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总结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将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于本院治疗的90例EICU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呼吸机肺炎发生率为4.4%,对照组发生率为22.2%,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为(8.3±4.7)d,对照组为(11.8±6.1)d,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E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患者的呼吸道疾病、机械通气时间及留置鼻胃管相关(P<0.05)。结论 EICU机械通气患者长时间机械通气、留置鼻胃管等,均为其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促使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恶性肿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09年2月入住我院ICU并使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62例恶性肿瘤患者资料,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与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年龄≥60岁,恶性肿瘤Ⅲ、Ⅳ期,平卧位,连续全胃肠外营养≥5d者,应用抑酸剂,血清白蛋白〈30g,机械通气时间≥5d,气管切开与其各对照组比较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多种因素有关,尽量避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是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ICU神经外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率、病死率、危险因素以及诊治体会,为预防和治疗VAP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重症监护中心(ICU)神经外科患者机械通气下发生VAP的患者的临床特征、各种临床资料和痰培养结果,总结诊治经验,并提出相应防治措施。结果在ICU监护的神经外科VAP发生率为37.76%,死亡20例(54.05%),相关危险因素:年龄〉60岁、昏迷、各种侵入性操作、气管切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3d(P均〈0.05)。主要病原体为绿脓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和真菌。结论重症监护室神经外科患者VAP发生率高,长期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增加了VAP发生率,且对预后造成不良影响,应尽可能早脱机。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目标性监测效果。对监测结果采取有针对性地控制措施,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重症监护病房62例(监测组)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就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呼吸机管道清洗消毒、病房及物品等进行监测,同时选择同期未进行目标性监测的60例使用呼吸机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监测组重症监护病房的空气、用具等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组62例患者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4例,占22.58%;对照组60例患者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2例,占3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病房进行不定期监测,并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可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降低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5.
连丽  孙科伟  张歌东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1):1613-1614
目的:分析综合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流行病学特征、相关因素、病原菌分布等特点,为制定预防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2010年重症监护病房发生医院感染VAP 269例临床资料.结果:VAP 232例,占86.24%.VAP相关危险因素为年龄、基础疾病、机械通气时间、侵入性操作、意识障碍等.从插管到发生VAP的时间为2~53 d,平均(8.4±6.3)d.早发性VAP患者(机械通气≤4d)64例(占27.59%),迟发性VAP患者(机械通气>4 d)168例(占72.41%).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VAP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85.01%,以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为主,分别为29.97%,18.65%,15.29%,7.03%.结论:VAP的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针对VAP的各种危险因素实施综合干预措施,才能有效的预防和减少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有创通气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死亡的常见原因。现对我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行机械通气的9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其致病菌,以便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口腔清洁措施对于防治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选择300例ICU患者纳入研究,其中150例行0.02%洗必泰溶液口腔清洁为实验组,150例行生理盐水口腔清洁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病人疾病转归、口腔炎症发生率以及卫生经济学评价。结果经过不同的口腔清洁措施后,实验组口腔炎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共13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8.67%,机械通气时间(5.3±1.5)d,住ICU时间(6.1±1.8)d,无死亡患者;对照组共39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26.00%,机械通气时间(6.5±1.9)d,住ICU时间(8.7±1.9)d,死亡14例,死亡率9.33%,其余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改良的口腔清洁措施法可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的住院时间,从而减轻患者的医疗费用,提高其治愈率,具有较好的经济学效应。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重症监护病房(ICU)已成为各家医院危重患者救治必不可少的科室,也使广大危重患者生命得以延续。但随着各种侵入性操作的逐渐增多,带来的负面效应也逐渐增大,尤其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常以延长住院时间、高发病率和病死率为主要特征[1]引起医院相关人员的重视。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笔者对本院ICU 238例行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是医院获得性感染的主要死亡原因。循证医学证实,半卧位可以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但在实际机械通气患者中,半卧位的依从性低。  相似文献   

10.
孙乐标 《河北医药》2011,33(18):2852-2853
机械通气是重症监护病房(ICU)抢救危重症患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机械通气常见的并发症,定义为机械通气持续治疗48h后或拔管48h以前发生的院内获得性肺炎,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笔者对71例VAP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和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希望找出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与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健康营养状况、机械通气时间的关系,为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择2009年6月-2011年6月我院ICU行机械通气的220例危重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将其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病例组120例,对照组100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与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健康营养状况、体质指数<18kg/m2、白蛋白水平、机械通气时间的关系.结果 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患者原有疾病、自身营养状况较差、体质指数<18kg/m2、机械通气时长超过4d、血清白蛋白低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与许多危险因素相关,加强营养,减少通气时间,规范操作,加强病房通风,适当隔离,及时诊治病人原发疾病是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与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健康营养状况、机械通气时间的关系,为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1年6月我院ICU行机械通气的220例危重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将其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病例组120例,对照组100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与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健康营养状况、体质指数<18kg/m2、白蛋白水平、机械通气时间的关系。结果 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患者原有疾病、自身营养状况较差、体质指数<18kg/m2、机械通气时长超过4d、血清白蛋白低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与许多危险因素相关,加强营养,减少通气时间,规范操作,加强病房通风,适当隔离,及时诊治病人原发疾病是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李云会  王芳  方宏  孙丽 《现代医药卫生》2014,(14):2198-220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方法将144例机械通气患者分为护理干预组72例和对照组72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改进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及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22.1 d,对照组为36.2 d;干预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8例,发生率为11.1%,对照组发生呼吸机肺炎18例,发生率为25.0%。以上2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并撤除机械通气1 h后,在动脉血气分析、呼吸、心率方面,干预组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实施改进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具有明显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观察早期和晚期行气管切开术对 ICU 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80例危急重症患者随机分为早期(4d 以内)气管切开组105例和晚期(10d 以上)气管切开组75例。比较2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 ICU 住院时间。结果2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 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实行机械通气的成年 ICU 患者中,早期气管切开与晚期气管切开,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作用方面,早期气管切开术无优势。对于需要机械通气支持拟行气管切开术的危重症患者,除非患者需要机械通气支持的疗程能被准确的预测,应尽量避免早期(4d 以内)气管切开术,建议机械通气10d 后再考虑行气管切开术。  相似文献   

15.
孟勤 《中国实用医药》2010,5(30):196-197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患者行机械通气48h以后而发生的肺部感染。VAP是重症监护室患者院内获得性感染的主要病因。国外文献报道,在重症监护病房,  相似文献   

16.
黄雪梅 《北方药学》2013,(6):196-196
目的: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因素,探讨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选择于2009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使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和预防护理措施,采用回顾法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共200例,确诊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6例,发生率为2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与患者年龄、原发病和机械通气时间等因素相关。结论:坚持无菌操作,积极治疗原发病,完善呼吸机和人工气道的管理,采用半卧位,能有效降低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早产儿VAP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12月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机械通气时间≥48h的早产儿89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将发生VAP的早产儿(61例)归为VAP组,未发生VAP的早产儿(28例)归为对照组。分析胎龄、性别、出生体质量、气管插管次数、机械通气时间、细菌感染情况等因素对发生VAP的影响。结果 2组早产儿的胎龄、出生体质量、气管插管次数、机械通气时间以及细菌感染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感染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结论胎龄小,出生体质量低、多次气管插管、长时间机械通气、细菌感染等是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临床中应注意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宫玉勇 《贵州医药》2005,29(11):996-997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tumonia,VAP)是机械通气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也是重症监护病房中最常见的院内感染。VAP一直是困扰医院管理者和临床医师的难题,其一旦发生不但造成脱机困难,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导致机械通气失败,患者死亡。监测重症监护病房中病原菌流行病学特征,可指导临床正确应用抗生素,为防治VAP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理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ICU病房中使用呼吸机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护理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为临床防治VAP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至2006年12月使用呼吸机〉48h的90例患者临床资料,选择与机械通气肺部感染相关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VAP的发生率为58.9%(53/90),病死率为26.4%(14/53)。患者的年龄、是否吸烟、营养状况、带机体位、与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的连接方式、带机时间、频繁吸痰、雾化吸入、经鼻胃管、胸背部物理治疗和误吸等与VAP的发生相关,与性别及口腔护理有关。结论加强ICU全方位管理,严格无菌技术和消毒隔离,改善患者营养,患者尽量采用半卧位,正确的翻身拍背,缩短带机时间,减少不必要的吸痰、雾化吸人和误吸等危险因素,是降低VAP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郑喜文 《河北医药》2016,(5):695-697
目的:分析高龄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下呼吸道感染(VAP)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呼吸机机械通气的高龄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率及病原菌分布,并分析该类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影响因素。结果175例高龄机械通气患者发生 VAP 76例,发生率为43.43%,分离出126株病原菌,VAP 患者革兰阴性菌感染率为65.08%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的20.63%,真菌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70岁、上机时间>7 d、气道湿化、插管前吸痰、半卧位通气、住院时间>15 d、血糖水平≥7.8 mmol/ L 高龄机械通气患者 VAP发生率明显高于≤70岁、上机时间≤7 d、未行气道湿化、插管后吸痰、平卧位通气、住院时间≤15 d、血糖水平<7.8 mmol/ L的患者,气管切开 VAP 发生率>气管插管>面罩通气,基础疾病3种及以上患者 VAP 发生率>2种>1种,组间比较 VAP 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年龄、上机时间、气道湿化、吸痰方式、通气体位、住院时间、血糖水平是导致高龄机械通气患者 VAP 的关键因素( P <0.05)。结论高龄机械通气患者 VAP 发生率较高,年龄、上机时间、气道湿化、吸痰方式、通气体位、住院时间、血糖水平是其关键影响因素,需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