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急性出血性中风发病机理及其辨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阐述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病理基础、发病机理、传变规律,提出相应的救治原则,为建立急性出血性中风专有中医理论体系奠定基础,并对中医药救治本病寻求高效、强力、安全的治疗方案与药物有所启发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出血性中风病情危急,中医治疗有独特疗效,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出血性中风病因病机分析 脑出血(ICH)系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脑出血属中医"中风"病范畴,中风病是指由于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滋脉外,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麻木为主症.有中经络和中脏腑之分.其患病人数占所有脑卒中患者数的10%~20%,住院病死率43%~51%[1].证候要素的确定应从病机研究入手,病机是证候要素确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脑出血占 10%~30%,病死率高达40%~60%,重症脑出血病死率在 60%以上,存活率中约 70%的患者遗有不同程度的瘫痪、失语、痴呆等后遗症,且有 40%左右的重残者。因此,探讨出血性中风急性期机理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降低病死率、致残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所在。1 瘀水  相似文献   

4.
5.
中医药治疗出血性中风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樊永平  熊飏 《北京中医》2005,24(2):121-125
出血性中风中医指因风阳上窜,痰火内扰,气血逆乱,或因头颅外伤,内生脑瘤,使脑络破裂,血溢于脑,出现突然昏仆、头痛、失语、偏瘫等为主要表现的脑神经疾患。具有起病急、病情重、临床表现多样等特点,致残率及死亡率高。中医药治疗该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对近5年来中医药治疗出血性中风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中风是急性脑血管病的统称,它包括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中风具有发病率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是当今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生命与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王永炎院士指出:"中医学在中风病的防治方面显示出独特的学术优势,并在国际上逐渐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活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已有诸多研究。但对于活血法治疗出血性中风,其研究程度却不够深入,故需进一步加强。笔者现将近年来活血法治疗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王小亮 《光明中医》2020,(10):1598-1601
出血性中风是脑病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起病急、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历代医家对出血性中风的病因病机及临床治疗进行了丰富的论述及探讨,为临床认识与治疗本病提供了有益参考。为系统认识中医药治疗出血性中风的优势与不足,现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出血性中风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中风合剂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风合剂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均予控制血压、降颅压、脑保护药物治疗,治疗组于发病3d后口服中风合剂。两组疗程均为5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5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测定治疗前后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的变化。结果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血脂降低。基本治愈和显效例数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结论中风合剂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有效。  相似文献   

9.
抵当汤治疗出血性中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帝内经>首先提出攻下逐瘀治疗血瘀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血实宜决之",<素问·缪刺论>亦云"人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腹中满胀,不得前后,先饮利药",此处利药即指攻下之药.<灵枢·水胀>日"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血不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 1 996年起采用活血化瘀法为主 ,中西医结合治疗 46例出血性中风取得明显疗效。1 临床资料本组均系我院住院病人 ,均由头颅 CT证实为出血性中风。 46例中男性 2 6例 ,女性 2 0例 ;年龄最大 80岁 ,最小 41岁 ;其中基底节出血 2 4例 ,外囊出血 6例 ,内囊出血 2例 ,颞叶出血 1 1例 ,枕叶出血 2例 ,小脑出血 1例。中医辨证皆为中脏、中腑 ,均属闭证范畴。出血量在 2 5ml以上。2 治疗方法2 .1 西医常规疗法 :吸氧、控制血压、降颅内压及对症处理。合并感染者加用抗菌素 ,维持营养 ,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同时要调畅情态 ,保持大…  相似文献   

11.
眼针治疗出血性中风138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眼针治疗出血性中风138例王鹏琴辽宁中医学院附院(沈阳110032)笔者曾从师彭静山教授多年,并参加了眼针疗法的研究工作,并将眼针广泛应用于临床。1992-03~1997-03收治脑出血并符合诊断标准及观察指标的患者138例,应用眼针治疗,并与单纯西...  相似文献   

12.
袁志太  谭秀芳 《中国针灸》2004,24(6):408-409
出血性中风多有高血压病史,发病年龄以中青年居多,发病突然,意识可有昏迷,病理征阳性或弱阳性,脑脊液呈血样,颅内压增高,瞳孔变小或散大,病位可在内囊、脑室、小脑等部位,颅脑CT或MRI有出血征象。治疗上出血量多,首先采用手术(微创)抽出,出血量小采用保守疗法。治则活血化瘀,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针刺多采用头针、手足阳明经穴  相似文献   

13.
出血性中风又称出血性卒中或脑溢血,是一种病残率、死亡率很高的疾病,其死亡率高达30~70%,是目前临床上三大主要死因之一。所以,积极预防和治疗出血性中风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00-2004年,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本院脑病科2000-2004年住院患者,以3∶1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男26例,女22例;年龄41~70岁,平均57岁;出血部位:基底节25例,丘脑6例,脑叶10例,脑室5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卧床休息、吸氧、控制颅内压、促进脑细胞代谢、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对症处理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通腑熄风汤。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意识状态、脑血肿量、神经系统症状体征、血液流变学指标等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在改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血肿吸收、神经系统症状体征、血流变指标等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我们从1987年2月~1994年6月,采取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33例,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33例中,男27例,女6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16岁,其中16岁~40岁4例,41岁~50岁9例,51岁~60岁13例.61岁~65岁5例,65岁以上2例;有高血压病史23例,脑动脉硬化6例,合并糖尿病2例,有冠心病病史3例(其中1例在治疗过程中合并急性下壁心肌梗塞,1例已2次出血,1例患脑梗塞治愈后出血);入院时间最短lh,最长2天。全部病例均经腰穿检查,2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余均为脑出血。2治疗方法21急性期治疗(1)西药治疗:常规应用20%甘露…  相似文献   

17.
急性出血性中风救治六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华 《河南中医》1997,17(1):16-17
急性出血性中风救治六法何华河南省中医院(450002)出血性中风又称出血性卒中,包括西医的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上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避不遂、言语蹇涩或不语为主证,是一种病残率、病死率很高的疾病,其死亡率高达30%~70%。该病急性期突出...  相似文献   

18.
19.
抢救出血性中风的几个重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出血性中风28例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