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鼻中隔高位偏曲与鼻窦炎   总被引:50,自引:1,他引:49  
马有祥  于德林 《耳鼻咽喉》1996,3(4):218-219
本文应用鼻窦冠状位CT及鼻内窥镜对鼻窦炎组和非鼻窦炎组的鼻中隔偏曲进行观察。结果显示鼻窦炎组的鼻中隔高位偏曲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鼻窦炎组(P〈0.05),而且偏曲侧中鼻道均匀较狭窄。非高位偏曲的发病率二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鼻中隔高位偏曲导致偏曲侧中鼻道狭窄,影响了鼻窦的引流易诱发鼻窦炎,提示鼻内窦镜下鼻窦手术中应积极矫正鼻中隔高位偏高,这对提高术后中鼻道的宽畅及良好引流,防止中鼻道  相似文献   

2.
收集我院2004年11月~2006年06月收治的48例慢性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患者,观察其偏曲的部位对慢性鼻窦炎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慢性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104例,参照1997年海口标准,其中Ⅰ型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龄16~70岁:Ⅱ型56例,男32例,女24例,年龄23~65岁。临床表现为鼻塞、流黄色脓涕、头痛、头昏等。1.2诊断方法。所有患者均通过前鼻镜、鼻内镜检查及鼻窦CT冠状位扫描确诊,观察鼻中隔、鼻窦和鼻腔情况。为了减少混杂因素,将Ⅱ型病例剔除。鼻中隔偏曲的分型按马氏法,凡包含中鼻甲前端以后、游离缘以上区域相对应的鼻中隔存在偏曲的称为高位偏曲:此区域以外部位偏曲称为非高位偏曲。1.3手术方式。局麻或全麻行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加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术后3天取出鼻腔填塞物,术后1个月内每周换药一次,此后根据术腔情况换药直至上皮化完成。1.4发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4.0软件,鼻中隔偏曲部位与慢性鼻窦炎之间的关系分析用x~2检验。  相似文献   

3.
鼻窦炎致病因素中,鼻腔解剖结构的异常在临床中是最为常见的,其中鼻中隔偏曲占有重要位置。鼻中隔偏曲本身就可以是其他结构异常的原因,如偏曲对侧的中鼻甲、筛泡、钩突的气化或肥大、对侧下鼻甲的代偿性增生等,这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鼻窦炎的发病率。鼻中隔作为对鼻腔双侧的发病都有影响的因素,对两侧中或下鼻甲,黏膜、腺体、血管及骨性结构的影响和变化是不同的,通过鼻阻力、鼻气流量等客观指标也证实了鼻腔两侧的差异。但还没有文献描述鼻中隔偏曲对鼻腔双侧鼻窦炎等病变的发病率影响的差异,因此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鼻中隔高位偏曲与鼻窦炎发病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45例鼻中隔高位偏曲者,行鼻-鼻窦轴位和冠状位CT平扫及鼻内窥镜观察,其资料经统计学处理,两侧鼻窦炎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侧窦口鼻道复合体异常的发生率,宽侧高于狭侧,而同一侧窦口鼻道复合体,两个以上部位异常的发生率,宽侧明显高于狭侧,而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宽侧鼻腔引起民鼻窦炎的潜在因素较狭侧多,因此,对于传统公认的鼻中隔高位偏曲者,在注意狭侧患鼻窦炎的同时,宽侧  相似文献   

5.
鼻中隔偏曲对鼻窦炎致病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鼻窦炎致病因素中,鼻腔解剖结构的异常在临床中是最为常见的,其中鼻中隔偏曲占有重要位置。鼻中隔偏曲本身就可以是其他结构异常的原因,如偏曲对侧的中鼻甲、筛泡、钩突的气化或肥大、对侧下鼻甲的代偿性增生等,这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鼻窦炎的发病率。鼻中隔作为对鼻腔双侧的发病都有影响的因素,对两侧中或下鼻甲,黏膜、腺体、血管及骨性结构的影响和变化是不同的,通过鼻阻力、鼻气流量等客观指标也证实了鼻腔两侧的差异。但还没有文献描述鼻中隔偏曲对鼻腔双侧鼻窦炎等病变的发病率影响的差异,因此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与球型鼻甲泡的关系。方法:分析972例患者的鼻窦冠状位CT片,观察鼻中隔偏曲和球型鼻甲泡的发生率,并把鼻中隔偏曲分为高位偏血和低位偏曲,测量鼻中隔偏曲角度(SDA)和球型鼻甲泡的横径,探讨鼻中隔偏曲与球型鼻甲泡的关系。结果:182例鼻中隔偏曲患者的球型鼻甲泡发生率为17.03%,790例无鼻中隔偏曲患者的球型鼻甲泡发生率为14.05%,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例高位偏曲患者的球型鼻甲泡发生率为33.33%,122例低位偏曲患者的球型鼻甲泡发生率为9.02%,2组间球型鼻甲泡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20例高位偏曲伴球型鼻甲泡组SDA平均值为14.55°±3.61°,偏曲凹侧球型鼻甲泡横径均值为(5.93±1.88)mm,两者之间无相关性(P〉0.05)。11例低位偏曲伴球型鼻甲泡组SDA平均值为13.36°±2.42°,偏曲凹侧球型鼻甲泡横径均值为(4.86±1.40)mm,两者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鼻中隔高位偏曲与球型鼻甲泡的发生有关,尤其是凹侧易出现球型鼻甲泡。球型鼻甲泡大小并不随SDA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7.
由于鼻内窥镜技术和CT扫描检查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对于慢性鼻窦炎外科治疗日益受到国内外医师的重视。国外许多专家学者建立了多种临床评估系统以准确判断慢性鼻窦炎的严重程度,既便于临床医师接受,又可以指导药物和外科治疗。评估方法越简便易行其接受程度就越高。而判断慢性鼻窭炎的病理情况,CT比症状表现和鼻内镜下的表现更准确,故临床评估多以CT为判断依据。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CT评估方法,同时指出了研究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1 临床资料 例1.女,78岁,因右鼻塞3年,左鼻塞6个月,伴流臭脓涕,渐进性加重入院.既往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现血压控制在145~155/95~105 mmHg,心功能分级:Ⅱ级(NYHA分级),空腹血糖控制在7.5~8.5 mmol/L.查体:鼻腔黏膜充血,右侧鼻腔有淡红色肿物突出,鼻底处黏脓涕,味臭,左侧鼻腔脓性臭分泌物,吸净后可见黄褐色脓块.鼻窦CT显示右侧上颌窦、双侧筛窦、双侧鼻腔连续性密度增高影,有散在钙化斑点,鼻中隔中后段显示骨质不连续,被由右侧上颌窦、筛窦、鼻腔至左侧鼻腔延续过来的密度增高影替代(图1).CT报告:霉菌性鼻-鼻窦炎,可疑鼻中隔穿孔.排除手术禁忌证后,在局部麻醉下行鼻内镜检查加鼻腔病灶清理术,在心电监护下,鼻腔缓慢分次行丁卡因麻黄碱棉片麻醉,先行左侧鼻腔清理术,分次吸净黄褐色脓块,发现左侧鼻腔的脓块是由右侧鼻腔病灶穿破鼻中隔中后部延伸过来的.后又部分清理右侧鼻腔肿块,发现肿块系黄褐色脓块将鼻腔外侧壁黏膜组织压迫突出所致,清理大部分脓块,手术历时40 min,妥善止血后明胶海绵填塞,第1次手术结束.经过术后2天的观察,患者无不适,在第1次术后48 h行第2次鼻内镜下右侧鼻腔鼻窦病灶清理术,动力系统清除突出的淡红色黏膜组织块,见鼻中隔中后部约3 cm×3 cm×2 cm的穿孔,冲洗术腔,膨胀海绵常规填塞术腔.术后48 h抽出填塞物,术后第5天出院.病理诊断为曲霉菌病.随访至今16个月未见复发,鼻中隔穿孔同前.  相似文献   

9.
鼻中隔偏曲及鼻中隔结节与鼻窦炎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探讨鼻中隔偏曲、鼻中隔结节与慢性鼻窦炎的关系。方法 通过前鼻镜、鼻窦冠状位CT、鼻内镜检查,观察2001年2月-2002年11月住院的3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鼻腔、鼻窦情况及79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鼻中隔的情况,并作统计分析。结果 3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中有11例鼻窦炎,均为I型、前组鼻窦炎,其中高位偏曲23例,伴鼻窦炎9例,6例为双侧;低位偏曲7例,伴鼻窦炎2例。79例鼻窦炎思者中有30例鼻中隔偏曲,其中,岗位偏曲22例,18例为前组鼻窦炎;低位偏曲8例,6例为前组鼻窦炎;鼻中隔结节4例,均为病程较长的Ⅱ、Ⅲ型鼻窦炎患者。结论鼻中隔岗位偏曲与鼻窦炎的发病密切相关,鼻中隔偏曲多引起前组鼻窦炎,往往双侧发病。鼻中隔结节可作为慢性鼻窦炎的一个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眶爆裂骨折是指眼眶内、下壁骨折,即筛蝶窦外侧壁及上颌窦上壁骨折,属鼻眼相关疾病。本文报告21例眶爆裂骨折,其中单纯型4例,复合型17例。文章对发病机理、CT的表现及手术适应证等进行了分析及讨论。认为CT是诊断眶爆裂骨折最精确的方法,可行骨窗及软组织窗扫描,本病的主要信息多靠冠状面扫描,故仅行横断面扫描是不能解决诊断问题的。眶爆裂骨折根据临床及影像学所见可行保守或手术治疗,CT的诊断对手术的选择及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鼻窦炎与哮喘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鼻窦炎和哮喘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可能的病因都较多。鼻窦炎的患者存在较高的哮喘患病率,反之亦然。虽然鼻窦炎引起哮喘的确切机制仍未明了,但有效的鼻窦炎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哮喘症状。普遍认为鼻窦炎可以影响哮喘。本文就鼻窦炎和哮喘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鼻腔-鼻窦肿瘤侵犯颅底的CT与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腔-鼻窦肿瘤侵犯颅底无论在诊断方面,还是在治疗方面都是棘手的问题。为了准确判定肿瘤的原发部位、大小及侵犯范围,影像学检查至关重要。1993年1月至1995年1月,收集了12例鼻部肿瘤侵犯颅底病人的临床与影像学(CT与MRI)资料,结果发现:①鼻腔-鼻窦肿瘤侵犯颅底的病人平均年龄偏低,本组12例的平均年龄为34岁;②对有鼻塞,鼻出血等鼻部症状的病人伴眼部症状时,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③从观察鼻腔。鼻窦肿瘤是否有颅底受累的角度看,以冠状位CT扫描最为适宜;④CT可以较好地显示筛骨水平板、筛骨纸样板、颅底等骨性结构,MRI能很好地显示脑膜、脑、视神经、颈内动脉等软组织改变,并可以清楚地显示肿瘤的边界。在临床工作中,CT的费用比MRI低廉,而且更为普遍,对怀疑有颅底侵犯的病人,应首先做CT检查,为了更好地观察颅底软组织的受累情况,以决定手术的可行性及手术方法,最好加做MRI检查。  相似文献   

13.
作者总结了123例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加用喉常规X线检查(喉正位体层和喉侧位片)后使喉癌术前分型分期的诊断准确率由68.3%提高至93.5%,建议喉常规X线检查应列为喉癌的术前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4.
鼻中隔偏曲与慢性鼻-鼻窦炎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鼻中隔偏曲与慢性鼻.鼻窦炎的关系.方法 对141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选择136例我科无鼻病症状者作为对照组,比较鼻中隔偏曲发生情况.结果 141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中74例合并鼻中隔偏曲,占52.48%;其中鼻中隔偏曲并双侧慢性鼻-鼻窦炎56例,鼻中隔偏曲并偏曲侧慢性鼻-鼻窦炎10例,鼻中隔偏曲并偏曲对侧慢性鼻-鼻窦炎8例.136例对照组中鼻中隔偏曲者24例,占17.65%,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 6.74,P<0.01).结论 鼻中隔偏曲是慢性鼻-鼻窦炎发病的相关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报告7例病理学证实的嗅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与CT表现。7例中A期2例,B期1例,C期4例。CT表现为鼻腔上部密度均匀性软组织肿块,可伴有骨质破坏,多侵入筛窦及筛板。本文对该病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28例鼻中隔矫正术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鼻中隔矫正术失败原因,方法:对1993 ̄1998年间28例鼻中隔矫正术失败的患者进行了鼻窦CT扫描和鼻内镜检查,再次手术在鼻内窥镜下完成。结果:术后3个月原有症状全部消失。结论:在行鼻中隔矫正术前应常规行鼻内窥检查和(或)鼻窦CT扫描;地同时伴有其它鼻腔或鼻窦变应予处理,有条件都可在内窥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  相似文献   

17.
鼻中隔偏曲和慢性鼻窦炎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与慢性鼻窦炎的关系.方法通过前鼻镜、鼻内窥镜、鼻窦冠状位CT检查,观察鼻中隔偏曲患者鼻腔、鼻窦情况及慢性鼻窦炎患者鼻中隔情况,并作统计分析.结果53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中,高位偏曲38例,其中16例患鼻窦炎,低位偏曲15例,其中4例患鼻窦炎,96例慢性鼻窦炎中,38例鼻中隔偏曲,其中29例为高位偏曲,9例为低位偏曲.结论鼻中隔偏曲尤其是高位偏曲与鼻窦炎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19.
儿童平均每年患感冒6~8次,其中有0.5%~5.0%的机会将会发展成鼻.鼻窦感染,并引起注意力、认知感下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儿童鼻.鼻窦炎有其自身特点,本文从儿童鼻.鼻窦炎定义及分类、病理生理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思路、阶梯治疗及手术干预的选择策略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对28例患慢性鼻窦炎患者的36侧上颌窦CT影像与窦腔粘膜纤毛上皮的损害情况进行比较研究。通过扫描电镜与图像分析技术对纤毛覆盖面积进行定量测定,并分别采用二种方法评价CT片上的上颌窦阴影。结果显示,上颌窦粘膜厚度与纤毛覆盖面积呈负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通过CT扫描,术前可以判断窦腔粘膜纤毛上皮状态,为判断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