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冷冻对小鼠G422胶质瘤血管生成及VEGF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郧阳医学院学报》2001,20(2):65-67
目的研究冷冻对G422胶质瘤瘤周血管生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VEGF蛋白表达与微血管计数(MVC)之间的关系.方法建立小鼠G422胶质瘤腋下肿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冷冻组,实施冷冻手术后在不同时间段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周边的MVC及VEGF蛋白表达.结果冷冻组MVC及VEGF蛋白表达均出现下降,低峰值出现在2、3d,然后缓慢回升,对照组各时间段MVC及VEGF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VEGF蛋白表达与MVC显著正相关(r=0.87P<0.01).结论冷冻可明显减低肿瘤周边新生毛细血管的密度和降低VEGF的表达水平,从血管生成方面可起到抑制肿瘤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CD151及其QRD突变体对Rac/cdc42信号通路和体外血管生成的稳定性影响及机制.方法 脂质体介导质粒(pAAV-CD151、pAAV-CD151-QRD、pAAV-anti-CD151)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将HUVECs细胞分为对照组、CD151组、CD151-QRD组,anti-CD151 4组,分别取各个不同时间点评价Matrigel上的各组管腔血管形成能力及新生血管的稳定性.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CD151蛋白表达,以及Rac和cdc 42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 CD151组内皮细胞CD151表达(1.86士0.15)明显高于对照组(0.90士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151-QRD组(1.75士0.16)与CD151组相比CD151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叉(P>0.05),但anti-CD151组蛋白表达(0.51土0.06)明显下降.在12 h Matrigel上CD151及其他各组之间血管生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6 h时,各组血管生成有区别.72 h,CD151组Matrigel上血管生成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其他各组生成的血管不能维持.CD151高表达促进cdc 42,Rac蛋白表达增加,CD15 1-QRD组、anti-CD151组蛋白表达则较CD151组下降.结论 CD151促进Rac和cdc 42信号通路激活,促进体外血管生成并可维持生成血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MCP-1、VEGF蛋白在人脑胶质瘤中表达、评估两者相互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不同病理级别胶质瘤组织中MCP-1、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析MCP-1和VEGF之间的关系。结果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MCP-l、VEGF阳性表达随病理级别增高而阳性表达增强(P <0.05),且呈正相关(P <0.05)。结论 MCP-1、VEGF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促进作用,联合检测MCP-1和VEGF在一定程度上可为临床胶质瘤患者判断恶性程度及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脑胶质瘤CD151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胶质瘤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6例人脑胶质瘤组织和15例正常人脑组织CD151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脑组织CD151的阳性表达率为13.3%(2/15),胶质瘤组脑组织CD151的阳性表达率为69.6%(39/56),胶质瘤脑组织CD151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P<0.05);并且高级别脑胶质瘤组织CD151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低级别胶质瘤(P<0.05).结论:CD151在脑胶质瘤中高表达,且阳性表达率随恶性程度的升高而增高.  相似文献   

6.
王珣  张鹏  刘智明  胡义奎 《中华全科医学》2018,16(12):1984-1988
目的 探讨MiR-22通过调控CD151胃癌增殖、侵袭、迁移及血管新生的可能机制。 方法 以胃癌细胞系SGC-7901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空白组(MOCK)、miR-22慢病毒实验组(miR-22组)、慢病毒对照组(miR-22/Con),对细胞进行转染。转染后qRT-PCR来验证miR-22情况;Western-blot检测CD151及下游Akt、ERK1/2、mTOR蛋白表达状况;MTT法、细胞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迁移检测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构建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移植瘤生长状况;免疫荧光法检测微血管密度(MVD),并记录远处转移情况。 结果 miR-22组CD151、Akt、ERK1/2、mTOR蛋白表达明显低于miR-22/Con及MOCK组,CD151蛋白与下游蛋白水平呈正相关。miR-22组细胞的生长速度及细胞侵袭能力较miR-22/Con组及MOCK组明显下降。MOCK组及miR-22/Con组裸鼠体重下降,而miR-22组体重下降不明显。miR22/Con组及MOCK组肿瘤呈浸润性生长,伴有丰富的微血管,而miR-22组肿瘤体积较小,细胞分布排列均匀,仅可见少量微血管生成,未见明显坏死区域。 结论 miR-22通过调控CD151的表达从而影响Akt/ERK/mTOR信号通路介导的胃癌增殖、侵袭、迁移及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胶质瘤中Girdin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二者与胶质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探讨Girdin与VEGF在胶质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分别检测Girdin和VEGF在正常脑组织和不同级别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同时应用CD34抗体标记胶质瘤血管内皮细胞,计数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并分析Girdin、VEGF及MVD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Girdin和VEGF在正常脑组织中均不表达,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脑组织;随着胶质瘤WHO分级的升高,两者表达均呈升高趋势(P<0.05)。随着胶质瘤分级的升高,MVD计数呈上升趋势。高、低级别胶质瘤之间的MVD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胶质瘤中Girdin表达与MVD呈正相关(P<0.01),VEGF表达与MVD呈正相关(P<0.01),Girdin表达与VEGF表达亦呈正相关(P<0.01)。Girdin表达与胶质瘤KPS评分、切除范围和胶质瘤分级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无相关性。结论:胶质瘤中Girdin和VEGF高表达,两者表达与胶质瘤血管生成之间均有相关性,且Girdin与VEGF表达正相关,提示Girdin与VEGF在胶质瘤的血管生成过程中,促进胶质瘤新生血管的形成,引起胶质瘤细胞增殖、浸润、侵袭及转移,促进胶质瘤的发生发展。Girdin表达与胶质瘤的生物学行为相关,可成为胶质瘤预后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CD151和乙酰肝素酶(HPA)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80例胃癌组织和50例癌旁正常组织CD151和HPA的表达,分析二者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以及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CD151、HP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75%和66.25%,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胃癌组织CD151、HPA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有关(P<0.05)。胃癌组织CD151和HPA的表达呈正相关(r=0.469,P<0.05)。结论:胃癌组织CD151、HPA高表达与胃癌的生长、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受体和肿瘤源性粘附因子(TAF)在胶质瘤中的表达特点,以及它们与肿瘤内微血管密度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和形态计量方法检测92例胶质瘤微血管密度(MVD)、VEGF、bFGF、TGF-β1及其受体和TAF的表达.结果 92例胶质瘤中,VEGF/KDR阳性68例(73.9%),bFGF/FGFr阳性62例(67.4%),TGF-β1/TGF-β(RI)阳性58例(63.0%),TAF阳性53例(57.6%).血管生成因子与其受体表达具有一致性,并与MVD值显著相关.结论 VEGF、bFGF、TGF-β1和TAF是胶质瘤中血管生成的重要因子,并通过促进血管生成影响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吴波  游潮 《四川医学》2001,22(7):681-682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 (CNS)最常见的原发肿瘤 ,作为一种实体性肿瘤 ,其生长有赖于新生血管的持续不断生长。肝细胞生长因子 (hepatic growth factor,HGF)是 80年代中期克隆的亲肝性生长因子 ,对肝实质细胞具有强裂的丝裂原活性。近年研究发现 ,HGF是一种间质来源的多效性生长因子 ,可刺激血管生成 ,及异源性细胞 ,如上皮细胞、癌细胞和肉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本文就 HGF在胶质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做一简要概述。1 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1.1  HGF及其受体 c- Met受体的分子结构 :HGF是一种含有 72 8个氨基酸的糖蛋白 ,由α链 (6 9k…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EACAM1)和VEGF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以62例人脑胶质瘤及15例正常脑组织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EACAM1、VEGF及CD105的表达情况,并计数CD105-MVD.结果 正常脑组织中未见CEACAM1和VEGF表达.CEA...  相似文献   

13.
血管生成是指活体组织在已存在的微血管床上牙生出新的以毛细血管为主的血管系统的过程。肿瘤细胞通过合成分泌血管生成因子调节肿瘤组织的血管生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 )是一种重要的促血管生成因子 ,它与肿瘤的关系倍受关注。1 肿瘤血管生成与肿瘤   1971年Folkman提出“肿瘤生长与转移依赖于血管生成”的观点 ,认为对于实体瘤而言 ,其生长分为两个阶段 :无血管长入的血管前期和血管期。血管前期的肿瘤组织生长慢 ,且长到 1~ 2mm3 (10 6个细胞 )后便不再在持续 ,只有血管化的肿瘤才能生长到具…  相似文献   

14.
VEGF在膀胱肿瘤中的作用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高渝  张唯力 《重庆医学》2007,36(4):355-35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r growth factor,VEGF)又称血管通透因子(vascular permeability factor,VPF),是一种高度特异性的血管内皮细胞有丝分裂素,通过与其特异性受体(VEGFR)结合,引起一系列信号传导,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血管通透性增加,促进新生血管生成,在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俞雷来  曹利平 《浙江医学》2017,39(8):663-665
CD151蛋白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四跨膜蛋白。α3、α6整合素可与CD151紧密结合形成CD151-α3β1/α6β1两种复合体,该两种复合体能够促进内皮细胞迁移和微血管增生,促进肿瘤细胞侵袭转移。CD151可直接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相互作用,调节其在细胞表面的定位、转运,溶酶体降解和蛋白水解活性。CD151蛋白作为细胞表面分子,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靶标。  相似文献   

16.
VEGF与肿瘤血管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鹏  金一 《沈阳医学院学报》2000,2(3):190-193,F004
肿瘤生长及转移依赖于肿瘤血管生成。肿瘤血管生成是一包括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及细胞外基质降解的多步骤、复杂的过程。近年来 ,国内外已发现许多肿瘤血管生长因子 ,其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一高度特异的血管内皮细胞有丝分裂素 ,是目前发现的重要的肿瘤血管生成因子之一。1 VEGF的结构1 989年 Gospodarowiz和 Fwara等从牛垂体滤泡细胞培养液中分离出一特异性促血管内皮细胞有丝分裂因子 ,命名为VEGF。VEGF是由两条 2 3k D单链组成的蛋白产物 ,分子量为 34~ 4 5k D,序列高度保…  相似文献   

17.
恶性胶质瘤中血管生成与肿瘤生长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与恶性胶质瘤生长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抗血管生成治疗恶性胶质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立体定向尾状核注射C6细胞制作SD大鼠脑胶质瘤动物模型并观察肿瘤生长变化;采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注射C6细胞后第9、15、21天肿瘤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检测CD34计算肿瘤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microscope vessel density,MVD)。结果接种C6细胞后,随着天数的增加肿瘤体积逐渐增大;肿瘤组织中PCNA的表达逐渐增强,微血管密度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恶性胶质瘤是生长活跃、血管增殖明显的肿瘤,血管生成与恶性胶质瘤生长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国内统计占原发性脑肿瘤的35.26%~60.96%(平均44.69%)。由于大多数胶质瘤呈浸润性生长,所以手术根治十分困难,预后不良。现阶段胶质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及化学治疗。  相似文献   

19.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与死亡率一直处于我国恶性肿瘤的首位[1],如何控制胃癌的浸润和转移成为当今研究胃癌的热点。胃癌的浸润和转移机制主要包括细胞之间的黏附性改变、基底膜与细胞外基质的降解、新生的血管形成、肿瘤细胞的迁移等步骤。CD151是新近发现的癌基因,可通过与整合素特异性结合,影响细胞的黏附、迁移与增殖等众多过程[2],而异黏蛋白主要通过调节和肿瘤发生、发展关系紧密相关的分子信号途径[3],从而参与肿瘤的浸润、转移、血管再生与耐药等,二者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四跨膜蛋白CD151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子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0例子宫颈癌组织中四跨膜蛋白CD151的表达,分析其与子宫颈癌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CD15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3%(63/100),其表达程度与癌组织分化、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分化程度越差、临床分期高及有淋巴结转移者CD151表达越高(P<0.05)。结论:子宫颈癌CD151表达与其恶性表型相关,可能参与子宫颈癌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