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方式在鼻内镜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96例鼻窦炎伴有鼻息肉(Ⅱ型2期)患者行鼻内镜手术,监测在给药前和给药后20分钟、1小时SBP、DBP、HR、SaO2变化并进行比较。同时对手术中感受到疼痛按视觉模拟VAS进行评分和观察出现不良反应。结果给药后20分钟、1小时SBP、DBP、HR、SaO2与给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0~2占91.67%。出现恶心、呕吐副反应占6.3%(6/96)。结论采用咪达唑仑-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的方式,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并有明显镇痛效果的优点,在鼻内镜手术中应用,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能否减轻喉肿瘤患者气管切开及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并同时降低知晓发生率。方法 择期喉肿瘤手术患者30例,年龄35~55岁,ASA为Ⅰ~Ⅱ级,喉阻塞为Ⅰ~Ⅱ度,随机分为氟芬合剂组(I组)、瑞芬太尼+咪达唑仑组(R组),每组15例。所有患者在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下行气管切开,气管切开之前,I组患者静脉注射氟芬合剂2mL,R组患者缓慢静脉注射咪达唑仑50μg·kg-1,继之瑞芬太尼0.05μg·kg-1·min-1持续输注。气管切开完成即将插管时,I组患者静脉注射氟芬合剂2mL,R组患者缓慢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μg·kg-1(大于1min),记录局部浸润麻醉前(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成功即刻(T2)、麻醉诱导后2min(T3)的HR、MAP、SpO2;记录麻醉诱导时得普利麻的用量;记录气管切开过程中患者有无躁动、呛咳等反应。术后随访患者对气管切开及插管过程的知晓情况。患者SpO2<90%定义为呼吸抑制。结果 与T0比较,I组T1时的MAP及HR无明显变化,T2时MAP及HR明显升高(P<0.05),T3时MAP及HR明显降低(P<0.05);R组T1及T2时MAP及HR无明显变化,T3时MAP与T0比较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而HR明显降低(P<0.05)。与I组比较,T2时R组MAP及HR明显降低(P<0.05),而T3时MAP明显升高(P<0.05)。所有患者均无明显呼吸抑制。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完成后麻醉诱导所需得普利麻量有显著差异(P<0.01);与I组比较,R组呛咳、躁动等插管反应及插管知晓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 在局部麻醉的基础上,瑞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能明显减轻气管切开及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及知晓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肌松药(muscle loose medicine,NMB)全麻下鼻内镜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根据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标准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鼻内镜手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80例,均以瑞芬太尼、丙泊酚及氯化琥珀胆碱静脉快诱导,气管插管后A组以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维持麻醉,B组以瑞芬太尼、丙?白酚和维库溴铵维持麻醉。记录两组患者T1~T6各观察时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呼末二氧化碳分压(EtCO2)、术中体动次数、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有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T1~T4各观察时点HR、MAP、SpO2变化无明显差别(P〉0.05),术中无体动反应;T5、T6时点A组麻醉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1),B组麻醉苏醒后,低氧血症、分泌物增多、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1)。结论瑞芬太尼一丙泊酚无肌松药全麻下实施鼻内镜手术效果肯定,麻醉苏醒和呼吸功能以及保护性反射恢复早,避免了肌松药及其拈抗药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麻鼻内镜手术时在利多卡因中加入小剂量肾上腺素局部浸润麻醉引起血压下降的原因,并对局麻药中常用剂量和浓度的肾上腺素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进行初步分析。方法采取前瞻性、随机对照控制的方法,将108例在全身麻醉下行鼻内镜手术的病人随机分成4组。采用不同浓度的利多卡因和肾上腺素进行鼻黏膜下多点浸润注射。I组:含1∶20万肾上腺素的2%利多卡因2 ml;Ⅱ组:含1∶40万肾上腺素的1%利多卡因4 ml;Ⅲ组:含1∶20万肾上腺素的1%利多卡因4 ml;Ⅳ组(对照组)注射1%利多卡因4 ml。术中常规行心电图及桡动脉有创测压,监测心率和血压。记录注射前(基础值)和注射后0.5、1、1.5、2、2.5、3、3.5、4、56、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数值,比较分析其变化趋势。同时记录该时段最低SBP、DBP和MAP的数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注射前的基础值相比,Ⅰ、Ⅱ和Ⅲ组均出现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血压下降于注射后1 min开始出现,多在1.5 min时达最低值(P<0.001),同时伴有心率增快(P<0.001),其中SBP最大降幅大约2 5%,DBP最大降幅大于3 0%,MAP最大降幅大于2 8%;约3 min时SBP开始上升(P<0.01),上述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持续时间通常少于4 min;Ⅳ组则无以上变化。各组与Ⅳ组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Ⅰ、Ⅱ、Ⅲ组之间两两比较在各个时间点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鼻内镜手术中局部浸润麻醉时,局麻药中的小剂量肾上腺素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小剂量肾上腺素可引起明显的血压下降,但持续时间少于4 min。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喉癌患者围手术期间心电图异常改变的原因、机理及其预防和处理。方法:89例喉癌手术患者按年龄分为2组,65~80岁45例为观察组(A组),65岁以下44例为对照组(B组),患者均在局麻下行气管切开插管,静吸复合维持麻醉。常规监测EKG,SBP,DBP,HR,RR,SpO2、PETCO2。结果:A组45例中17例(37%)、B组44例中2例(4.5%)在分离喉周围组织、切喉时出现异常心电图改变,包括ST—T改变、窦性心动过缓、结性心律、频发房早及室性早搏,并伴有不同程度血压下降,两组患者发病率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前伴心、肺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在浅麻醉状态下行喉癌手术、胆道手术、眼球手术同样会发生迷走心脏反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麻黄碱试验在鼻声反射(AR)中的临床应用,研究定量评价鼻腔黏膜状态的方法和鉴别单纯性鼻炎与肥厚性鼻炎的客观指标。方法:利用AR测试单纯和肥厚性鼻炎患者,并设正常对照,通过麻黄碱试验深入分析试验前后鼻气道通气阻力(NAR)、鼻腔容积(NCV)、鼻腔最小截面积(NMCA)和NMCA所处的位置相对于鼻腔入口处的距离(DCAN)以及上述参数的变化量和变化率,定量分析3类受试者的鼻黏膜舒缩状态。结果:麻黄碱试验前后成对资料比较,各基本参数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麻黄碱试验后NAR减小,NCV增加,并伴有NMCA扩大和DCAN的“前移”。麻黄碱试验前后各组各参数的均数多组间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个患者组之间相比,麻黄碱试验前只有NCV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麻黄碱试验后所有参数(包括变化量和变化率)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正常对照,单纯性鼻炎所有参数(包括变化量和变化率)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肥厚性鼻炎的某些参数的变化量和变化率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R能客观的判断鼻黏膜的状态,结合麻黄碱试验能提供更多的信息,扩大了AR的临床应用,建议作为常规配套检查。  相似文献   

7.
为广探讨速尿试验改善梅尼埃病前庭功能的可能机理,应用钙离子选择性微电极观察速尿对正常及实验性膜迷路积水豚鼠的前庭壶腹嵴内电位(AEP)及其内淋巴Ca2+活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性膜迷路积水动物AEP显著下降(P<0.001),Ca2 活度明显升高(P<0.01)。经静注10mg/kg速尿约6min的潜伏期后,AEP评始下降,40min达最低,为3.04±0.53mV,但与注射前比较地显著性差异。Ca2 活度于60min上升至最高,为(710±1.32)×10-4M,80min开始回落。结果支持小剂量速尿对实验膜迷路积水前庭有直接作用。并就Ca2+在速尿试验作用机理中的意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行保留悬雍垂的改良腭咽成形术(H-UPPP)后放置鼻咽通气管缓解上气道阻塞的作用,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比观察鼻咽通气管组(Ⅰ组)和普通组(Ⅱ组)患者行H—UPPP术后24h内的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血流动力学、咽部疼痛不适等指标并进行评价。结果鼻咽通气管组与普通组术后24h咽部疼痛比较,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血液动力学指标,包括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对比发现鼻咽通气管组患者的HR、SBP、DBP均低于普通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LSaO2鼻咽通气管组高于普通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UPPP术后留置鼻咽通气管,可有效预防呼吸道阻塞或窒息的发生,是气道安全保证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兔颈部灌注CO2和氦气(He),检测不同压力和灌注持续时间对动物代谢、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5只新西兰兔随机分成5组,每组3只,分别为5mmHg(1mmHg=0.133kPa)COz组、10mmHg CO2组、15mmHg CO2组、15mmHg He组及对照组(颈部不充气)。分别在充气前(T0),充气后45min(T1)、90min(T2)和放气后30min(T3)记录PaCO2、pH、HR、MAP和CVP。结果:5mmHg CO2组各项检测指标均无明显变化;10mmHg CO2组在T1和T2时PaCO2显著升高(P〈0.01);15mmHg CO2组在T1和T2时Pa CO2、PH和CVP显著升高(均P〈0.01),T3时仍高于T0(P〈0.01或P〈0.05)。15mmHg He组在T2时CVP显著升高(P〈0.05),T3时回落到基线水平。各组的HR和MAP在各时间点均无显著变化。结论:在颈部内镜手术中将CO2充气压力控制在10mmHg以下是安全的;当需要更大压力时,应尽可能将压力控制在15mmHg以下,并严格限制充气时间;He由于溶解度低应慎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综合征腭咽成形术麻醉的效果。方法:将择期行腭咽成形术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综合征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瑞芬太尼组(R组n=20)和芬太尼组(F组n=20),均全麻气管内插管,R组瑞芬太尼1.5~2.0?μg/kg诱导,0.3~0.6?μg/kg·min维持麻醉;F组芬太尼2.0~3.0?μg/kg诱导,气管插管后追加8.0~10.0?μg/kg维持麻醉,余麻醉用药俩组相同。监测诱导前、诱导时、插管后、术毕MAP、HR、SPO2、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苏醒质量。结果:两组患者诱导后MAP较诱导前均明显下降(P<0.05),R组同时伴有心率减慢(P<0.05),插管后及苏醒阶段R组MAP及HR均较F组低(P<0.05);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R组明显早于F组(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可控性强,能有效抑制术中心血管不良反应,苏醒质量优良,更适合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综合征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