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半夏厚朴汤是治疗气郁寒痰型梅核气的基本代表方,但并非能通治所有证型的梅核气,只有分型辨治梅核气,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1 气郁寒痰证 咽中如有物阻,咯之不出,吞之不下,因情绪异常诱发或加重,或胸闷,或胸胀,舌质淡、苔白腻,脉沉滑.辨为气郁寒痰证,治当行气解郁,温化寒痰;可选用半夏厚朴汤与半夏散合方:半夏24g,厚朴、茯苓、生姜、紫苏叶、桂枝、生甘草各10g.若咽喉不利者,加牛蒡子、桔梗,以开窍利咽;若咽中有痰者,加白芥子、陈皮,以理气化痰利咽;若气郁者,加青皮、木香,以疏肝行气降逆等.  相似文献   

2.
半夏厚朴汤 ,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由半夏一升 (9g) ,厚朴三两 (12 g) ,茯苓四两(12 g) ,干苏叶二两 (6 g) ,生姜五两 (9g) ,共 5味药所组成。以水七升 ,煮取四升 ,分温四服 ,日三夜一服。主治气滞痰凝 ,咽中如有炙脔 (肉块 ) ,咯之不出 ,吞之不下 ,舌苔白滑 ,脉弦滑。方中半夏辛温体滑 ,化痰降逆 ;厚朴辛苦性温 ,行气散结 ;苏叶宣气开郁 ;茯苓渗利痰浊 ;生姜化痰散逆。共奏化痰降气 ,开郁散结之功。《金匮方歌括》元犀按云 :“方中半夏降逆气 ;厚朴解结气 ;茯苓消痰 ;尤妙以生姜通神明 ,助正祛邪 ;以紫苏之辛香 ,用散其…  相似文献   

3.
彭巍 《河北中医》2001,23(5):356-357
半夏厚朴汤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中 ,由半夏 1升 (12g) ,厚朴 3两 (9g) ,茯苓 4两(12g) ,苏叶 2两 (6g) ,生姜 5两 (12g)所组成。主治妇人七情郁结 ,气滞痰凝 ,而致咽中如有炙脔 ,吐之不出 ,咽之不下。半夏厚朴汤方中取半夏化痰浊 ,降逆气 ;厚朴散气结 ,消痰凝 ;苏叶芳香走窜 ,宣气散郁 ;茯苓渗利痰浊 ;生姜消痰散结。诸药合用 ,共奏化痰降逆 ,理气散郁之功。笔者应用半夏厚朴汤治疗外感寒邪、痰浊内蕴之多种见证 ,屡获良效。兹举验案 5则如下。1 痰浊痹胸 ,外感风寒彭某 ,男 ,5 0岁 ,干部。 1990 - 11- 12初诊。素体…  相似文献   

4.
“梅核气”在中医内科学中被列入“郁证”,名“气滞痰郁”。其证为“咽中不适如有物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胸中窒闷或兼胁痛”。分析为“肝郁乘脾,脾运不健,生湿聚痰,痰气郁结于胸膈之上……”。治用化痰利气解郁,方用半夏厚朴汤。余验之临床,少有效者,乃从《内经》病机十九  相似文献   

5.
<正> 梅核嗌哽,疏郁化痰无功王某,女,45岁。咽部似有物堵塞,吐之不出,咽之不下,延逾半载,曾多次服中、西药罔效。伴胸膈满闷,神疲乏力,纳差,夜寐不实等证,舌淡苔白微腻,脉虚细无力。拟疏肝达郁,化痰散结利咽法。半夏厚朴汤方出入:半夏、厚朴、茯苓、苏叶、川贝母、枳壳、陈皮、  相似文献   

6.
医案3则有感     
正1梅核气患者,女,40岁,2016年12月5日就诊。主诉:自觉咽干,咽中如有物咽之不下,咯之不出10余日。曾就诊于某医院,诊断为慢性咽炎,给予阿莫西林胶囊、清喉利咽颗粒口服4d,无效。现饮食、睡眠皆可,舌尖略红,苔淡白,脉弦滑。中医诊断为梅核气(属郁证),证属气滞痰郁。治疗以疏肝理气,化痰软坚。方用半夏厚朴汤合柴胡疏肝散加减。处方:法半夏12g,  相似文献   

7.
半夏厚朴汤出自《金匮要略》,笔者体会该方对胃肠功能紊乱引起的癔球 (梅核气 )有较好的疗效。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4 2例均系门诊患者 ,男 11例 ,女 31例 ,男女之比为 1∶ 2 .8;年龄 17~ 6 6岁 ,平均 4 6岁 ;病程 0 .1~ 6 .7年 ,平均 1.8年。1.2 临床症状 :自觉咽中异物梗阻感 ,吐之不出 ,咽之不下 ,食水不碍 ,情志失畅加重 ,胸中憋闷 ,情绪不宁 ,舌苔白润 ,脉弦滑。1.3 治疗方法 :均予半夏厚朴汤治疗 ,组成 :半夏10 g、厚朴 10 g、茯苓 12 g、苏叶 10 g、生姜 10 g,水煎服 ,每日 1剂 ,早晚各 1次。辨证加减 :痰气郁结、日久化热…  相似文献   

8.
解郁利咽汤治验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亚兵 《河南中医》2001,21(4):37-38
解郁利咽汤为梁兆松先生治疗咽异症的经验方 ,由郁金15g ,香附 12g ,半夏、厚朴、桔梗、柴胡、茯苓各 10g组成。笔者以此方治疗多种慢性咽喉病 ,收效满意 ,兹举数例如下。1 咽异感症张某 ,女 ,38岁 ,农民 ,1993年 4月 2日初诊。半年前因与家人呕气而致咽中不适 ,如有物梗阻 ,咯之不出 ,咽之不下 ,饮食无碍 ,时伴胸胁窒闷隐痛。查咽部无异常 ,舌红苔薄白 ,脉弦略滑。此为肝郁乘脾、脾运不健、生湿聚痰、痰气互结于咽中所致之“梅核气” ,诊为咽异感症。治宜疏肝解郁、化痰利咽。予解郁利咽汤加白术、党参各 15g ,水煎服 ,5剂而瘥。2 慢…  相似文献   

9.
温胆汤临证运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盛荣 《国医论坛》1996,11(6):36-36
1梅核气吴某,女,35岁,已婚,工人,1995年5月20目初诊.患者因10天前与其丈夫发生口角大怒后,心情一直不畅.近日来自感咽喉部不适,似有物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伴恶心,胸闷,叹气,胁痛,舌淡红,首黄厚阿,脉弦滑.证属肝胃不和,痰郁气滞。治宜疏肝化痰,利气解郁.方用温胆汤加减。药用:半夏9g,枳实12g,厚朴9g,茯苓15g,陈皮9g,柴胡9g,瓜蒌实15g,川贝6g,黄芪9g,代赭石15g,生姜5片。服上方5剂后,咽中异物感减轻,但仍稍有恶心。按原方加香附9g,远志6g,又服6剂,诸症消除。按:本案患者因大怒伤肝,肝郁乘牌,仰…  相似文献   

10.
梅核气辨治     
梅核气临床较常见。笔者历年所治梅核气较多,现选3例病案供同道参考。一、阴虚挟痰火(?) 谭××,男,63岁,教师。1983年5月7日初诊。患者近月来自感咽中有物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但饮食无碍。伴口咽干燥灼热,睡眠不佳,心烦,手足心热,舌红少苔乏津,脉细数。此乃阴虚痰火交结于咽喉而成梅核气。拟滋阴降火,利气化痰散结。方用养阴清肺汤加减。玄参15克,麦冬10克,生地15克,丹皮12克,浙贝15克,赤芍10克,甘草6克,牛蒡子10克,桔梗12克,黄芩10克,知母15克,法半夏10克,陈皮10克,萎仁10克。  相似文献   

11.
梅核气治验     
王××,女,38岁。五月前因小儿夭折,忧思郁结,半月后出现胸胁闷胀,咽部不适,有如炙脔堵塞之感,咽之不下,吐之不出,在当地经数医用舒肝理气解郁,降逆化痰之半夏  相似文献   

12.
(接上期)妇人咽中如有炙脔者,半夏厚朴茯苓生姜汤主之。赵以德:上焦阳也,卫气所治,贵通利而恶闭郁,郁则津液不行,而积为涎。胆以咽为使,胆主决断,气属相火,遇七情至而不决,则火亦郁而不发,不发则焰不达,不达则气如咽,与痰涎结聚胸中,故若炙脔。用半夏等药散郁化痰而已。尤在泾曰:凝痰结气阻塞咽嗌之间,《千金》所谓"咽中帖帖如有炙肉,吞之不下,吐之不出者"是也。  相似文献   

13.
金真 《江苏中医药》2004,25(7):33-33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曰:“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咽中如有炙脔”,后世多称之为“梅核气”,是指患者自觉咽中不适如有物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的一种疾病,为临床常见病,尤以妇人多见。笔者采用《金匮》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疗效满意。兹择验案1则介绍如下。胡某,女,37岁,职员。1 987年8月7日初诊。患者因家庭不和睦,长期精神抑郁,于一次生气恼怒后不久,自觉喉中有物粘附,每因情绪不畅而加剧,咽中如梅核堵塞,吞之不下,吐之不出,胸闷不舒,胁肋胀痛,嗳气时作,善太息,不思饮食,作泛呕恶,舌淡、苔白滑或腻,脉弦滑。中医诊断:…  相似文献   

14.
梅核气多见成人 ,小儿也有反胃或久咳如梅核气者。《景岳全书·噎膈》谓之“食尤能入 ,入而反出 ,故曰反胃”。《杂病源流犀烛·痰饮源流》认为“气痰 ,七情郁结 ,痰滞咽喉……如梅核 ,咯不出 ,咽不下”。下述小儿反胃、久咳均有吞之不下、吐之不出的自感症状 ,笔者临床以梅核气辨治 ,收效良好。现报告如下。1 惊恐忧虑热痰结 清热化痰郁结散窦某 ,女 ,9岁 ,2 0 0 1年 5月 10日诊。患儿食后即吐 ,伴咽部如有异物梗阻 1周余。经某医院诊为神经官能症。给予葡萄糖、维生素C、维生素B6等静脉输液治疗 1周 ,病情未见缓解 ,遂求治于中医。家长…  相似文献   

15.
《金匮》妇科方研讨(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人杂病方妇人杂病门治热入血室三法,详见《伤寒论》。其小青龙与泻心汤条,大旨重在申述表里先后之治则,皆未录。余如抵当、小建中、肾气九、猪膏发煎诸方,虽主治伤寒杂病;但治妇人杂病,仍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今据原书依次阐析。 (一)半夏厚朴汤方《金匮》原文“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千金方》描述主证更详,作“胸满,心下坚,咽中贴贴,如有炙肉,吐之不出,吞之不下”。此证后人谓为“梅核气”。主要病机多由妇人情志抑郁,痰涎与气相结而成。方用半夏生姜辛散水饮而宣降逆气,茯苓淡渗利水,厚朴利气消满,紫苏叶开郁散结。合为消痰利水行气散结之法。  相似文献   

16.
李文艳 《河南中医》2003,23(10):72-73
1 梅核气杨某 ,女 ,5 3岁 ,2 0 0 1年 10月 17日就诊。述因与儿媳妇发生争吵纠纷 ,咽喉部有异样感觉伴有阻塞感 ,吐之不出 ,咽之不下 ,曾到五官科检查未发现咽喉阳性体征。伴有颈部如钮紧扣 ,频频清嗓 ,胁肋胀痛 ,胸脘痞闷 ,舌质淡 ,体胖 ,苔白腻 ,脉沉弦。诊断为梅核气。证属痰气互结 ,肝郁气滞。治宜理气化痰 ,疏肝解郁。方药 :柴胡 12g ,半夏 12g,茯苓15g,石菖蒲 12g,郁金 15g ,桔梗 9g,杏仁 10g ,瓜蒌 15g ,白芥子 10g,陈皮 12g,甘草 6g。水煎服 ,药进 6剂 ,咽部阻塞感明显减轻 ,续服 10剂 ,精神舒畅 ,阻塞异物感消失。按 :梅核气为临…  相似文献   

17.
李华  李轩 《国医论坛》1991,6(4):44-46
梅核气,是一种咽部感觉异常的病症,西医称之为癔球症、咽神经官能症.古医籍中对本病描述颇多,如《赤水玄珠》:“梅核气者,喉中介介如梗状”,“痰结在喉间,吐之不出,咽之不下是也”;《仁斋直指方》指出:“七情气郁,结成痰涎,随气积聚……或塞咽喉如梅核、粉絮样,咯不出,咽不下”;《医宗金鉴》也说;“咽中如有炙脔,谓咽中如有痰涎,如同炙肉,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者,即今之梅核气病也.”在治疗方面,一般沿用《金匮》之半夏厚朴汤,然一法难应万变,故不少医家在临床上或宗经方化载而治,或据辨证遣方用药,或另辟针刺推拿治疗本病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36岁,1979年10月6日初诊。患者呕吐已八个月,日渐加重,经多方治疗,迄未收效,于79年10月5日收住天津医院中医科。患者每日约吐四次,多在食后,吐物为胃内容物及粘涎,吐时并伴有咽痒咳嗽,痰多,胸闷憋气,自觉咽部似有物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精神负担较重,食欲减退,日渐消瘦,神倦肢疲,心烦意乱,夜卧不安,每于生气后症状加重。面色萎黄,舌质淡红略胖,苔微黄腻,脉弦细滑略数,咽红。  相似文献   

19.
<正> 梅核气一证,在中年妇女较为多见的疾患之一。临床证状,以咽喉部自觉似有物阻塞,哽哽不舒,吞之不下,吐之不出,嗳气频作等为主,严重时,可出现夜寐不安,胸脘窒闷,精神萎顿等证候。此证的最早文献记载,见于汉·张仲景著的《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中。它说:“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唐·孙思邈将此证候进一步描述,在《千金方》中指出:“胸满,心下坚,咽中帖帖,如有炙肉,吐之不出,吞之不下”。及至宋·杨士瀛著《仁斋直指方》中首先将此证候  相似文献   

20.
半夏泻心汤治疗胃肠道功能紊乱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运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胃肠道功能紊乱诸症收到较好的疗效 ,兹举例如下。1 癔球症患者 ,女 ,35岁 ,自觉咽喉不适 1年余 ,如物梗阻 ,咽之不下 ,吐之不出 ,伴口苦咽干 ,情绪烦躁 ,寐劣梦多 ,舌苔黄腻。辨证 :气郁化火 ,胃失和降。方药 :半夏泻心汤合四逆散加减 ,姜半夏 30 g,干姜 6 g,川连 6 g,淡芩 9g,柴胡 6 g,枳实 10 g,赤、白芍各 10 g,炙甘草4 g,绿梅花 6 g,夜交藤 30 g,怀小麦 4 0 g,5剂后 ,诸证已瘥 ,再宗原法 ,调治 1月 ,随访 6月未复发。[按 ]癔球症是主观上有某种说不清楚的东西或团块 ,在咽底部环状软骨水平处引起胀满、受压或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