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目的:人类精子对氧化应激非常敏感,解偶联蛋白2(UCP2)存在于多种组织内,通过控制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参与细胞抗氧化应激损伤。本研究通过观察精子UCP2表达对精子膜脂类过氧化物水平和活力的影响,探讨精子的抗氧化机制。方法:应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对97份精液参数检测,根据a+b级精子百分率分为4组,Ⅰ组25例:a+b级精子>50%;Ⅱ组24例:a+b级精子25%~50%;Ⅲ组24例:a+b级精子10%~25%;Ⅳ组24例:a+b级精子<10%。应用RT-PCR检测精子UCP2mRNA的表达;同时测定精子悬液中膜脂类过氧化反应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结果:4组精子UCP2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51±0.24、1.28±0.15、1.17±0.20、0.69±0.18,MDA含量分别为(14.66±2.55)、(16.00±2.09)、(17.44±1.40)、(21.20±3.50)nmol/108精子。UCP2mRNA表达与MDA含量呈负相关(r=-0.633,P<0.01),精子活力较低组UCP2表达显著下降(P<0.01),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精子内存在UCP2-ROS调节系统,UCP2参与精子氧化还原调节,在精子抗氧化应激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解偶联蛋白2(uncouplingproteins2,UCP2)是UCPs家族的一个成员,在人体各种组织广泛表达[1],其生理作用还不甚清楚。动物研究表明,在控制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产生、调节组织巨噬细胞功能中起重要作用[2]。而且UCP2(-/-)小鼠产仔数量和频率下降[3]。根据衰老的自由基学说,ROS是引起细胞功能下降的主要原因。生殖功能下降是最早出现的年龄相关改变。Rousset等[3]在小鼠卵泡颗粒细胞检测到UCP2基因的表达,推测UCP2可能通过调节卵巢组织ROS水平参与卵巢的年龄相关改变。本研究观察UCP2在人卵巢组织的表达及其与年龄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下调解偶联蛋白-2(UCP-2)基因的表达对脂肪肝细胞损伤的影响,为存在脂肪变性的供肝提供治疗靶点.方法 采用二步胶原酶灌注法分离C57BL/6 J-ob/ob转基因肥胖小鼠的原代脂肪肝细胞,用靶向小鼠UCP-2基因的RNA干扰慢病毒载体感染所获得的脂肪肝细胞,实现对UCP-2基}q的特异性敲减(实验组),另以空载体感染的脂肪肝细胞为对照.荧光显微镜镜检确定感染效率,实时聚合酶链反应鉴定敲减效果.以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作用于感染后的肝细胞,24 h后以碘化丙啶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印迹法检测凋亡蛋白酶-3(Caspase-3)的活化.结果 UCP-2基因表达被有效抑制.UCP-2基因的敲减率约为75%.实验组的肝细胞凋亡率为(4.97±0.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13±1.28)%(P<0.05),其Caspase-3的活化程度也低于对照组.结论抑制UCP-2基因表达能减轻脂肪肝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烫伤大鼠伤后不同时间切痂其骨骼肌解偶联蛋白(UCP)2、UCP3 mRNA表达水平的异同. 方法选用120只雄性Wistar大鼠,其中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余下112只造成30%TBSAⅢ度烫伤后分成4组A组不切痂,分别于伤后8、24、96、120、168 h处死;B组伤后8 h切痂,于伤后24、96、120、168 h处死;C组伤后24 h切痂,伤后96、120、168 h处死;D组伤后96 h切痂,伤后120、168 h处死.测定各组大鼠各时相点的血清瘦素、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以及腓肠肌UCP2、UCP3 mRNA表达水平. 结果 (1)血清瘦素水平A组大鼠伤后24~168 h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B、C、D组伤后120 h和(或)168 h均高于A组(P<0.01).(2)血清TNF-α水平A组伤后各时相点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B组伤后各时相点均低于A组(P<0.05或0.01).C组伤后168 h低于A组(P<0.05).(3)腓肠肌UCP2 mRNA的表达量A组大鼠在烫伤后8 h即已明显升高(P<0.01),24 h到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B、C组伤后168 h时分别为0.32±0.20、0.35±0.15,明显低于同时相点A组 0.71±0.12(P<0.05).各组腓肠肌UCP3 mRNA表达的变化趋势与UCP2类似. 结论大鼠严重烫伤后UCP2、UCP3 mRNA表达上调可能是代谢率升高的重要因素之一,休克期切痂可降低这一表达,降低代谢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NCBI中已有的复发性流产组学数据,分析调控复发性流产的关键因子及可能机制。方法 从NCBI数据库中检索与复发性流产相关的组学数据,下载可用数据集(GSE43256、GSE73025、GSE22490),采用R软件包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取3个数据集的差异分子作交集,获得关键分子GRB2相关衔接蛋白2(GRAP2),采用human protein atlas、UCSC、SnapGene、varSEAK、Mutation Taster等网站或软件对GRAP2进行分析,并在人体标本中进行qPCR验证。结果 从GSE43256、GSE73025、GSE22490三个数据集中获得关键分子GRAP2。组学数据及qPCR结果均提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GRAP2 mRNA可能在复发性流产患者的绒毛组织中低表达,而在蜕膜中高表达,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蛋白分子层面,GRAP2主要表达于胎盘及免疫器官,在母胎界面表达于绒毛及蜕膜组织;在细胞层面,GRAP2主要表达于胎盘的纤维细胞及巨噬细胞。GRAP2有4个突变位点位于外显子区域,分别是:c.834G>A(p.Ala27...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京尼平对线粒体解偶联蛋白2(UCP-2)的抑制作用是否参与到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PC-3)的能量代谢中。方法:培养PC-3细胞并分别使用40、80、160μmol/L京尼平干预48 h,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RT-PCR检测细胞内UCP-2 mRNA的表达水平;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细胞内丙酮酸含量和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结果:随着京尼平浓度的升高,PC-3细胞的增殖活性、细胞内UCP-2 mRNA的表达水平、细胞内丙酮酸含量和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均逐渐下降,即随着京尼平对UCP-2抑制的增强,细胞增殖活性逐渐降低,细胞内丙酮酸含量和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活性亦随之降低。结论:京尼平可能通过降低细胞内丙酮酸含量和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的方式参与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的能量代谢中,参与方式可能与抑制UCP-2有关。  相似文献   

7.
复发性流产(RPL)病因复杂,在育龄期女性中发生率为2%~5%,其中仅有50%的RPL患者可以确定病因。到目前为止,医学界对RPL大部分的病因学研究仅围绕着女性开展,对男性精子在RPL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却不够重视。许多临床研究显示,精子遗传物质与胚胎发育潜能与妊娠结局息息相关。精子的生成与发育、精卵的结合以及受精卵的着床与发育,每一个过程都受到染色体与多种基因的调控。由于胚胎一半的基因组由精子提供,因此,精子染色体的数目与结构异常,精子DNA的完整性异常,基因的突变以及表观遗传学的异常都有可能导致复发性流产的发生。为此,本文就精子遗传异常在RPL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希望有助于未来RPL的预测、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宫腔镜在宫腔病变所致复发性流产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201例复发性流产宫腔镜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宫腔镜检查宫腔正常95例(47.3%);宫腔异常106例(52.7%):宫腔粘连55例,子宫畸形22例(其中子宫中隔16例),子宫内膜息肉17例,黏膜下子宫肌瘤和子宫内膜炎各4例,其它4例。宫腔粘连55例中,15例复发性流产2次(其中轻度12例,中度3例),40例复发性流产≥3次(其中轻度19例,中度15例,重度6例),复发性流产≥3次的患者官腔粘连程度重于复发性流产≥2次的患者(Z=-2.272,P=0.023)。结论宫腔镜检查有助于发现复发性流产者的宫腔病变,应作为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9.
<正>现代免疫学观点认为,正常妊娠时母一胎界面表现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外周免疫耐受机制,这种耐受状态形成复杂,各种免疫因素通过有机协调形成网络,达到母胎间免疫平衡,使妊娠得以维持。成功的妊娠本身就是一个免疫矛盾所在。一方面胎儿抗原不能作为"半同种移植物"被母体识别,另一方面为了在母体中生存,胎儿抗原又必须呈递给母体,被母体接受。因此,胎儿抗原的免疫识别对于维持妊娠  相似文献   

10.
糖稳态(glucose homeostasis)对机体的代谢平衡至关重要,主要通过胰腺β细胞对升高的血糖浓度增加相应的胰岛素分泌来实现。当进餐后血糖水平升高时胰岛素分泌随之升高,而空腹时胰岛素分泌受抑。胰岛素基因的转录在维持分泌颗粒中充足的胰岛素储备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但对于血糖实时波动的调节,分泌颗粒中胰岛素的释放却依赖一个与糖代谢有关的复杂的信号转导系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复发性流产小鼠子宫和胎盘组织中肥大细胞的数量及白细胞介素-33(IL-33)/ST2的表达变化。方法 20只雌性CBA/J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分别与雄性DBA/2和Balb/c小鼠按雌雄比例2:1合笼交配,建立正常妊娠组(CBA/J♀×Balb/c/2♂)和自然流产组(CBA/J♀×DBA/2♂)模型。妊娠第13.5天处死各组雌性小鼠,计数存活胚胎数和丢失胚胎数,计算胚胎丢失率。甲苯胺蓝染色法检测小鼠子宫组织中肥大细胞的数量。ELISA检测血清中干扰素-γ(IFN-γ)、IL-4的浓度,qRT-PCR和Western-blotting分别检测胎盘组织中IL-4、IFN-γ、IL-33、ST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成功构建了复发性自然流产(RSA)的小鼠模型,RSA模型组胚胎丢失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16.2%vs.4.92%,P0.05);RSA组子宫组织中肥大细胞数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1.50±0.83)vs.(3.35±1.63)个](P0.05);ELISA结果显示,与正常妊娠组相比,RSA组小鼠血清中IFN-γ水平显著升高[(346.79±4.34)vs.(168.84±2.35)ng/L],IL-4水平显著降低[(98.46±5.81)vs.(157.56±9.35)ng/L](P均0.05);qRT-PCR和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RSA组小鼠胎盘组织中IFN-γ表达水平显著升高,IL-4、IL-33、ST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肥大细胞和IL-33/ST2可能参与了RSA小鼠体内Th1/Th2的调节,有助于妊娠的维持。  相似文献   

12.
复发性流产是不育症的常见类型之一。复发性流产的原因多样,包括遗传因素、子宫解剖结构异常、内分泌-代谢紊乱、感染、免疫相关因素、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血栓前状态等众多因素,其中遗传学因素是复发性流产病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复发性流产的遗传学因素包括染色体核型异常、基因突变、遗传多态性等,本文旨在对复发性流产的遗传学因素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复发性流产(RSA)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年龄、遗传、内分泌与代谢障碍、免疫因素、子宫发育异常、血栓形成倾向、感染、精液质量和生活方式等。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以持续性无排卵、多卵泡不成熟、雄激素水平升高和胰岛素抵抗为主要特征的生殖功能障碍与糖代谢异常并存的内分泌紊乱综合征。PCOS患者RSA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30%~40%的PCOS患者存在自然流产史。目前,PCOS患者易发生RSA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高黄体生成素血症、高雄激素血症、胰岛素抵抗、肥胖、高泌乳素血症、黄体功能不全、血栓形成等有关。本文从上述方面对PCOS患者发生RSA的常见原因及其预防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复发性流产(RSA)是常见的人类生殖疾病,目前对于其病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遗传、免疫、血栓前状态、内分泌和解剖等方面,但仍有一部分不明原因的RSA不能确定为上述病因。因此,本文从染色体异常、基因多态性及基因突变、精子DNA完整性等方面对RSA遗传学病因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复发性流产(RSA)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并分析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为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RSA患者300例为RSA组、同期已婚育龄妇女130例为对照组,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患者进行调查,对结果进行SPSS统计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RSA组和对照组分别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和130份,分别收回有效问卷286份(95.33%)和122份(93.85%)。RSA组的SAS、SDS得分分别为(44.698 4±7.801 1)及(47.878 8±10.393 1),均高于对照组的(41.260 2±7.284 3)及(45.406 5±9.738 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A组65例(22.73%)发生焦虑,显著高于对照组13例(10.66%,P<0.05);84例(29.37%)发生抑郁,略高于对照组30例(24.59%,P=0.088)。RSA组SSRS总分(40.68±7.86)显著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已婚育龄期女性布功Ⅱ综合征(B—CS)患者不孕及反复自然流产的原因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146例已婚育龄期女性B—C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据患者的分型及病情,选取不同的手术方式或药物治疗,术后给予0.5—2年的随访:其中有月经异常的56例中有42例恢复正常,有效率为75.0%(42/56);未育的32例中10例成功妊娠或者生育,治疗后怀孕率为31.3%(10/32);治疗后血小板明显升高(P〈0.05),其中78例已恢复至正常水平;16例治疗前性激素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治疗后均明显好转(P〈0.05),其中11例恢复正常。结论布_力口综合征是育龄期妇女不孕不育及反复自然流产的高危因素。及早正确的治疗可以纠正此类患者的月经紊乱和提高受孕率及生育率。  相似文献   

17.
反复自然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在育龄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3%~5%,其中,近50%的RSA属不明原因的反复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URSA)。近年来表观遗传学及其相关研究已成为生命科学的前沿领域,研究表明表观遗传调节不仅参与基因表达调控,而且在胚胎植入和胎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从表观遗传学角度,深入揭示其在RSA发病中的作用及其调控途径,将有助于阐明RSA的发病机制,并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行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LIT)后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的变化对治疗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URSA患者LIT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免疫表型的变化(P0.05)。结果 25例URSA患者经LIT后成功妊娠16例,治疗后所有URSA患者(n=25)和妊娠成功组(n=16)外周血CD3+T细胞、CD4+HLA-DR+T细胞比例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CD4+T和CD3-CD56+NK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5);而治疗前后B细胞和Treg细胞、CD56bright CD16-NK、CD56dimCD16+NK、CD3+CD56+NKT及CD69+NK细胞比例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LIT后外周血T细胞、NK细胞的比例发生了明显变化,CD4+T细胞、CD3-CD56+NK细胞比例降低和CD3+T细胞、活化CD4+T细胞增加也许有利于维持妊娠,T细胞和NK细胞的免疫表型有望作为LIT疗效评估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配偶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封闭抗体阴性的反复自然流产的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行封闭抗体阴性的经治疗后获得首次妊娠的反复自然流产患者97例,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76例和对照组21例。研究组采用丈夫外周血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后观察封闭抗体的变化,对照组采用小剂量免疫抑制剂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首次妊娠的结局。结果研究组76例孕妇,妊娠成功51例,妊娠成功率67.11%;对照组21例孕妇,妊娠成功8例,妊娠成功率38.10%。研究组妊娠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妊娠成功率(P0.05)。研究组76例免疫治疗后复查封闭抗体,27例转阳性孕妇19例妊娠成功,妊娠成功率70.37%,49例仍阴性孕妇32例妊娠成功,妊娠成功率为65.31%;两者比较妊娠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治疗可显著提高反复自然流产患者的妊娠成功率,封闭抗体转阳只是其纷繁复杂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复发性自然流产(RSA)发生与多种遗传学因素的相关性。方法收集928对RSA患者夫妇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其中染色体核型为Y染色体多态性的男性进行Y染色体微缺失的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LPA)检测;同时对染色体核型正常的RSA女性患者进行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 C677T)、凝血因子ⅤG1691A和凝血酶原ⅡG20210A等遗传性易栓症相关基因多态性的测序分析。结果(1)928对RSA夫妇中,染色体异常核型的检出率为3.34%(31/928),以染色体结构异常中的平衡易位为主(检出率2.37%);染色体多态性核型的检出率为8.62%(80/928),其中以Y染色体多态性为主(61.25%);(2)49例Y染色体多态性核型的男性中,Y染色体微缺失的异常检出率高达10.20%(5/49),以AZFc基因的微缺失和微重复为主;(3)153例染色体核型正常的RSA女性患者中,遗传性易栓症相关基因MTHFR C677T的多态性与RSA有关,且在显性及隐性遗传模式下,以隐性遗传模式的风险更高。而凝血因子ⅤG1691A和凝血酶原ⅡG20210A位点均为GG纯合基因型。结论 RSA发生与染色体异常核型及多态性密切相关,尤其是其与Y染色体多态性的相关性不容忽视;另外,RSA的发生与遗传性易栓症相关基因MTHFR C677T的多态性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