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米非司酮治疗130例子宫肌瘤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30例确诊为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口服米非司酮12.5 mg,每天1次,连服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均用彩色超声监测子宫及肌瘤大小,实验室查血尿常规、肝功能、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孕酮(P)、泌乳素(PRL)、雄激素(T).结果 104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出现闭经,痛经和下腹坠胀感消失,贫血得以纠正.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均明显缩小,缩小率分别为26.85%和45.68%(P<0.01).血FSH、LH、E2、P测定治疗后平均水平较用药前下降(P<0.01),其中以E2和P降最为显著.结论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是一种理想的药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60例,给予其口服米非司酮的方式进行治疗,具体的用药剂量为10mg/次,1次/d,连续用药3个月。对比患者用药前后,彩超和超声检测下的子宫肌瘤大小。结果:经过用药治疗之后,60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消失、血红蛋白恢复正常、且均出现闭经现象。60例患者子宫体积平均缩小了40.80%(P<0.01),患者的子宫肌瘤体积平均缩小了47.80%(P<0.05)。其中E2、FSH、LH和P水平治疗后有所下降(P<0.01),其中较为显著的是E2和P;FSH和LH变化不明显。结论:米非司酮作为一种保守的治疗方式,对于治疗子宫肌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确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口服米非司酮10 mg,每日1次,连服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均行彩色超声监测子宫肌瘤大小,实验室观察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孕酮(P)、泌乳素(PRL)、雄激素(T).结果:60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出现闭经、痛经和下腹坠胀症状消失,贫血得以纠正.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均明显缩小;血FSH、LH、E2、P测定治疗后平均水平也较用药前下降,其中以E2和P下降最为显著,而PRL和T用药前后变化不明显.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好,副作用小,复发率低,是一种理想的药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 :将 38例确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进行口服米非司酮治疗 ,每次 1 0 mg,每日 1次 ,连服 3个月为 1疗程。治疗前后均行彩色B超监测子宫及肌瘤大小 ,实验室观察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雌激素 ( E2 )、孕酮 ( P)、泌乳素 ( PRL)、雄激素 ( T)。结果 :38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出现闭经 ,痛经及下腹坠胀不适感等症状明显改善 ,贫血得以纠正。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均缩小 ,缩小率分别为 2 1 .92 %和 40 .44%( P<0 .0 1 )。血 E2、P测定治疗后平均水平较用药前明显下降 ( P<0 .0 1 )。而 PRL和 T用药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好 ,副反应小 ,复发率低 ,是一种理想的药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及对性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方法让确诊为子宫肌瘤的45例患者睡前口服米非司酮25mg,每日1次,连服3个月.治疗前后B超测量子宫及肌瘤体积、血清性激素水平等指标.结果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出现闭经,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子宫体积平均缩小32.63%,肌瘤体积平均缩小52.56%.FSH、LH、PRL、E2和P平均浓度较用药前下降,以E2和P下降明显(P<0.01).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好,副作用轻,为保守治疗子宫肌瘤提供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6.
李香梅 《实用医技》2007,14(35):4812-4813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8例确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进行口服米非司酮治疗,治疗前后均行彩色超声监测子宫肌瘤大小,实验室观察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孕酮(P)、催乳素(PRL)、雄激素(T)的变化。结果:58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出现闭经,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均明显缩小,缩小率分别为29.0%和40.1%(P〈0.01)。血FSH、LH、E2、P测定治疗后平均水平也较用药前下降。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好,副反应小,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英 《广西医学》2007,29(5):695-696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子宫肌瘤患者40例,口服米非司酮12.5 mg,1次/d,连服3个月为1疗程,治疗前、后均行彩色超声监测子宫及肌瘤大小,实验室观察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孕酮(P)、泌乳素(PRL)、雄激素(T).结果 40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出现闭经,临床症状消失,贫血纠正,子宫体积缩小(P<0.01),子宫肌瘤缩小(P<0.01),血FSH、LH、E2 、T、PRL、P水平治疗后平均水平较用药前明显下降(P<0.01).子宫动脉及肌瘤主要血管阻力指数明显增加.结论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有一定疗效,副作用小,复发率低,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石俊贞  孙中爱 《吉林医学》2010,(33):5959-5960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将经过妇科检查和B超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的118例患者进行米非司酮药物治疗,于每晚睡前服用米非司酮10mg,1次/d,连续服用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出现闭经,子宫的缩小率平均为34.86%,子宫肌瘤的缩小率平均为51.40%,患者体内的LH、FSH、P、E2较服药前均有明显的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后患者的血常规以及肝肾功能均正常。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小,是一种理想的保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给已确诊的 36例子宫肌瘤患者口服米非司酮 2 5mg ,隔日 1次 ,睡前服 ,连续服 3个月。于治疗前后用B超监测子宫及肌瘤体积 ,测血、尿常规 ,肝、肾功能 ,血糖、血脂等指标。结果 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出现闭经、症状消失 ,子宫肌瘤平均缩小 4 7 2 % (P <0 0 5 ) ,血红蛋白恢复正常。结论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有一定效果 ,副作用小 ,是一种可行的保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王菊英 《中国医疗前沿》2011,(15):47+66-47,66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 10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n=50。对照组口服米非司酮12.5mg/d,1次/d;治疗组口服米非司酮12.5mg/d联合桂枝茯苓丸6g,1次/d。两组连续用药3个月后,比较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变化,检测FSH(血清卵泡刺激素)、LH(黄体生成素)、E2(雌激素)和P(孕酮)浓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体积和子宫肌瘤体积较治疗前明显缩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子宫体积及子宫肌瘤体积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初次月经第1d血清FSH、LH、E2、P浓度均较治疗前月经第1d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患者用药后初次月经第1d血清FSH、LH、E2、P浓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米非司酮与桂枝茯苓丸联用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亮丙瑞林、曲普瑞林治疗子宫肌瘤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展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1):1910-1911
目的:观察亮丙瑞林和曲普瑞林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选择从2010年2月~2011年2月在我院诊断为子宫肌瘤患者104例,随机分为亮丙瑞林治疗组(n=52)和曲普瑞林治疗组(n=52),共治疗3个月。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子宫与肌瘤体积,血清垂体激素和性腺激素水平以及血红蛋白和血清铁含量。结果:治疗前后子宫及最大子宫肌瘤体积比较发现,两组均明显减小(t=2.938,P=0.005;t=3.012,P=0.004)。两组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和孕激素(P)差异不明显。而亮丙瑞林组雌二醇治疗后显著低于曲普瑞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5,P=0.031)。且治疗前后两组血红蛋白和血清铁含量均显著增高,而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两种药物临床疗效确切,治疗效果相当,亮丙瑞林降低血清E2的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甲基睾丸素在治疗子宫肌瘤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米非司酮联合甲基睾丸素治疗的198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并随访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生命体征。结果患者的促卵泡生成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 2)、孕酮(P)F等数据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雄激素(T)的改变情况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子宫体及瘤体大小的变化比较,两者治疗后均明显缩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红蛋白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2例复发。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甲基睾丸素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度,并可纠正患者贫血症状,值得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13.
李香梅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5):4812-4813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8例确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进行口服米非司酮治疗,治疗前后均行彩色超声监测子宫肌瘤大小,实验室观察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_2)、孕酮(P)、催乳素(PRL)、雄激素(T)的变化。结果:58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出现闭经,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均明显缩小,缩小率分别为29.0%和40.1%(P<0.01)。血FSH、LH、E_2、P测定治疗后平均水平也较用药前下降。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好,副反应小,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石会平 《黑龙江医学》2007,31(9):676-677
目的 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有症状的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例围绝经期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每晚睡前口服米非司酮12.5mg,1次/d,连服3个月为1疗程。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均行阴道探头B超监测子宫、子宫肌瘤的大小、子宫内膜厚度、并检测雌激素(E2)、孕激素(P)、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结果 20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均闭经,15例病人绝经,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均明显缩小,子宫内膜萎缩,贫血得以纠正。结论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有症状的子宫肌瘤疗效好,副作用小,减少了手术带来的经济及心理负担,病人依从性高,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曲普瑞林和亮丙瑞林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病例选取2013-03~2014-05在榆林市第一医院妇科门诊诊治的79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曲普瑞林,治疗组采用亮丙瑞林,连续用药3个月经周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雌二醇、卵泡刺激素、孕酮、黄体生成激素的水平。结果 经过3个月经周期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子宫体积及肌瘤体积较治疗前明显缩小,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血清E2、FSH、HCG、LH的表达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肌瘤体积及E2、HCG的水平变化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曲普瑞林和亮丙瑞林对子宫肌瘤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亮丙瑞林降低血清E2、HCG的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子宫肌瘤应用自拟消癥经验方内服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子宫肌瘤体积、血清雌二醇(E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分别应用自拟消癥经验方+米非司酮治疗与单用米非司酮治疗,疗程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中医症状积分及治疗前后子宫肌瘤体积和血清性激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子宫肌瘤体积以及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雌激素(FSH)、孕酮(P)、黄体生成素(LH)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应用自拟消癥经验方内服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能够缩小子宫肌瘤体积、改善临床症状及血清E2等性激素代谢,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的特点,是目前手术治疗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的首选方法[1]。95%的胆囊手术均可通过腹腔镜完成[2]。我院2007年-2008年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20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性激素与子宫肌瘤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1996年3月至1996年12月在我科住院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67例,其中增生期31例,分泌期36例,另设健康妇妇对照72例,增生期36例,分泌期36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外周血E2(雌二醇)、P(孕酮)、T(睾酮)、FSH(卵泡剌激素)和LH(黄体生成素)的含量。结果:⑴血清中E2、P、FSH和LH含量均随月经周期而变化,E2和P变化有显著化差异,T无周期性变化。⑵研究组激素水平在各个时期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子宫肌瘤的发病与外周血E2、P、T、FSH的含量关系不大,可能与局部雌、孕激素及其受体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9.
射频治疗子宫功能性出血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射频治疗和口服米非司酮2种方法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U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7例经诊断性刮宫病理确诊为DUB的患者分成3组:射频组127例,用功率30-35W消融治疗;米非司酮组40例,给予连续口服小剂量米非司酮;对照组40例给予止血。定期检测3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子宫大小、卵巢性激素水平并随访疗效。结果:射频组和米非司酮组治疗对改善月经、纠正贫血均有效,且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米非司酮组用药后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IH)、雌二醇(磁)和孕酮(P)的平均水平较用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尤以E2、P下降更为明显(P〈0.01),而射频组血清FSH、LH、E2、P的平均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和射频治疗DUB有效、安全、不良反应小,对原有合并症无影响。米非司酮具有服药简便、安全的优点,但同时具有影响内分泌功能、长期服药后耐药等缺点,射频治疗则能克服米非司酮治疗的不足,成为治疗DUB的一种更为简便、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凝刀射频消融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对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子宫肌瘤患者126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63例行射频消融术治疗后口服米非司酮;对照组63例单纯行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及对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孕酮(P)、雌二醇(E2)等性激素水平的影响差异。结果经自凝刀射频消融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达98.41%,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两组FSH、LH、P、E2水平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其中P、E2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研究组子宫肌瘤体积较治疗前显著减小,且明显小于对照组,其瘤体缩小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轻,仅1例出现恶心、2例出现轻度头晕症状,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凝刀射频消融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P、E2水平及缩小肌瘤体积而使子宫肌瘤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