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胃癌根治术后再发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者1970~1992年22年间收治胃癌根治术后再发癌患者26例。其中再次手术切除12例,探查8例,术后均辅以化疗;另6例单纯放疗。随访截止于1993年底。结果显示切除并化疗组之生存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手术探查加化疗组与单纯放疗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因此,对胃癌根治术后再发癌的治疗应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辅以化疗。对未能切除者应采用化疗。  相似文献   

2.
伴肝转移的Ⅳ期胃癌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伴肝转移的Ⅳ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2004年间102例伴肝转移的Ⅳ期胃癌病例的手术方式,评价不同术式对预后的影响。结果肝转移H1的胃癌病例行姑息切除后半年、1年和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9%、44%和6%,与改道手术、开腹探查术者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肝转移H2的胃癌病例姑息切除术后半年、1年和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6%、13%和6%,与改道手术、开腹探查术者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8)。肝转移H3的胃癌病例行姑息切除半年、1年和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25%、13%和0,与改道手术、开腹探查术者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7)。有或无腹膜转移的病例,其术后生存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132)。结论肝转移H1的胃癌患者,无论伴与不伴腹膜转移,均应尽量行姑息性切除手术。肝转移H2、H3的Ⅳ期胃癌患者行切除性手术无益于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探讨p16蛋白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57例胃癌切除标本进行P16蛋白和nm23-H1基因产物的表达检测。结果:57例胃癌中P16蛋白表达阳阳性率40/57(70.2%),显著低于癌旁无正常胃粘膜(P〈0.01)。胃癌高发化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低分化组(P〈0.05),不同临床分期(UICC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病例中,P16蛋白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癌  相似文献   

4.
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淋巴结微转移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用细胞角蛋白单抗MNF.116检测淋巴结微转移。结果 60例患者淋巴结微转移的阳性率为58.3%,微转移与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管侵犯密切相关(P〈0.05)。临床病理分期Ⅱ、Ⅲ期患者微转移的阳性率明显高于Ⅰ期(P〈0.05)。在Ⅰ期,阳性组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组(P〈0.05)。多变量分析表明淋巴结微转移是独立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胃癌侵犯邻近脏器手术切除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72年6月~1993年12月,共手术治疗280例胃癌侵犯邻近脏器的患者。第一组为胃癌和受侵犯脏器完全切除者93例,第二组为胃癌和受侵犯脏器不完全切除者55例,第三组为仅切除胃癌原发灶者132例。三组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32.7%、7.7%和8.2%。第一组5年生存显著高于第二组和第三组(P<0.05),第二组和第三组5年生存率相似(P>0.05)。作者认为对胃癌侵犯邻近脏器的患者,只要没有肝脏血行转移、腹膜种植和淋巴结广泛转移等不能治愈的因素,都应积极将胃癌和受侵犯脏器一并切除,以达根治目的;对有不能治愈因素存在者,则应争取切除胃癌原发灶,以提高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6.
肝叶切除术在肝门部胆管癌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肝叶切除术在肝门部胆管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1年1月~1995年12月间收治的52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52例中手术切除17例,切除率327%,手术死亡率为59%。切除组中14例兼行不同范围的肝叶切除,其中8例为治愈性切除,治愈性切除组与姑息性切除组平均生存期为211个月和75个月(P<0.05)。切除组与引流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联合肝叶切除术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的治愈性切除率,改善术后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胃癌腹膜扩散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胃癌腹膜扩散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以及姑息性切除术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8月至2005年7月间胃癌数据库资料中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792例原发性胃癌患者中发生腹膜扩散105例(13.3%)。肿瘤穿透浆膜、淋巴结转移、全胃癌、未分化癌、BorrmannⅣ型、女性患者与腹膜扩散相关(P〈0.05)。腹膜扩散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7%、23%、22%。接受姑息性切除术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6%、25%和20%,姑息性切除术后1年内各时点生存率均高于接受旁路手术或喂食性造口术患者和仅行剖腹探查患者(P〈0.05),而3组间术后3、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胃癌腹膜扩散患者具有较差的临床病理特征;姑息性切除术可改善胃癌腹膜扩散患者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肝转移和腹膜扩散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和近远期预后以及姑息性手术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8月至2005年7月间胃癌数据库资料中792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本组患者肿瘤穿透浆膜、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全胃癌、未分化癌、Borrmann Ⅳ型、女性患者因素与腹膜扩散相关,而Borrmann Ⅳ型、淋巴结转移、腹膜扩散与胃癌肝转移相关(P〈0.05)。肝转移患者1年生存率低于腹膜扩散患者(P〈0.05);而3、5年生存率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扩散组中姑息性切除术患者1年生存率高于旁路手术/喂食性造口术和剖腹探查患者(P〈0.05);而肝转移患者3种手术者1、3、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肝转移的胃癌患者近期预后比腹膜扩散患者差;姑息性切除术可改善腹膜扩散胃癌患者的近期生存率。而对肝转移患者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P—糖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P-糖尿白(Pgp)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点、术前化疗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手术切除的101例胃癌、20例正常胃黏膜、18例异型增生组织标本中Pgp的表达。结果 正常胃黏膜、异型增生及未经术前化疗的胃癌中Pgp表达依次增强(P〈0.05);经术前化疗后胃癌Pgp表达增强,且与化疗次数相关(P〈0.05);Pgp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P〈0.01)、淋  相似文献   

10.
瘤内血管密度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肿瘤内血管生成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用抗FⅧ因子多克隆抗体对40例进展期胃癌内的血管进行标记分析。结果淋巴结转移组血管密度(30±3)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20±3)(P<001),瘤内血管密度与胃癌病理分型无关(P>005)、与胃癌术后5年生存率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瘤内血管密度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此法对判断胃癌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