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神经导管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采用一种自行研制的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壳聚糖构建人工神经来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研究证实其修复效果.方法:选用3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原位神经移植组(B组)、壳聚糖神经导管桥接组(C组)3组,分别切断坐骨神经后做相应处理,12周后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C组12周后神经已经长过缺损段,神经传导功能恢复.结论:这种套管能够有效的桥接10 mm长的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可应用于周围神经缺损的治疗,同时可以作为进一步开发组织工程化的人工神经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生物膜管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采用生物膜管,变性骨骼肌桥接家兔30只的胫神经10mm缺损,术后8-24周进行肉眼,光镜,电镜和电生理检查结果:生物膜管桥接组与变性骨骼肌桥接组相比,其损伤神经恢复快,运动功能恢复好,再生神经纤维数目多,髓鞘和雪旺细胞结构正常,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快。  相似文献   

3.
硅胶管桥接上肢神经缺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周围神经损伤后若不及时恢复神经通路的连续性,则神经传导功能将无法重建。通常桥接神经缺损的方法有两类:一类是用实体性结构材料,如神经移植、自体骨骼肌桥接等;另一类是用管腔状材料,如静脉桥接、硅胶管桥接、其他管状材料桥接等,不同的桥接方法,其结果不一。作者采用硅胶管桥接上肢神经缺损5例,经随访均获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例上肢神经缺损患者(表1),男4例,女1例;年龄23~45岁。病人既往均在外院经手术治疗2~3次,术后因神经直接吻合而瘢痕化,造成神经干缺损。表…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学创新》2015,(7):143-145
周围神经缺损后伤残率高,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短距离的缺损可直接修补缝合,长距离的缺损修复是外科领域的棘手难题。本文通过对周围神经缺损的动物实验模型、修复方法和桥接材料进行综述,并对该领域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高伟阳 《温州医学院学报》1996,26(4):249-251,237
自体静脉移植桥接周围神经缺损高伟阳综述陈德松审校周围神经缺损的传统修复方法是自体神经移植。由于作为供体的自体神经来源有限,还受到长度、粗细的限制、供区功能影响等,一个世纪来,一直有人试图寻找一种能用于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非神经移植体[1]。随着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7.
尹庆林 《医学文选》1999,18(2):180-180
由于自体神经移植在修复粗大或长段神经缺损时,存在移植神经来源困难和粗细不匹配等问题,使自体神经移植受到了制约。为寻求能替代自体神经移植的材料,很多学者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国内尹维田等[1]于1990年作了应用静脉桥接治疗周围神经缺损的报道。我们根据报...  相似文献   

8.
周围神经缺损桥接物的比较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段周围神经缺损的治疗,由于自体神经移植来源受到限制,人们研究了多种自体非神经组织及其它物质作为桥接材料,目前较常用的有静脉、硅胶管和骨骼肌,但各家对这三种非神经组织桥接物移植后神经再生情况报道不一.因此,我们将这三种桥接物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实验研究,试图比较移植后的神经再生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一直是人们研究的课题,作者于1990年6月依周围神经生长过程有极强的趋向性的原理,采用骨骼肌修复1例桡神经缺损的患者,收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新的手术方法。方法:应用植入自体雪旺细胞的胎儿神经复合型神经桥接体,修复周围神经缺损42例(57条),。术后1年进行神经功能评定。结果:本组42例,得到随访38例,随访时间12-36个月,按Seddon的周围神经损伤术后恢复评定标准进行评定,优良率为69.0%。结论:植入自体雪旺细胞的胎儿神经复合型神经桥接体移植,是一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新方法,具有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壳聚糖导管复合辛伐他汀/泊洛沙姆407水凝胶作为无细胞人工神经支架修复坐骨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制备壳聚糖导管和辛伐他汀/泊洛沙姆407水凝胶, 通过体视显微镜、扫描电镜、体外降解实验和流变学检测来观察复合材料的性能。选取SPF级SD大鼠40只, 分为单纯导管组、导管复合辛伐他汀0 mg组、导管复合辛伐他汀0.5 mg组, 和导管复合辛伐他汀1 mg组共4组其中前2组为对照组,后2组为辛伐他汀治疗组, 每组10只, 造成左侧坐骨神经10 mm缺损模型, 用壳聚糖导管桥接缺损, 其内填充不同浓度的辛伐他汀水凝胶。移植后10周, 取再生神经的中间段进行HE染色、透射电镜观察再生神经的形态学改变, 并对再生神经的轴突数量、髓鞘厚度、G-ratio等进行统计学分析;免疫组化观察再生神经中NF200和S100蛋白的表达和神经营养因子PTN、HGF、GDNF和VEGF的表达。结果 壳聚糖导管和辛伐他汀/泊洛沙姆407水凝胶是适合神经缺损的无细胞修复材料。植入10周后四组均可见再生神经, 但HE染色显示辛伐他汀治疗组的神经干明显较对照组粗;透射电镜显示辛伐他汀治疗组的再生轴突数量显著增多, 髓鞘显著增厚, G-ratio显示髓鞘化程度亦明显好于对照组;免疫组化显示辛伐他汀治疗组再生神经中标记轴突的NF200和标记雪旺细胞的S100的阳性表达明显增强, 且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PTN、HGF、VEGF和GDNF呈现高表达。结论 壳聚糖导管复合辛伐他汀/泊洛沙姆407水凝胶明显促进神经缺损组织学的重建, 可用于修复坐骨神经缺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和左旋布比卡因对大鼠臂丛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4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9组,每组6只:随机选取大鼠的一侧,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于腋鞘内注入生理盐水1mL,利多卡因L1-L4组于腋鞘内分别注入0.25%、0.50%、1.00%、2.00%利多卡因1mL,左旋布比卡因Z1-Z4组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周围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用于肌间沟经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行上肢手术的患者,在周围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进行臂丛神经阻滞,当刺激电流减小至0.5 mA以下时,仍有所支配的肌肉收缩,回吸无血液及脑脊液后注入0.75%的罗哌卡因20 mL,观察阻滞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生命体征平稳,5例患者阻滞不全需静脉注射辅助药物,其余患者阻滞效果完善,完全阻滞率>90%。结论周围神经刺激器定位用于肌间沟经路臂丛神经阻滞操作简便,定位准确,提高了阻滞成功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脊髓造影多层螺旋CT(CTM)诊断臂丛神经节前损伤的可行性。方法 8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术前行多层螺旋CTM检查。应用曲面重组获得冠状位图像和轴位图像观察神经根损伤情况,并与手术探查结果相对照.结果多层螺旋CTM能清晰显示正常神经根的前后支。臂丛神经损伤的主要征象包括椎管内脊髓神经前后支充盈缺损的缺失、创伤性脊膜囊肿、脊髓移位。CTM表现与手术探查所见一致。结论多层螺旋CTM可清晰显示臂丛神经椎管内的前后支,对椎管内根丝的损伤能进行准确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甲哌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肌间沟臂从阻滞麻醉下行上肢手术75例随机分为利多卡因组(1.5%利多卡因麻醉)、罗哌卡因组(0.375%罗哌卡因麻醉)和甲哌卡因组(1.5%甲哌卡因麻醉),每组25例。比较3组的麻醉起效时间、作用时效、运动阻滞时间和注药后30 min运动阻滞程度、不良反应。结果:与利多卡因和罗哌卡因组比,甲哌卡因组麻醉起效时间、作用时效、注药后30 min运动阻滞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多卡因组需用地佐辛镇痛3例;罗哌卡因组术侧上眼睑下垂2例、声嘶4例;甲哌卡因组声嘶1例。结论:甲哌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联合桥接修复喉返神经的可行性及特点。【方法】选用健康成年杂种犬 6只 ,切断左喉返神经 1cm ,取同侧离体 1 2cm长胸锁乳突肌制成管形桥接 ,将神经两断端置入桥接内 ,显微缝合肌膜及神经鞘膜 ,外包裹静脉封闭。术后分别于 1、3、6个月观察声带活动度、喉内肌肌电图及桥接与喉内肌的组织学改变。【结果】①声带活动度 :术后 1月声带固定 ,术后 3个月声带轻微活动 ,6个月声带内收良好 ,外展较差。②肌电图 :喉内肌未记录到纤颤电位 ,环杓侧肌、环杓后肌及甲杓肌的波幅分别恢复到对侧的 82 %、6 0 %及 5 4 %。③组织学 :再生神经自近心端通过桥接长入远端同源神经 ;环杓侧肌无明显萎缩 ,环杓后肌轻度萎缩 ,横纹和纵纹结构保存且清晰 ;声带萎缩不明显。【结论】联合桥接有助于喉返神经再生和喉功能恢复 ,是临床值得探索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改善现有生物材料所制的神经导管的理化和生物性能,并就不同通透性的导管对神经再生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 将医用肠衣所制生物膜和不同通透性壳聚糖网架制备成复合导管。以SD大鼠坐骨神经为模型,应用各组不同通透性复合导管和自体神经移植桥接神经缺损,对其修复后神经再生的电生理和形态学进行比较。结果 复合导管的理化和生物特性适合临床应用要求,引导神经再生效果可靠,16周时导管基本吸收,与神经再生时间基本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注射型活性材料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实验尝试在兔的膝关节软骨缺损区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分别于10周,14周,18周处死,观察大体和形态学特征,组织学评分。结果:A组于10、14周时,软骨缺损被白色半透明坚硬组织平滑修复,富有光泽,与正常软骨边界清楚,18周时修复组织与正常软骨边界模糊,质地坚硬,表面平滑光润。对照组于10、14、18周时均未见软骨修复。组织学评分A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以有效修复兔关节软骨的缺损,为组织工程化软骨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