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宏伟 《河北医药》2010,32(4):444-445
目的分析胸部结节病的临床和cT征象特点,提高其临床和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和)临床证实的25例胸部结节病的CT和临床资料。结果胸部淋巴结增大23例,其中纵隔淋巴结及双肺门淋巴结增大19例,纵隔淋巴结及单侧肺门淋巴结增大1例,仅一侧肺门淋巴结增大而无纵隔淋巴结增大1例,仅纵隔淋巴结增大2例。肺部病变20例(包括肺内结节15例,斑片及大块致密影4例,肺纤维化1例),其中仅有肺部病变2例。25例病例发病年龄平均51.3岁,50岁以上13例。结论结节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CT具有典型胸部淋巴结肿大和肺部表现者,结节病诊断容易;仅有肺部病变或/和不典型的胸部淋巴结增大易导致结节病误诊.结合临床或治疗性动态观察彤像变化可瘢少误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诊断肺部结节病患者时采用64层螺旋CT检查的临床价值,观察其影像学特征。方法30例肺部结节病患者,均经活检检查确诊为肺部结节病,对其进行64层螺旋CT检查,将检查结果与活检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诊断符合率,并观察肺部结节病的影像学特征。结果以活检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64层螺旋CT检查结果符合率为100%(30/30),未出现漏诊以及误诊的情况。30例患者均显示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短径中间值为(16.52±3.62)mm;隆突下间隙淋巴结明显肿大,淋巴结短径中间值为(16.87±2.63)mm。采用64层螺旋CT检查,患者均有明显的淋巴结肿大强化特征,且增强后CT值增加32~43 HU。患者中3例存在少量胸腔积液,2例存在少量心包积液,胸膜改变发生率为16.7%(5/30)。23例患者发生肺内改变,其中,16例患者存在肺内散在和胸膜下多发结节,4例发生肺磨玻璃样变,2例发生肺纤维化,1例发生肺内单发结节,肺内改变发生率为76.7%(23/30)。结论64层螺旋CT诊断肺部结节病符合率较高,操作方便,可为临床诊断及对症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部弥漫性病变(DLD)影像学表现特征。方法回顾分析病理及临床证实共150例分别患有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肺泡蛋白沉着症、肺水肿、肺结节病、矽肺的HPCT影像学表现。结果 IIP患者多肺纹理增强、网状小结节状影、肺气肿,且多呈对称性病变;肺泡蛋白沉者可见磨玻璃影、碎石路样、地图样等影像;肺水肿者表现出肺泡型肺水肿或肺间质肺水肿不同的影像;肺结节病常表现肺内淋巴结改变累及纵隔内的淋巴结,以中纵隔淋巴结增大、主动脉肺动脉区、气管旁淋巴结最常见;矽肺者多表现肺内弥漫性小结节、肺间质纤维化、胸膜增厚、肺气肿、淋巴结钙化、进行性块状纤维化等征象。结论采用HRCT法观察肺部弥漫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特征,可清晰显示病灶的细微结构,并针对不同类型病变加以区别。  相似文献   

4.
洪伟峰 《江西医药》2015,(3):271-272
目的:分析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18个胸部结节病病例的CT表现。结果18个病例均表现为胸部淋巴结肿大,其中纵隔淋巴结肿大的18例,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的17例,单侧肺门淋巴结肿大且无纵隔淋巴结肿大的1例。有12例表现为肺部病变,其中多发结节9例,磨玻璃样影4例,不规则线状影6例。5例并有胸膜病变。结论胸部结节病在CT上有特征性的表现,CT对该病的定性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节病的影像学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19例结节病的影像学表现及8例误诊原因。结果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增大17例,肺内小结节13例,磨玻璃影4例,腺泡实变影4例,融合块影6例,上叶阻塞性肺炎和肺段不张1例,淋巴结压迫发生中叶不张1例,肺纤维化4例。结论结节病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可以根据影像学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肺淋巴瘤的CT与X线表现,以提高对肺淋巴瘤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 42例肺淋巴瘤均经肺或浅表淋巴结穿刺活检或手术证实。常规及薄层CT扫描并摄胸部X线正侧位片作对照检查。结果肺淋巴瘤的影像异常可分为:肿块结节型、实变型、肺炎肺泡型、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型、血行播散型、心包及胸膜病变型。绝大多数病例有2种或2种以上上述类型的影像表现,同时伴有纵隔肺门的淋巴结肿大。CT对其特征性表现的显示率明显高于X线,尤以薄层CT更佳。结论多发结节伴支气管充气征和支气管周围多发小结节勾画出支气管气像是肺淋巴瘤的特征性表现;多种表现的同时出现是肺淋巴瘤的又一特点。CT检查较X线灵敏,可准确显示肺内肺外情况,有助于诊断及分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进一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分析经活检证实28例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结果28例结节病中,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18例,其中仅见肺门或/和纵隔淋巴结肿大16例,仅见纵隔淋巴结肿大2例。双肺散在分布大小不等结节9例,单发结节1例,血管束增粗的2例,磨玻璃影2例。结论双侧肺门对称性淋巴结肿大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是胸部结节病的特征性表现;不典型者需密切结合临床检查及治疗后随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CT表现为双肺弥漫磨玻璃影的肺非霍奇金淋巴瘤(PNHL)的临床特点。方法8例CT表现为双肺弥漫磨玻璃影的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采用螺旋CT进行全身扫描。观察分析患者实验室检查情况、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情况、误诊情况、治疗情况。结果8例患者血红蛋白均较正常值下降,平均下降(26.0±2.7)g/L;乳酸脱氢酶均增高;4例患者肺功能及弥散功能障碍。4例单纯表现为双肺磨玻璃影,4例患者双肺磨玻璃影伴实变,其中2例伴有小叶结节影,2例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4例患者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确诊,2例患者经过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确诊,2例患者经胸腔镜肺活检确诊。病理表现:肺泡间隔及肺泡内淋巴细胞浸润2例,肺泡内含铁血黄素沉积3例,肺血管内淋巴细胞浸润2例。8例患者均被误诊,4例误诊为过敏性肺炎,3例误诊为肺部感染,1例误诊为肺泡蛋白沉积症。随访时间3~7个月,平均随访(5.3±0.9)个月,6例B细胞淋巴瘤化疗后病情缓解,2例T细胞淋巴瘤合并肺部感染未进行化疗,分别于5个月和7个月后死亡。结论CT表现为双肺弥漫磨玻璃影的肺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出现并发症之前易被误诊。对于肺非霍奇金淋巴瘤尚无统一的治疗标准,主要包括观察、病灶切除,广泛转移采用化疗和放疗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支气管结核的CT表现,探讨支气管结核的影像学特征以及螺旋CT对其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1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细菌学检查、经皮穿刺活检及手术病理证实的支气管结核病例,着重观察支气管管腔和管壁形态的改变、纵隔淋巴结肿大、钙化及肺内结核情况。分析病变支气管在CT上的形态学改变和肺内病变特点。结果28支病变支气管表现为支气管壁不同程度向心性增厚。41例合并肺内结核,肺内结核病灶多数分布于病变支气管所属肺组织。结论典型BT的CT表现特点:①病变范围广泛、多支受累。②支气管管腔狭窄,管壁增厚、钙化,多不伴肺门肿块。③常伴肺结核。④纵隔或肺门淋巴结可见肿大、钙化、环形强化。支气管结核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肺部结节性疾病在64层螺旋CT中的表现,进而提高该病的诊断技术及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月经病理确诊28例的肺部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影像学资料。结果28例肺部结节患者中,26例患者为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16例患者为肺内病变中,12例患者的肺结节位于支气管血管束及胸膜下,2例患者存在磨玻璃影。结论结节性疾病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直观的反映出来,但是也存在着误诊的可能,因此肺部结节性疾病的确诊方法还是要依靠病理活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探究胸内结节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与CT诊断资料,为提高CT诊断效果与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胸内结节病患者80例,通过分析其临床治疗资料与CT诊断资料,进行探究分析。结果 80例患者中,胸部淋巴结肿大患者69例,其中肺门与纵膈淋巴均肿大患者46例,仅肺门肿大患者12例,仅纵膈淋巴肿大患者9例,内乳淋巴肿大患者1例;淋巴结钙化患者11例。肺部病变患者66例,出现肺内结节、斑块、肺纤维化等特征。结论胸内结节病患者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征,进行CT扫描诊断,可以根据其胸部淋巴及肺部病变双重验证来进行有效诊断,提高胸内结节病的临床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12.
<正>结节病是一种病因不明且影响多个器官的全身性疾病,其病理特点是非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的形成,90%以上患者的胸部淋巴结和肺实质受累[1]。由于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影像学表现多样化,临床鉴别诊断困难,高分辨率CT对发现肿大淋巴结和肺实质性病变非常敏感,本研究总结我院40例胸部结节病患者的CT征象,以提高结节病诊断的准确率。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自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经支气管活检证实胸部结节病患者40例,且治疗前行CT扫描,治疗后2~18个月行胸部高分辨率CT复查,病变明显缩小、消失。男性12例,女性28例,年龄30~72岁,平均(52±9)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肺部改变的CT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3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肺部CT表现。结果 6例患者无明显改变,27例有一种或多种不同程度的异常表现,其中2O例累及肺实质,包括肺实变、磨玻璃密度影及肺内结节等;纵隔淋巴结增大12例;18例可见胸膜改变;肺动脉高压6例。结论 肺实质病变、胸膜改变和肺血管改变是SLE最常见的CT表现;HRCT可以有效检查出SLE肺部改变;多种病变的同时存在可诊断SLE。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表现对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诊断明确的71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行普通CT和高分辨CT(HRCT)检查并分析其影像特点。结果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结节影是结节病较具特征性的肺内改变;呈周边分布的网织影则常见于特发性肺纤维化;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既可见空气—间腔影,也可为结节影或网织影。结论CT检查对间质性肺疾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对肺结节病的认识,探讨肺结节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对21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中有呼吸道症状16例,X线提示双侧对称性肺门淋巴结肿大13例,CT扫描提示肺间质病变16例,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升高15例,肺泡灌洗液淋巴细胞比例〉20.5%者7例,淋巴细胞亚群CD4/CD8〉3.5者3例,纤维支气管镜活检阳性17例。结论肺结节病是结节病的常见临床类型,临床表现不具特异性。异常的胸部X线表现常是肺结节病的首要发现,CT扫描能够较准确估计结节病的类型、肺间质病变的程度和淋巴结肿大的情况,支气管黏膜、肺、淋巴结活检病理阳性率较高,为诊断结节病的重要方法。sACE,67镓肺扫描检查,BALF,血生化检查等用于支持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影像学确诊的10例BPD患儿的胸部影像表现.结果 10例胸片:两肺野模糊、透亮度减低的3例,两肺磨玻璃样改变及支气管充气征的3例,两肺斑片影3例,合并肺气肿2例,无明显异常1例.8例CT:磨玻璃样影及实变影5例,多发囊泡状影3例,两肺条索及网格状影4例.结论 BPD的X线及CT表现虽无特异性,但结合病史动态观察对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肺癌性淋巴管炎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经高分辨率CT检查并病理证实的肺内癌性淋巴管炎患者158例,回顾分析其CT表现。结果全部病例均表现为不规则小叶间隔增厚,小叶间隔上常可见小结节影;支气管血管束不规则增厚,可呈串珠状或结节状阴影;小叶中心结构的增厚可造成次级肺小叶中心的蜘蛛样改变;斜裂增厚,常呈不规则结节性增厚;胸膜增厚及胸腔积液。小叶间隔不规则增厚143例,右肺93例,左肺43例,两肺22例,胸腔积液98例,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28例,肺内多发小结节5例。结论癌性淋巴管炎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但需要与弥漫性线网状影的其他疾病鉴别,如结节病、间质性肺水肿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不典型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66例不典型肺结核患者的螺旋CT影像资料。结果 66例不典型肺结核患者中,3例肺部粟粒样阴影并逐渐融合为斑片或小结节状,6例肺内呈斑片、云絮影,6例呈结核性胸膜肿块,9例呈一侧肺门淋巴结、纵隔肿大,15例呈大片肺段实变,12例呈厚壁干酪空洞,15例呈斑片状肺浸润影,上述病例均不属于典型肺结核的CT影像学表现,需结合病史、临床症状、辅助检查诊断为不典型肺结核。结论不典型肺结核的螺旋CT影像学表现复杂,且变化比较大,应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及其他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判断,避免造成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19.
艾滋病患者肺部机遇性感染与肿瘤病变的X线和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HIV/AIDS患者肺部机遇性感染的X线和CT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博茨瓦纳玛丽娜公主医院临床及病理检验证实的75例AIDS患者的肺部影像学表现.全部病例均有完整的x线胸片资料,其中27例同时行CT扫描.结果 AIDS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48例,典型表现为双侧肺周旁到中下肺野弥漫对称性分布的网格状影,部分融合成斑片状、结节状影或呈毛磨玻璃样改变.肺结核15例,细菌性肺炎4例,其影像表现与普通肺结核及肺炎表现类似.肺真菌感染2例,表现为肺空洞内霉菌球形成,可见空气新月征.淋巴瘤4例,表现为肺内斑点、斑片状影,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卡波济氏肉瘤2例,表现为肺内多发大小不等结节影.结论 X线检查是AIDS最基本的影像学检查方法,CT能更好地显示病变的部位、形态以及X线片不能发现的细微病变.  相似文献   

20.
黄召金 《安徽医药》2015,19(10):1987-1988
目的:总结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CT 影像学表现,提高 CT 对其诊断符合率。方法搜集2013年6月—2014年11月期间来该院诊治并经最终临床证实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患儿13例,均经历了胸部常规 CT 检查并有完整的 CT 影像资料。对13例 CT 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 CT 影像学表现为双肺呈毛玻璃样阴影11例,约占85%(11/13);片状实变影9例,约占69%(9/13);囊泡状阴影6例,约占46%(6/13);纤维条索状、网格状致密影及胸膜下三角形致密影9例,约占69%(9/13)。上述影像学表现,多数互相并存,很少单一存在。结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CT 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认识这些特征性 CT 表现有助于对该病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