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文田 《气功》2009,(4):370-371
明代卓越的思想家李贽编著的《初潭集》中有一首应璩养生诗,非常精妙,耐人寻味。诗曰:“古有行道人,陌上见三叟,年各百余岁.相与锄禾莠。住车问三叟,何以得此寿?上叟前致辞,室内妪貌丑。中叟前致辞,量腹节所受。下叟前致辞,夜卧不覆首。要哉三叟言,所以能长久。”李生闻之曰:“我独愧二叟,贪嘴时时有”。  相似文献   

2.
明代卓越的思想家李贽编著的《初潭集》中有一首应璩养生诗,非常精妙,耐人寻味。诗曰:“古有行道人,陌上见三叟,年各百余岁.相与锄禾莠。住车问三叟,何以得此寿?上叟前致辞,室内妪貌丑。中叟前致辞,量腹节所受。下叟前致辞,夜卧不覆首。要哉三叟言,所以能长久。”李生闻之曰:“我独愧二叟,贪嘴时时有”。  相似文献   

3.
沈文田 《气功》2012,(3):272-273
明代卓越的思想家李贽编著的《初潭集》中有一首应璩养生诗,非常精妙,耐人寻味。诗曰:“昔有行道人,陌上见三叟,年各百余岁,相与锄禾莠。往拜问三叟:‘何以得长寿?’一叟前致词:‘室内姬粗丑。’二叟前致词:‘量腹节所受。’三叟前致词:‘暮卧不覆首。’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鼻針疗法,是我们在开展耳针疗法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曰:“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嗅”。“灵枢”五色篇曰:“五色独决于明堂。明堂者,鼻也”。宋、严用和“济生  相似文献   

5.
瘰疬一症在祖国医学文献里记载颇多,从内经以至近代均有论述,尤以外科书笈,论之綦详。本病原因,灵枢寒热篇曰:“寒热瘰疬在于颈腋者,皆何气使然,歧伯曰:此皆鼠瘘寒热之毒气也,留于脉而不去者也。”金匮虚劳篇称“马刀侠瘿,皆虚劳得之。”外台秘要曰:“肝肾虚热则生疬。”病机曰:“瘰疬不系膏梁丹毒火热之变,因虚劳气郁所致。”证治准绳曰:“夫瘰疬疮  相似文献   

6.
沈文田 《养生月刊》2012,(3):272-273
明代卓越的思想家李贽编著的《初潭集》中有一首应璩养生诗,非常精妙,耐人寻味.诗日:“昔有行道人,陌上见三叟,年各百余岁,相与锄禾莠.往拜问三叟:‘何以得长寿?’一叟前致词:‘室内姬粗丑.’二叟前致词:‘量腹节所受.’三叟前致词:‘暮卧不覆首.’要哉三叟言,所以得长久.”李生闻之日:“我独愧二叟,贪嘴时时有.”  相似文献   

7.
正曰:愿闻人之有不可病者,至尽天寿,虽有深忧大恐怵惕之志,犹弗能感也,大寒甚热弗能伤也;其有不离屏蔽室内,又无怵惕之恐,然不免于病者何也?曰:五脏六腑,邪之舍也。五脏皆小者,少病,善焦心,人愁忧。五脏皆大者,缓  相似文献   

8.
略论湿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湿证溯源  湿证 ,《内经》早有记载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 :“诸湿肿满 ,皆属于脾 ,”“诸痉项强 ,皆属于湿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 :“地之湿气 ,感则害皮害筋脉 ,”“湿胜则濡泻。”《素问·生气通天论》曰 :“因于湿 ,首如裹”。明代张介宾《景岳全书·湿证》曰 :“湿之为病有出于天气者 ,雨雾之属是也 ,多伤人脏气 ;有出于地气者 ,泥水之属是也 ,多伤人六腑 ;有由于汗液者 ,以大汗沾衣不皇解换之属是也 ,多伤人肌腠 ;有湿从内生者 ,以水不化气 ,阴不从阳而然也 ,悉由脾肾之亏败。”2 湿证分类  湿之为病 ,有从外感而来…  相似文献   

9.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曰 :“十二经脉 ,三百六十五络 ,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然而 ,同篇又指出 :“诸阳之会皆在于面”。后世又有“头为诸阳之会。”之说。这说明十二经脉均与头面五官有联系 ,相对而言 ,阳经与头面又有特异的联系。经研究和以下几方面因素有关 :1 阳经经脉主要上行头面、联络五官  《灵枢·逆顺肥瘦》指出 :“手之三阴从脏走手 ,手之三阳从手走头 ;足之三阳从头走足 ,足之三阴从足走腹。”此论可见阳经与头面的密切联系。  笔者将《灵枢》的经脉、经别、经筋循行与头面五官 (头、面、口、齿、咽喉、目、舌、…  相似文献   

10.
<正> 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具有家族遗传倾向的慢性进行性视网膜病变,临床以夜盲、进行性视野缩窄、眼底特征性改变和视网膜电图熄灭为特征。绝大部分患者在青少年期发病,不少患者至中老年期逐渐失明。本病病因至今不明,缺乏有效治疗方法,下面就中医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认识及治疗予以探讨。1 病因病机探讨 《灵枢·大惑论》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睛。”《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精。”《素问》言“肝开窍于目”、  相似文献   

11.
大黄论选     
正大黄,《本经》谓之黄良,后人谓之将军,以其有伐邪去乱之功力也。古时以出河西、陇西者为胜,今蜀川河东、山陕州郡皆有,而以川中锦纹者为佳。大黄味苦气寒,色黄臭香,乃整肃中土之剂也。其性走而不守,主下瘀血血闭。气血不和,寒热亦除矣。不但下瘀血血闭,且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夫留饮宿食,在于聚,陈垢不清,故又曰:荡涤肠胃,推陈致新。夫肠胃和,则水谷通利;陈垢去,则化食调中。故又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也。《玉机真脏论》云: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胃气安则五脏亦安,故又曰:安和五  相似文献   

12.
1.糖尿病的古代记载糖尿病古称消渴,三消、内消、上消、中消、下消、消肾、消瘅等等;最早的记载见之于内经,以后历代各家皆有记述,且由简而繁。糖尿病所可能有之并发症,皆散见于各家专辑论着中。糖尿病之主要症状“多饮、多食、多尿,”黄帝内经即巳记载之,如厥气论曰:“肺消者,饮一尿二,死不冶。”脉要精微论曰:“瘅成为消中,善食而瘦。”汉张仲景金匮要略“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亦一斗。”晋王叔和脉诀歌曰:“脾  相似文献   

13.
陶咏梅 《养生月刊》2022,(4):306-307
《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曹操对刘备说:"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今见此梅,不可不赏."这就是"望梅止渴"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口苦为患者的自觉证状,临床较常见,前贤多认为属实热有余之证。《素问·奇病论》:有“病口苦……病名为何?……岐伯曰:病名曰胆瘅。”王冰注:“亦谓热也。”马莳注曰:“此病乃胆气之热也。”《伤寒论》:“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柯韵伯曰:“苦、干、眩者,皆相火上走空窍而为病也。”现在有关著作亦多谓口苦多属肝胆有热。口苦属实者固多,但属虚者亦屡有所见。朱丹溪在《脉因证治》中即  相似文献   

15.
一、五味先走其所喜《灵枢·五味》曰:“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成,先走肾。”五味入胃先走其所喜之脏,说明某味时某脏有一定的亲和性。对于这一亲和性的产生,《内经》以天人相应、同气相求的观点予以解释。《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东方  相似文献   

16.
蒋正林 《家庭中医药》2003,10(11):31-31
《黄帝内经》荟萃先秦诸子百家养生之道,从医学角度探讨养生与长寿,创造了不少养生理论和方法。其首篇载,黄帝问于无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世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  相似文献   

17.
养生的要诀和方法,不仅医学家在研究,各界人士也在摸索,积累了许多经验,并且以“养寿歌诀”的形式,广为流传。 三国时期一位文学家,在《三叟》中写道:古有行道人,陌上见三叟。年各百余岁,相互锄禾莠。住车问三叟,何以得此寿?上叟前致辞:内中妪貌丑。中叟前致辞:量腹节所受。下叟前致辞:夜卧不覆首。要哉三叟言,所以能长久。 这首歌诀借用三个寿星的口,道出了三个养生的要点。“内中妪貌丑”是暗示不  相似文献   

18.
消渴之气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渴之气血析马馨兰辽宁省丹东市中医院(丹东1180001气血不调转为消渴消渴病因有三:一曰饮食不节,二曰情志失调,三曰劳欲过度。三者皆因伤及气血,导致气血不调而转为消渴。1.1饮食不节《素问·奇病篇》记载:“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  相似文献   

19.
“会通六合”一语,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帝曰:余闻上古圣人,论理人形,列别脏腑,端络经脉,会通六合,各从其经;气穴所发。各有处名……四时阴阳,尽有经纪,外内之应,皆有表里,其信然乎?”对于这段文字中“六合”的解释,唐代王冰尝注曰:“谓十二经脉之合也,《灵枢经》曰:太阴、阳明为一合,少阴、  相似文献   

20.
“瘰癧”一名,最先见於灵枢经,其中寒热篇说:“黄帝问於岐伯曰:寒热瘰癧,在於颈腋者,皆何气使生?岐伯曰:此皆鼠瘰寒热之毒气也,留於脉而不去者也。”这段对话中说明了瘰癧有寒热之分,现在民间所传说的“老鼠疮”,似亦源於“鼠瘰”之说。在这一段的谈话中,我们还能得知瘰癧的发病部位。汉张仲景之金匮要略虚劳证治中有:“侠背行若肠鸣马刀侠瘿者,皆为劳得之”。这里最早出现了“马刀”一名词。这“马刀侠瘿”根据许多作家的意见都认为是颈部及腋部的淋巴结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