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2例高龄AMI溶栓治疗的患者充分做好溶栓治疗前准备,溶栓过程中密切观察和记录心电图,规范用药,注重心律失常、出血倾向等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结果在溶栓过程中8例患者的心律失常得到及时纠正,12例患者梗死相关血管均再通,无护理并发症。结论规范的溶栓治疗和严密的观察护理,能显著提高高龄AMI患者溶栓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扈秀丽  宋晓漪  李玉文 《临床荟萃》2001,16(8):F002-F002
国产重组链激酶 (r sk ,商品名 :司凯通 ,5 0万U /支 ,上海实业医大生产 )经国内Ⅲ期临床试验[1] 已显示其较高的疗效。我们选择 3 2例高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 ,予以r sk 10 0万U治疗 ,回顾 1996~ 1999年住院的未经溶栓治疗的高龄AMI患者 68例 (年龄、梗死部位等一般情况与之相匹配 )作为对照组 ,对比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符合AMI溶栓治疗适应证 ,无禁忌证[2 ] ,年龄无限制 ;对照组选择 1996~ 1999年住院的未经溶栓治疗的高龄AMI患者 68例 ,两组一般情况见表 1。表 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 …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高龄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1994年1月至2004年12月确诊的高龄老年(≥80岁)AMI患者,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情况及发病3年后的预后等。结果共有102例患者纳入分析,年龄范围80~102岁,中位年龄85岁。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为51%;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中风及肿瘤患者的比例分别为64.7%、32.4%、45.1%、70.6%、50.0%、38.2%、42.2%和36.3%;接受阿司匹林、噻吩吡啶类药物、肝素(包括低分子肝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β-受体阻滞剂(β-B)、他汀类药物治疗及介入治疗患者的比例分别为75.5%、23.5%、41.2%、53.9%、58.8%、32.4%和4.9%。发病3年内心血管病死亡率达62.7%,对比AMI发病后3年内存活的患者,心力衰竭、肺部感染的比例明显高于后者(均为P<0.05),而接受抗血小板药物、肝素、ACEI或ARB和他汀类药物的比例均显著低于后者(均为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老年AMI患者发病3年心血管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心力衰竭。结论高龄老年AMI患者中,合并心力衰竭和(或)肺部感染及较少接受AMI后标准治疗的患者3年心血管病死亡率明显升高,心力衰竭与3年心血管病死亡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86例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分为75岁组和≥75岁组两组进行观察比较。结果:≥75岁组心肌梗死患者中女性所占比例、合并糖尿病、心力衰竭、死亡率等指标均明显高于75岁组(P0.01,P0.05);而有明确诱因和出现典型心绞痛症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75岁组(P0.01)。结论:急救护理应强调有效内科治疗的重要性,预防和治疗并发症,严密监测病情,视病情调整患者的活动量,注意加强排便护理,对患者实施心身整体护理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36例80岁以上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l)的临床特点。认为其发病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明显有关,起病时多无典型心绞痛,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头晕、胸闷及消化道症状,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病死率较高。老年AMI患者合并症多,就诊时间常延误,致死率高,且发病率逐年增高,应掌握AMI的临床特点,达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病死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时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与时间、季节变化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80例AMI患者根据昼夜发病时间分为8个时间段(23:01~2:00、2:01~5:00、5:01~8:00、8:01~11:00、11:01~14:00、14:01~17:00、17:01~20:00、20:01~23:00).1年分6个月份段(1~2月,3~4月,5~6月,7~8月,9~10月,11~12月).每周按天计.根据年龄分为2 组:<60岁组,≥60岁组.比较各时间段和各组发病人数及百分比.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结果 ①2组AMI昼夜发病高峰在5:01~11:00,发病率为27.9%,显著高于其他时间段(均P<0.01).<60岁组发病未呈现明显高峰时段,≥60岁组发病率在8:01~11:00达到最高峰.②1周内发病情况:2组在星期二有一个显著的发病高峰.③1年内患者的发病高峰在当年11月至次年2月,显著高于其他月份(均P<0.05).结论 AMI的发生与时间、季节密切相关.掌握AMI发病的时间规律,在心脏事件出现高峰前加强监控,可降低AMI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8.
胡俊青  尹成彬 《临床荟萃》2002,17(9):529-530
在急性心肌梗死 ( AMI)的治疗中 ,溶栓疗法已成为重要的治疗措施 ,大量临床实践证明 ,它能有效缩小梗死面积 ,改善心功能 ,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目前国内溶栓疗法采用尿激酶 15 0万 U / 3 0 min静脉滴注的大剂量给药方法[1 ] ,而且此疗法对大于 70岁的老年人为相对禁忌证。为探索高龄老人AMI溶栓的疗效和安全性。我们采用小量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 ,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1997年 10月至 2 0 0 0年 10月间住院患者65例 ,均符合 WHO关于 AMI的诊断标准 ,无溶栓禁忌证[1 ] 。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溶…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高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住院死亡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999年1月~2003年12月住院年龄≥70岁的AMI患者459例,分为死亡病例组(51例)和非死亡病例组(408例)。对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两组临床特征,记录死亡原因,分析死亡高危因素。结果5年间年龄≥70岁AMI患者住院总病死率11.1%。死于心力衰竭15例(29.4%),心源性休克13例(25.5%),致死性心律失常-室颤8例(15.7%),心脏破裂6例(11.8%),肺部感染-呼吸衰竭6例(11.8%),急性肺栓塞和脑卒中3例(5.9%),其中31例(60.8%)死于入院48h内。死亡病例组前壁心梗、既往心梗、心衰和糖尿病史4项临床特征明显高于非死亡病例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AMI患者死亡率高,死亡多发生于病程早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室颤是主要死因,前壁心梗、既往心梗、心衰和糖尿病史是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王健 《临床荟萃》2002,17(2):88-89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早期再灌注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 ,由于易于实施 ,已在基层医院普遍开展 ,但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应限制在 6 5岁以下 ,一般状况良好者可适当放宽。本院近年来 ,对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了静脉溶栓治疗 ,收到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均为本院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年龄6 5~ 92岁 ,平均年龄 73 .5岁。共 6 0例 ,入院后经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均符合WHO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根据入院先后随机分为溶栓组 (治疗组 )及对照组 ,每组 30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昼夜节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的STEMI患者212例,根据发病时间将患者分为上午组(84例)、下午组(64例)及夜间组(64例),比较三组患者住院期间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和次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STEMI患者住院期间MACE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夜间组MACE[20.0%(13/64)、6.0%(5/84)、7.8%(5/64)]及恶性心律失常[18.8%(12/64)、2.4%(2/84)、4.7%(3/64)]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上午组及下午组(P均<0.017),而上午组及下午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17)。而三组患者间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和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696、1.601、2.555,P=0.706、0.449、0.279)。多因素Logistic结果显示夜间发病是STEMI患者住院期间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OR=3.736,95%CI(1.172,11.902),P=0.028]。 结论夜间发病会增加STEMI患者院内发生MACE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 2 2 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根据年龄不同分为 4组 :<6 0岁为非老年组 ,6 0~ 6 9岁为低龄老年组 ,70~ 79岁为中龄老年组 ,≥ 80岁为高龄老年组。分别对其临床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非老年组中典型胸痛常见 (82 .1% )。老年各组随着年龄增加而有其独特表现 :临床症状不典型及多变性 ;梗死面积广泛 ;并发症多而危重 ;伴存疾病多 ;病死率高。结论 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表现各具特点 ,年龄越大 ,临床表现越不典型 ,病情越危重 ,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3.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入院时影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病死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因AMI收住的356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病死组(45例)与存活组(311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化验指标、心血管并发症(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室速/室颤),以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影响老年AMI患者住院病死率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史、陈旧性MI病史、脑卒中病史、肾功能不全、贫血、首发症状呼吸困难、并发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室速/室颤,入院时血清肌酐升高、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血红蛋白减低、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峰值水平与老年AMI患者住院病死率相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史、陈旧性MI病史,并发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室速/室颤,入院时eGFR水平是影响老年AMI患者住院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年龄、糖尿病及陈旧性MI病史、发生心血管并发症、入院时eGFR水平是影响老年AMI患者住院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正常人和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率震荡(HRT)的昼夜变化规律,探讨不同人群心率与震荡斜率(TS)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00例AMI患者,平均年龄(60.87±13.72)岁,男66例,女34例;82例正常对照者,平均年龄(59.23±13.31)岁,男54例,女28例。两组均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定量测定一昼夜中每小时的平均心率(HR)与TS的均值,采用圆形分布统计分析方法,计算两组TS值在昼夜分布中的高峰时点及集中时段。结果(1)正常对照组TS值在24h分布上有明显的集中趋势,高峰时点为04:34(P〈0.05),集中时段为21:25~11:41;AMI组TS值在24h分布上无明显集中趋势(P〉0.05)。(2)正常对照组HR与TS呈负相关关系(r=-0.771,P〈0.01);AMI组HR与TS不存在直线相关关系(r=-0.312,P〉0.05)。结论正常人TS值有昼夜节律性,明显受HR的影响。作为心脏的一个基本生物节律,其主要受自主神经的调控。而AMI患者的这种生物节律性消失,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简明心肌梗死图解》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再灌注治疗决定时间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适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EMI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图解组;常规组采用目前临床常用的方法向患者和患者家属交代病情;图解组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借助《简明心肌梗死图解》向患者及其亲属进行简明扼要的STEMI医学知识紧急培训,帮助其迅速了解STEMI的发病机制和再灌注治疗的重要性;两组患者均在做出再灌注治疗决定并签署急诊PCI知情同意书后,尽快施行急诊PCI,并收住冠心病监护病房进一步治疗。结果图解组(n=49)患者的再灌注决定时间、进门-首次球囊扩张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n=50)[(15.1±11.5)min比(25.9±12.9)min,(105.7±28.4)min比(117.1±29.2)min,P均0.05]。结论简明心肌梗死图解可以缩短STEMI患者再灌注治疗决定时间、缩短进门-首次球囊扩张时间。  相似文献   

16.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6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 I)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1例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表现为无痛性心肌梗死者多(57%),并发心力衰竭多(38%),心律失常多(43%),感染多(59%),死亡率高(8%)。结论老年人AM I症状不典型,全身合并症多,并发症多,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7.
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背向散射积分参数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心肌背向散射积分 (IBS)参数评估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病变的价值及其与局部心肌收缩功能的关系。方法 应用背向散射联机分析及彩色室壁运动技术 ,观测 2 1例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死患者及 2 7例正常人前间隔标化平均背向散射积分 ( %AII)、背向散射积分周期变异幅度 (CVIB)、室壁增厚率(WT % )及心内膜位移速度 (Vsem)。结果 与正常人相比 ,心肌梗死患者的 %AII明显增加 ( 2 .3± 0 .3vs 1.6±0 .2 ,P <0 .0 1) ,CVIB明显减低 ( 3 .5± 1.6vs 7.9± 1.3 ,P <0 .0 1)。CVIB与反映局部心肌收缩功能的两个指标 (WT %及Vsem )均呈高度相关 (r分别为 0 .77和 0 .81,均P <0 .0 1) ,%AII与WT %及Vsem呈一定程度相关 (r分别为 -0 .5 5和 -0 .64 ,均P <0 .0 1)。结论  %AII和CVIB可以区分正常心肌和梗死区心肌 ,并能反映局部心肌收缩功能 ,具有评估心肌存活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60岁)急性心肌梗死(AM 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AM I患者59例,经静脉尿激酶(UK)溶栓治疗患者21例为UK溶栓组,同期未溶栓治疗患者38例为未溶栓组,除不用尿激酶以外,其余治疗均与UK溶栓组相同。结果UK溶栓组冠脉再通率为66.7%(14/21)。UK溶栓组4周病死率为4.8%(1/21),常规治疗组为18.4%(7/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K溶栓组严重的心律失常率为28.5%(6/21),未溶栓组为52.6%(20/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可提高再通率,降低病死率,减少心力衰竭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诊直接冠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价值。方法 ST段抬高型AMI患者 133例 ,分别行直接冠脉内支架置入术 (直接支架组 ,81例 )和球囊预扩张后支架置入术 (常规支架组 ,5 2例 )。对比两组患者的介入治疗、术后TIMI分级和心电图、出院前左室射血分数 (LVEF)和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直接支架组和常规支架组基础临床特征、TIMI 3级和无复流均无统计学显著差异 (P >0 .0 5 )。直接支架组平均X线曝光时间和造影剂用量均显著低于常规支架组 (P <0 .0 5 ) ,而平均LVEF显著高于常规支架组 (P <0 .0 5 ) ,且ST段无回落的发生率和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均显著降低 (P <0 .0 5 )。结论 对于ST段抬高型AMI中适当的冠状动脉病变 ,直接冠脉内支架置入术不仅可以减少X线曝光时间和造影剂用量 ,而且可能改善患者的心肌组织再灌注和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