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调补脾胃升阳、调补心脾温阳、调补肺脾扶阳、调补肝脾升阳、调补脾肾升阳等五个方面谈临床论治脾胃病的指导思想与用药体会。  相似文献   

2.
现代中医大多认为老年痴呆病位在脑,与肾、心、肝、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且强调老年痴呆的发病关键在心、肾,而对于脾胃在老年痴呆发病与防治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报道很少,文章着重阐述健运脾胃对调补心肾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促进作用,从而引起人们对脾胃在老年痴呆发病诊治中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钱乙重视脏腑辨证,尤其强调调治脾胃在小儿病证中的重要性,其重视脾胃的学术思想在《小儿药证直诀》一书中有着充分体现。钱乙总结小儿脾病病机为"脾主困",他重视五行生克制化在脏腑辨证的应用,例如在小儿咳嗽病治疗时,通过培土生金、调治脾胃而获效。钱乙重视小儿病因,在诊法上除脉诊外,又扩充了"目内证""面上证"等诊法。《小儿药证直诀》上篇所述小儿脾胃病诸多病证,均体现出脾主困的病机;中篇所载医案23则,近半数与调补脾胃相关;下篇所载方剂中调补脾胃的有48首,补益方剂如益黄散、异功散、白术散等,攻邪方剂如泻黄散、白饼子等。在攻邪方剂中,又有峻下、缓下、微下等区分,攻邪常以蜂蜜、米面糊丸,并用米饮等调服以顾护胃气。在小儿斑疹类疾病中,钱乙更提出饮食慎口等调护原则。  相似文献   

4.
内经云:“厥阴不治,求之阳明。”又《金匮要略》云:“见肝之病,当先实脾。”古代医家皆谓治肝当先调补脾胃,并认为此乃治肝病之大法则。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肝脾调补方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白酒灌胃法建立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通过肝脾调补方高、中、低剂量灌胃,观察肝脾调补方对各组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肝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结果:肝脾调补方可明显降低ALT、AST含量,显著降低TNF-α、IL-6水平;降低肝组织匀浆的NO的含量,提高肝匀浆SOD、GSH-Px活性。结论:肝脾调补方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能改善肝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减轻肝脏炎症、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姚乃礼教授治疗脾胃病重视调整相关脏腑的气化功能,尤重脾肾两脏。临床运用补脾助运、升阳散火、化湿运脾、顾护脾气等法,亦重视肾气对于脾的温煦蒸腾作用。脏腑气化功能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脾胃气机升降相宜,肝脾气机密不可分,调肝理脾可以助其运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肝脾调补方对D-氨基半乳糖胺所致小鼠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药理学机制。方法:采用D-氨基半乳糖胺(D-GlaN)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通过肝脾调补方高、中、低剂量灌胃,观察肝脾调补方对各组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肝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的影响。结果:肝脾调补方可明显降低D-氨基半乳糖胺(D-Ga/N)所致肝损伤小鼠血清中ALT、AST水平;降低肝组织匀浆的MDA、NOS、NO的含量,提高肝匀浆SOD、GSH-Px活性。结论:肝脾调补方对D-Ga/N致小鼠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与抗脂质过氧化、稳定肝细胞膜和线粒体膜有关。  相似文献   

8.
调补脾胃治疗冠心病临证举隅张保敏(河南省镇平县中医院,474200)主题词冠状动脉疾病/中医药疗法;健脾;益胃冠心病与脾胃病症状同时出现,属中医的心胃(脾)同病。笔者在临床上,对冠心病患者兼有中焦脾胃虚寒征象者运用调补脾胃为主的方法,分别采用建中、理...  相似文献   

9.
华荣主任医师从气机升降,调理肝脾论治眩晕病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荣主任医师认为眩晕的病因病机关键在于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引起气机升降失常,或外感邪气导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依据病机将眩晕分为四种证侯,分别为脾虚痰湿,肝郁化热证,治宜健脾化痰 、疏肝清热;肝肾阴虚,肝风内动证,治宜滋肾养肝 、熄风潜阳;中气不足,清气不升证宜调补脾胃中气、升发清阳;外感湿邪证宜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使肝、脾、肾调和,气机畅达,而眩晕得治.  相似文献   

10.
气机升降普遍存在自然界中,亦存在于人体中。它体现了各脏腑的生理功能,对人体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脾胃升降失调,疾病由此而生也,而在脾胃气机升降协和中,肝肺气机对其有着重要的作用。故治疗脾胃病时,尤为重视肝肺气机升降。笔者从疏肝达肺、益肝补肺两法中以调肝肺气机为要治脾胃病,协调肝肺气机,恢复脾胃升降,而达到治愈脾胃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整理与分析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治疗温病顾护脾胃的理法方药特点,初步探索其治疗温病顾护脾胃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2.
《外科正宗》疮赖脾土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陈实功在《外科正宗》中诊治疮疡重视脾胃的学术思想,陈实功认为疮疡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转归与脾胃关系密切,故确立疮疡标本缓急、新久先后上以脾胃为先;应用疮疡内治法时兼顾脾胃;具体遣方用药不可纯用寒凉,以防伤脾败胃;平时、病后调摄防护上注意护脾健胃。为临床治疗疮疡提供一条实用途径。  相似文献   

13.
徐景藩教授从医60载,尤擅脾胃病诊治。徐老认为反流性食管炎病因主要有饮食不节、外感六淫、忧思过度、脾胃虚弱等,病机总属胃失和降、气机失调,病位在食管,与胃、脾、肝关系密切。治疗上强调应着重调理胃、脾、肝三脏,以降、和、消为治疗大法,降法如和胃降逆、升脾降胃,和法如疏肝和胃、清肝和胃、调和身心,消法如消食化积、消痰化气、活血消瘀。并独创了糊剂卧位服药法以顾护食管黏膜。  相似文献   

14.
亚健康属中医"未病"范畴,是机体阴阳失调、脏腑功能下降、气机运动失常的结果。脾气受损,脾胃功能紊乱是亚健康必然出现的病理环节,也是由亚健康状态向病态发展的中心环节。四季脾旺不受邪的论点,是指导亚健康防治的重要指导原则。从脾调治亚健康的治疗策略应包括:顾护脾胃生理,调畅脾胃气机,重视升清降浊,祛除脾胃病邪。提出"应重视非药物之健脾疗法、药物疗法以简便易行、注重健脾助运为原则以及从脾调治亚健康的注意点"等从脾调治亚健康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李东垣对仲景顾护脾胃的思想有所发扬创新,认为脾胃为元气之本,脾胃为元气升降之中枢,并在仲景建中汤的基础上创立了补中益气汤为代表的升阳益气、甘温除热法。李氏补脾胃、升清阳、泻阴火的学术思想,对于后世医家脾胃学说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素问·水热穴论》中"肾为胃之关"的理论内涵历代医家的认识多有不同。结合历代医家的认识与临床相关病证的研究,本于《内经》篇目原文,首先论述了"肾为胃之关"的原旨内涵,肾不仅为胃的水液代谢之关,还为胃的水谷精微代谢之关;其次提出了肾与脾胃相关的认识,并从经脉、生理及病理三个方面对肾与脾胃的密切相关性进行了阐述,以求对此理论进行全面理解;并提出在治疗诸如水肿、消渴、泄泻、便秘等二阴失司所致病证及部分中焦脾胃病时,皆可根据临床辨证从肾论治,以期为临床诸多疾病的论治提供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7.
餐后饱胀综合征隶属于功能性消化不良,为临床常见病,易反复发作影响生活质量,诸多病患深受其苦。文章对谢晶日教授治疗本病的经验进行了总结,秉承中医学之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其主张脾虚为本病关键,临证从复脾健运出发,立足于脾胃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特点,衍生诸多治法,常以古方加减,每获佳效。  相似文献   

18.
对明代医家周慎斋辨治虚损的特色进行探析。周氏认为脾胃虚衰是虚损之关键,提出虚损“纵有变证,只从脾胃论治”;将创立的“二十六字元机”融入具体治法之中,以理、补为主,兼用固、从、责、清、兼等虚损治法;并以脾胃脉象预测虚损转归。   相似文献   

19.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多属中医"吐酸""吞酸""反胃""嘈杂""胃痞""胃痛""梅核气"等范畴。因患者先天禀赋不足,或饮食不节、或情志失调、或外感六淫,以及久病内伤等,引起脾胃功能失调,脾胃虚弱,中气不足,则脾气不升,胃气不降,中焦气机升降失常,胃气上逆而发病。袁教授中医临证20余年,擅长运用经方理论治疗脾胃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补中益气汤对危难症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文君 《河北医学》2002,8(4):289-292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对危难症的治疗作用。方法:运用补中益气汤对危难症在出现脾胃虚弱,气虚下陷之证时采用异病同治。结果:治疗重症肌无力(全身型),尿毒症,功能性子宫出血,顽固性自汗.顽固性慢性湿疹、冷性荨麻疹,心源性水肿皆取得可靠疗效。结论:补中益气汤为治脾胃虚弱,气虚下陷的方剂,一些慢性病中见该证,一些危重症,难治症在其发展中也可出现该证,是以补中益气汤亦可参与危难症的抢救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