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主要用组织学及组织化学方法对比观察了156例胃切除标本(其中胃癌93例,慢性良性胃溃疡35例,胃溃疡癌变2例,十二指肠溃疡胃次全切除标本26例),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及非典型增生与胃癌的关系作了进一步探讨。全部标本除进行常规检查外,对有肠化  相似文献   

2.
<正> 慢性胃溃疡和胃癌的关系长期以来,一直有争议。多数学者认为胃溃疡可以转变为胃癌。郑芝田认为癌变率为1~6%。肖树东则认为0.5~2%。一、胃溃疡癌变和溃疡型胃癌的病理 1.胃溃疡癌变是指在胃溃疡的基础上,溃疡边缘粘膜发生癌变形成胃癌。其前提必须有溃疡的确切依据,病理判断标准:①溃疡肌层断裂,溃疡底部为纤维瘢痕组织及肉芽等组织所代替。②溃疡边缘粘膜肌层与固有肌层融合。③溃疡底部及周围有血管内膜炎的改变。溃疡癌变多发生在溃疡边缘内侧,由不规则再生上皮发生,癌巢有向深部浸润的倾向。  相似文献   

3.
一、胃溃疡与胃癌1.胃溃疡癌变关于慢性胃溃疡能否癌变,一直是一个有争论的课题。近来,许多学者从溃疡的临床与病理等方面进行研究后,认为胃溃疡可以癌变。(1)胃溃疡的癌变率:1839年 Cruveihier 首先提出良性胃溃疡可以癌变,以后不少学者均同意此现  相似文献   

4.
胃溃疡癌变的实质及对胃溃疡随访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研究胃溃疡癌变的学说及胃溃疡癌变的组织学基础。方法:对81例胃溃疡(GU)随访3-10a定期胃镜并做活检;对胃镜、手术证实的10例胃溃疡癌变病例做 回顾性分析,观察溃疡边缘组织和癌变组织的病理形态学特征。结果:81例胃溃疡癌变3例,癌变发生在溃疡边缘伴有明显萎缩、肠化和非典型增生的GU.10例癌变胃溃疡组织形态上与慢性胃溃疡相似,而与溃疡型胃癌不同,多是早期胃癌,甚至是粘膜内癌。恶性溃  相似文献   

5.
作者对54例良、恶性胃溃疡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比较观察。发现其中3例恶性胃溃疡与溃疡型胃癌有明显不同,而在溃疡组织结构上与慢性胃溃疡很相似,且癌多以早期的形式存在于溃疡边缘,溃疡底部存在一个无癌浸润、无肌残留的疤痕区。这类溃疡的存在从组织学上支持了慢性胃溃疡癌变的事实,但本组资料的癌变率较低,约为0.52%左右,提示慢性胃溃疡癌变在胃癌发病学上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6.
当前,包括胃癌在内的癌症研究的重点已经移向早期识别所谓的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和癌前疾病(Precancerous disease),并加以监测和控制,从而进行有效的二级预防。与胃癌发生有关的各种胃疾病和病变,国内外已有大量的论著和研究,但胃溃疡和胃癌的关系,医学界一直存有争议。现将两者的关系综述如下。一、胃溃疡是否会癌变慢性胃溃疡作为胃癌前疾病的意义,自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10例胃溃疡癌变,79例慢性胃溃疡和161例溃疡型胃癌粘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检出率三者间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溃疡癌变者主要发生于被覆上皮;进展期胃癌不完全大肠型肠化(36%),明显高于胃溃疡癌变组(16.60%)和慢性胃溃疡组(5.25%)。CEA阳性率:癌组织为69.62%,不典型增生为30.64%,正常胃粘膜阴性。上述结果提示,当慢性胃溃疡旁粘膜出现中度以上不典型增生伴不完全大肠型肠化时应警惕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对3441例良、恶性胃溃疡标本进行临床病理比较观察,发现其中421例恶性胃溃疡与溃疡型胃癌有明显不同,而在临床及溃疡的组织结构上与慢性胃溃疡很相似,其突出的特点为溃疡底部存在一个无癌浸润、无肌残留的疤痕区。这类溃疡的存在从临床和病理形态上支持了慢性胃溃疡癌变的事实。按综合分析的诊断标准,本组癌变率均为3.48%。  相似文献   

9.
报道我院胃镜查出表现特殊的早期胃癌22例,包括胃炎样胃癌3例、胃溃疡癌变6例、胃角溃疡疤痕期癌变2例、进展期胃癌11例等。本文对各型作了描述与分析,其目的为进一步研究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助于认识早癌中的几种特殊表现,以提高早癌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慢性胃溃疡与胃癌的关系一直存在着不少争论,但胃溃疡作为胃癌的癌前病变之一则逐渐为临床所重视。因此对其进行探讨研究,掌握其发生及发展规律将成为防治胃癌的一个方面。本文以我院1985年至1994年间胃溃疡癌变病人12例作了初步探讨分析。临床资料1985年至1994年间我科共作胃癌切除手术457例。经手术切除及病理证实的胃溃疡癌变病例有12例占2.6%,其中男性9例占75%,女性3例占25%,年龄最大65岁,最小38岁,平均年龄51.4岁,全部病例均有上腹部节律性疼痛史,病程从1年至15年不等,5例有呕血和黑便史。术前均经胃镜检查:诊断为胃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erbB2及P16基因蛋白测定在胃癌及其它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比法分别对胃癌、胃不典型增生、胃溃疡及正常胃组织切片上C-erbB2及P16基因蛋白表达产物进行分析。结果C-erbB2在胃癌及胃中,重度不典型增生中的阳性表达率及过度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胃溃疡组,P16基因表达在胃癌及胃中,重试不典型增生时明显低于对照组及胃溃疡组。结论C-erbB2基因的高表达及P16基因的低表达是胃癌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通过检测两种基因的表达水平对于临床诊断及预予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水平,防止误诊。方法:采用X线钡餐造影及纤维胃镜等检查手段等。结果:本组173例胃癌中,胃癌好发部位贲门部79例,胃窦部37例;男性以分化型癌占优势,且随年龄的增长,所占比率升高等。结论:对贲门及胃窦溃疡病变应进行追踪寻访,对已达到重度不典型增生或可疑癌者应劝其早日施行手术治疗,对不典型胃癌如腰背困痛、腹腔淋巴结肿大、腹部肿块、胃溃疡术后又出现反复腹痛、慢性萎缩型胃部病变及胃粘膜的肠上皮化生,应警惕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血清中胃蛋白酶原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检测65例健康成人,95例胃癌及消化系统其它疾病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SPG)含量,结果表明,胃癌患者SPG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萎缩性胃炎患者胃底腺粘膜萎缩愈严重,SPG值降低愈显著。消化性溃疡患者SPG值含量升高,而贲门癌、食道癌患者SPG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提示SPG测定可以作为胃癌及胃癌高危人群的初步筛选指标,用于胃癌的普查,对提高早期胃癌诊断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观察了50例胃癌和20例胃溃疡患者的血清甲状腺激素变化,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_3),T_3/rT_3值均明显低于正常人;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_3),促甲状腺激素(TSH)均明显高于正常人;而甲状腺素(T_4)无明显变化.胃癌患者血清T_3,T_3/rT_3值和TSH明显低于胃溃疡患者,病情越严重,均值变化越明显.动态观察胃癌和胃溃疡患者甲状腺激素变化,有益于预测胃癌有无转移,胃溃疡有无恶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病变的超声图像特征及超声对胃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106例临床考虑胃部病变患者经进行腹部超声扫查,结果与胃镜或手术病理对照。结果106例病例中,超声提示:急性胃炎6例,溃疡(含胃溃疡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0例,胃肿瘤(病理显示全部为胃癌)5例,胃石症1例,慢性胃炎或未见明显异常44例。超声诊断正确率82%。结论超声检查对胃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癌的致病因素,方法:对近年门诊有较完整记录,经手术证实的720例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年共确诊胃癌患者167例(手术后经病理证实),其中早期16例(10%),中期98例(59%),晚期53例(31%),溃疡病恶变者25例,酗酒及烟者11例(每月饮酒量10kg,肿烟30盒),萎缩性胃炎恶变者79例,108例被确诊为伴幽门螺杆菌感染,其余原因不详。结论:目前胃癌的致病因素包括癌前病变,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生活习惯(吸烟与酗酒)、胃溃疡病,不明原因的隐袭因素等。  相似文献   

17.
就内镜检查的10例慢性胃扭转,结合文献复习,讨论其临床与内镜特征。慢性胃扭转男性多见,青中年居多,病程较长,呈间歇性发作,多表现为无规律性上腹疼痛、饱胀、恶心、呕吐、返酸、嗳气等。往往在胃肠道与其他病变基础上发生。X线钡餐检查有确诊价值。内镜下特征为过镜困难,胃腔形态异常,胃粘膜糜烂扭曲水肿,常可发现基础病变。慢性胃扭转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采用内镜治疗6例,成功复位4例,2例有基础病变其位未成功而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胃肠疾病与血清胃蛋白酶原(PG)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179例各型胃肠病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含量。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与对照组比较,血清PGⅠ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PGⅡ显著性上升(P〈0.05);轻度慢性萎缩性胃炎和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与对照组比较,血清PGⅠ水平显著下降(P〈0.05),PGⅡ差异无显著性(P〉0.05),PGⅠ/PGⅡ比值下降;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和胃溃疡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血清PGⅠ和PGⅡ均显著性增高(P〈0.05);胃癌患者与对照组相比,PGⅠ显著性下降(P〈0.01),PGⅡ差异无显著性(P〉0.05),PGⅠ/PGⅡ比值降低。结论:血清PGⅠ水平及PGⅠ/PGⅡ比值的改变,可以作为临床诊断不同胃肠疾病和胃癌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双盲法对61例良、恶性胃溃疡病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SCE进行观察,并以41例正常人为对照,结果显示胃癌患者(n=30)的SCE率最高,其次是胃溃疡(GU)患者(n=31),最后是正常人(P<0.01).胃癌分化程度低比分化程度高组SCE率显著升高,同时对SCE与纤维胃镜(FGS)对胃癌诊断价值进行前瞻性比较.作者认为染色体不稳定是胃癌发生的物质基础,提示SCE对鉴别GU恶变及临床观察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0.
胃恶性淋巴瘤的X线表现不易与胃癌鉴别。总结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X线诊断过程,根据胃壁的韧性,胃粘膜改变,多发性广泛的充盈缺损以及伴单发或多发性溃疡等X线征象,结合临床资料,可提高对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