学院自2003年实施本科护理教学改革以来,精神科护理学被整合入"对有心理状态改变服务对象的护理"单元,纳入为大学三年级学生提供的《护理计划与实施》课程[1]中。实行理论-实践同步式教学,每周理论课程结束后即进行2d的相应临床实习。为增强学生在精神科护理实习过程中的自我意识,我院充分发挥理论-实践同步式教学的优势,课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学导论>保持型双语教学的模式,评价实施效果.[方法]对2007级和2008级全日制护理本科生分班实施<护理学导论>传统中文教学和双语教学,对双语教学进行教学过程评价和教学结果评价.[结果]通过问卷调查,实施<护理学导论>双语教学支持率为71%;通过试卷分析,2007级和2008级中文班理论考核的平均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93,P>0.05);2007级中文班和双语班各题型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8级双语题型中,中文班优于双语班(χ2=3.85,P<0.05);中文题型中,双语班优于中文班(χ2=13.6,P<0.01).[结论]针对学生学习需求和能力,分班后实施<护理学导论>双语教学,能完成该课程教学目标和双语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参与式教学法在研究生课程《护理管理理论与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10级和2011级护理学研究生课程《护理管理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中引入参与式教学法,课程结束后采用自制的问卷对学生的参与感受和收获进行评价。[结果]90%的学生表示以后有参与教学的机会还会积极参加,90%的学生认为参与式教学有利于发现自身问题,促进自我完善。[结论]《护理管理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中应用参与式教学,可以提高研究生护理管理学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健康评估》课程的教学理念与实施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王庆元  李素侠  韦丽 《护理研究》2002,16(9):548-549
《健康评估》是护理专业新设的一门课程 ,是培养适应 2 1世纪护理需要的高等护理人才的必修课之一 ,是医学、护理学基础课程与临床护理专业课程的衔接课程[1 ] 。《健康评估》教材是面向 2 1世纪课程教材 ,它包括心电图、影像检查、实验室检查等科目的主干内容。护理专业学生在学习上述科目的基础上运用健康评估的方法收集资料 ,为病人进行症状评估、身体评估、心理评估和社会评估 ,完成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经过教学实践及探索 ,形成了有个性、有特点的教学理念和实施方案。现就以长春职工医科大学 2 0 0 0届高护班学生为教学对象 ,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