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龙通注射液对家兔、豚鼠增加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给药后20min,50min时最显著,90min后作用明显减弱或恢复正常,在家兔连续多次给药实验中,测定给药20min时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显著增加(P<0.01),凡给药24h后测定,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均不见明显增强,说明长龙通注射液中增加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的有效成分在体内没有蓄 积作用,有效作用时间短。  相似文献   

2.
杨艳文  姜沅彤 《中国中药杂志》2016,41(16):2987-2992
对2种生长模式的人参5种有效成分和6种土壤酶活性进行测定,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分析,以期阐明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酶活性与人参有效成分密切相关,相同酶在腐殖土中的活性显著高于农田土。农田土生长模式下,土壤中的蔗糖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过高,会抑制人参总皂苷、水溶性总蛋白和总氨基酸的积累;腐殖土生长模式下,土壤蔗糖酶活性、脲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过高,会抑制人参总皂苷和总挥发油的积累。结合人参生长特征等因子进行综合分析,土壤酶活性可作为评价土壤质量的指标,合适的土壤酶活性,能够加速土壤各类物质的循环与转化,增加人参有效成分的积累。  相似文献   

3.
蛤蚧提取液对大鼠肝、肾组织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蛤蚧提取液可使大鼠肝、肾胞浆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线粒体锰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和细胞匀浆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显著增加,线粒体过氧化脂质水平及细胞匀浆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下降;同时,尾部作用大于体部,随用药时间延长体部药效增加。  相似文献   

4.
《中药材》2017,(4)
目的:为探讨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对土壤酶活性及活性有机碳的影响及其机理,揭示其对土壤养分利用的机制,为其人工栽培技术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选择河北省旱作区不同密度野生草麻黄地土壤,对比玉米田和空地土壤,研究草麻黄对土壤酶活性与活性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草麻黄地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低于空地高于玉米地,脲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显著高于空地。随着草麻黄密度和生物量的增加,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脲酶活性呈下降趋势,蔗糖酶活性呈先升后降趋势。草麻黄地土壤总有机碳(TOC)含量显著高于空地,活性有机碳(AOC)含量低于空地。随着草麻黄密度和生物量的增加TOC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AOC含量呈先降后升趋势。土壤pH值与过氧化氢酶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脲酶呈显著负相关,与AOC呈极显著正相关,与AOC/TOC呈显著正相关,蔗糖酶活性与TOC呈显著正相关,与AOC/TOC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草麻黄通过根系分泌物及残体脱落影响土壤TOC组分变化、pH值及酶活性,促进土壤养分循环,以适应贫瘠的环境条件。草麻黄高产栽培适应于养分转化较快的沙壤土。  相似文献   

5.
不同茬口对当归根际土壤酶活性及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新慧  张恩和  郎多勇  赵云生  王惠珍 《中草药》2011,42(11):2322-2325
目的研究当归正茬、迎茬、连茬对根际土壤主要酶活性和产量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定不同茬口当归根际土壤中脲酶、磷酸酶、多酚氧化酶活性,采用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过氧化氢酶活性。结果苗期和收获期连茬土壤中的脲酶和磷酸酶活性显著低于正茬,脲酶活性分别降低16.53%和37.17%,中性磷酸酶活性分别降低28.01%和30.69%;多酚氧化酶活性在整个生育期均是连茬显著高于正茬,苗期、根膨大期和收获期分别比正茬增加15.10%、83.67%、38.53%。连茬当归产量、挥发油和浸出物量均显著低于正茬,分别比正茬下降49.00%、25.26%、12.58%。结论连茬栽培中当归产量、挥发油和浸出物量显著低于正茬;连茬栽培当归根际土壤脲酶和磷酸酶活性显著降低,而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呈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6.
通过设置丹参与决明、辣椒、紫苏、玉米4种混作复合种植群体,分析4种搭配植物对丹参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并通过根系隔离处理,初步探索4种搭配植物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的作用机制,从中选择适于与丹参建立复合群体的搭配植物,为构建丹参高效复合种植模式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复合群体中丹参的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决明、玉米、紫苏与丹参复合种植均降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土壤酶活性,增加土壤电导率;而辣椒×丹参复合群体增加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土壤酶活性,降低土壤电导率。因此,辣椒与丹参构建复合种植群体有利于改良丹参根际土壤的理化性质,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是与丹参构建复合种植群体的最佳搭配物种。  相似文献   

7.
薛洁  王茜  张海英 《中草药》2009,40(10):1619-1621
目的 研究阿魏胶囊对血脂相关酶的影响.方法 通过高脂血症动物模型,应用生物化学的方法研究阿魏胶囊对血脂相关酶的影响.结果 动物的脂蛋白脂肪酶(LPL)、肝脂酶(HL)及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活性的值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阿魏胶囊组HL和LPL的酶活性增加,HMG-CoA酶活性降低.结论 阿魏胶囊调节血脂主要机制有提升机体内的HL和LPL的酶活性,加速血液中甘油三酯和游离胆固醇的降解,抑制HMG-CoA酶活性.  相似文献   

8.
中药对中枢乙酰胆碱的影响,可通过增加胆碱乙酰化酶活性,降低胆碱酯酶活性,提高脑内乙酰胆碱含量,改善实验动物学习、记忆能力。中药能影响正常动物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提高老龄鼠下丘脑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含量,降低5-羟色胺的更新率,以调节下丘脑合成、分泌激素的功能;对色氨酸和多巴胺含量降低引起的精神忧郁症有效;能提高多巴胺和5-羟色胺含量,拮抗电休克法引起的痉挛。中药能增加谷氨酸脱羧酶活性和脑内γ-氨基丁酸含量,提高某些惊厥剂所致的惊厥阈值。  相似文献   

9.
《中药材》2016,(11)
目的:探讨外源物质提高麻黄抗旱性的相关生理机制,确定最佳外源物质及使用浓度。方法:利用PEG-6000人工模拟干旱胁迫,采用培养皿发芽法,测定了外源SNP、甜菜碱、腐植酸处理下麻黄种子萌发、幼苗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利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平均值法筛选出最佳处理。结果:干旱胁迫下,麻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显著降低,胚根及下胚轴伸长受抑,脯氨酸及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抗氧化酶活性升高;对比干旱胁迫,外源物质处理下萌发指标升高,渗透调节物质及抗氧化酶活性明显增加,且随处理浓度增加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规律;综合评价表明20 mmol/L甜菜碱、0.10 mmol/L SNP处理有效地缓解了干旱胁迫。结论:麻黄幼苗渗透调节物质积累和抗氧化酶活性的提高是其抵御干旱胁迫的生理机制;外源SNP、甜菜碱处理可以有效地提高麻黄萌发期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阐释不同栽种年限人参根区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量的变化情况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参照行业标准测定土壤养分含量,采用比色法测定土壤酶活性、平板稀释计数法测定土壤微生物量。结果 随栽培年限不断增加,人参(2年生除外)根区土壤真菌、细菌、放线菌量及丰富度均呈逐年降低趋势,土壤碱解氮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趋势,土壤有效磷含量、纤维素酶以及蔗糖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土壤脲酶活性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土壤速效钾含量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呈逐年升高趋势,其他土壤养分因子呈不同程度降低趋势。分析发现,相关系数(r)≥0.2的数据占全部数据的80.88%。结论 土壤微生物、矿质元素及酶活性等土壤因子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人参栽培过程中土壤微生态失衡及病原物生物量增加是人参连作障碍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锰营养水平对甘草光合特性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一年生甘草移栽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蛭石的方法,每周向盆内浇灌不同浓度锰的营养液,锰处理水平分别为0 mg/L、1.81 mg/L、18.1 mg/L和36.2 mg/L,其中1.81 mg/L即正常Hoagland营养液中锰的浓度。采用LI-6400光合仪测定其光合生理指标,色素和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则通过植物生理学常规方法进行。结果随着锰处理浓度的增加甘草叶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逐渐增加,18.1 mg/L处理时均达到最大值,与0 mg/L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锰浓度18.1 mg/L处理时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达到最大值,而胞间CO2浓度(Ci)在1.81 mg/L处理时达到最大值。对抗氧化酶活性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锰处理浓度的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三种抗氧化酶活性均显著增加。结论缺锰会抑制甘草的各项生理功能,适当浓度的锰处理能够显著提高甘草的光合指标和抗氧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12.
行气活血汤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我们观察到胆道外科疾病常伴随血清中和 T 管胆汁中酶活性增加,应用行气活血汤等中西医结合方法治愈病例血清酶有明显下降,推测行气活血汤对 T 管胆汁中酶活性可能也有影响。为此,我们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中钠钾三磷酸腺苷酶活性变化,探索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有关因素。方法 应用孔雀绿比色分析法对糖尿病大鼠发病后不同时期内视网膜组织中钠钾三磷酸腺苷酶活性进行了检测,并与空腹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视网膜组织中钠钾离子含量及病程进行了分析。结果 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中钠钾三磷酸腺苷酶活性明显下降,钾离子含量下降,钠离子含量增加。钠钾三磷酸腺苷酶活性变化与空腹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视网膜组织中钠钾离子含量及病程密切相关。结论 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中钠钾三磷酸腺酶活性下降可能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中钠钾三磷酸腺苷酶活性变化。探索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有关因素。方法 应用孔雀绿比色分析法对糖尿病大鼠发病后不同时期内视网膜组织中钠钾三磷酸腺苷酶活性进行了检测,并与空腹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视网膜组织中钠钾离子含量及病程进行了分析。结果 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中钠钾三磷酸腺苷酶活性明显下降,钾离子含量下降,钠离子含量增加,钠钾三磷酸腺苷酶活性变化与空腹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视网膜组织中钠钾离子含量及病程密切相关。结论 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中钠钾三磷酸腺酶活性下降可能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5.
阿魏酸钠和当归醇沉物对免疫性肝损伤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颖  彭仁琇 《中草药》2000,31(4):274-276
阿魏酸钠(SF)及当归醇沉物(ESA)对卡介苗加脂多糖致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二者均降低肝损伤小鼠血清ALT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并增加肝细胞浆中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同时ESA降低肝细胞浆中丙二醛含量,提示当归的护肝作用与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阿魏酸钠和当归醇沉物对免疫性肝损伤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李颖  彭仁琇 《中草药》2000,31(4):274-276
阿魏酸钠(SF)及当归醇沉物(ESA)对卡介苗加脂多糖致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二者均降低肝损伤小鼠血清AT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并增加肝细胞浆中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同时ESA降低肝细胞浆中丙二醛含量,提示当归的护肝作用与抗脂质过氧化有关。ESA在护肝的财时尚小鼠脾脏指数的增加,提示ESA更广泛的护肝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刺对心肺复苏后家兔心肌细胞三磷酸腺苷(ATP)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30只家兔随机分3组,假手术(sham)组不进行窒息和复苏;常规复苏组心搏骤停后予常规心肺复苏术;针刺复苏组心搏骤停后予常规心肺复苏术并针刺人中、内关穴.所有动物于自主循环恢复后2h取心肌组织.测定ATP酶活性、SOD活性及MDA含量.[结果]与Sham组相比,针刺复苏组、常规复苏组心肌ATP酶活性降低(P<0.01);与常规复苏组相比,针刺复苏组ATP酶活性升高(P<0.05).复苏后两组SOD活性均低于Sham组(P<0.01),MDA含量均高于Sham组(P相似文献   

18.
研究芍药苷、薄荷脑对葛根素在细胞模型转运过程中对Calu-3细胞膜生理功能的影响。以Calu-3细胞作为模拟鼻黏膜组织的体外细胞模型,采用荧光漂白恢复技术及超微量酶活性检测方法,考察细胞膜流动性、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探索配伍药物促进葛根素转运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配伍低、中、高浓度薄荷脑或同时配伍低、中、高浓度芍药苷和薄荷脑时,与单独使用葛根素相比,Calu-3细胞膜荧光漂白恢复率显著升高,Na~+-K~+-ATP酶活性未发生明显改变,Ca~(2+)-ATP酶活性显著增强,由此证实薄荷脑起到主要渗透促进作用,并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流动性、激活Ca~(2+)-ATP酶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地黄饮子对痴呆小鼠脑功能及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地黄饮子对痴呆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部分作用机理。以氯化铝诱导痴呆小鼠模型 ,观察地黄饮子对小鼠在跳台实验、水迷宫实验中学习记忆能力及脑组织中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地黄饮子可以减少小鼠跳台错误反应次数 ,延长测验期跳台潜伏期 ,缩短小鼠寻找平台潜伏期 ,增加测验期跨越平台次数 ,降低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地黄饮子可以提高痴呆小鼠学习记忆能力 ,其作用机理可能与降低小鼠脑组织中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20.
治疗糖尿病的中药主要成分及作用机制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获  王旭 《中医杂志》2011,52(11):976-980
对中药降血糖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①中药降糖成分主要有多糖、黄酮、生物碱和皂苷等。②中药降糖的机制主要有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拟胰岛素样作用;拮抗升血糖激素;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抑制蛋白质的非酶糖基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