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刘颖  伍剑锷  胡凯 《江西医药》2010,45(10):1022-1023
目的观察氯胺酮-咪唑安定基础麻醉加C6横突入路臂丛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年龄3-9岁的肱骨外髁骨折患儿30例,静脉注射氯胺酮1mg/kg+咪唑安定0.1mg/kg,患儿入睡后,行C6横突入路臂丛阻滞,术中氯胺酮1mg/kg间断静注,如手术时间超过1h,给予首量一半的咪唑安定。结果患儿麻醉效果满意,分泌物少,无喉痉挛发生,呼吸﹑循环稳定。结论氯胺酮-咪唑安定基础麻醉加C6横突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小儿上肢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可减少氯胺酮用量,从而减少其不良反应,使患儿在麻醉手术期间呼吸、循环更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单用氯胺酮芬太尼组与氯胺酮辅以芬太尼加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 98例3~10岁的小儿随机分为氯胺酮芬太尼(A)组与氯胺酮芬太尼加臂丛神经阻滞(B)组.入室后两组均静推氯胺酮(2 mg/kg),B组待小儿入睡后,行臂丛神经阻滞,术中记录呼吸循环情况,观察麻醉效果.术毕观察小儿苏醒、氯胺酮用量及有无精神症状等.结果 B组术中呼吸,循环稳定(P<0.5),术毕清醒快,氯胺酮用量少(P<0.5),无明显躁动,恶心,呕吐等.结论 氯胺酮辅以芬太尼加臂丛神经阻滞组术中呼吸循环更稳定,术毕苏醒快,氯胺酮用量少,副作用少,更优于小儿上肢骨科手术,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利用周围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罗比卡因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应用,对呼吸循环功能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30例行上肢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组(A组),氯胺酮基础麻醉后,应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臂丛阻滞成功后注入0.25%罗比卡因0.5ml/kg;单纯氯胺酮静脉麻醉组(B组),术中氯胺酮1—2mg/(kg·h)间断静脉注射。结果术中A组循环、呼吸功能较B组稳定;肢体不良自主运动,喉痉挛等不良反应较B组少,A组氯胺酮用量明显少于B组;术后A组苏醒较快且平稳,恢复期精神症状少,与B组比有显著差异。结论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应用于小儿上肢手术,可减少氯胺酮用量从而减少其不良反应,使患儿在麻醉手术期间呼吸循环更平稳,家长及医护人员满意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将拟行上肢手术患儿40例随机分为2组,各20例.A组给予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全麻,B组给予臂从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全麻.比较2组术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情况及苏醒情况.结果 A组、B组麻醉后MAP与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HR保持相对稳定,麻醉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HR明显升高(P<0.05).A组术后苏醒时间短于B组,苏醒后躁动和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麻醉对术中患儿循环系统影响小,术后不良反应少,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更优于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麻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在基础麻醉下借助神经刺激仪行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行上肢择期手术的患儿随机两组氯胺酮-丙泊酚复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组(A组)和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组(B组)。结果术中B组血压、心率均高于A组(P<0.05)。与术前比较A组患儿血压、心率比较稳定(P>0.05)。B组患儿血压、心率均高于术前(P<0.05)。与B组比A组氯胺酮用量明显减少,苏醒时间明显缩短,出现术中体动,呼吸抑制,苏醒期躁动,术后恶心呕吐,复视,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臂丛阻滞复合丙泊酚-氯胺酮麻醉下行小儿上肢手术,可减少氯胺酮用量,术中及苏醒期平稳,术后苏醒快,并发症少,患儿、家属及医护人员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小剂量氯胺酮-丙泊酚加臂丛神经阻滞与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患儿断指再植术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急诊断指再植术患儿8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为氯胺酮-丙泊酚加臂丛神经阻滞;B组为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记录手术前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变化,评价麻醉效果以及苏醒期反应.结果 术中,B组MAP和HR明显高于A组(P<0.05),B组的SpO2和RR值明显低于A组(P<0.05);A组氯胺酮、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B组(P<0.01);术后A组苏醒较快且平稳,苏醒期精神症状少(P<0.01).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丙泊酚加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患儿断指再植术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将拟行上肢手术患儿40例随机分为2组,各20例。A组给予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全麻,B组给予臂从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全麻。比较2组术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情况及苏醒情况。结果 A组、B组麻醉后MAP与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HR保持相对稳定,麻醉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HR明显升高(P〈0.05)。A组术后苏醒时间短于B组,苏醒后躁动和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麻醉对术中患儿循环系统影响小,术后不良反应少,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更优于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麻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并与传统氯胺酮麻醉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行上肢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A、B组各30例。A组采用氯胺酮麻醉.B组采用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即在用舒芬太尼和丙泊酚对患儿进行麻醉诱导后再行臂丛神经阻滞.两组患儿均在麻醉效果满意后开始手术。结果手术开始后A组患儿心率、平均血压比B组明显增加,B组患儿术后清醒时间[(4.1±0.5)min]、于A组[(51.6±0.3)min],发生不良反应情况(0.O%,0/30)也优于A组(26.7%,8/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应用于小儿上肢手术,具有术中麻醉平稳、术后苏醒迅速的优点.是小儿上肢手术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观察0.375%罗哌卡因用于小儿上肢手术臂丛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小儿上肢手术患者36例,随机分为两组(n=18),分别采用氯胺酮基础麻醉下0.375%罗哌卡因用于小儿臂丛阻滞麻醉(A组)或氯胺酮静脉麻醉(B组)。观察两组感觉、运动阻滞效果,生命体征变化,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发生情况,以及小儿苏醒状况。结果 A组术中血压、心率和呼吸较接近麻醉前基础值,且术中波动较小,生命体征平稳。B组血压、心率及呼吸率均较术前明显增加,且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随麻醉深浅而有显著波动。结论 0.375%罗哌卡因用于小儿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操作简单,镇痛完善,对循环功能影响小,生命体征平稳,并发症少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一种适合婴幼儿上肢手术更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方法 将随机选择的100例行上肢手术的婴儿平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A组)先用异丙酚行基础麻醉,然后用0.25%布比卡因行臂丛神经阻滞,术中持续微量泵注异丙酚维持基础麻醉;对照组(B组)用异丙酚复合氯胺酮行全凭静脉麻醉.结果 两种方法均有效,A组生命体征的波动明显小于B组(P<0.01),A组异丙酚用量小于B组(P<0.01),麻醉效果A组优于B组.结论 基础麻醉下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适合婴幼儿上肢手术更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1.
胡泊  徐力 《医药论坛杂志》2012,(3):51-52,55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单侧上肢骨折行切开内固定手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患儿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术中给予氯胺酮强化;对照组采用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全身麻醉。观察手术中HR、SpO2、MAP的变化;观察麻醉期间氯胺酮的用量及术毕神志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患儿术后立即清醒,术后1小时哭闹和术后2小时哭闹的人数均多于对照组的患儿,(P<0.05)。治疗组氯胺酮总用量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HR及MAP增高,SpO2下降的人数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麻醉效果完善,安全系数高,全麻药用量小,是小儿上肢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颈5横突入路肌间沟臂丛阻滞在肩部手术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肩部手术60例,其中进行锁骨骨折手术32例,肩关节脱位手术8例,肱骨头及肱骨外髁颈骨折手术2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对照组,为传统肌间沟阻滞;B组为改良肌间沟阻滞,经颈5横突水平入路。记录阻滞后30分钟各感觉神经阻滞情况,并评价阻滞效果,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B组优良率93.3%,A组优良率63.3%,B组较A组显著提高(P〈0.05);B组对腋神经和C4神经阻滞效果较A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经颈5横突入路的肌间沟臂丛阻滞,定位简单,较传统肌间沟法对肩部手术阻滞的优良率明显提高,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臂丛阻滞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腰麻-硬膜外联合加氯胺酮麻醉在小儿下腹及下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其并发症。方法将50例1—5岁患儿完全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5例,A组行腰麻-硬膜外联合加氯胺酮麻醉,B组行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观察比较2组术中氯胺酮用量,镇痛及肌松效果,麻醉苏醒时间及并发症。结果手术开始后0、5、10min,B组的心率、平均动脉压与A组相比明显增加(P〈0.01)。而呼吸的抑制程度则A组低于B组。手术开始后5min表现最为明显。手术开始后15min则2组各参数接近基础麻醉后水平。镇痛效果:A组25例均为I级;B组16例为I级,9例为II级;肌肉松弛效果:A组25例均为优,B组11例为优,8例为良,6例为差。2组镇痛及肌肉松弛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氯胺酮总量明显少于B组。A组无头痛及脊神经损害等症状,B组中有5例发生喉痉挛;苏醒期A组2例躁动,1例出现精神症状,1例呕吐。B组7例躁动,4例出现精神症状,3例呕吐。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加氯胺酮麻醉应用于小儿下腹及下肢手术具有麻醉效果确切、全身麻醉药用量较少、术后苏醒快、不良反应较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王锐  韩凤 《中国当代医药》2014,(32):114-115,118
目的:观察锁骨上神经复合臂丛神经阻滞在锁骨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80例锁骨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B两组,各40例。 A组采用单纯高位肌间沟的臂丛神经阻滞方法,B组采用锁骨上神经复合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方法。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B组的麻醉效果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锁骨上神经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能产生良好的麻醉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运动与感觉分离阻滞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上肢手术病人8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A组用0.5%罗哌卡因20 mL,传统一针法,穿刺单次给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B~D组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分别以0.5%,0.4%和0.2%罗哌卡因20mL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分别于麻醉后不同时间点观察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并进行感觉和运动检查。结果 D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明显较其他组延长(P<0.01),感觉神经阻滞维持时间明显较其他组短(P<0.01);但均大于6 h,因此差别无临床意义。结论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0.2%罗哌卡因可以达到臂丛神经运动神经与感觉神经分离阻滞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配伍罂粟碱和地塞米松行臂丛麻醉的效果,研究长效动静阻滞分离用于战伤长途转运的可行性。方法200例肌腱修复与功能重建手术患者,随机双盲分为对照组(A)与观察组(B、C、D),每组50例。A组用0.25%布比卡因(1.5mg/kg)配伍0.0625mg/ml樱粟碱(0.0375mg/kg)和0.25mg/ml地塞米松(0.1.5mg/kg),B、C、D组按序分别用0.25%、0.375%和0.5%罗哌卡因(1.50mg/kg、2.25mg/kg和3.00mg/kg)。臂丛阻滞均采用一针穿刺单次给药法[(40±5)ml]。观察4组注药后1、2、3、6、12h 5个时点运动与感觉阻滞深度,3、6、9、12、15、18、21、24h 8个时点VAS评分效果。结果4组比较,运动阻滞深度A组>B组3h>6h>12h,C、D组1h<2h<3h>6h> 12h(P<0.01);感觉阻滞起效时间A组D组>C组>B组(P<0.01);VAS评分4组各时点均成渐进性升高A组相似文献   

17.
赵辉  吴炜  吴碧波  羊丽丽  王武 《海峡药学》2011,23(10):87-88
目的 探讨地佐辛超前镇痛用于臂丛神经阻滞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100例ASAⅠ-Ⅱ级拟实施臂丛神经阻滞的择期或急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50例)采用地佐辛超前镇痛,B组(50)未使用超前镇痛.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维持时间比较:麻醉起效时间A组低于B组(P<0.05),麻醉维持时间A组长于B组(P<0.05),A...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浓度局部麻醉药下肌间沟法联合腋路法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行上肢复杂手术治疗的患者66例,根据其麻醉方法不同,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和联合组(30例),其中两组患者用药量相同,对照组患者在较高浓度下行单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组患者在较低浓度下行肌间沟联合腋路法臂丛神经阻滞,观察两组患者麻醉相关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联合组患者麻醉阻滞优良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麻醉后10、40 min,术毕10 min阻滞效果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相应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浓度局部麻醉药下肌间沟法联合腋路法臂丛神经阻滞在不增加药量的基础上,麻醉阻滞率大大提高,麻醉效果好,且并不增加麻醉并发症,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