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荟元 《中国美容医学》2009,18(7):1048-1048
1灵长类动物面部复合组织同种异体移植1:延长移植体存活的技术及免疫抑制疗法 目的:由于排斥反应及传统的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带来的风险,阻碍了复合组织同种异体移植手术的广泛开展。本文作者为了给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实验资料,用灵长类动物进行面部复合组织同种异体研究,并观察其长期的效果。方法:在匹配不良的猕猴间,施行面部复合组织(包括皮肤、肌肉、骨骼)异体移植实验。从供体切取面部复合组织,保留供血的颈总动脉,和颈内、颈外两条引流静脉。将移植体转移至另一猕猴的下腹部-异位移植。供体的颈总动脉与受体的股动脉进行端-端吻合,两条颈静脉分别与股静脉吻合。受体动物接受单一的tacrolimus免疫抑制剂治疗。术后不间断地观察,适时取活体组织检查或直行核磁共振检查。结果:在13个移植体中,两例于术后3~5天因一条静脉栓塞而失效,与排斥无关,其余移植体均成活良好。单一的免疫抑制疗法有效,未发生并发症。移植体的无排斥反应存活期为60~177天。结论:作者利用灵长类动物猕猴施行面部复合组织同种异体移植获得成功。保持两条引流静脉的畅通是成功的要点,采用tocrolimus单项免疫抑制剂可获长期的抑制排斥反应的效果,未出现早期并发症。此模型可作为进一步研究复合组织同种异体移植的研究工具。  相似文献   

2.
本文收集了2015年有关面部为主的同种异体复合组织移植的国外文献:1复合的同种异体组织移植:现代新进展及预防急性、慢性排斥反应的的研究;2在全脸移植时单一面静脉引流状态的观察:三维计算机图像研究;3通过2年组织学分析,解读面部同种复合组织移植后对黏膜、皮肤进行活检的意义;4应用前哨瓣评估面部同种异体移植后的排斥反应;5面部严重电损伤的修复重建。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同种异体复合组织移植的免疫研究进展。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对同种异体复合组织移植的免疫特点、实验进展、临床经验等进行总结。结果同种异体复合组织位于体表,包含组织成分复杂,抗原性高。其移植后在免疫抑制剂用药方案、排斥反应的诊断以及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等许多方面同内脏器官移植有不同的特点。结论在下一步研究中,应吸取同种异体复合组织移植独特的经验教训,在诱导耐受、局部用药、排斥诊断等方面树立同种异体复合组织的独特标准。  相似文献   

4.
肝组织ICAM-1及LFA-1表达对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大鼠移植肝组织内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和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和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 将SD大鼠、L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同种同基因移植组、同种异基因移植组。分别对正常肝组织及移植后2,4,7d肝组织进行活检,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然后进行图像半定量分析,以检测正常及移植肝组织中ICAM-1和LFA-1的表达水平。结果 同种异基因移植组大鼠肝组织ICAM-1和LFA-1分子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同种同基因移植组及正常对照组,且其升高与移植术后的时间呈正相关。结论 移植肝组织中ICAM-1和LFA-1表达的检测对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移植免疫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十年来,外科手术,移植免疫学,器官和细胞分离保存技术方面的迅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临床移植医学的迅速发展。本文报告第十六次国际移植协会会议资料,将同种异体移植免疫学最新研究报告如下。一、移植免疫排斥反应1.超急性排斥反应:移植后几分钟至几小时内,宿主体内预先存在的抗体与供体组织抗原结合,激活补体,阻塞破坏血管,致使移植组织功能突然丧失。临床上主要应用供受体人白细胞抗原(HLA)和ABO血型交叉配型预防超急性排斥反应。2.急性排斥反应:外科手术和组织缺血损伤导致移植器官血管内膜上皮细胞表面粘附分子增加…  相似文献   

6.
大鼠同种异体肢体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大鼠同种异体肢体移植模型,旨在分析大鼠同种异体肢体移植中各种不同组织的急性排斥反应特点,确定反映肢体移植排斥反应最具有代表性的组织类型.方法将29只Sprague-Dawley成年大鼠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15只为自体肢体再植组,实验组14只为Wistar→SD同种异体肢体移植组,术后不用免疫抑制剂,观察急性排斥反应出现的时间及表现,并对移植肢体中各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异体肢体移植术后第(3.36±1.15)d开始出现皮下水肿和皮肤红斑,这是最早的急性排斥反应表表现;移植肢体的平均存活时间为(7±0.78)d;移植肢体中皮肤组织的排斥反应程度最强.结论Wistar→SD同种异体肢体移植中皮肤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最易于观察排斥反应的组织类型.  相似文献   

7.
李京 《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217-220
同种异体移植技术给重建修复外科带来了很大的期望,目前,手、喉、角膜、肾、肝等器官及复合组织同种异体移植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很大进步。在组织先天或后天缺损临床应用中显示出很大的潜能。阴茎同体异种移植属复合组织移植的范畴,不同于内脏器官移植,它由各种抗原性不同的组织组成,包括皮肤、肌肉、腱膜、海绵体、神经白膜、血管,有的组织抗原性强,有的组织抗原性弱,其中肌肉、皮肤抗原性最强,容易发生排斥反应,远比心、肝、肾、肺免疫排斥反应强烈,加之异体阴茎免疫排斥反应机制复杂,缺乏排斥反应明确诊断标准及预测指标,使排斥反应难以预测和判断,保护器官移植的免疫机制的剂量不足以保护异体同种阴茎移植,而增加免疫抑制剂的剂量可诱发感染药物毒性及移植物功能衰竭也难以避免,因此在临床应用上受到限制。目前,我们对同种异体阴茎移植、治疗及研究的进展回顾,以期望同种异体研究获得同行的关注与推动。  相似文献   

8.
冻干和辐照对同种异体血管免疫原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冻干和辐照处理对同种异体血管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以两个近交系大鼠间同种异体血管移植为模型,比较新鲜和制备血管移植后宿主细胞和体液免疫状态的变化,以及移植血管的病理变化。结果 与新鲜的同种异体血管相比,处理血管移植后不引起宿主的急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Tregs对同种异体牙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提供一种免疫移植方法.方法 免疫抑制剂Tregs给予白鼠尾巴静脉注射1周,建立白鼠同种异体牙移植模型,术后观察移植牙存活、排异发生率及程度.结果同种异体牙均诱发免疫排斥反应,但Tregs注射后免疫排斥反应的时间缓慢,组织切片存活时间显著延长(P<0.01).结论 使用免疫抑制剂是预防同种异体牙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有效方案,可以使同种异体牙移植免疫排斥反应延迟,存活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10.
同种异体大鼠子宫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女性不孕症患者中,约8%是子宫性不孕。目前,子宫移植是治疗子宫性不孕的唯一可行方法。Fageeh等曾尝试进行临床子宫移植,但以失败告终,主要原因是关于子宫移植的诸多基础性研究尚未开展,其中包括子宫移植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现象和机制。本研究在我们已成功建立同种异体子宫异位移植模型的基础上,观察同种异体大鼠子宫移植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过程及其组织病理学改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肖博  郭树忠 《器官移植》2011,2(6):360-361
同种异体移植是当今医学界应用最多的移植类型,其术后的排斥反应是影响移植物功能和长期存活的主要因素。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多种因素影响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其中,对移植物进行适当的保存和处理可能会降低移植后排斥反应的强度。本文就异体移植后排斥反应的免疫机制、移植物的处理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第七届国际同种异体复合组织移植大会于2007年9月6~9日在风景秀丽的奥地利因斯布鲁克举行,来自全球各地的17个国家近200名同种异体复合组织移植领域顶级专家和众多学者参加了此次盛会,共同交流复合组织移植领域的最新进展和观点。本次大会还邀请了“肝移植之父”美国匹兹堡大学Starzl教授、英国剑桥大学Calne教授、美国路易斯威尔大学细胞治疗中心Ilstatd教授等做精彩的报告。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复合组织移植后慢性排斥反应及表面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和研究。此外对目前已经进行的同种异体复合组织移植进行了回顾,介绍基础方面研究的进展,对相关热点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免疫抑制剂FK506对雪旺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周围神经损伤后,雪旺细胞对周围神经再生过程中的形态和功能的修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增殖速度的提高可大大改善神经移植桥接体的存活率,但免疫排斥反应仍是影响异体组织工程化神经移植成败的关键所在。迄今为止,已经有很多免疫抑制剂应用于临床。免疫抑制剂FK506能有效地抑制周围神经同种异体和异种移植中的排斥反应。本综述从免疫抑制剂FK506的理化性质和作用机制及其对雪旺细胞增殖的影响因素入手,阐述免疫抑制剂FK506对雪旺细胞的增殖作用,为FK506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移植肾急性排斥是同种异体肾脏移植主要的临床问题,是慢性移植肾失功能的主要危险因素。监测血清肌酐水平、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或病理检查来诊断急性排斥、预测慢性排斥的发生不是很敏感,也不是很可靠。目前,人们应用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方法来研究试验动物移植物和临床病理组织标本中与排斥有关的基因及其表达产物来筛选标志性基因,有望对肾移植排斥反应做出早期诊断并预测其发生,进而为阐明移植物排斥的机理以及基因治疗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5.
PFC,TNF-α,NO在猪胰腺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胰周渗液细胞学 (PFC)检查、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和一氧化氮 (NO )在猪胰腺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价值。方法 建立猪胰腺移植模型后随机分成 3组 ,每组 6头。A组为同种异体胰腺移植 ,不使用免疫抑制治疗 ;B组为同种异体胰腺移植 ,使用免疫抑制治疗 ;C组为自体胰腺移植 ,不使用免疫抑制治疗。术后行连续穿刺活组织检查确立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并观察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时PFC以及血清TNF α和NO等的变化。结果  ( 1)A组胰腺移植成功 5只 ,失败 1只。存活 5只均发生急性排斥反应 ;B组 6只均移植成功 ,其中 2只发生轻度急性排斥反应 ;C组移植成功 4只均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 ( 2 )A组术后第 6天PFC阳性率 80 .0 % ( 4 /5 ) ,B组 16.7% ( 1/6)和C组 0 % ( 4 /4 ) ;术后第 7天A组血清TNF α和NO显著升高 ,B和C组术后升高不显著。结论 PFC ,TNF α ,NO可望作为猪胰腺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早期观察指标 ,对诊断急性排斥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同种异体大鼠外耳廓移植后组织形态学改变及免疫细胞的浸润情况。方法 将动物分为自体,异体移植组,自体移植组以SD大鼠兼职供体与受体,进行自体移植;异体移植组以SD大鼠为供体,WISTAR大鼠为受体(SD→WISTAR),然后观察外耳郭的生存情况与组织学变化。结果 异体外耳廓 移植后可能存在快速排斥反应,组织中不但有T淋巴细胞的浸润而且也发现大量单核细胞的浸润。结论 血管化的皮肤复合组织移植物的排斥反应机制与皮肤移植可能有着明显差异。进一步了解其排斥反应机制是解决移植物长期生存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融合基因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lymphocyte associated antigen-4,CTLA-4Ig)局部转染大鼠同种异体移植的复合组织对急性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以近交系Brown Norway大鼠为供体,Lewis大鼠为受体,采用腹部游离皮瓣作为异体复合组织移植(composite tissue allotransplantation,CTA)模型。将受者分为3组,A组(空白对照组):异体皮瓣离体保存时不感染腺病毒,只灌注PBS溶液;B组(阴性对照组):异体皮瓣离体保存时灌注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腺病毒(Ad—EGFP);C组(基因治疗组):异体皮瓣离体保存时灌注AdCTLA-4Ig。术后观察各组移植皮瓣的排斥情况及存活天数,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观察CTLA-4Ig在移植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对急性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结果:①A组、B组皮瓣移植物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7.8±1.5)天和(7.1±1.6)天,C组移植皮瓣平均存活时间为(10.4±2.3)天,C组存活期长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移植皮瓣病理学检查:术后第7天,A组与B组移植皮瓣均发生严重急性排斥反应,而C组排斥反应较A组和B组轻微,但C组术后第11天也表现出严重急性排斥反应;③移植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水平:各组移植术后早期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IL-2均有明显升高,但实验组血清IL-2水平在第3天、第7天时均明显低于两对照组(P〈0.01)。结论:建立了一种新的异体复合组织移植局部基因转染模型,皮瓣灌注AdCTLA-4Ig能获得融合基因在移植复合组织中的表达,局部产生的CTLA-4Ig能抑制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8.
急性排斥反应(AR)仍是肾移植的一个重要问题,可发生于移植后任何阶段,术后第1年内有10%~35%的受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现在普遍认为,肾移植后最初的3个月对移植肾的预后至关重要,早期诊断急性排斥反应并及时治疗,可以避免慢性排斥反应或移植肾功能丧失.移植肾穿刺活组织检查仍然是排斥反应诊断的金标准,但移植肾穿刺活组织检查是有创检查,不仅受者存在顾虑,临床上也存在一定风险.另外,在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特征出现前已发生了分子和组织的病变,因此研究早期诊断排斥反应的分子标志物,不仅可以预测临床排斥反应的发生,也能预测亚临床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9.
CD44在大鼠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移植肾组织CD44的表达及血清中可溶性CD44的含量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和SD大鼠分别作为供体和受体,共分为四组,采用改进的Blom法大鼠原位肾移植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移植肾组织CD44分子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术后血清中可溶性CD44水平的变化。结果:移植肾组织CD44分子的表达在同种异体移植组显著高于同品系移植组、手术对照组及药物治疗组(均P<0.05);移植肾组织CD44分子的表达与急性排斥反应呈正相关(皮质:r=0.734,髓质:r=0.670,均P<0.01);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移植肾组织CD44分子的表达与Banff急性排斥反应指数无相关性(P>0.05);血清中可溶性CD44分子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急性排斥反应及Banff指数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CD44分子在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提高移植排斥反应防治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无论是实体器官移植(Solid organ transplantation,SOT)还是同种异体复合组织移植(Vascularized composite allotransplantation,VCA),患者都需要接受长期的免疫抑制治疗,不仅会引发各种脏器的毒副反应,还可能威胁生命安全。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已被证实有助于控制急性排斥反应和诱导免疫耐受。本文对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在SOT和VCA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