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产、儿科合作新模式在围产医学中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产、儿科合作的新旧模式对新生儿窒息率、围产儿死亡率及与围产有关疾病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死亡率及与围产有关疾病发生率呈下降趋势,新生儿死亡率旧合作模式组是7.2‰,新合作模式组是3.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6.525,P<0.05);新生儿窒息率旧合作模式组是11.7%,新合作模式组是5.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098,P<0.01);HIE发生率旧合作模式组是1.1%,新合作模式组是0.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1.187,P<0.01);围产儿死亡率及胎粪吸入综合征发生率下降,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产、儿科合作新模式对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院前急救中胸外伤专科处理的必要性。方法收集江苏省徐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127例严重胸外伤或合并胸外伤患者,根据院前急救措施分成专科医师组(n=49)和非专科医师组(n=78),观察两组患者的急救措施实施及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结果专科医师组49例患者全部痊愈;非专科医师组痊愈73例,死亡5例。在处理严重气胸、连枷胸方面,专科医师组与非专科医师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711,P0.001;χ2=11.221,P=0.008),而在处理非胸外伤病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7)。5例死亡病例均有严重连枷胸损伤,急救现场及转运途中均未行有效的专科处理。结论胸外科专科医师与非专科医师处理气胸及连枷胸的意识及能力有明显差异,在院前急救中应提高胸外伤院前急救意识,加强胸外科专科人员配置,为后期的创伤救治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风险管控模式在脑血管急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7—12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00例脑血管急危重症患者,将2022年7—9月收治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将2022年10—12月收治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了风险管控干预。观察比较两组的护理差错率、护理投诉纠纷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差错率为4.0%,低于对照组的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0,P<0.05);观察组护理投诉纠纷发生率4.0%,低于对照组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1,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94%,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2,P<0.05)。结论 在急诊脑血管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中引入风险管控模式可有效提高急诊护理质量,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赵新霞  谭志华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5):4969-4970
目的:探讨对助产士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规范化培训后新生儿窒息率的变化。方法:将2004年1月~2006年12月出生的新生儿作为观察组,2001年1月~2003年12月出生的作为对照组,比较对助产士培训前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变化。结果:对照组窒息发生率为2.86,观察组窒息发生率为0.8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992,P<0.01);培训后第1年(2004年)窒息发生率为1.52,与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161,P<0.01);2004年与2005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23,P<0.01);2005年与2006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88,P>0.05)。结论:对助产士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的规范化培训可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当助产士的复苏技术规范、熟练达到—定程度时,新生儿窒息率会稳定在一定水平。  相似文献   

5.
吴起武  赵萍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2):5111-5112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下称高胆)的影响。方法:对418例窒息新生儿高胆的发生率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分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同期住院无窒息新生儿为对照组。对有皮肤黄疸的新生儿应用经皮胆红素测定仪动态观察,结果接近高胆诊断标准时,测血清胆红素浓度及肝功能。结果:轻度窒息组(279例)、重度窒息组(139例)、无窒息组(4 827例)高胆发生率分别为17.20%、10.07%、59.29%,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5.792,P<0.01),轻度窒息组与重度窒息组高胆发生率低于无窒息组;轻度窒息组与无窒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8.893,P<0.01),轻度窒息组高胆发生率低于无窒息组;重度窒息组与无窒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277,P<0.01),重度窒息组高胆发生率低于无窒息组;轻度窒息组与重度窒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93,P>0.05)。结论:轻度窒息、重度窒息新生儿高胆发生率均低于无窒息新生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柳州市新型结核病防治"三位一体"模式相较于旧模式取得的防治效果,为该方法的推广运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比较2009—2011年(旧模式)与2012—2014年("三位一体"新模式)柳州市结核病防治的诊疗能力、人才配置以及患者发病情况、转诊率、转诊到位率、系统管理率、追踪率、追踪到位率、2个月末查痰率、涂阳患者治愈率、密切接触者筛查率、涂阴患者完成疗程率等指标。结果与旧模式相比,"三位一体"新模式期间,总肺结核发病率、涂阳肺结核发病率明显下降(χ~2=6.35,276.53,均P0.05);系统管理率、转诊率均有所提升且呈逐年上升趋势(χ~2=23.213,625.83,χ~2_(趋势性)=8.28,11.78,均P0.05);追踪到位率、密切接触者筛查率均有所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03和17.47,均P0.05)。结论 "三位一体"结核病防治模式有效提升了柳州市结核病防治水平,具备可行性及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个性化整体护理在妇科围手术期的实施效果。方法将2013-09/2014-06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妇科择期手术患者9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行个性化整体护理)48例,对照组(常规整体护理)47例,比较两组围术期患者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指标变化情况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相关指标评分。结果两组术前生命体征指标及SCL-90相关指标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观察组患者各生命体征指标变化较对照组平稳,术后SCL-90相关指标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3.8%(45/48),对照组满意度为68.1%(32/4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97,P0.05)。结论个性化整体护理可有效提高妇科围术期的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医护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的心理压力状况。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所综合医院204名院前急救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比较观察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组与未遭受暴力组的基本资料及SCL-90心理健康量表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遭受工作场所暴力者126名(61.8%),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组在年龄(χ2=11.687,P<0.05)、随车(χ2=8.453,P<0.05)、职称(χ2=8.843,P<0.05)、上夜班(χ2=27.245,P<0.05)均小于未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组的医护人员产生躯体化(t=4.08,P<0.05)、强迫(t=3.52,P<0.05)、人际敏感(t=3.26,P<0.05)、焦虑(t=3.83,P<0.05)、敌对(t=3.15,P<0.05)、恐怖(t=3.62,P<0.05)、精神病性症状程度(t=3.62,P<0.05)、阳性项目数(t=3.46,P<0.05)及总分(t=3.87,P<0.05)均比未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组高,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抑郁、偏执项目得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院前急救医护人员最常见心理症状以焦虑、抑郁、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和躯体化较突出。结论院前急救医护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现象严重,建议规范院前急救流程,给予受暴者人文关怀,采取措施预防和干预工作场所暴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神经外膜减压与束间松解治疗肘管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探讨治疗肘部尺神经卡压更有效的松解方法。方法选择60例中、重度肘管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和试验组(B组),每组30例,A组单纯行尺神经外膜切开减压松解,并选择筋膜下前置法;B组在A组手术方法的基础上,选择显微镜下行神经束间松解法。结果术后1周内持续5d环、小指麻木、疼痛症状较术前加重者,A组5例,B组26例,两组症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43,P<0.01);体征检查小指尖刺痛觉较术前神经敏感性降低者,A组9例,B组18例,两组体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P<0.05);术后5周检查环、小指感觉异常者,A组21例,B组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50,P<0.01);术后1年肌萎缩恢复情况检查,A组未恢复者22例,B组未恢复者1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5,P<0.05);术后3年A组优良率66.7%,B组优良率9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P<0.05)。结论显微镜下行神经束间松解法,能及早改善受卡压神经的微循环,能使神经功能更快、更好地恢复,是治疗肘管综合征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复合性保温措施对小儿骨科手术患儿的效果及对低体温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海警医院80例需要进行骨科手术的患儿,通过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各有40例患儿,对照组采用常规保温措施,观察组另外给予复合性保温措施,比较两组低体温发生率、不同时间段的核心体温、应激反应、生命体征、凝血功能指标、心功能指标、术后睡眠情况、术后生活质量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观察组低体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404,P<0.05);(2)术前,两组应激反应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22、0.120、0.125、0.112,均P>0.05);术中、术后24 h,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对照组(P<0.05);(3)术前,两组生命体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术后24 h,观察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高于对照组(P<0.05);(4)入手术室时前,两组核心体温比较差异无统...  相似文献   

11.
构建基于云架构的区域智慧急救平台,为急救车提供车载智能终端和数字化医疗设备。利用4G物联网技术实现车载设备和患者生命体征信息的实时采集与远程传输,构建院前急救远程专家会诊网络。实现急救车和医院5大专科救治中心各救治环节信息的标准化和智能化,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提高院前急救的精准度和救治率,为救治急危重症患者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提高在机场公共场所发生意识丧失内科患者的院前诊断、院前急救水平的有效途径。方法对我急救中心2005年12月至2010年12月接诊的162例意识丧失内科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送院后病情跟踪。结果本组162例中,到达现场已死亡28例,现场和转运途中死亡2例,院前死亡共30例,院后死亡8例,总死亡38例,总病死率23.5%,院前病死率18.5%,送院患者110例,院后病死率7.3%。患者病因中,前三位分别为神经科疾病78例,心血管疾病28例,代谢性疾病16例,救治后病死率分别是10.3%、67.9%、0%。结论机场公共场所发生意识丧失的内科患者以神经科疾病和心血管疾病为多数,死亡率高。重视现场立即急救和心肺复苏是关键,提高急救人员的诊断水平,及时采用有效措施非常重要。建议现场检查血糖、心电图,院内检查头颅CT;院前及时稳定生命体征、对因、对症等治疗,并与院内配合开通脑卒中"绿色"通道,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加强急诊"三环理论"的实践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急诊"三环理论"在急危重症的抢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急诊科自2005以来的院前急救、急诊抢救、急诊ICU等环节的临床资料及急诊医生培养情况.结果 急诊科布局合理,急诊绿色通道通畅快捷.120出诊平均在接诊后5~10分钟内到达现场,抢救成功率87.34%,抢救后的危重患者在转运途中无死亡;院内急诊抢救成功率95.25%,急诊ICU救治成功率95.69%,无手术死亡.结论 按照急诊三环理论建设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可以实现院前急救体系、院内急诊体系和重症监护治疗体系无缝衔接,有利于提高危重病抢救成功率和处置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有利于培养急诊医学队伍.有针对性的人员排班和与其他科室的良好协调能进一步保障危重病患者的抢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提高在机场公共场所发生意识丧失内科患者的院前诊断、院前急救水平的有效途径。方法对我急救中心2005年12月至2010年12月接诊的162例意识丧失内科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送院后病情跟踪。结果本组162例中,到达现场已死亡28例,现场和转运途中死亡2例,院前死亡共30例。院后死亡8例,总死亡38例,总病死率23.5%,院前病死率18.5%,送院患者110例,院后病死率7.3%。患者病因中,前三位分别为神经科疾病78例.心血管疾病28例。代谢性疾病16例,救治后病死率分别是10.3%、67.9%、0%。结论机场公共场所发生意识丧失的内科患者以神经科疾病和心血管疾病为多数,死亡率高。重视现场立即急救和心肺复苏是关键,提高急救人员的诊断水平,及时采用有效措施非常重要。建议现场检查血糖、心电图,院内检查头颅CT;院前及时稳定生命体征、对因、对症等治疗,并与院内配合开通脑卒中“绿色”通道,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在危重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目的:研究ICU危重病人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效果.方法:对ICU中56例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其中肠内营养支持组32例,肠外营养支持组24例.结果:本组病人52例康复,4例死于原发病.经肠内营养支持后,血清前清蛋白明显升高(P<0.01),血清清蛋白和血红蛋白亦有升高(P<0.05);而肠外营养支持后,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对比,肠内营养支持组病人血清前清蛋白和清蛋白均高于肠外营养支持组(P<0.05),上臂肌围和肱三头肌皮皱厚度无显著差异.结论:ICU危重病人救治中,应根据疾病的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营养支持方式,肠内营养有更好的代谢效应及营养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气道评估对急诊科危重症患者救治的影响。方法将166例行气管插管的危重症患者按是否行早期气道评估分为早期评估组(86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患者因病情变化需要建立人工气道时,由值班医生进行首次气管插管,并在插管前采用喉镜观察分级评估气道;早期评估组患者入急诊科时即由值班医生采用改良的Mallampati分级及甲颏距离测量进行早期气道评估。记录两组首次气管插管成功例数、气管插管时间、预估为困难气道的例数、预估为困难气道首次插管成功的例数、气管插管失败需行紧急气管造口的例数、生命体征相对稳定达转送的间隔时间、急诊科内死亡例数。结果两组气管插管时间、预估为困难气道率、气管插管失败需要行紧急气管造口置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评估组首次气管插管成功率和预估为困难气道首次插管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9.4%(59/85)比40.0%(32,80)、80.0%(28/35)比32.3%(10/31)],生命体征相对稳定达转送的间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89.5±23.2)min比(110.4±48.2)min],急诊科内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2%(7/85)比18.8%(15,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科早期对患者进行气道评估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有利于提高急诊困难气道患者的首次气管插管成功率,有助于患者病情稳定,及早达到安全转送的标准。  相似文献   

17.
麦伟丽 《现代医院》2012,12(8):87-8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的意义。方法选用2010年1月~2012年5月1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观察组72例采取院前急救护理,对照组68例未实施院前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抢救成功、死亡率。结果观察组66例患者安全送回医院,死亡6例,抢救成功率91.67%,死亡率为8.33%;对照组患者送院后成功抢救53例患者,死亡15例,抢救成功率77.94%,死亡率为22.06%。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提高13.73%,死亡率降低13.73%。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院前给予正确的指引,实施相应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加强监护,、安全转运、正确交接班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危重症专科护士在提升急诊护理质量中的作用及成效。方法科室积极培养急危重症专科护士,并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服务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急危重症患者不良事件及护理并发症明显减少,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及家属的满意度分别提高6.50 %和5.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危重症专科护士通过规范化培训,管理急危重症患者可明显降低不良事件和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有助于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有利于提升急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陈卓 《中国校医》2019,33(6):477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某急救中心2018年1月—2018年4月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对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干预,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未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院前急救小组首次医疗接触时间,住院时间、病死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病至抢救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病死率等均明显少于或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94.29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可显著缩短患者发病至抢救时间、住院治疗时间,降低临床病死率,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急诊科作为每个医院窗口科室,不但担负着一般急诊病人的救治,更担负着危重病人的救治工作。危重病人在急诊科救治过程中,由于突发疾病病情不稳、诊断不明确往往死亡率高,风险大,医患矛盾多。为了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本文提出建立“危重病人一站式流动救护技术平台”,树立抢救室随病人移动的理念,实现急诊危重病人的抢救一明确诊断一进一步专科治疗这一流程的无缝衔接,缩短病人在绿色通道中的救治时间。有望提高危重病人救治水平,减少死亡,提高急诊急救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