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对象与方法2 0 0 0年 9月 ,我们对宁夏固原地区 7~ 17岁健康回族中小学生 165 8名 (男 881,女 777)进行了调查。采用邵象清[1 ] 的人体测量方法 ,测量体重、身高、坐高、髂前上棘点高、头围、胸围指标 ,数据全部输入计算机 ,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2 结果与分析 见表 1、2。2 .1 发育特点 由表 1可见 6项形态指标均值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女生除头围外其余 5项指标均值在 12岁和 13岁年龄组高于男生 ,其余各年龄组男生高于女生 ,发育曲线除头围外其余 5项指标在 12、13岁两个年龄组男女出现交叉。男生各年龄组头围均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西安市1月~7岁儿童体格发育现状,以对儿童生长发育提供科学的健康指导方案。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西安市2015年1月-7岁儿童体格发育状况,调查指标包括体重、身高(身长)、头围、坐高、胸围和腰围,按年龄分21个调查组调查,共调查25 997人。结果 各项指标年龄越小增长速度越快,其中1月~3岁各年龄组间身高增长差异相对较大,3~7岁各年龄组间体重、胸围变化范围相对较大。男女各年龄组各指标在城区、郊区、郊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要表现在1~3月的体重、15月以上的身高、1~5月的头围、3~7岁各年龄组胸围和腰围。除5.5岁组女童外,体重、身高、坐高男女各年龄组均高于九市调查结果,头围、胸围和腰围略低于九市调查结果。男女各年龄组儿童身高、体重指标与WHO指标比较,年龄别体重,年龄别身高Z值均高于WHO标准,Z值在0.40~1.19之间。结论 西安市1月~7岁儿童体格生长发育城郊仍存在差异;体格发育水平在国内处于较高水平,也高于WHO公布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分析广东省中小学生形态发育特征及动态变化趋势,探讨中小学生生长发育的长期变化规律及特征.方法 利用1991-2014年广东省6次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对7~18岁中小学生身高、体重、胸围的发育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3年间,各年龄组男、女生平均身高分别增长4.8,3.8 cm,18岁男、女生分别增长2.7,1.1cm.各年龄组男、女生平均体重分别增长5.6,3.6 kg,18岁男、女生分别增长4.4,0.8 kg.各年龄组男、女生平均胸围分别增长1.2,0.6 cm,18岁男、女生分别减少1.0,1.5 cm.形态表现为身体纵向、横向维度变化不均衡,不同时期身高、体重均值呈长期正增长趋势,胸围均值呈现前负后正的双向型变化趋势.结论 广东省中小学生身体形态发育均值随年龄增长而增长,身高、体重与胸围的发育存在不平衡,胸围发育负增长趋势已逐步扭转.  相似文献   

4.
刘惠龙  黄小云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7):2411-2413
目的:为研究初生儿体格发育均值与产次的关系,探索初生儿胎内体格发育的规律。方法:采用时间段整群取样实况调查方法,按1975年中国0~7岁正常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研究实施方案,对初生儿体格发育进行调查,分析产次与初生儿体格发育均值的关系。结果:2005年深圳正常足月儿(男+女)总平均体重、身长、坐高、头围、胸围均值为(3.30±0.4)kg、(50.5±1.7)cm、(34.0±0.9)cm、(33.8±1.1)cm、(33.1±1.2)cm;正常足月第1产(男+女)体重、身长、坐高、头围、胸围均值为(3.25±0.4)kg、(50.4±1.7)cm、(33.9±0.9)cm、(33.7±1.0)cm、(33.0±1.1)cm;正常足月第5产(男+女)体重、身长、坐高、头围、胸围均值为(3.52±0.3)kg、(51.2±1.0)cm、(34.4±0.9)cm、(34.2±1.1)cm、(33.7±1.2)cm;正常足月第2产(男+女)、第3产(男+女)、第4产(男+女)、第5产(男+女)体重均值依次比第1产(男+女)增加了0.11 kg、0.07 kg、0.16 kg、0.27 kg;身长依次增加了0.3 cm、0.3 cm、0.5 cm、0.8 cm;坐高依次增加了0.2 cm、0.1 cm、0.4 cm、0.5 cm;头围依次增加了0.2 cm、0.1 cm、0.3 cm、0.5 cm;胸围依次增加了0.2 cm、0.1 cm、0.2 cm、0.7 cm。结论:产次对正常足月初生儿体格发育均值的影响非常明显,第1产初生儿发育均值最低,发育均值随产次递增,第5产发育均值最高。  相似文献   

5.
分析1985-2014年山西省7~22岁汉族学生身体形态特征,为有关部门制定宏观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以1985年和2014年山西省7~22岁汉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为研究资料,对身高、体重、胸围3项身体形态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29 a来山西省7~22岁学生城乡男女各年龄组3项指标均有大幅度的增长,城男、乡男、城女、乡女身高平均增长6.07,6.83,4.04,5.27cm;体重平均增长8.76,7.65,5.14,4.50 kg;胸围平均增长5.09,4.30,5.20,4.91 cm.3项指标增长高峰期和最大增长值出现的年龄除城乡男生体重推迟外,其他组别均为2014年比1985年提前1~2岁.男、女生成年身高分别增长4.22,3.27 cm,增速分别为1.46 cm/10 a和1.13 cm/10 a.结论 29 a间山西省7~22岁学生具有生长发育迅速、青春期提前、成年身高增长等特征.有关部门不仅要关注学生生长长期趋势对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积极作用,还要高度重视高身材伴肥胖给青少年代谢综合征带来的危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土家族、苗族儿童青少年1985—2010年生长长期变化特点、规律和趋势,为改善和提高连片特困地区少数民族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的土家族、苗族7~18岁中、小学生,分析其身高、体重、体质指数(BMI)、身高最大增长年龄(MIA-H)、体重最大增长年龄(MIAW)的增幅和不同阶段增速,并以18岁年龄组为个案计算成年身高的持续增长和性别差异。结果 1985—2010年,7~18岁土家族男、女身高平均增幅分别为3.38、3.22 cm,苗族男、女分别为3.88、3.60 cm;土家族男、女体重平均增幅分别为4.12、2.52 kg,苗族男、女分别为3.17、2.62 kg;土家族男、女BMI平均增幅分别为1.22、0.55 kg/m2,苗族男、女分别为0.71、0.61kg/m2;生长速度土家族呈现"前慢后快"特点,体格向"粗壮型"发展,苗族呈现"前快后慢"特点,体格向"细长型"发展,10~13岁儿童是超重、肥胖重点监测对象;MIA-H、MIA-W除苗男外提前0.40~3.98岁;18岁成年身高出现增长,但幅度大多数不大,"性差"不足13 cm。结论土家族、苗族儿童青少年生长长期趋势潜力比较大,土家族已步入快速阶段,呈加速趋势,苗族处于初期阶段,增长趋势有所减缓,生长长期趋势存在民族、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德阳市城区中小学生生长发育现状及变化趋势,为学校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按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对7~17岁中小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进行测定,并与1983年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德阳市城区学生生长发育水平呈明显增长(u=4.42~35.62,P﹤0.01),突增高峰提前;形态指标2007年女生高于男生的曲线缩短,尤以体重和胸围为甚;身高胸围指数增幅较小,有的年龄组为负数或零。[结论]德阳市城区中小学生身高、体重、胸围呈现出长期增长趋势,还应加强学生平衡膳食,合理营养,加强体育锻炼的健康教育。因突增高峰提前,应适时调整学校青春期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刘惠龙  黄小云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8):2472-2474
目的:为研究21世纪初生儿体格发育状况,制定2005年深圳地区初生儿体格发育衡量均值,并与其它城市比较。方法:采用横断面时间段整群取样实况调查方法、直接观测法,按1975年中国0~7岁正常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研究实施方案。结果:①2005年深圳地区总平均正常足月初生儿体重、身长、坐高、头围、胸围均值男性为3.34kg、50.7cm、34.1cm、33.9cm、33.2cm;女性为3.24kg、50.3cm、33.9cm、33.6cm、33.0cm;男婴比女婴分别增加0.1kg、0.4cm、0.2cm、0.3cm、0.2cm,P<0.01。②2005年深圳户口正常足月初生儿体重、身长、坐高、头围、胸围均值男性为3.33kg、50.6cm、34.0cm、33.9cm、33.2cm;女性为3.25kg、50.2cm、33.9cm、33.7cm、33.0cm。③2005年深圳籍贯正常足月初生儿体重、身长、坐高、头围、胸围均值男性为3.25kg、50.4cm、33.8cm、33.8cm、33.1cm;女性为3.23kg、50.2cm、33.8cm、33.5cm、33.0cm。结论:①2005年深圳地区总平均足月初生儿男婴体重、身长、坐高、头围、胸围均值比1995年九市城区增加0.04kg、0.3cm、0.2cm、-0.4cm、0.5cm,P<0.01;女婴均值比1995年九市城区增加0.04kg、0.5cm、0.4cm、-0.3cm、0.4cm,P<0.01。②深圳暂住人口和深圳地区总平均的男女体格发育五项均值完全相同;深圳户口部分均值略低于深圳地区总平均;深圳籍贯男女体重、身长、坐高、头围、胸围均值明显低于深圳地区总平均均值。  相似文献   

9.
韩迪  徐勇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5):700-703
了解我国1985-2010年东中西部地区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的变化情况,为促进青少年身体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以1985年和2010年全国中小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中身高、体重的数据为资料,采用加权平均值法对各地区数据进行合并分析.结果 1985年和2010,东部7~18岁青少年各年龄组身高水平均高于中、西部同龄青少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985年东部地区7~ 14岁青少年体重平均值均大于中、西部地区,2010年东部地区7~17岁青少年体重平均值均大于中、西部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1985年东、西部地区青少年平均身高差异增幅1.76~3.73 cm(城男)、1.29~ 3.44 cm(城女)、0.98~ 3.24 cm(乡男)、0.61~ 2.66 cm(乡女),2010年差异增幅2.02 ~6.50 cm(城男)、1.77 ~ 5.14 cm(城女)、1.77~ 5.84 cm(乡男)、1.85 ~ 5.38 cm(乡女)明显增大.1985年东、中部地区青少年身高差异增幅0.85~ 1.99 cm(城男)、0.82~1.82 cm(城女)、0.63~2.17 cm(乡男)、0.33~2.02 cm(乡女)同2010年差异增幅1.04~3.09 cm(城男)、0.86~ 2.90 cm(城女)、0.97~2.69 cm(乡男)、0.84~ 2.82 cm(乡女)相比略有增大.相较于1985年东、西部地区青少年平均体重差异增幅1.24~3.51 kg(城男)、0.69~2.74 kg(城女)、0.51~2.28 kg(乡男)、~ 0.30~1.79 kg(乡女),2010差异增幅2.11~7.16 kg(城男)、1.37~4.94 kg(城女)、2.36~7.00 kg(乡男)、1.29~5.28 kg(乡女)明显增大.2010年东中部地区青少年体重差异增幅0.65~3.40 kg(城男)、0.42~2.34 kg(城女)、1.55~2.98 kg(乡男)、0.24~2.46 kg(乡女)相比1985年差异增幅0.65~ 1.78 kg(城男)、0.06~1.39 kg(城女)、-0.11 ~ 1.40 kg(乡男)、-0.5~ 1.11 kg(乡女)有所增大.结论 我国东部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高于中、西部同龄青少年.相较于1985年,2010年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青少年身高、体重差异均有所增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孕26~44周初生儿头围与胸围比值关系,探索初生儿胎内体格发育规律。方法:引用2005年深圳不同胎龄初生儿头围、胸围均值和1986年中国15城市不同胎龄新生儿头围、胸围均值,研究孕26~44周初生儿头围与胸围比值关系。结果:2005年深圳孕26~28周初生儿平均头围均值为26.3cm、胸围均值为24.3cm,头围与胸围的比值为1.08:1;孕37周头围均值为32.9cm、胸围均值为32.2cm,比值为1.02:1;孕41周头围均值为34.1cm、胸围均值为33.4cm,比值为1.02:1;孕44周头围均值为34.9cm、胸围均值为33.7cm,比值为1.04:1。结论:头围与胸围的比值与孕周大小有关,孕周越小比值越大,随着孕周增大比值不断变小;孕26~37周是头围发育的快速增长期,显示了脑部优先发育的生长规律,男性头围发育明显快于女性;孕37~43周是头围与胸围的均衡发育期。  相似文献   

11.
1963~1991年湛江市先后5次对市区及乡村7-18岁中、小学生进行生长发育调查。现将其中4次调查结果分析如下:l身高28年来湛江市7-18岁中、小学生身高增长幅度最大,男生平均增长11.52cm,每10年增长4.豆Icm,女生平均增长8.96cm,每10年增长320cm。女生增长幅度最大的年龄为11岁,比男生(13岁)提早2年(见附表)。2作重28年男生体重平均增加8.12kg,13岁增幅最大(13.18kg);女生体重平均增加5.12kg,亦是13岁增幅最大(1010kg)。3胸围28年男生胸围平均增长5.38cm,女生增长3.50cm,两者均是13岁增幅最大(男8.15cm,女8.2…  相似文献   

12.
1975-2005年中国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变化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1975-2005年间我国儿童体格发育变化趋势和特点.方法 资料来源于1975、1985、1995及2005年中国9个城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调查点为北京、哈尔滨、西安、上海、南京、武汉、福州、广州及昆明市的城区及郊区县.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刚初生至差1 d不满7岁的健康儿童,分22个年龄组,每市、每个年龄组、城乡男女儿童各150~200名.1975年样本量为158 400名,1985年样本量为152 874名,1995年样本量为157 362名,2005年样本量为138 775名.分析7岁以下儿童身高、体重、头围、胸围的变化.结果 30年间,无论城、乡、男、女,多数年龄组儿童的平均体重、身高均有明显增长.其中12~15个月组体重增长0.76~1.14 kg,6~7岁组增长2.58~3.26 ks;12~15个月组身高增长2.7~3.8 cm,6~7岁组增长5.0~7.6 cm.胸围4个月前几乎无增长,4个月后略有增长;头围增长幅度最小,增幅在0.1~1.0 cm之间.1975-1985年、1985-1995年、1995-2005年身高、体重每10年的增幅逐渐变大,其中5~6岁城市男童体重分别增长0.58、1.02、1.67 kg,身高分别增长1.5、2.0和2.6 cm.身高的城乡差距逐渐缩小,其中6~7岁组男童的城乡差别由1975年的4.9 cm降至2005年的2.6 cm;体重城乡差距的变化则为3岁前略有缩小,3岁后却逐渐增大,其中6~7岁组男童体重的城乡差异由1975年的1.14 kg增大至2005年的1.72 kg.身高、体重的地区差别也有逐渐缩小的趋势.结论9个城市儿童生长发育水平明显提高,呈快速增长趋势;身高、体重的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有逐渐缩小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清远市儿童体格发育状况,为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人体测量法,测量采用清远市279名儿童的身高、体重、胸围及头围,包括142名男童,137名女童,年龄2.5~4.0岁,测量时间自2003年9月~2006年9月。[结果]身高男童平均增高19.03~21.84cm,女童平均增加19.34~22.72cm。体重男童平均增加5.93~6.31kg,女童平均增加6.04~6.30kg。胸围男童平均增加4.74~5.42cm,女童平均增加4.03~4.76cm。克托莱指数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其他指数(身高头围指数、身高胸围指数、维尔维克指数和体质指数)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结论]男女童体格在4年间的发育是不平衡的。形态指标低于全国9市1995年值,亦低于广州市属幼儿园2003年值,但清远市男女童形态发育符合本身的正常生长发育规律,儿童生长发育潜力有待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一九九二年武候区7-12岁24494名小学生的健康状况调查资料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我区小学生生长发育特点、规定与一九九一年全省体质调研报道基本一致。我区学生三项形态指标均数分别为:城男身高133.28cm,体重29.05kg,胸围61.91cm,乡男身高130.93cm,体重27.29kg,胸围59.15cm。城>乡。城女身高131.77cm,体重28.62kg,胸围61.51cm;乡女身高129.91cm,体重27.29kg,胸围58.48cm。城>乡,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1985-2010年北京市海淀区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长期变化,为制定学校卫生发展规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北京市海淀区1985-2010年体质调研的7~18岁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的数据资料,分析不同时期学生的变化。结果 1985-2010年海淀区7~18岁男、女生身高、体重和胸围均值变化呈持续增大的趋势,7~18岁身高、体重和胸围男、女生平均增加值分别为6.00 cm和3.78 cm、10.41 kg和5.21 kg及6.33 cm和4.01 cm。结论海淀区7~18岁学生形态发育指标经历了从加速增长期到增速减缓期的变化趋势,1995年后在学生身高和胸围增速明显回落的同时,体重增速下降较为缓慢。  相似文献   

16.
2008年成都市中小学生体格发育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界秋  余涛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5):2968-2970,2974
[目的]了解成都市中小学生体格发育现状。[方法]①对成都市靑羊区中小学校整群抽样,以1岁为组距,男女共26组,测量身高、体重,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②通过与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报告城市学生标准以及WHO推荐标准比较,了解该市中小学生体格发育水平。[结果]①获得了成都市靑羊区中小学生各年龄组的身高、体重平均值及标准差,多数年龄组男生身高、体重大于女生;②男女学生大部分年龄组的身高均值都低于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城市水平,而体重水平则略高。男女身高均值都低于WHO标准,男生组体重均值15岁前高于WHO,之后低于WHO,女生组体重均值7岁后均低于WHO。[结论]①成都市靑羊区中小学生体格发育存在明显性别差异,体格生长高峰年龄段女生比男生提前2年。②成都市靑羊区中小学生营养水平接近甚至在某些年龄段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但同时也显示了身材矮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北京市7岁以下儿童的体格发育状况。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调查北京市从出生到不满7周岁城区和郊区的汉族健康儿童的体格发育状况,包括体重、身高、坐高、头围和胸围,调查共分22个年龄组,共调查17 522人。 【结果】 生后前3个月体重每月增加0.99~1.16 kg,身高每月增加3.6~3.8 cm,此后增长速度减慢;城区和郊区的体格发育各项指标平均值之间存在差异,集中于大年龄组。多数年龄组儿童体重、身高、坐高平均值高于中国九市儿童平均水平,头围、胸围与中国九市调查结果基本相同。北京市城区儿童绝大多数年龄组体重、身高均高于WHO标准,郊区儿童较小年龄组大多超过了WHO标准,而较大年龄组多数与WHO标准多没有差异。 【结论】 北京市儿童体格发育生长模式符合正常儿童体格生长的规律;儿童体格发育城郊差异仍然存在;总体上北京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在国内处于较高水平;北京市儿童体重、身高高于2006年WHO公布的新标准。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南昌地区7~17岁中小学生生长发育评价标准。[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于2004年5~10月在全市4个县(区)对7~17岁74 101名学生进行身高、体重、胸围3项指标的检测。[结果]采用调整后的5个等级评价法分别计算了男女各年龄段身高、体重及胸围的5个评价等级。[结论]本研究对南昌地区7~17岁中小学生身高、体重、胸围采用5个评价等级进行了研究,适合南昌地区7~17岁中小学生生长发育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2008名幼儿园儿童生长发育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幼儿园儿童目前的生长发育状况以及近20年的变迁。方法:2005年6月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公安县城区8所幼儿园的2008名正常儿童进行体重、身高、胸围、头围4项指标的测量,并将结果与本县1985年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调查资料和1995年全国9市城郊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资料比较。结果:本组儿童的生长发育4项指标均高于1985年调查结果,以身高和体重的增长最为明显,男女童体重增长范围在0.98~2.06kg和1.30~1.80kg之间,男女童身高增长范围在4.2~6.9cm和3.8~5.5cm,有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的趋势。本组资料高于1995年全国9市郊区儿童的测查结果。结论:20年间我县儿童的体重、身高值明显增长,而胸围、头围的增长不明显。本县幼儿园儿童生长发育状况优于1995年全国市郊儿童。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新疆哈萨克族青少年身体形态的变化规律、发展趋势、同一性别不同年龄段城乡间存在的差异及其原因,为提高哈萨克族青少年健康水平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及阿勒泰的3106名哈萨克族青少年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的方法、标准进行测试、统计与分析。[结果]同一年龄段哈萨克族青少年城男、城女在身高指标上总体优于乡男、乡女,并且城市女生总体上高于乡村女生1~3cm。体重指标与身高相似,城市高于农村,不同年龄段存在着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并且女生在9岁、男生在11岁出现最大差异,女生为2.64kg,男生为4.39kg。胸围指标城市与乡村学生除个别年龄段存在统计学差异外,大多年龄段不具有统计学差异。腰围指标多数年龄段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男女最大差异分别出现在11岁时的8.94cm和12岁时的8.01cm。臀围指标城乡男女在12岁前个别年龄段有一定差异外,其他年龄段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通过测试结果分析得出,必须高度重视哈萨克族青少年城乡间身体形态指标的差异,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h,保证课间操的质量,改变生活方式,缩小城乡之间的差异,进一步提高哈萨克族青少年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