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般认为疣状癌是口腔和喉鳞状细胞癌的变型。好发于声带,约占该处恶性肿瘤的1~2%,40~69岁多见,男性为主。损害处呈灰白色疣状突起,生长慢,无颈淋巴结转移。放射治疗对疣状癌的作用有限,但可使之转变为退行发育的癌。乳头状瘤病毒广泛存在于动物界和人类。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至少有32型,各型具有共同抗原。引起喉乳头状瘤的是6型11和型。原发于声带和会厌的乳头状瘤,也可累及口腔、气管、肺,都和HPV6型、11型有关。用Southern氏点状杂交分析,在喉乳头状瘤和其周围正常组织、在临床已缓解的“正常”喉上皮处有HPV的DNA存在。本文报道5例喉疣状癌的组织标本,用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  相似文献   

2.
鼻、鼻窦恶性肿瘤中EB病毒和人乳头状瘤病毒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EB病毒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与鼻、鼻窦恶性肿瘤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32例鼻、鼻窦恶性肿瘤组织蜡块的EB病毒和HPV(HPV6、11、16、18、33型)基因,分析其与病理分型及TNM分期的关系。结果:32例中检出EB病毒12例(37.5%),HPV21例(65.6%),其中混合感染6例,5例均未检出。与之对照的10例鼻息肉中未检出EBV和HPV。TNM分  相似文献   

3.
EB病毒DNA与鼻咽癌关系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EB病毒DNA(EBV—DNA)在鼻咽癌放疗前后的动态变化及与复发、远处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PCR加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技术检测EBVDNA。结果:放疗前,74例标本中有71例(95.9%)EBV—DNA片段检出阳性;放疗50Gy/5周时,23例鼻咽原发灶和颈部淋巴结消失,其阳性率为13.0%(3/23),余51例肿块未消者阳性率为62,7%(32/51);放疗至70Gy/7周时,7例放疗后有残留,有残留者在放疗结束时EBV—DNA片段的检出阳性率为71.4%(5/7),在67例肿块消失者中未检出阳性EBV—DNA片段。12例复发者中,11例EBV-DNA片段检出阳性;8例转移者中EBV—DNA片段检出均为阳性。结论:检测血浆EBV—DNA能很好地反映肿瘤的消长,是诊断鼻咽癌残留、复发及远处转移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4.
5.
6.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与鼻息肉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鼻息肉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取70例鼻息肉组织标本,用HPV-DNA-Typing方法进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DNA)检测及病毒分型,24例正常鼻腔粘膜作对照。结果:70例鼻息肉中有19例(27.14%)HPV-DNA感染,24例正常鼻腔粘膜中1例感染HPV-DNA(4.17%),HPV发现以HPV-5型为主。结论:鼻息肉发病可能与HPV感染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
应用免疫酶法测定血清EB病毒VCA-IgA抗体,对鼻咽癌的诊断是较为特异的。本文根据在广西苍梧县应用免疫酶法测定EB病毒VCA-IgA抗体的方法进行鼻咽癌普查的资料,共观察了VCA-IgA抗体阳性的鼻咽部活检组织281例及抗体阴性非癌鼻咽部活检组织75例,  相似文献   

8.
EB病毒持续存在与病毒相随肿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译自Lancet1994;343:333 ̄335由英国伯明翰大学病理及癌肿研究所G.Niedobitek及L.S.Young综述,参考献32篇。本介绍了有关EB病毒持续存在与病毒相随肿瘤相互关系的基础理论与研究成果。因此,对鼻咽癌及其他肿瘤的防治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广西属鼻咽癌高发区,仅次于广东省[1].早期鼻咽癌治愈率明显高于二晚期,但早期诊断非常困难.目前尚缺乏鼻咽癌临床分期的有效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血浆EB病毒DNA 定量测定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血浆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DNA定量测定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技术,测定35例经病理确诊的鼻咽癌患者血浆EB病毒DNA含量,并与50例健康对照者比较。结果鼻咽癌患者血浆EBV-DNA阳性率和复制量均高于健康对照者。两组阳性率和中位浓度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浆EBV-DNA定量分析不能作为临床上确诊鼻咽癌的方法,但对鼻咽癌的筛查有实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鼻咽癌是鼻咽部常见的一种多基因遗传性恶性肿瘤,具有明显地域差异和民族聚集现象,发病隐匿,且癌肿易向颅底、咽旁间隙及颈动脉鞘等部位浸润,严重危害患者健康。鼻咽癌的具体病因及发生、发展至今尚不完全清楚,研究认为EB病毒与鼻咽癌密切相关。本文就EB病毒感染与NPC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鼻咽癌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肿瘤之一,其发病与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EB病毒潜伏膜蛋白(latent membrane protein,LMP)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近年来的相关文献报道,对EB病毒LMP与鼻咽癌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自Old等(1966)首次用免疫扩散法在鼻咽癌病人血清中检测到高滴度抗EB病毒沉淀性抗体以来,通过各方面的大量研究,人们已公认EB病毒与鼻咽癌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主要根据可归纳为:(1)鼻咽癌患者血清中常具有高滴度EB病毒相关的抗体(包括EA、主要是EA(D)、VCA、EBNA、MA、CF/S等抗体),且其滴度的升降与病程经过有一定关系,例如,临床治愈患者,滴度常常下降,肿瘤如复发或转移,滴度又可随之上升,且上升往往出现在得到病理组织学证实以前(Henle W,Henle G et al,1970;Kawamura A et al,1970;Lin TM,Yang CSet al,1973;Henle W,Ho HC et al,1973;Henle G,Henle W,1976)。(2)通过核酸杂交试验,证明鼻咽癌活检组织的癌细胞中,存在着EB病毒的双链去氧核糖核酸(DNA)(Zur Hausenet al,1970;Wolf H,Zur Hausen et al,1973);用补体免疫荧光法证实鼻咽癌细胞内含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日本京都大学医院和大阪红十字医院于1980~1981年对25例鼻咽癌病人进行六种EB病毒抗体测定的结果。除了2例为以前治愈生存五年以上的随诊病人之外,其他均为最近确诊的病人.这些病人大多对放射治疗敏感,个别放射抗拒的病人再行手术或化学治疗。按世界卫生组织病理分类标准,非角化型癌和未分化癌占84%;按国际抗癌联盟(UICC)分期标准,Ⅲ、Ⅳ期病人占76%。所有血清标本都用荧光免疫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血清EBV-DNA数量与鼻咽癌临床分期的关系,评估EBV-DNA水平在鼻咽癌病情进展中的意义.方法 初诊鼻咽癌患者127例,其中1期17例,Ⅱ期23例,Ⅲ期45例,Ⅳ期42例.抽取血清样品,应用巢式荧光定PCR技术检测鼻咽癌患者血清EBV-DNA的拷贝数,分析其数量与鼻咽癌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本组鼻咽癌患者血清EBV-DNA的检出率为97.6%(124/127),EBV-DNA拷贝数的中位数为8 897 400 copies/μ1(0~221 667 600 copies/μ1).l、Ⅱ、Ⅲ、Ⅳ期患者DNA拷贝数分别为(4.34±1.04)×103,(4.34±0.79)×104,(8.77±1.74)×105,(8.09±1.74)×106,依病情进展而显示了逐步升高的趋势(P<0.05),呈正相关性(r=0.687,P<0.05).结论 鼻咽癌患者血清EBV-DNA水平与鼻咽癌患者临床分期呈正相关性,提示EBV-DNA水平与鼻咽癌病情进展密切相关,有助于评估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疱疹病毒6型(HHV6)对EB病毒(EBV)复制的影响。方法用HHV6感染Raji细胞和EBV转化的淋巴细胞(LCL),并用抗HHV6单克隆抗体(MAb)作免疫萤光分析(IFA)确定HHV6已感染这二种细胞。用抗EBV人血清作IFA观察EBV抗原表达。结果HHV6感染Raji细胞后可见细胞病变效应(CPE);而LCL未见CPE。这二种细胞株用抗HHV6的MAb作IFA均检出HHV6,而对照组未检出HHV6;用抗EBV人血清作IFA,感染HHV6的二种细胞中均检出EBV抗原。结论HHV6促进了EBV抗原表达,并提示在鼻咽癌的发生中HHV6和EBV可能起协同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人疱疹病毒6型(HHV-6)对EB病毒(EBV)复制的影响。方法 用HHV-6感染Raji细胞和EBV转化的淋巴细胞(LCL),并用抗HHV-6单克隆抗体(MAb)作免疫萤光分析(IFA)确定HHV-6已感染这二种细胞。用抗EBV人血清作IFA观察EBV抗原表达。结果 HHV-6感染Raji细胞后可见细胞病变效应(CPE);而LCL未见CPE。这二种细胞株用抗HHV-6的MAb作IFA均  相似文献   

18.
血浆EB病毒DNA定量测定对鼻咽癌患者的预后判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治疗前患者、放疗后缓解者及放疗后局部复发者进行血浆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DNA的定性及定量分析,探索血浆EBV-DNA对NPC预后判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免疫表型特征及其与EB病毒(EBV)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9例鼻腔NHLCD45RO、CD3ε、CD56、CD20、TIA-1、GranzymeB,确定肿瘤细胞免疫表型以及EBV潜伏膜蛋白(LMP-1);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EBV编码的RNA(EBER1/2)。结果:CD45RO阳性29例(100.00%),CD3ε、TIA-1及GranzymeB阳性19例(65.52%),CD56阳性17例(58.62%),CD20均阴性;EBER1/2阳性23例(79.31%),LMP-1阳性14例(48.28%)。EBER1/2和LMP-1表达阳性率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和NK/T细胞淋巴瘤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鼻腔NHL以NK/T细胞淋巴瘤为多见,EBV感染与鼻腔NHL关系密切,但EBV感染率与鼻腔NHL免疫表型无关,EBV感染在鼻腔NHL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人咽喉部良恶性肿瘤与乳头状瘤病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免疫组化及DNA斑点杂交技术检测人咽喉部乳头状瘤及鳞状细胞癌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壳蛋白抗原及HPV6、11、16、18型DNA。11例乳头状瘤HPV抗原与HPV DNA阳性率均为45.5%。22例鳞状细胞癌HPV抗原阳性率22.7%,HPV DNA阳性率27.3%。乳头状瘤HPV检出率与组织学检查的结果相符。提示咽喉部乳头状瘤及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与HPV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