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杨斌  杨慧  王农荣  屈林  张清  段林建  何士勤  孙坚 《江西医药》2014,(6):495-496,516
目的:探讨鱼腥草及三丫苦对甲型流感病毒(nucleo protein antigen,NPAG)表达的影响,了解鱼腥草及三丫苦抗甲型流感病毒的分子机制。方法以胶体金法测定NPAG的表达。瞬间转染,实验分为:Hela细胞组、空质粒组[PCDNA3.1(+)/empty]、重组质粒组[PCDNA3.1(+)/NP)]、脂质体组、三丫苦醇提物组和鱼腥草油组。药物实验加入重组质粒同时将药物加入培养细胞孔中进行干预。转染48h后,测定其上清液NPAG的表达。结果胶体金法测试显示:Hela细胞组、PCDNA3.1(+)/empty组、脂质体组、鱼腥草油组为阴性;PCDNA3.1(+)/NP组、三丫苦醇提物为阳性,NPAG浓度1:64。结论鱼腥草油组可抑制甲型流感病毒NPAG的表达,能抗甲型流感病毒。三丫苦醇提物组不影响NPAG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朱亮华  金蕊  陆超  周国平  胡毓华 《江苏医药》2012,38(11):1247-1249
目的构建并鉴定含分泌型白细胞蛋白酶抑制蛋白(SLPI)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方法以HeLa细胞的总RNA为模板,用RT-PCR方法扩增出SLPI基因cDNA,将产物克隆进真核载体pcDNA3.1(+)内,构建含SLPI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将pcDNA-SLPI重组质粒和空载体pcDNA分别转染HeLa细胞,Western blot检测SLPI蛋白表达。结果核酸序列分析及双酶切鉴定SLPI已成功插入pcDNA3.1(+)载体中,转染pcDNA-SLPI的HeLa细胞中检测到高表达的SLPI蛋白。结论成功构建了含SLPI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甲型流感病毒MPR/8/34(H1N1)核蛋白(nucleoprotein,NP)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Hela细胞,并用甲型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nuARapidTestKit)检测其表达情况。方法用特异引物从甲型流感病毒cDNA中采用PCR技术克隆出NP基因,将其插入到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酶切、PCR、测序鉴定后,构建好的pcDNA3.1(+)/NP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到Hela细胞,通过甲型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检测其蛋白表达。结果克隆出一个核苷酸长度为1432bp的基因。和A/PR/8/34(H1N1)(GenBank/NCB,GI:8486129)有98%的同源性,转染Hela细胞后用甲型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检测到24h、48h、72h细胞内外的蛋白表达。结论成功构建甲型流感病毒A/PR/8/34(H1N1)核蛋白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为进一步研究理化因素对该基因的影响、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并鉴定含分泌型白细胞蛋白酶抑制蛋白(SLPI)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方法 以HeLa细胞的总RNA为模板,用RT-PCR方法扩增出SLPI基因cDNA,将产物克隆进真核载体pcDNA3.1(+)内,构建含SLPI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将pcDNA-SLPI重组质粒和空载体peDNA分别转染HeLa细胞,Western blot检测SLPI蛋白表达.结果 核酸序列分析及双酶切鉴定SLPI已成功插入pcDNA3.1(+)载体中,转染pcDNA-SLPI的HeLa细胞中检测到高表达的SLPI蛋白.结论 成功构建了含SLPI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  相似文献   

5.
洪敬欣  步天栩  史雪彬  邵洁  姚智  杨洁 《天津医药》2007,35(11):801-803,I0001
目的:构建人Prp8基因全长真核表达质粒。方法:从HeLa细胞中提取总体RNA,两步法合成cDNA,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扩增出人Prp8基因的四段序列,首先克隆至pTZ57R/T载体,再定向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pcDNA3.1(+)-Prp8重组质粒。结果:RT-PCR法获得Prp8基因的4段序列,长度分别为2025、1090、1966、1963bp,分别与pTZ57R/T载体连接后,选择合适的酶切位点再连接成全长序列,然后将全长序列和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连接、转化、酶切鉴定及序列分析后,证实pcDNA3.1(+)-Prp8重组质粒构建成功。结论:成功克隆了人Prp8的编码基因,并构建了表达载体pcDNA3.1(+)-Prp8。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副黏病毒Tianjin株NP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HEK293细胞,经G418筛选出稳定表达NP蛋白的细胞.方法:应用RT-PCR技术克隆副黏病毒Tianjin株NP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经PCR、酶切和测序鉴定后,将构建的pcDNA3.1(+)-NP用LipofectaminenTM2000转染试剂转染HEK293细胞.应用免疫荧光法及Western Blot检测NP蛋白的瞬时和稳定表达.结果:RT-PCR扩增得到NP基因,重组质粒pcDNA3.1(+)-NP转染HEK293细胞后,经免疫荧光法检测到目的蛋白的瞬时和稳定表达.Western Blot法可见NP蛋白瞬时和稳定表达的条带.结论:副黏病毒Tianjin株NP基因在HEK293细胞可以瞬时和稳定表达,为研究副黏病毒Tianjin株NP蛋白功能与病毒致病性、宿主亲嗜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STC1基因对人宫颈癌CaSki细胞增殖及周期的影响。方法 CaSki细胞分为3组:实验组转染pcDNA3.1(+)-STC1质粒;空载体转染pcDNA3.1(+)空载体;空白对照组不加任何干扰。挑选稳定表达克隆,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STC1基因表达水平;MTT法检测转染STC1基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STC1基因后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稳定转染后,与空载体组相比,实验组STC1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1),CaSki细胞存活率下降(P﹤0.05),G1期细胞比例显著上升(P﹤0.05),细胞出现G1期阻滞。结论 STC1基因与CaSki细胞增殖相关,其高表达引起的宫颈癌细胞增殖速度降低可能与其所致的细胞G1期延长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过表达UCAl基因、UCAla(CUDR)基因对人膀胱癌UM—UC-2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以前期实验中构建好的3组细胞f转染pcDNA—UCAl重组表达载体的UM—UC-2细胞、转染pcDNA—UCAla(CUDR)重组表达载体的UM—UC-2细胞和转染空质粒pcDNA3.1(+)的UM—UC-2细胞(对照组)]作为材料,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UCAl基因、UCAla(CUDR)基因对UM—UC-2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转染pcDNA—UCAl重组表达载体的UM—UC-2细胞、转染pcDNA—UCAla(CUDR)重组表达载体的UM—UC-2细胞S期的细胞百分比均明显增加,GO/G1期的细胞百分比均明显减少。结论过表达UCAl基因、UCAla(CUDR)基因均能够促进人膀胱癌UM—UC-2细胞的DNA合成,使UM—UC-2细胞增殖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构建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蛋白(Core)真核表达载体,并研究其对人宫颈癌 HeLa细胞自噬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 HCV复制子质粒 pJFH1为模板,PCR法扩增 HCV Core 基因片段,经纯化回收后与 PLVX-IRESZsGreen1载体用同源重组法相连,构建 PLVX-IRES-ZsGreen1-Core重组质粒,并经测序验证其序列的正确性。转染宫颈癌 HeLa细胞,并设 PLVX-IRES-ZsGreen1-Core重组质粒转染组、PLVX-IRES-ZsGreen1空载体转染对照组以及未转染质粒空白对照组,通过免疫印迹法验证 HCV Core蛋白在 HeLa细胞中的表达,并用免疫荧光(IF)和免疫印迹检测自噬生物标记物微管相关蛋白 1轻链 3(LC3)的表达水平。结果 获得 PLVX-IRES-ZsGreen1-Core重组质粒,测序结果表明构建的重组质粒序列完全正确,HCV Core重组蛋白可在 HeLa细胞中有效表达;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结果表明,HCV Core过表达细胞 LC3焦点和 LC3 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多,PLVX-IRES-ZsGreen1-Core重组质粒转染组的细胞 LC3 Ⅱ水平(1.069±0.049)高于 PLVX-IRES-ZsGreen1空载体转染对照组(0.776±0.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功构建了 PLVX-IRES-ZsGreen1-Core 重组质粒,HCV Core 蛋白过表达可诱导 HeLa 细胞自噬。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转染bFGF基因对其增殖特性的影响.方法 利用脂质体将含人pcDNA3.1-bFGF质粒转染到生长良好的P3代人BMSCs,G418筛选获得抗性克隆.采用荧光定量PCR和免疫荧光检测转染bFGF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FGF基因及其产物的表达,MTY法检测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和细胞增殖周期,并将转染和非转染BMSCs分别成骨诱导分化,对其碱性磷酸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 脂质体介导pcDNA3.1-bFGF重组表达质粒转染BMSCs,经荧光定量PCR和免疫荧光检测.证实转染细胞表达bFGF.转染细胞增殖活力加强,处于增殖周期的细胞比例更高(P〈0.05).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结果表明转染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高于非转染细胞(P〈0.05).结论 用脂质体转染法能将pcDNA3.1-bFGF成功导入体外培养的hBMSCs,bFGF基因改良的BMSCs可以改善其生存状态、促进其增殖,并可促进向成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1.
姜兰兰  方五旺  林丙来 《安徽医药》2009,13(10):1223-1225
目的研究转染p21基因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抑制及凋亡影响。方法用Lipofectamine2000脂质体介导,将质粒pcDNA3.1(+)-p21基因转入人宫颈癌Hela细胞株;免疫组化法检测转染021基因后,其编码蛋白在Hela细胞的表达情况;描绘p21基因转染后Hela细胞的增殖曲线;WST-1法测定OD值,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及流式细胞仪检测p21基因转染对Hela细胞的凋亡影响。结果免疫组化法显示p21基因转染后在Hela细胞的胞核内高表达;p21基因的表达可抑制Hela细胞的体外生长,且Hela/021细胞的生长曲线较对照组明显降低;WST-1法显示Hela/p21的细胞活力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转染p21基因的Hela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约20%以上。结论转染p21基因对Hela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克隆E3泛素连接酶(homologous to the E6-associated protein carboxyl terminus domain containing 3, HECTD3)基因及构建真核表达质粒。方法提取人卵巢癌细胞SKOV-3细胞RNA,并逆转录为cDNA,以此作为模板PCR法扩增HECTD3基因,将其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测序验证构建质粒中包含HECTD3基因。结论 HECTD3基因克隆及真核表达质粒构建成功,可以用于后续卵巢癌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微囊化小鼠白介素12基因工程细胞的长效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通过微囊化能否获取长效抗肿瘤的小鼠白介素 12 (mIL 12 )基因工程细胞。方法 构建pcDNA3.1/mIL 12重组表达质粒 ,然后稳定转染CHO细胞 ,采用海藻酸钠微囊制作技术 ,将mIL 12基因修饰的CHO细胞包裹。观察微囊化mIL 12基因工程细胞的mIL 12释放 ,并将微囊化细胞植入荷瘤小鼠体内 ,测定小鼠的抗肿瘤免疫功能及抑瘤效应。结果 微囊化mIL 12基因工程细胞产生的mIL 12蛋白可自由透过微囊膜。植入荷瘤小鼠体内2 1d后 ,微囊化mIL 12基因工程细胞治疗组血清中mIL 12 ,mIL 2及mIFN γ水平分别为 (5 49± 5 3) ,(180± 2 9)和 (10 0 8± 15 6 )ng·L- 1,而mIL 4 ,mIL 10水平则显著降低。脾脏细胞毒T淋巴细胞 (CTL)活性及自然杀伤细胞 (NK)活性均显著增高 ,肿瘤生长受到显著性抑制 ,荷瘤小鼠的存活期明显延长。结论微囊化mIL 12基因工程细胞在体内可持续、稳定地释放mIL 12 ,能激发机体产生持久而强大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对实验小鼠产生明显的抗肿瘤效应并延长其生存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信号负调控因子(SOCS)3基因对高糖培养下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s)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以脂质体为载体将PCR3.1 SOCS3转染至体外培养的HMCs,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转染前后细胞中SOCS3 mRNA和蛋白表达;高糖培养HMCs 12、24、48 h,采用蛋白印迹法分别检测正常对照组(CG)、高糖组(HG)、高糖+空质粒转染(HG+PV)组、高糖+SOCS3基因转染(HG+PS)组蛋白酪氨酸磷酸激酶(JAK)2、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STAT)1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法、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法检测转染前后细胞增殖指数(PI)和凋亡指数(AI)。结果经鉴定,转染后HMCs中有SOCS3 mRNA和蛋白稳定表达;与CG组和HG+PV组相比,HG+PS组细胞中JAK2、STAT1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水平显著下降(P<0.05),PI显著减少(P<0.01),AI无明显差异。结论 SOCS3蛋白可能通过降低JAK2、STAT1酪氨酸磷酸化水平抑制HMCs增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bFGF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元的作用。方法清洁级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96只,随机分为培养液组(DMEM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组)、空载体组(pcD-NA3.1组)和目的基因组(pcDNA3.1-bFGF组),每组24只,采用Allen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10 min后,于损伤点分别注射DMEM培养液、BMSCs质粒修饰的细胞。在注射后第1、7、14、21天行脊髓运动功能Basso-Beatti-Bresnahan(BBB)评分,用RT-PCR法检测bFGF表达情况,应用尼氏体染色后,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目的基因组术后各时间点脊髓组织中bFGF表达、BBB评分及尼氏体染色阳性细胞的光密度值都明显高于其余3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BMSCs是脊髓损伤基因治疗可用的受体细胞,bFGF基因修饰BM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功能恢复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转染p21基因对人动脉平滑肌细胞(HASMC)的影响,以探讨转染p21基因实现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作用,为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以Lipofectamine2000脂质体介导p21基因转染HASMC株;免疫组化法检测转染p21基因后,其编码蛋白在HASMCs的表达情况;描绘p21基因转染后HASMCs的增殖曲线;WST-1法测定OD值,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及流式细胞仪检测p21基因转染对HASMCs凋亡的影响。结果免疫组化法显示p21基因成功转入HASMCs后,其编码的蛋白能在细胞质内进行高表达;转染p21基因的HASMCs在体外生长曲线较对照组明显降低;WST-1法显示转染p21基因的HASMCs细胞活力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转染p21基因的HASMCs细胞凋亡率达40%以上,且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成功将p21基因转入HASMCs,其编码蛋白可能参与了抑制细胞生长和诱导细胞凋亡作用,提示p21基因转染HASMCs技术有可能为人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防治策略与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