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患者数量也逐年增加。冠状动脉生理功能学评估在PCI血运重建中发挥重要作用。定量血流分数(quantitative flow ratio,QFR)是一种新型的无创冠状动脉生理功能学评估工具,其对PCI血运重建安全、有效。本文对QFR的基本概念及临床实践最新应用证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测定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前后的冠脉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 FFR)、冠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ndex of microcirculatory resistance, IMR)、冠脉血流储备(coronary flow reserve, CFR)、平均传导时间(transit mean time hyperemia, Tmn)等指标评估PCI术后冠脉功能学变化。方法 入选冠脉造影显示至少有单支冠状动脉主支(LAD、LCX、RCA)病变狭窄≥70%,且FFR<0.80接受PCI术患者76例。PCI术前后分别测量FFR、CFR、IMR、充血状态下平均传导时间(TmnHyp)。比较所有患者PCI术前后的Pa、Pd、TmnHyp、FFR、CFR、IMR等生理学指标。分析PCI术前各冠脉生理学指标值与PCI术后冠脉血流增加的关系。与术前TmnHyp比较,PCI术后患者血流量升高组和血流量无升高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相关生化指标、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和冠脉... 相似文献
3.
<正>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常发展成为冠状动脉狭窄,影响心肌的血流灌注,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据统计,2000年全世界有1700万人死于冠心病,与全球死亡人数的1/3,预计2020年冠心病的死亡人数将增至2 500万。因此,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和干预治疗成为近年来 相似文献
4.
血流储备分数(FFR)定义为冠状动脉达到最大充血状态时狭窄远端心肌血流量和该冠状动脉无狭窄病变时理论获得的最大血流量之比。自1986年,Puel 和 Sigwart 完成了第1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此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PCI)突飞猛进,之后大量临床实践和大型临床试验证明[1],由导管室压力导丝获得的 FFR 是指导 PCI 的一个良好指标,尤其对于指导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而且冠状动脉 FFR 并不增加冠状动脉介入操作的时间,FFR 指导下的 PCI,由于减少了后期的冠状动脉事件,患者的经济负担也明显减轻[2-3]。 相似文献
5.
血流储备分数(FFR)是评估冠状动脉功能性狭窄的金标准,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缺血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面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FFR并未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该文就FFR及其在冠心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予以综述,以期推动FFR在临床中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虽然冠脉造影(CAG)目前仍是诊断冠脉病变和是否需要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的金标准,但是在决定冠脉中等病变(管腔狭窄为50%~70%)是否需要行PCI或CABG存在明显不足。由于冠脉病变往往是弥漫性、偏心或扭曲病变,同时存在冠脉重构,CAG很难准确判定此类病变的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7.
8.
《河南医学研究》2014,(3)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指导单支血管临界病变治疗策略选择的可靠性。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iography,CAG)证实单支血管病变程度介于50%~70%的临界病变冠心病患者43例,对临界病变行FFR测量,测量FFR<0.75的患者行PCI术,FFR≥0.75的患者行药物治疗。1 a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心源性猝死、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次行PCI手术等)的发生率。结果:PCI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0.00%和13.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单支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中测量FFR值能有效评估心肌供血情况,为临床是否进一步行PCI手术提供参考,从而改善患者整体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血流分数流量储备(FFR)在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植入治疗中的应用意义。方法纳入4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对40例患者行FF R检测,以FF R<0.75为阳性病变,予以阳性病变21例患者(研究组)支架植入治疗,予以非阳性病变19例患者(对照组)药物治疗。结果随访2组患者1年,研究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再发生率为14.4%,病死率为19.0%,与对照组患者的21.2%、15.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医疗费用为(76308.6±986.9)元,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9965.7±852.5)元(P<0.05)。结论 FFR在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植入治疗中的应用,可有效避免支架滥用,节省医疗资源,同时也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联合血流储备分数(FFR)在冠心病临界病变介入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 选取2012年4月-2013年3月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且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临界病变患者79例。根据是否行FFR,将其分为对照组(n=29)和试验组(n=50)。对照组参照《2006欧洲心脏病协会稳定型心绞痛诊治指南》,决定是否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试验组患者在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同时行FFR测定,根据FFR决定是否进行PCI术。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术中所见血管病变数目、1年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两组性别、平均年龄、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随机血糖、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中的血管病变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时,两组再次血运重建、急性心肌梗死、复发心绞痛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冠状动脉造影联合FFR指导介入治疗,可以降低冠心病临界病变患者的MACE发生率,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流储备分数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入选冠状动脉造影(CAG)单支单处冠状动脉病变狭窄70%~80%的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92例,分为FFR组和CAG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支架使用量、手术费用、手术操作时间、对比剂用量的差异,以及术中,术后1、3、6个月临床随访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在支架使用量及住院费用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随访MACE的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FR指导下与CAG指导下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在治疗方面具有同样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在FFR指导下可取得更高的效/价比,节约了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对临界病变分别应用造影指导和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指导的治疗策略的一致性.方法:人选2012年11月至2014年8月因“冠心病”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且术者判断为临界病变并行FFR检查的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造影图像,由4位有经验的心脏介入医生分别对造影图像中靶病变的狭窄程度进行目测判读,并写出该医生本人根据影像结果从治疗策略上是否会对该处靶病变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收集患者手术当时术者判断的狭窄程度及FFR值,分析手术当时术者判断的狭窄程度与事后4位介入医生判断的狭窄程度的差异及相关性,并分析4位介入医生根据造影指导选择的治疗策略与FFR指导的治疗策略的一致性.结果:共入选151例患者,70.2%(106例)为男性,平均年龄(62.7±9.6)岁(37 ~ 84岁).对该151例患者的169支血管的临界病变进行了FFR测量,1支为左主干,116支为前降支,27支为回旋支,25支为右冠状动脉.虽然事后4位介入医生目测判断的狭窄程度与术中目测判断的狭窄程度有一定相关性(r =0.29 ~0.38,P<0.001),但相关性不高,且有明显差异.以FFR值0.80为选择是否行介入治疗的界值,4位介入医生根据影像目测结果选择的治疗策略与FFR指导的治疗策略之间的一致性分别为:医生1为72.78%,医生2为71.60%,医生3为75.15%,医生4为72.78%.结论:单纯根据造影目测判断临界病变准确性不高,推荐在临床上使用FFR测量来指导临界病变治疗策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15.
《中国民康医学》2019,(7)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造影(CAG)联合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测定对冠心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86例,均经CAG检查明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70%。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共73处病变)和观察组(共74处病变)各43例。对照组直接行PCI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FFR检测后再决定是否行PCI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植入支架数量、住院费用等手术相关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造影剂用量、植入支架数量较少,住院费用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再次血运重建、再发心肌梗死、心绞痛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行PCI手术治疗前开展CAG联合FFR检测可减少造影剂用量、支架植入数量,降低治疗费用,且不增加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造影已广泛用于评价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但其对于狭窄病变生理功能的评估、血管成形术后的节段、分支病变、开口病变、左主干病变的评价有其局限性,而由压力数据获得的血流储备分数可弥补这一缺陷。在介入诊疗过程中,其有一确切数值0.75来界定病变是否就进行介入治疗及评价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血管内成形术(PTCA)、支架术结果是否满意,且优于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储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测定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和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MR)评估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外膜及微循环功能,并根据FFR>0.83及IMR≥25界值对患者进行分组随访,以明确不同组别患者的预后。方法纳入FFR>0.75未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22例,进一步测量IMR值、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值(CFR)。根据是否IMR值≥25 U及FFR值>083分成4组,A组(IMR<25 U及FFR>0.83)、B组(IMR≥25 U及0.75<FFR≤0.83)、C组(IMR≥25 U及FFR>0.83)、D组(IMR<25 U及075<FFR≤0.83),其中A组为对照组。所有入选患者均按照指南正规服用药物治疗。患者出院当天即开始随访,出院后2周以后每月随访1次,如病情变化随时就诊,随访截止日期2020年8月31日。比较不同组别之间的临床资料和预后情况。结果年龄、高血压病比例、Gensini积分、HDL-C、LDL-C、CFR值、Hcy 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组间比较,B组患者年龄、高血压病比例、Gensini积分、LDL-C和Hcy较对照组高,HDL-C及CFR值较对照组低(P<0.05)。C组患者年龄及Hcy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D组患者HDL-C水平及Gensini积分较对照组高(P<0.05)。B组患者生存时间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且MACE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组、D组MACE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8.
19.
20.
探讨冠心病患者冠脉CT血管成像(CTA)血流储备分数(FFRCT)与斑块特征、脂代谢、蛋白酶分泌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接受冠脉CTA检查的冠心病患者54例,根据FFRCT值分为FRCT值>0.80组32例,FFRCT值≤0.80组22例。测定FFRCT 及斑块特征参数(斑块长度、最小管腔面积、斑块总体积、脂质斑块体积、纤维斑块体积、钙化斑块体积)、脂代谢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趋化素(Chemerin)、网膜素-1(Omentin-1)]、蛋白酶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组织蛋白酶K(CatK)、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1、TIMP-2]。结果 FFRCT值>0.8的冠心病患者的斑块长度、斑块总体积、脂质斑块体积及血清LDL-C、Chemerin、MMP-2、MMP-9、CatK含量均明显低于FFRCT值≤0.80的冠心病患者(P<0.05),血清HDL-C、Omentin-1、TIMP-1、TIMP-2含量明显高于FFRCT值≤0.80的冠心病患者(P<0.05),纤维斑块体积、钙化斑块体积、最小管腔面积与FFRCT值≤0.80的冠心病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FRCT值与斑块长度、斑块总体积、脂质斑块体积、LDL-C、Chemerin、MMP-2、MMP-9、CatK具有负相关关系,与HDL-C、Omentin-1、TIMP-1、TIMP-2具有正相关关系。结论 冠心病患者FFRCT降低与斑块增大及稳定性下降、脂代谢紊乱、蛋白酶活性增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