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发性硬化的临床与磁共振成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 4 6例多发性硬化 (multiple sclerosis,MS)患者进行临床与磁共振成像 (MRI)分析 ,从而进一步探讨其常见症状、体征、首发症状及 MRI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 :总结 4 6例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特点 ;结合文献复习对MS的 MRI及头颅 CT扫描所见进行讨论。结果 :MRI可发现 MS早期病变 ,及早作出诊断 ,且明显优于头颅 CT扫描。结论 :MS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侧脑室周围白质、视神经、脊髓和脑干。MS诊断的金标准仍然是临床 ,MRI作为MS的辅助诊断是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结合视神经脊髓炎(NMO)与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脊髓MRI特点探讨两者之间差异发生的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自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23例NMO患者及21例MS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其临床症状及脊髓MRI上受损部位MRI上的差异.结果 NMO患者多为女性,且首次发病年龄、扩展病残状况评分(EDSS)评分均高于MS患者;双侧深感觉障碍、束带感、直肠或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3种临床症状在NMO、MS患者中的发生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各临床症状基本能在脊髓MRI找到相应受损病灶.结论 NMO是不同于MS的脱髓鞘疾病,其特殊的发病机制导致其临床症状与脊髓MRI均有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发性硬化中发作性症状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15例具有发作性症状的MS患者根据不同临床特点分类,分析影像学、电生理特点,总结其异同点.结果 多发性硬化中发作性症状的发生率、临床表现不一,其中以痛性强直发作、发作性感觉异常、Lhermitte征和癫最为常见.结论 MS发作症状共同点为突发突止,刻板重复,时间短暂,可能的发病机制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损害,使神经纤维间的冲动发生横向扩散所致,卡马西平等抗癫药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4.
多发性硬化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发性硬化(MS)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 分析42例多发性硬化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变部位、主要症状、重要辅助检查及其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 42例MS患者中青壮年女性多见,以急性、亚急性起病为主,首发症状以肢体无力最常见,病变部位以脊髓和视神经最常见,实验室检查以脑脊液蛋白水平和IgG指数增高常见.MRI异常率高达85.96%.结论 MS是一种临床表现复杂、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白质,多部位、多时相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根据临床特点、神经电生理、脑脊液免疫学及磁共振成像检查能提高临床确诊率,激素治疗对大多数病人有效.  相似文献   

5.
多发性硬化41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目的 总结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用临床病例分析统计方法,对413例MS患者的发病规律和临床特点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MS好发于青壮年,以急性和亚急性起病为主;首发症状以视力障碍(128例,31.O%)最常见;肢体无力(325例)、感觉障碍(246例)、视力障碍(243例)是MS患者最常见的症状,Lhermitte征较多见;发作性症状多见,以痛性痉挛发作和癫疴发作常见;可合并周围神经系统损害;临床定位以脊髓(256例)和视神经(244例)受累最多见。结论本组MS临床特点不同于西方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的临床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1—2010-06于我院确诊的68例多发性硬化病例,总结其一般资料、临床表现、病变部位、重要辅助检查及治疗转归等。结果 68例患者中,首发症状以肢体无力(28例,41.2%)最常见;肢体无力、感觉障碍、视觉损害是MS患者最常见的症状;MS好发于青壮年,以急性和亚急性起病为主;视、听、体感诱发电位(VEP、BAEP、SEP)有助于发现亚临床病变;脑脊液(CSF)检查可有异常;磁共振(MRI)检查阳性率高;临床定位以大脑半球、脊髓和视神经受累最多见。糖皮质激素及免疫球蛋白治疗有效。结论根据临床特点,结合神经电生理脑脊液及影像学等检查能大大提高MS的临床确诊率。  相似文献   

7.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MS)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脱髓鞘疾病,常分为复发-缓解型(RRMS)、原发进展型(PPMS)及继发进展型(SPMS)三种类型.MS不仅可以导致患者躯体残疾,还常常造成不同程度认知功能损害.提高临床医师对MS认知障碍的认识,并及早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MS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26例多发性硬化患者的临床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26例临床确诊的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患者的临床资料。方法 回顾性总结临床确诊MS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26例MS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肢体无力和感觉异常,其次为肌肉痉挛性疼痛、视力障碍、尿便异常、共济失调,个别患者可有周围神经改变。实验室检查示:脑脊液蛋白水平和IgG量增高最常见。磁共振(MRI)异常率高达90.9%。结论 MS是一种临床表现复杂、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白质多部位、病程表现多时相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但临床有周围神经症状及MRI发现皮层病灶也并非是排除MS的绝对标准。在诊断MS时,尤其对于单病灶或多病灶、单时相病程患者应从临床和影像学方面注意与脑梗死、脊髓疾病相鉴别。  相似文献   

9.
多发性硬化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38例多发性硬化(MS)患者临床特点,以提高对MS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患者的发病年龄、起病形式、首发症状、临床症状、体征以及诱发电位、核磁共振检查结果及治疗用药情况,并与相关文献对照.结果患者中男女比例1:1.1,有复发-缓解病史者占42.1%;初发年龄16~49岁者占68.4%;无明显诱因者占52.6%,急性、亚急性发病者占76.3%;首发症状中以单发症状起病者占60.5%,临床症状及体征中感觉异常占65.8%、肢体无力占60.5%、视力下降占34%、大小便异常占26.3%,脑干和小脑症状占15.8%;核磁共振、诱发电位异常率为80.0%和86.4%;急性期应用激素治疗好转率达91 9%.结论MS临床表现具有特征性,MRI、诱发电位对亚临床MS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早期应用激素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发性硬化中发作性症状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对我院18年来100例多发性硬化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具有发作性症状的MS患者根据其临床特点分类,分析影像学、电生理特点,总结其异同点。结果 多发性硬化中发作性症状的发生率27%,临床表现不一,其中以痛性强直发作占37.0%、Lhermitte症占44.4%、发作性感觉异常占44.4%、癫痫占37.0%最为常见,其发病机制近似相同。结论 MS发作症状共同点:突发突止,刻板重复,历时短暂;予抗癫痫药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 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42例M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MS 好发于青年女性(29例),常见症状为肢体无力(29例)、视力障碍(22例)和感觉障碍(21例).病变累及大脑半球30例,视神经28例,脊髓23例,脑干9例,小脑4例,所有病例MRI检查均有阳性改变,CSF检查IgG鞘内合成率阳性16例,寡克隆区带阳性19例,抗髓鞘碱性蛋白(MBP)抗体阳性15例.视觉诱发电位(VEP)异常28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阳性16例,体感诱发电位(SEP)异常20例,急性期甲强龙冲击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改善,缓慢激素减量及小剂量激素长期维持治疗,随访至2008-01仅有7例复发.结论 结合临床特点、MRI、脑脊液免疫学、诱发电位检查能明显提高临床确诊率.急性期甲强龙冲击治疗可改善临床症状,缩短急性期病程,缓慢激素减量及小剂量激素长期维持可能有助于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是一组免疫介导的原发或特发于脑和(或)脊髓的炎性脱髓鞘病.临床常见有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NMO)、同心圆硬化(Baló病)、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cute disseminated encephalomyelitis,ADEM)、瘤样炎性脱髓鞘病(tumor-likeinflammatorydemyelinatingdiseases,TIDD)等不同临床表型.对首次发病不能确诊MS的患者,称为临床孤立综合征(clinical isolated syndromes,CIS).近年来随着临床及影像研究的深入,对这些不同临床诊断实体的影像研究有了较大进展.正确理解和把握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病影像学进展对临床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脊髓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MRI表现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13例脊髓MS患者,对病变的部位、范围及病变处脊髓的形态、MR信号及病变的强化程度进行分析评价并与临床症状进行对照。结果 13例脊髓MS主要发生在颈髓,急性期局部脊髓肿胀,T1加权像病变呈等信号或边缘模糊的稍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活动期病灶呈斑片状、环状或弓形强化。反复发作病例、多发病灶其强化多样性,临床症状多变性。结论 脊髓MS有其特征性MRI表现,其与临床有较强的相关性,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多发性硬化( 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免疫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e system,CNS)慢性炎性脱髓鞘疾病.疲劳是MS常见的症状,影响90%以上的患者,而且是其致残、失业的重要原因,对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不利的影响,但由于其具有复杂性和主观性的特点,故未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5.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中青年常见的炎症性脱髓鞘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尽管MS长久以来被认为是一种白质病变,但是MRI上显示的白质脱髓鞘并不能充分解释MS患者临床上常见的认知损害.组织病理学研究证实,MS患者皮质也广泛受累,皮质病变与白质病变在病理生理学特点上有所不同,提示着2种病变形成机制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16.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病变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症状与病程不一,仅以脊髓病灶为主引起临床症状和体征者,称之为脊髓型多发性硬化(spinal cord of multiple sclerosis,SMS)[1].MS的诊断以往主要是依据临床表现辅以实验室检查,自MR问世以来,其对MS的敏感性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目前超高场强3.0T MR被认为是MS最有价值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本文收集26例经3.0T MR检查和临床确诊的病例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脊髓型MS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脊髓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MRI表现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13例脊髓MS患者,对病变的部位、范围及病变处脊髓的形态、MR信号及病变的强化程度进行分析评价并与临床症状进行对照。结果 13例脊髓MS主要发生在颈髓,急性期局部脊髓肿胀,T1加权像病变呈等信号或边缘模糊的稍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活动期病灶呈斑片状、环状或弓形强化。反复发作病例、多发病灶其强化多样性,临床症状多变性。结论 脊髓MS有其特征性MRI表现,其与临床有较强的相关性,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合并周围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提高对MS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01~2007-12收治的15例MS合并周围神经系统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所有病例除有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表现外,都合并有周围神经损害的症状及体征,神经电生理检查提示外周神经病变.结论 MS部分病例可以合并周围神经系统损害  相似文献   

19.
<正>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与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和免疫、病毒感染、遗传等方面有关,确切的机制仍尚未完全确定。MS病变常常累及脑干和脊髓自主神经系统,其临床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常见为心血管系统症状、胃肠道症状、尿便障碍、排汗障碍以及性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为了研究我国MS自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共病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建议MS标准,将32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MS组(52例)与非MS组(270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人口学及临床资料,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检测血糖、血脂、血浆白介素(IL)-1β、IL-2、IL-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