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究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治疗中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共计抽取62例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于2017年4月-2019年4月入我院治疗,将其随机分2组,对照组使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组使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分组对比患者治疗后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以及VAS疼痛评分,手术后掌倾角以及尺偏角角度以及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62例患者手术后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以及VAS疼痛评分分组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掌倾角以及尺偏角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褥疮、缺血性坏死、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在治疗中的应用对于患者掌倾角以及尺偏角恢复的促进效果更佳,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与切开复位治疗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68例患者,其中闭合复位小夹板或石膏固定治疗40例,切开复位铜板螺钉固定治疗28例.通过桡骨远端的解剖复位程度(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系统、腕关节主动活动范围及手的握捏力等指标来评价两组腕关节功能.[结果]两组解剖复位程度X线评估结果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0.05),手术组优于手法复位组,而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腕关节主动活动范围及手的握捏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不一定要解剖复位,可予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从而避免手术的风险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蔡穗东  符瑜亮  陆武泽 《海南医学》2016,(18):3044-3046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不同类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外科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40例不同类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7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A型骨折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88.46%,对照组为93.33%,观察组B型骨折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0.91%(30/33),对照组为90.63%(29/3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型骨折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27.27%(3/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5.0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A型和B型骨折患者治疗后的桡骨短缩、尺偏角、掌倾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型骨折患者的桡骨短缩值为(2.415±0.589) mm,明显大于对照组的(1.866±0.776) mm,尺偏角、掌倾角分别为(12.331±1.553)°、(2.123±7.445)°,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8.423±0.817)°、(6.158±4.7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A、B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疗法相当,但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则明显不及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固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与切开复位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AO-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收治的186例AO-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56例行闭合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石膏组),130例行切开复位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手术组),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影像学资料及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至少12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3±1.4)周比(12.4±0.8)周,P=0.315];手术组出现并发症14例(10.8%),石膏组出现并发症16例(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手术组复位效果(掌倾角、尺偏角)明显优于石膏组(P<0.001);手术组改良Gartland-Werley评分仅在术后3个月时优于石膏组(P<0.001),在术后6个月及12个月时两组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比较,切开复位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AO-C型桡骨远端骨折可获得更好的骨折复位及早期(术后3个月)功能结果,但晚期(术后6个月和12个...  相似文献   

5.
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通过观察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70例桡骨远端骨折病例的对位情况、肿胀消退时间、疼痛缓解时间、GW评分等指标评定疗效.[结果]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病例对位情况好,复位后掌倾角、尺偏角均得到较好地改善.手背肿胀消退时间4~14 d,平均(6.0±1.6)d.局部自觉疼痛缓解时间3~10 d,平均(6.4±1.6)d.骨折愈合时间30~60 d,平均(35.4±8.3)d.按Sarmieno改良GW评分,平均分为(3.6±2.5)分,其中优29例,良41例.[结论]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手法简便,易学易掌握,应用广泛,疗效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7年5月至2013年6月于偏关县人民医院骨科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20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石膏或小夹板外固定方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腕关节伸屈度、尺桡偏度、前臂的旋转度、手握力值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后患者腕关节伸屈度、尺桡偏度、前臂的旋转度、手握力值均接近正常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结合微创植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初步评价。方法:2010年9月—2012年10月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11例,透视下采用对骨折进行手法复位局部注射式骨水泥植骨并夹板固定。术后随访,按改良Mcbride法进行评分,并观察影像学的改变。结果:11例患者均采用注射植骨夹板固定治疗,术后获3~12个月随访,平均6.2个月。按改良Mcbride评分,优7例,良2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1.8%。术后掌倾角0°~18°,平均11.4°;尺偏角10°~28°,平均20.2°,短缩0~6mm,平均2.3mm。术后8~14周骨折愈合,平均10.1周。所有伤口无感染,1例患者出现骨水泥腱周渗漏。结论:手法复位夹板固定结合微创植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可减少骨折再移位的发生,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52例2015年10月—2016年10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126例.对照组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试验组应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及恢复情况.结果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95%,低于试验组的90.48%,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恢复情况(疼痛评分、肿胀消退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骨折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效果良好,恢复较好,患者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析对桡骨远端骨折56例患者实施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到我院就诊的桡骨远端骨折56例患者为研究资料,按照双盲法将其分两组,每组28例。予以对照组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予以研究组实施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比较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78.57%是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明显低于研究组患者的96.43%,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关于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比较,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不仅能使治疗效果得到提升,而且还能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以及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两种固定方法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临床效果及其对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入住我院的100例经临床诊断为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分别给予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Mcbridge评分、QLQC30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骨密度。结果:根据经改良的Mcbridge腕关节评分标准,切开复位内固定组骨质功能恢复情况较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法要好,且对骨密度的影响程度要小;根据QLQC-30生活质量评价标准,切开复位内固定组术后生存质量要明显优于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开复位内固定组优良率优于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组骨密度下降速度要明显快于切开复位内固定组。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要优于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法,且切开复位内固定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优于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组,应在临床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中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11.
经皮微创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宗建  杨亮 《医学综述》2013,(23):4360-4362
目的 探讨相同手法复位前提下,经皮微创克氏针固定以及石膏外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7年5月至2012年1月赣榆县中医医院收治的45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作为研究对象,手法复位条件下,按固定方法分为石膏外固定治疗组(20例)和经皮微创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组(25例).治疗后,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肘关节屈伸范围及提携角,参照Flynn评定标准评价肘关节功能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均获骨性愈合,无感染、Volkmannn缺血性肌挛缩及血管神经损伤发生;两组患儿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728,P<0.05),肘关节屈伸受限度及肘内翻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251,χ2=4.768,P〈0.05),而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97,P>0.05).结论 在相同手法复位条件下,经皮微创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理想,综合评价优于石膏外固定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钢板与克氏针固定治疗锁骨中段移位骨折的效果。方法72例单侧锁骨中段完全移位骨折的患者,其中钢板组40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固定;克氏针组32例,采用复位后2枚平行克氏针固定。对2组患者的临床表现、肩关节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及X线表现进行随访评价。结果钢板组发生内固定松动1例,并发症发生率2.5%,无骨不连接病例,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5±6)周。克氏针组延迟愈合1例,内固定松动2例,骨不连接3例,并发症发生率18.75%,平均骨愈合时间为(16±8)周。钢板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克氏针组(P<0.05),2组间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钢板组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在各随访时点均明显高于克氏针组(P<0.05)。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锁骨中段移位骨折较克氏针固定安全有效,可以减少骨折畸形愈合、骨不愈合的发生,使肩关节功能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13.
佘刚  邹拥军  黄靖 《安徽医学》2017,38(10):1262-1265
目的 探讨锚钉修补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5年8月至2016年10月经踝关节X线确诊为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0例,观察组采用锚钉修补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跨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方法治疗.治疗后采用Baird-Jackson评分,踝-后足评分(AOFA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评价手术疗效,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8.4个月.结果 观察组患者Baird-Jackson评分优良率92.8%,对照组为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AOFAS评分在术后1个月为(77.26±8.03)分,术后6个月为(94.12 ±8.63)分,较同期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术后AOF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距骨倾斜角为(4.61±1.42)°,距骨前移距离为(3.09±1.21)cm,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治疗当天为(4.93±1.03)分,治疗后1个月为(2.14 ±0.92)分,对照组治疗当天为(5.12±1.06)分,治疗后1个月为(3.21 ±0.95)分,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发现,骨折均顺利愈合,未出现内固定断裂、松动、骨折不愈合等不良事件.结论 锚钉修补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Pilon骨折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105例手术治疗的Pilon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64例行有限切开解剖型钢板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者为观察组,41例行有限内固定和外固定支架相结合术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优47例(73.4%),总有效率96.9%;对照组优19例(46.3%),总有效率85.4%;两组Mazur评分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观察组发生并发症9例(14.1%),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8.2±4.3)周,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具有创伤小、显露充分、固定可靠、康复快的优点,是一种治疗Pilon骨折的良好手术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并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作比较。方法64例锁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内固定,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7.5%,对照组的有效率为59.4%,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疗效满意,内固定牢固,优于克氏针内固定,术中出血少,利于骨折愈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微创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髌骨横行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4月~2010年1月来我科就诊的80例闭合性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利用微创技术,采用手法复位经皮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法;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法,术后均随访6~24个月,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优34例,良4例,中2例,优良率为95%;对照组优21例,良7例,中8例,差2例,优良率为7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微创下行经皮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术治疗髌骨骨折有很好的疗效,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3月~2012年6月收治的150例因掌骨干骨折而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90例患者(微型钢板组)采用切开复位行微型钢板及螺丝钉内固定术,60例(克氏针组)采用经手法复位或切开复位行克氏针固定术。观察两组骨折愈合时间、TAM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微型钢板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4.6±1.5)周,明显短于克氏针组(8.4±1.3)周(t=3.241,P〈0.05)。根据两组患者的TAM评分,微型钢板组患者的术后优良率为91.1%,明显高于克氏针组(70.0%)(χ2=7.135,P〈0.05)。骨延迟愈合、骨不连在微型钢板组和克氏针组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钢板治疗掌骨干骨折有较为明显的疗效,较克氏针术的疗效更佳,且骨折愈合时间短,优良率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杨十俊 《中外医疗》2013,(34):22-23
目的 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采用克氏针固定并植骨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该院2011年7月-2012年4月入院治疗的71名跟关节内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并且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并植骨术对患者骨折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术后恢复正常,通过X光对患者骨折位置进行复查,患者B(O)hler角平均度数31°,Gisssane角度均为132°,对71例接受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并植骨术治疗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定,恢复情况优组41例,良组23例,可组4例,差组3例,患者术后优良率为90.1%.结论 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并植骨术对于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在治疗跟骨关节以及相关骨折症状中具有较为广泛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吴聪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0):25-27
目的研究和分析锁定钢板在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80例肱骨近端骨折分为克氏针组、锁定钢板组和非手术组,记录术中出血量、日常活动评分、骨折对位情况评分并分析疗效。结果总体疗效:非手术组优良率为60%,克氏针组为75%,锁定钢板组为95%;三组比较克氏针组和锁定钢板组总体疗效较非手术组优,锁定钢板组总体疗效较克氏针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对复杂、粉碎的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较理想的内固定方法,它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可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能提高骨折愈合,是目前治疗肱骨近端移位骨折的理想固定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随访对Colles骨折手法整复后竹夹板固定与石膏固定的疗效进行比较,确定Colles骨折手法整复后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 将120例Colles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竹夹板外固定组60例及石膏外固定组60例,骨折手法整复成功后,按照组别分别给予竹夹板固定及石膏固定治疗,外固定拆除后均给予中药熏洗1个月,6个月后进行随访,并按照Gartland and Werley腕关节评分比较两组骨折患者的腕关节评分,以评价疗效.结果 竹夹板固定组优良率为83.3%,优于石膏固定组的56.7%(P<0.01).结论 Colles骨折手法整复后竹夹板固定的疗效优于石膏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