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梁樱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2,(5):75-77
目的讨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联合应用体外膜肺氧合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护理。方法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2例,经一侧股动脉、静脉插管行心肺辅助,采用动脉-静脉模式进行体外膜肺氧合,经另一侧股动脉进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并采用一系列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 2例患者在使用体外膜肺氧合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后,循环逐渐稳定,顺利撤机,好转出院。结论在体外膜肺氧合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治疗中,优质护理在预防和及时发现、处理并发症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联合体外膜式氧合(ECMO)在冠脉搭桥术(CABG)后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治疗经验,为并发症预防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院9例CABG术后心源性休克联合应用IABP和ECMO辅助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6例,女性3例,年龄41-67岁,平均(58.9±8.0)岁。结果 ECMO使用时间16-189 h,IABP使用时间16-203 h。4例患者存活出院,其中1例因ECMO动脉插管侧下肢缺血性坏死截肢,5例发生急性肾衰竭须行床旁血液净化治疗,5例患者死亡。结论 IABP联合ECMO能为部分CABG术后心源性休克患者提供有效的循环和呼吸支持,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该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心脏术后机械循环辅助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调查心脏手术后接受各种机械循环辅助治疗的患者,医院感染及病原菌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心脏外科2006年1月-2010年12月,990例心脏手术后,接受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机械循环辅助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90例心脏手术患者,共计97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9.8%;分离各种病原菌106株,其中呼吸道56株占52.8%,血液46株占43.4%,其他部位感染4株占3.8%;主要病原菌为不动杆菌属29株占27.4%,铜绿假单胞菌15株占14.2%,肺炎克雷伯菌5株占4.7%,表皮葡萄球菌28株占26.4%,金黄色葡萄球菌14株占13.2%,白色假丝酵母菌9株占8.5%;不动杆菌属显示多药耐药性,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头孢哌酮/舒巴坦以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其他革兰阴性杆菌显示良好敏感性,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结论心脏术后接受机械循环辅助治疗的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高,采取集束化治疗可降低感染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2)
目的调查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患者医院感染致病菌分布及耐药性,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心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167例因急性心肺功能衰竭接受ECMO辅助患者,分析其各种标本所分离的病原菌,应用VITEK-Jr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鉴定细菌类别,采用纸片扩散(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167例患者中42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25.1%;共分离病原菌115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86株占74.8%,革兰阳性球菌18株占15.6%,真菌11株占9.6%;呼吸道分离84株占73.0%,血液分离28株占24.4%,其他部位分离3株占2.6%;不动杆菌属仅头孢哌酮/舒巴坦、替加环素有较好的抗菌活性,耐药率分别为11.8%、0;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3.3%、13.3%、20.0%,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的葡萄球菌。结论革兰阴性杆菌是ECMO辅助患者医院感染主要致病菌,不动杆菌属呈现多药耐药。 相似文献
5.
贯筱琳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2,(6):38-39
目的探讨应用体外膜肺氧合治疗重症低氧血症的护理。方法回顾对8例重症低氧血症患者应用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期间的病情观察护理。结果 8例患者中5例好转出院,2例因晚期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因家庭经济困难放弃治疗自动出院。结论加强对体外膜肺氧合相关问题的护理是保证患者重症低氧血症恢复的关键,也是积极保护心、肺、脑等重要脏器功能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移植术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治疗的老年患者医院感染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医院2006年4月-2009年2月冠状动脉移植术后IABP辅助治疗的老年患者(≥65岁)医院感染资料。结果 111例患者,年龄(69.9±3.8)岁,医院感染29例,感染率26.1%;分离病原菌8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7株(54.1%),革兰阳性菌23株(26.4%),真菌17株(19.5%);医院感染组患者死亡19例(65.5%),非医院感染组死亡11例(13.4%),两组患者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医院感染是老年冠状动脉移植术后IABP辅助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之一,要提高对此类患者医院感染危害的认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进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治疗患者医院感染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医院2005年8月-2009年8月应用ECMO辅助治疗患者的医院感染资料。结果 120例患者,平均年龄(51.6±13.9)岁,医院感染49例,感染率40.8%;分离病原菌14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1株,占55.5%,革兰阳性菌51株,占34.9%,真菌14株,占9.6%;医院感染组患者死亡27例,病死率为55.1%,非医院感染组死亡26例,病死率为36.6%,两组患者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医院感染与二次气管插管以及ICU滞留时间有关。结论医院感染是ECMO支持治疗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并且二次气管插管以及ICU滞留时间是其独立危险因素,严格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心血管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心脏移植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和病原学特点。方法对2013年7月1日—2014年6月30日某医院心脏移植住院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结果心血管外科ICU 66例心脏移植患者共发生医院感染16例(18例次),ICU医院感染发病率为24.24%。其医院感染发病率(24.24%)、VAP发病率(7.58%)均高于非移植患者(分别为6.24%、1.72%)(χ2值分别为33.718、12.199,均P<0.001)。其中下呼吸道7例次,呼吸机相关肺炎(VAP)6例次,菌血症3例次,表浅切口和皮肤软组织感染各1例次。分离病原菌:真菌8株,肺炎克雷伯菌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各2株,阴沟肠杆菌、溶血不动杆菌和弗劳地柠檬酸杆菌各1株。结论心脏移植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主要感染类型为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体为真菌。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评估体外膜肺氧合对重症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今后临床救治重症ARDS患者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3年3月至我院ICU救治的患者中,由于呼吸窘迫综合症机械通气效果不佳进行ECMO支持治疗的重症患者21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静脉-静脉(V-V)体外膜肺流转模式,同时采用保护性肺通气策略,监测中心静脉压。评估治疗前后患者血气指标、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及患者的转归。结果 治疗前患者平均SaO2为0.81±0.03、PaCO2为47.3±6.9,pH值为7.10±0.14,经ECMO治疗后的三项指标分别为0.98±0.02、33.5±4.6及7.42±0.08,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前患者APACHEⅡ评分为17.1±7.3,SOFA评分为7.5±2.2,经过ECMO治疗后APACHEⅡ评分为6.8±3.0、SOFA评分为6.0±1.8,治疗前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1例接受治疗的患者中,2例死亡,其余19例均顺利出院,死亡率为9.52%。结论 ECMO能减轻重症患者心肺负荷,改善患者缺氧症状,促进心肺的恢复,减少有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11.
以北京地坛医院153名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差分析等方法,深入了解传染病医院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现状以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王瑞嵚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0,(1):29-30
解放军总医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分前区和后区两个部分。前区是以护士站为中心的开放式10床ICU和1间双人病房。后区是隔离的小空间病房,有两间双人病房,5间单人病房,配有一个护士站。后区与医护人员办公区之间通过走廊连接,走廊两侧分列着医师办公室、处置室、污物室、设备室等辅助用房。 相似文献
13.
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细菌耐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调查医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感染情况,了解主要病原菌的构成与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8-2009年全院符合HAP的患者100例,进行细菌分布和临床特征的调查.结果 SICU HAP革兰阳性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42.5%),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占43.8%;革兰阴性菌中不动杆菌属(10.0%)、肺炎克雷伯菌(10.0%)占第1位.结论 SICU HAP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动杆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术后感染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目的 为了解肿瘤外科术后患者医院感染分布及危险因素。方法 对我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2000年9月-2002年8月收治的936例术后患者进行统计,发现术后并发严重感染的64例(6.83%),对其病原菌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以G杆菌居多占38.8%,以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为主,其中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分离率超过铜绿假单胞菌;G^ 球菌占29.3%,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耳葡萄球菌等,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96.2%。真菌占31.8%,白色念珠菌为主占50%。结论 机械通气、侵人性治疗、术前放化疗、术前合并症及术后外科并发症是引起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16.
海燕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0,(1):26-28
对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以下简称“北医三院”)的外科ICU,有很多“索引”——早在1986年,该院就成立了外科监护病房,并在此基础上,于1991年正式成立了危重医学科; 相似文献
17.
目的:开展ICU目标性研究,分析医院感染发生状况和原因,为医院感染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监测2011年1-6月入住ICU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目标性监测248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5例,感染率为14.11%,日医院感染率为24.54‰,调整日感染率为9.40‰;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千日发病率为39.66‰,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千日发病率为1.46‰,留置尿管相关性泌尿道感染千日发病率为9.07‰。结论:开展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针对危险因素尤其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进行有效干预,可降低ICU的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8.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31,自引:10,他引:21
目的通过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建立有效预防ICU医院感染的对策. 方法对ICU医院感染与基础疾病、年龄、有创性操作、医务人员的关系及病原菌状况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 结果病情危重、年老体弱者易发生医院感染;有创性操作的次数与感染关系密切;不合理的抗生素应用使病原菌产生耐药性;ICU设置的不合理和医护人员的缺乏增加交叉感染的可能. 结论加强ICU病房管理,加强危重患者的保护性隔离,减少有创性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无菌操作等均是预防ICU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