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普瑞巴林联合甲钴胺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及对后遗神经痛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2~11月皮肤科接收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124例,随机分为普瑞巴林组与传统组各62例,基础治疗为吗啉胍片+维生素C片,传统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双氯芬酸钠肠溶缓释胶囊治疗,普瑞巴林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普瑞巴林联合甲钴胺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2周后治疗效果,治疗后1周和2周疼痛面积、VAS评分、晚间睡眠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结果治疗2周后,普瑞巴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组(χ~2=11.273,P0.05),两组患者疼痛面积、VAS评分、晚间睡眠时间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时间变长变化明显(P0.05),普瑞巴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127,P=0.0010.05)。治疗后1个月随访结果显示,普瑞巴林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χ2=9.021,P0.05)。结论普瑞巴林联合甲钴胺具有提高带状疱疹治疗效果、快速缩小疼痛面积、减轻疼痛程度、延长晚间睡眠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等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普瑞巴林联合泼尼松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所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普瑞巴林治疗,观察组在普瑞巴林基础上联合泼尼松,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1.11%,明显低于观察组的88.89%,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瑞巴林联合泼尼松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疼痛感,安全可靠,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利多卡因乳膏与普瑞巴林联合治疗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6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02例)与研究组(n=104例)。对照组口服普瑞巴林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利多卡因乳膏,持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疼痛程度、炎症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IL-6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头晕、腹泻、皮肤反应、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多卡因乳膏与普瑞巴林联合治疗可有效缓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痛觉,减轻炎症水平,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36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治疗组(18例)给予普瑞巴林组口服150~600mg/d,分2-3次;对照组(18例)给予加巴喷丁口服900~2400 mg/d,分3次口服。观察时间6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7、14、21、28、35、42d,分别采用VAS进行疼痛评估,中国版SF-36进行生活质量评价,同时观察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相比疼痛明显减轻,镇痛效果和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少(P〈0.01)。结论普瑞巴林可迅速降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并有较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6):103-106+110
目的 对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联合泛昔洛韦胶囊、普瑞巴林胶囊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并探讨。方法 选取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118 例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泛昔洛韦胶囊+普瑞巴林胶囊+甲钴胺片+维生素B1 片)与观察组(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VAS 评分、QS 评分、C 反应蛋白、无新发皮疹时间、结痂时间及疼痛停止时间、随访2 个月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92%及76.27%,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Q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 反应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新发皮疹时间、结痂时间及疼痛停止时间分别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随访2 个月后,发现观察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联合泛昔洛韦胶囊、普瑞巴林胶囊治疗带状疱疹不仅效果好且安全性高,值得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能窄谱红光照射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效果和睡眠改善情况。方法对治疗组38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采用高能窄谱红光照射,时间20min,每2天一次,同时口服普瑞巴林150mg/d。对照组38例口服普瑞巴林150mg/d。两组均口服营养神经药物甲钴胺,疗程均为28天。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愈2l例(68%),对照组治愈7例(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少。结论高能窄谱红光照射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好,且睡眠改善情况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研讨窄谱紫外线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讨论中所研讨的89例患者均随机从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中筛选而出,将其随机分两组,44例对照组(接受普瑞巴林治疗)和45例研究组(接受窄谱紫外线与普瑞巴林联合治疗),将两组患者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纳入对比研讨中。结果:治疗前研究组VAS评分与对照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4周后,研究组患者VAS评分比对照组低,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3.33%与对照组79.55%比较有明显差异,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窄谱紫外线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能够显著缓解神经疼,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普瑞巴林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肋间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临床确诊为带状疱疹后遗肋间神经痛的66例病人随机分为3组,A组(口服普瑞巴林)22例、B组(单纯椎旁神经阻滞)22例、C组(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口服普瑞巴林)22例.在治疗后1、3、6、9周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睡眠质量评分法(QS)综合评定治疗结果,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A组按照给药方案治疗能有效缓解疼痛和促进睡眠质量的改善,但起效缓慢、药物用量大,不良反应多;B组起效快,但起始对疼痛和睡眠的改善还欠缺;C组治疗后的效果与治疗前相比VAS评分和Q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并优于A和B组(P<0.05);3组都有少量的不良反应,其中C组的不良反应最少.结论 普瑞巴林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肋间神经痛安全可靠,其疗效比单纯口服普林巴林或椎旁神经阻滞优越,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作用。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比较二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入组时两组患者 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入组后第1周、第2周和第4周 VAS 评分较本组入组时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是观察组患者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 〈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火针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8例从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我科就诊的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患者,依据性别、年龄、病程进行配对分组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火针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对照组给予普瑞巴林治疗,足疗程后评定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视觉模拟量表(VAS)积分、生活质量指数量表(DLQI)评分的改善情况和总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患者VAS积分、DLQI量表评分分别为:(3.10±0.48)分、(4.61±3.61)分;观察组治疗后患者VAS评分、DLQI量表评分分别为:(6.72±0.75)分、(3.28±2.98)分;观察组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