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大学生人格特征的性别差异的研究,以进一步为学校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广的思路.方法 采用由龚耀先主持修订的艾森克个性问卷,对选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大学生进行团体施测.结果 外向不稳定类型中男、女生在各自个体中所占比例,女生高于男生;而内向不稳定类型中,男生高于女生.外向稳定性中,在各自个体中所占比例,不同性别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发展双性化人格模式,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培养,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3.
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利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UPI)对某综合性大学在校的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94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非独生子女大学生非健康型人格发生率高于独生子女大学生(P<0.01)。影响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类型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精神病性是促进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非健康型人格发生的共同危险因素。另外,人际关系不良是促进独生子女大学生非健康型人格发生的危险因素;家庭结构缺陷是促进非独生子女大学生非健康型人格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在校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受到学校、家庭与社会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格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少数民族大学生分别与常模、师范学生比较,其个性特征均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林静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08,17(5)
目的 了解大学生的自信特点,探讨自信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个人评价问卷(PEI)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526名大学生进行测评.结果 ①男生自信得分[(144.71±16.04)分]高于女生[(141.13±15.76)分,t=2.558,P<0.05];城市学生自信得分[(145.14±15.66)分]高于农村学生[(141.54±15.99)分,t=2.394,P<0.05];独生子女自信得分[(146.50 ±16.76)分]高于非独生子女[(141.57±15.61)分,t=2.910,P<0.01];不同年级大学生自信差异有显著性(F=2.708,P<0.05).②自信与内外向呈显著正相关(r=0.548,P<0.01),与神经质(r=-0.207,P<0.01)及精神质(r=-0.476,P<0.01)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大学生自信存在性别、家庭所在地、是否为独生子女及年级差异,并且与人格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贫困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孔德生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2):126-127
目的 探讨贫困生人格特征与其学业成绩间的关系。方法 以哈尔滨工程大学 747名贫困生为对象,按学习成绩将其分为优良组、中等组和落后组。采用卡特尔 16PF测验进行测试,对测试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贫困生学业成绩优良组与中等组相比,在稳定性、有恒性、敢为性、紧张性、适应与焦虑、从事专业有成就、新环境中成长力方面具有显著差异;学业成绩优良组与落后组相比,在稳定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自律性、紧张性、适应与焦虑、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从事专业有成就、新环境中的成长力方面具有显著差异;学业成绩中等组与落后组相比,在自律性方面具有显著差异。结论 情绪稳定、持之以恒、敢做敢为、自律谨严等人格特征是贫困生取得良好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孔德生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05,14(2)
目的探讨贫困生人格特征与其学业成绩间的关系.方法以哈尔滨工程大学747名贫困生为对象,按学习成绩将其分为优良组、中等组和落后组.采用卡特尔16PF测验进行测试,对测试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 结果贫困生学业成绩优良组与中等组相比,在稳定性、有恒性、敢为性、紧张性、适应与焦虑、从事专业有成就、新环境中成长力方面具有显著差异;学业成绩优良组与落后组相比,在稳定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自律性、紧张性、适应与焦虑、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从事专业有成就、新环境中的成长力方面具有显著差异;学业成绩中等组与落后组相比,在自律性方面具有显著差异. 结论情绪稳定、持之以恒、敢做敢为、自律谨严等人格特征是贫困生取得良好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创造力倾向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学生创造力倾向和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EPQ和威廉斯创造力倾向量表对18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人格的内外向维度与冒险性、好奇性、想象力、挑战性、创造力总分均呈显著正相关;神经质与想象力呈显著正相关;精神质与好奇性、挑战性呈显著负相关。(2)内外向对创造力总分以及创造力各维度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神经质能正向预测想象力;精神质可以负向预测好奇性和挑战性。(3)大学生创造力越高,越外向,精神质倾向越弱。结论大学生的创造力倾向与人格特征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①目的探讨在校大学生自尊、人格特征与人际信任的关系。②方法采用自尊调查表、艾森克人格特征量表和人际信任量表对375名本科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③结果在性别、独生与否和生源地方面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没有显著差异。大学生人际信任与自尊存在显著正相关(r=0.204,P〈0.001),与人格特质中的精神质、内外向无相关关系,与神经质显著负相关(r=-0.232,P〈0.001);自尊、人格特征对人际信任有一定的预测力。④结论大学生人际信任在性别、独生与否和生源地方面无显著差异;大学自尊水平越高,神经质水平越低,其人际信任度也高;自尊与人格特征可预测人际信任。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结构和特点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对45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性别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女生主观幸福感高于男生;不同生源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城镇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高于农村的大学生;不同年级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三年级学生主观幸福感最高,一二年级主观幸福感较低.主观幸福感和人格特征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内外向与主观幸福感得分有显著正相关,神经质与主观幸福感得分有显著负相关,精神质与主观幸福感得分有显著负相关.结论:人格特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12.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成瘾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健康等问题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本文讨论了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人格特征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以期为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避免网络成瘾的发生提供建议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医学生人格因素与学业拖延的关系。方法 采用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CCSPS)和拖延评估量表-学生卷(PASS),对随机抽取的某高校医学专业2007级~2010级598名在校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程度拖延者的CCSPS因子标准得分。结果 本研究回收有效问卷570份。与严重学业拖延关系密切的人格因素随学习任务类型的不同而变化,但是处世态度因子得分较低在所有学习任务中均与严重的学业拖延行为密切相关。此外,较高的坚韧因子和严谨因子得分是促进医学生积极完成学习任务的另外两个重要人格因素。结论 人格因素与学业拖延行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偏头痛是原发性头痛的常见类型,具有高发病率、高患病率、低诊断率的特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美国女性偏头痛患病率为18.2%,男性为6.5%,大约23%家庭至少有一位偏头痛患者[1]。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将慢性偏头痛列为最致残的慢性疾病之一,类同痴呆、四肢瘫痪、严重精神疾病[1]。偏头痛反复发作,目前尚无根治手段,需要长期治疗[2]。国际上强调对偏头痛患者进行全面的、综合的治疗管理,其中对患者精神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格及应对方式特征。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及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对38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大学生人格特征不存在年龄差异,在性别上,男性的掩饰分高于女性;应对方式以积极应对为主;应对方式与其人格特征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大学生较外向,情绪较稳定,能较好适应环境,以积极应对方式为主,其应对方式与其人格特征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探讨医科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国修订加利福尼亚个性调查表(CPI-RC)"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10名医科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进行了测量、统计与分析.结果医科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在CPI-RC个性中的好印象、责任心、自我控制、适意感及独立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比较明显,智力效率及心理感受性也与个别健康因子相关.心理健康良好组(SCL-90低分组)学生在CPI-RC各量表上的得分普遍高于心理健康较差组(SCL-90高分组)的学生,其中社交风度、自我控制、适意感、智力效率与自我实现5个量表得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医科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有一定联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可能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与毕业生人格特征的差异,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卡特尔人格问卷(16PF)对赤峰地区某高校大学新生与毕业生共401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新生与毕业生在聪慧性、有恒性、怀疑性、忧虑性、自律性、紧张性及心理健康、专业成就和成长能力方面存在差异。其中,聪慧性、自律性、有恒性、心理健康、专业成就和成长能力方面毕业生得分高于新生;怀疑性、忧虑性、紧张性方面新生得分高于毕业生。结论:新生较之毕业生存在较高的怀疑性、忧虑性和紧张性,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方面,要充分考虑年级、性别等因素,有针对性地、分层次施教,并逐步培养学生自我心理调查的能力,提高自身的自律性、有恒性、聪慧性及心理健康能力。 相似文献
20.
医科大学生人格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格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特征,是一个人心理品质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当今社会转型、发展迅速的时期,人们普遍感到学习、生活、就业压力增大,心理问题增多,有研究认为医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高[1],而人格因素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2],因此研究医科大学生人格特征变化,对提高医科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心理健康水平,改进医学院校的教育工作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