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空气渡压力治疗仪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11月-2013年3月收治的1104例剖宫产产妇设为观察组。将2009年6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196例剖宫产产妇设为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的基础上使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对比二组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治疗3d后,观察组产妇肢体肿胀、疼痛明显轻于对照组;观察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显著效果,对哺乳期产妇及新生儿无任何不良影响,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空气压力波循环治疗仪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1月下肢骨折术后患者29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采用空气压力波循环治疗仪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到拆线期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率。结果试验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空气压力波循环治疗仪用于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空气波压力治疗仪(IPC)用于预防骨科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将106例骨科长期卧床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3例,2组均采用常规预防方法,试验组应用IPC,2次/d,30 min/次,10 d为1疗程;对照组未使用IPC。对2组患者DVT发生率及肿胀、疼痛、舒适度方面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试验组DVT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IPC在消除肿胀、减轻疼痛及提高舒适度方面效果明显。结论 IPC能有效预防骨科长期卧床患者DVT,且安全舒适、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4.
黄俏 《海南医学》2011,22(14):152-153
目的 探讨医用压力抗栓带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观察.方法 将100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对实验组采用常规的术后护理加医用压力抗栓带的使用,通过对患者的彩色超声多普勒的结果结合临床症状进行分析.结果 以未发生DVT为有效,发生DVT为无效.实验组50例患者DVT有效45例,有效率为90...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间歇性空气加压治疗仪结合常规的护理措施预防与常规的护理措施在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将我科2009年11月-2011年4月收治的120例骨科下肢手术患者,将其分为实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预防,实验组增加间歇性空气加压治疗仪预防.结果 实验组发生了4例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67%,对照组发生了24例,发生率为40%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间歇性空气加压治疗仪结合常规的护理措施在预防骨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方面优于常规的护理措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通过在ICU使用间歇性气压治疗仪治疗,观察设备对ICU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和减轻下肢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1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间歇性气压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并观察小腿肿胀消除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93%,(P<0.05)。在第7、10天观察组下肢肿胀程度较治疗前明显减轻,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歇性气压治疗仪使用方便,快捷省时,医护人员易于操作,同时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减轻患者下肢水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加压弹力袜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能否有效预防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方法将326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护理组和联合护理组。常规护理组给予传统治疗,联合护理组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应用加压弹力袜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观察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应用加压弹力袜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的联合护理组,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58%;常规护理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25%,二者差异有显著性(α=0.05,P〈0.05)。结论加压弹力袜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可有效预防重度子痫患者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高翔 《卫生职业教育》2018,(15):141-142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手法按摩预防胃癌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我院胃肠外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524例胃癌手术患者按手术台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62例,对照组术后遵医嘱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手法按摩预防深静脉血栓,对比分析两组凝血功能,肢体肿胀、疼痛程度,舒适度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肢体肿胀、疼痛程度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D-二聚体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5 d观察组D-二聚体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胃癌术后患者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手法按摩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提高舒适度、生活质量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间歇性充气压力系统(IPC)预防下肢静脉血栓(DVT)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29例宫颈癌ⅠB1~ⅡA1期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66例。观察组于术后6 h使用IPC,术后24 h注射低分子肝素;对照组给予一般性预防措施。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高危因素和卧床时间,并分别检测2组病人手术前后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等指标,并常规行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结果:2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卧床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输血及术后高危因素人数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术前PLT、PT、APTT和FIB、D-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7天,2组病人PL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IB、D-D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第1~5天,观察组PT和APTT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下肢DVT总发生率为1.52%(1/66),低于对照组的11.11%(7/63)(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IPC可降低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后下肢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间歇性充气加压(IPC)装置不同治疗压力对重症长期卧床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以120例重症长期卧床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对照组采取30 mmHg,试验1组采取45 mmHg,试验2组采取60 mmHg,比较3组病人15 d内DVT发生率、治疗前后的D-二聚体(D-D)水平、双下肢股静脉峰值血流量及气压治疗套筒内深部组织损伤发生率。结果:3组病人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组病人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发现3组病人D-二聚体降低幅度为试验2组>试验1组>对照组(P<0.05);治疗前3组病人双下肢股静脉血流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1组与试验2组的股静脉血流峰值较于对照组均明显增快(P<0.05和P<0.01);对照组深部组织损伤发生0例(0%),试验1组1例(2.5%),试验2组7例(17.5%),试验2组深部组织损伤发生率远高于对照组及试验1组(P<0.01和P<0.0...  相似文献   

12.
深静脉血全形成是指血液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在深静脉中出现不正常的凝结,会导致患者不同程度的危害。本文从骨科患者自身情况、手术因素和疾病康复过程因素等方面归纳了影响骨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并对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从而对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骨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3.
《陕西医学杂志》2014,(10):1336-1338
目的:探讨间歇性充气压力泵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96例妇科恶性肿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观察组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采用间歇性充气式压力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2.08%)明显低于对照组(6.25%)(P<0.05)。对照组较观察组血小板计数升高,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缩短、纤维蛋白原升高、凝血酶凝固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时间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性充气压力泵可有效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中应用循环压力治疗仪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形成的效果。方法将70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试验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及功能锻炼;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及功能锻炼的基础上术后第一天开始使用循环压力仪对双下肢进行治疗。比较二组患者肢体疼痛分值、肿胀指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患肢疼痛分值、肿胀指数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二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环压力治疗仪对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确切,操作简便易掌握,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压力抗栓泵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32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压力抗栓泵。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下肢肿胀情况、小腿围周径差值、腘静脉和股静脉血流速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传统护理基础上,采用压力抗栓泵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DVT的护理效果优于单纯传统护理。  相似文献   

16.
伍晓梅  朱玲  苟淼  张刚 《广西医学》2016,(6):829-832
目的 探讨前列腺电切(TURP)术中应用间歇性充气压力泵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行TURP术的前列腺增生患者158例,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60例和对照组98例.实验组术中采用间歇充气压力泵间歇充气加压,对照组术中采取常规护理.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两组患者TURP术前、术后120 h的下肢血管(髂外静脉、股总静脉、股深静脉、腘静脉)管径和血液流速及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指标,记录两组TURP术后120 h DVT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TURP术后DVT发生率为3.3% (2/60),与对照组的11.2% (11/9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0h实验组髂外静脉、股深静脉、腘静脉管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静脉管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120 h髂外静脉、股总静脉、股深静脉、腘静脉流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0h两组血小板计数、凝血活酶时间、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0 h实验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间歇性充气压力泵用于预防TURP术后DVT形成有一定的作用,方便、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压力抗栓泵和针对性专业护理对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方法 将2006年1月至2008年月8收治的初次脑卒中偏瘫患者2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压力抗栓泵和针对性专业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2个月内观察小腿周径、深静脉血流速度、是否有DVT形成、肢体症状(肿胀、疼痛、皮温)等.结果 治疗组小腿周径明显小于对照组,深静脉血流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治疗组发生DVT 4例,对照组发生DVT 13例.结论 压力抗栓泵和专业护理能有效预防偏瘫患者下肢DVT形成.  相似文献   

18.
项雪芬 《大家健康》2013,(14):135-136
目的:探讨剖宫产患者术后应用间歇性冲气加压泵(IPC)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剖宫产患者1183例,实验组583例患者术后行双下肢IPC治疗,对照组600例未使用IPC治疗,观察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实验组2例患者经B超诊断发生下肢DVT,对照组9例患者发生下肢DVT。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PC在预防剖宫产术后DVT中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空气压力波治疗仪结合康复疗法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空气压力波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1人发生血栓,对照组有7人发生血栓,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压力波治疗仪结合康复治疗可有效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20.
韦妙成 《微创医学》2014,(3):352-353
目的观察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预防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 1 735例妇科手术病人于术后第1天开始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上、下午各1次,每次30 min,共3 d;如存在高危因素,使用时间为术后第1天持续到术后第10天。结果 1 735例妇科手术病人无1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下肢间歇加压充气装置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的效果,并且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