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头体针缪刺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15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针刺组、西药组、空白对照组,每组50例。空白对照组给予常规饮食、情志调护;西药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匹维溴铵片50 mg口服,3次/d;针刺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头体针缪刺法治疗。治疗6 w后采用胃肠症状评估量表评定临床疗效,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简表-36评价生活质量。结果:针刺组、西药组、空白对照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00%、80.00%、50.00%,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刺组、西药组与空白对照组生活质量积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刺组与西药组生活质量积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体针刺法结合匹维溴铵能够明显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针刺联合西药治疗的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提供临床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子午流注针法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腹泻型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腹泻型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子午流注针法配合穴位贴敷组(观察组)和西药组(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运用子午流注针法配合穴位贴敷治疗,28 d为1个疗程;对照组,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瑞健)口服,每次0.2 g,3次/d,28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腹泻型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治疗该病证的总有效率为91.67%,优于药物对照组73.33%。2组治疗该病的主要单项症状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午流注针法配合穴位贴敷能够有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辨证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辨证治疗分别予3种不同证型不同穴位和不同针灸法,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86.7%,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辨证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运用子午流注、灵龟八法治疗坐骨神经痛13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子午流注、灵龟八法治疗坐骨神经痛135例疗效观察蔡文,焦茂(天津铁路中心医院天津300140)关键词:坐骨神经痛;针刺;子午流注;灵龟八法坐骨神经痛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一种症状或称综合征。临床上常表现为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内的疼痛。中医学认为,...  相似文献   

5.
针刺配合尼莫地平治疗30例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针刺百会、肾俞、膈俞、子午流注灵龟八法取穴配合尼莫地平连续治疗8周。结果:痊愈6例,有效2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结论:针刺百会、肾俞、膈俞、子午流注灵龟八法取穴配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艾箱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48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胃肠解痉药、止泻药、抗焦虑药、肠道菌群调节药)和饮食治疗(忌食辛辣、刺激和产气的食物),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刺配合艾箱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艾箱灸能显著提高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选择对象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时间在2017年12月至2018年8月,根据电脑随机分配的原则将10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包括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行常规药物治疗、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主要症状积分。结果观察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00%)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主要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效果显著,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电针结合健脾调神法与单纯电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寻找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更有效的方法。方法将6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运用自然数随机排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30例采用电针结合健脾调神法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电针针刺治疗,并在治疗前后根据IBS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量表计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电针结合健脾调神法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较单纯电针治疗更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针法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双歧杆菌胶囊口服,治疗组给予疏肝健脾针法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后第3,6,9月时的肠易激综合征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总积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为74.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治疗后3,6,9月IBS-SSS总积分均降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及治疗后3月IBS-SSS总积分降低程度更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治疗后3,6,9月腹痛程度积分和腹胀程度积分均降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组腹痛程度积分和腹胀程度积分降低程度更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健脾针法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远期疗效较好,并对腹痛和腹胀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温补脾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温补脾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罗马Ⅱ标准的68例以腹泻为主的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温补脾肾中药、对照组给予思密达治疗。观察两组主要症状、体征,治疗前后按积分变化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73.3%,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补脾肾法能较好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是治疗IBS有效的中医疗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东垣针法联合匹维溴铵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虚弱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虚弱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2组均给予匹维溴铵片口服,每次50 mg,每日3次。对照组给予参苓白术颗粒口服,每次1袋,每日3次,观察组给予东垣针法(中脘、天枢、章门、关元、昆仑、胃俞、足三里、内庭、陷谷)治疗,每日1次,每周5次,连续治疗6周。治疗6周后,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胃肠道症状评分与肠易激综合征严重程度评测(IBS-SSS)量表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量表(IBS-QOL)评分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5-羟色胺(5-HT)、结肠黏膜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变化情况。【结果】(1)研究过程中,观察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1例、剔除1例。最终观察组37例,对照组36例纳入疗效统计。(2)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胃肠道症状评分、IBS-SS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中医症候积分、胃肠道症状评分、IBS-SSS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医药辨证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根据病情给予控制血糖、血脂、血压,促进胃动力等常规治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服中药水煎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85.37%,对照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68.29%,两组患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有效率为70.73%,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有效率为87.80%,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辨证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疗效确切,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治疗阴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es mellitus peripheral neuopathy,DPN)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DPN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9例。两组均给予控制饮食等基础治疗,对照组配合硫辛酸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滋阴活血柔肝汤口服配合针刺干预,共治疗4周。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神经传导速度及临床疗效。检测两组血液流变学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中医症状指标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腓总神经和正中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79%(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水平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滋阴活血柔肝汤联合针刺治疗阴虚血瘀型DPN,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症状、神经传导速度及血液流变学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根据中医辨证,观察在实证、虚证患者中,针刺对预防含顺铂方案化疗相关恶心呕吐(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CINV)的疗效。方法:共171例晚期癌症患者入组,均采用含顺铂方案联合化疗。其中实证87例,虚证84例。在实证患者中,试验组44例,对照组43例;在虚证患者中,试验组42例,对照组42例。所有试验组患者在顺铂前30 min应用托烷司琼5 mg静脉滴注,同时配合针刺足三里、内关、中脘及其他穴位;所有对照组患者仅在顺铂前30min应用托烷司琼5mg静脉滴注。比较各证型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呕吐的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结果:在实证患者中,试验组与对照组轻中度(Ⅰ-Ⅱ度)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54.54%和74.42%(P0.05),且重度(Ⅲ-Ⅳ度)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15.91%和25.58%(P0.05);在虚证患者中,试验组和对照组轻中度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54.76%和64.29%(P0.05)。在实证患者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发生轻中度呕吐和重度呕吐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虚证患者中,试验组和对照组仅在轻中度呕吐的发生率上存在差异,而重度呕吐的发生率则无统计学意义。实证患者中,试验组恶心呕吐的持续时间为(3.88±0.83)d,显著短于对照组(4.31±0.9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虚证患者中,试验组恶心呕吐的持续时间为(4.82±0.93)d,对照组为(5.03±1.05)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个试验组中,实证患者的持续时间均短于虚证患者。结论:中医辨证针刺可以降低实证患者含顺铂方案化疗后CINV的发生率,降低呕吐的严重程度并缩短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运用灵龟八法配合面瘫针治疗Bell麻痹患者,探讨该法治疗Bell麻痹的有效性及其机理.方法 随机分组的4组Bell麻痹患者,A组:灵龟八法配合面瘫针组、B组:面瘫针组、C组:常规针刺组、D组:西药组.治疗≤2个疗程,每个疗程4周,治疗前及发病2,4,8周后进行House-Brackmann面神经分级与症状积分、瞬目反射(BR)、肌电图(EMG)、神经电图(ENoG)及红外热像测定.结果 根据House-Brackmann面神经分级与症状积分评定疗效,4组有效率比较A组疗效最好,疗程最短(P<0.05).各项神经电生理检查及红外热像结果在治疗后变化中A组变化差异均最显著(P<0.05).结论 灵龟八法配合面瘫针治疗Bell麻痹在疗效及疗程方面均有较大的优势.且该疗法取穴简便、安全,使患者易以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是脾胃科常见病、多发病,属于中医"泄泻"范畴,近年来发病率增高,西药疗效欠佳。中医外治法在IBS-D的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多种外治法如针刺、灸法、穴位贴敷、穴位埋线、灌肠、耳穴贴压等单法及联合外治法等均取得较好效果,在临床上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文章旨在论述IBS-D的多种中医外治法,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7.
5-羟色胺是影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胃肠道功能活动的重要脑肠肽。近年来研究发现5-羟色胺的合成、释放、与受体结合及重摄取等信号传导过程中,任一环节发生异常均有可能导致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通过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发现中医药通过调节5-羟色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显著。因此,本文对5-羟色胺的现代医学认识、5-羟色胺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相关性及中医药干预5-羟色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进展等进行综述,以期探索5-羟色胺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的潜在治疗价值,同时也为中医药防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提供理论参考及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针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54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7例,治疗组予针刺脾俞、肝俞、肾俞、大肠俞24次,对照组予口服匹维溴胺8周.结果治疗组在降低腹泻、腹痛、精神心理问题积分方面均较对照组明显,治疗上述症状的有效率分别88.5%,91.7%,80.0%.结论针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肠吉泰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肠吉泰颗粒剂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给予肠吉泰冲剂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安慰剂治疗。4周后根据肠道症状尺度表(IBS-BSS)、大便性状表(DSQ)、生活质量量表(QOL)判定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10%,明显高于对照组5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肠道症状积分治疗前后比较,除对照组腹胀程度外,其他各项治疗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排便次数、急迫天数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QOL积分差值比较,精神状况、日常社交、工作影响项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肠吉泰颗粒剂能显著缓解IBS-D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