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了解江苏省居民膳食结构及营养素摄入状况,为制定相关政策及指导居民合理膳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江苏省数据,膳食调查采用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结合调味品称重法。计算膳食中营养素总量,并与膳食指南、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及相关调查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2010—2012年江苏省居民的谷薯杂豆类、蔬菜、蛋类每标准人日摄入量分别为358.8、303.7、29.4g,符合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推荐值要求;大豆及制品、奶类及制品、水果、水产品每标准人日摄入量为别为14.8、41.9、31.4、44.9g,均未达到推荐值要求;禽畜肉类、食用油、食盐每标准人日摄入量分别为102.7、46.8、11.1g,超过推荐值要求。能量平均每标准人日摄入为2 277.1kcal,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分别为73.0、91.2、288.3g,分别提供12.7%、35.5%、51.8%的能量;谷类、豆类、薯类、动物性食物、纯热能食物分别提供47.1%、3.1%、1.5%、17.5%、19.6%的能量。维生素E摄入充足,每标准人日摄入量高于推荐摄入量/适宜摄入量(RNIs/AIs);维生素A、硫胺素、核黄素、维生素C摄入量则低于RNIs/AIs,存在摄入不足的风险。钠、铁摄入充足,每标准人日摄入量高于RNIs/AIs;钙、钾、锌、硒平均摄入量低于RNIs/AIs,存在摄入不足的风险。结论江苏省居民膳食营养状况较以往有所改善,但膳食结构存在一定的不合理,重点体现在较高的油、盐摄入和较低的水果、奶类摄入。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城市居民膳食营养摄入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浙江省城乡居民膳食营养摄入现状。方法 2008年根据不同经济水平、不同饮食习惯及地理分布,选择浙江省11个城市,以连续3 d 24 h回顾法为基础,3 d秤重法为补充收集居民膳食数据。结果膳食调查共4 949人。蛋白质(84.9 g/标准人日)、能量(9 653.7 kJ/标准人日)基本满足要求,谷类食物仍是膳食主体,优质蛋白质摄入有所改善,猪肉占的比例较高(75.5%),豆类摄入增加(36.2 g/标准人日);脂肪摄入量提高很快,达到87.7 g/标准人日;脂肪供能占总体供能的比例迅速提高,达到34.3%,已超过WHO的上限值(30.0%);油脂和食盐摄入量分别为41.3 g/标准人日、10.5 g/标准人日,高于推荐值;水果和部分微量营养素(如钙、膳食纤维等)摄入不足,奶制品摄入水平仍然偏低,仅有60.0 g/标准人日。结论浙江省城市居民膳食结构模式比较合理,但已出现高蛋白、高盐、高脂肪的趋势,部分营养素摄入不足,应加强营养知识教育普及,提倡合理膳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城区居民膳食营养状况及膳食结构变化趋势。方法选取北京市顺义区城区6个小区,每小区选取5户共30户作为调查户。采用连续7 d 24 h膳食称重法调查所有摄入的食物及调味品,计算每标准人日食物消费量。采用近1个月内食物频率问卷,调查含糖饮料等相关食品消费情况。结果城区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摄入谷类、薯类及杂豆、蔬菜、水果、畜禽肉类、鱼虾类、奶类、食用油、盐分别为355.3、483.5、166.6、94.8、40.6、69.9、35.0和8.5g;城区居民每标准人日摄入能量为1 904.6 kcal,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供能百分比分别为15.0%、34.2%和50.8%;城区居民含糖饮料每周至少饮用1次的饮用率为38.4%,每次摄入量为253 m L,平均1次饮用占全天总能量摄入的4.6%。结论顺义城区居民膳食营养状况逐步改善,但膳食结构不够合理,三大供能物质供能比不合理;城区居民膳食维生素A、硫胺素、核黄素和膳食钙、锌的摄入量不足;含糖饮料消费量相对不高。  相似文献   

4.
深圳市常住居民膳食结构与营养素摄入状况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深圳市居民的膳食结构、营养素摄入现状,为制定卫生政策和指导居民合理膳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2011年2月到7月在深圳市8个区中按人口比例抽取12个社区,在每个被抽取的社区随机抽取75户居民(居住5年及以上),再将每个家庭中15岁及以上家庭成员作为调查对象参与一般问卷调查和膳食调查。结果深圳市居民谷类薯类及杂豆、蔬菜类、蛋类的摄入量分别为每标准人日257.8、336.7、31.3 g,符合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推荐值要求;水果类、鱼虾类、奶类及其制品、大豆类及坚果的摄入量分别为标准人日97.9、59.9、43.3、15.5 g,未达膳食宝塔推荐值要求;畜禽肉类、油脂、盐的摄入量分别为每标准人日159.8、41.8、10.9 g,远远超过膳食宝塔推荐值。深圳市居民能量每标准人日摄入量为8.55 MJ(2043.7 kcal),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分别为71.2、88.3、239.3g,提供的能量比(%)分别为13.9、39.2、46.9;谷类、动物性食物、豆类提供的能量分别占35.4%、23.0%、4.0%。烟酸和维生素E平均每标准人日摄入量充足,维生素A、硫胺素、核黄素的平均每标准人日摄入量相对不足;磷、钠、铁、锰的摄入量充足,硒和钾的摄入量稍微低于RNIs,钙、镁、锌、铜的摄入量较低。结论深圳市居民膳食结构较往年有所改善,但水果类、鱼虾类、奶类及其制品、大豆类及坚果的摄入量未达推荐摄入量,畜禽肉类、油脂、盐的摄入量仍远高于推荐摄入量;三大营养物质供能比不平衡。仍需加强平衡膳食知识的宣传教育,促进合理膳食习惯的形成,防止发生营养相关慢性疾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陕西居民目前的膳食结构状况,为进一步改善膳食结构,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提供资料。方法按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同,分别在城市和农村抽取居民家庭,采取入户3日称重法进行调查。结果农村和城市的能量摄入分别为2444.4kcal(10.3MJ)和1904.3kcal(8.0MJ);三大产热营养素产热比城市和农村蛋白质分别为11.9%和11.3%,脂肪分别为29.9%和26.2%,碳水化物分别为58.2%和62.5%;城乡居民能量的主要来源是谷类,城市与农村分别占58.7%和63.1%;动物性食物提供的能量分别占9.3%、5.1%,纯热能食物(动物油、植物油)提供的能量城乡分别占18.7%、18.0%;农村居民的薯类消费高达82.0g/标准人日,而城市居民仅消费31.5g/标准人日;城市居民的脂肪、食盐摄入量分别为43.8g和13.7g(包括酱油含盐量,不包括腌菜含盐量),农村居民的脂肪、食盐摄入分别为52.7g和36.1g(包括酱油含盐量,不包括腌菜含盐量)。结论城乡居民膳食能量来源主要是谷类食物,且农村高于城市;动物性食物消费量城市高于农村;谷类食物的蛋白质仍为城乡居民的主要供给来源,且农村高于城市,而动物性食物蛋白质供给则城市居民户高于农村,脂肪类食物来源动物性食物城市高于农村,而植物性食物则农村高于城市。从平均营养素摄入量看,除视黄醇外,其余营养素均是农村居民高于城市。城乡居民脂肪和食盐的摄入量均远大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每日摄入量,且农村高于城市。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了解河北省居民膳食结构。方法 采用多阶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我省随机抽取了3个城市监测点和4个农村监测点,共随机抽取42个居委会1260户总计3186人进行膳食调查,计算每标准人日食物消费量。膳食调查采用连续3 d 24 h回顾和调味品称重相结合的方法。结果 河北省城乡居民每标准人日谷类薯类及杂豆类的摄入量已达膳食宝塔推荐量,新鲜水果、奶类、畜禽肉类和鱼虾类的摄入量不足情况严重,食用油和盐的摄入量远超过推荐摄入量。城乡居民平均膳食纤维和钙的摄入量分别仅占参考摄入量的37.3%和49.8%,存在摄入不足的风险较高。城乡居民能量、蛋白质摄入偏低,与城市相比,农村居民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比例较为适宜,城市居民的优质蛋白占膳食蛋白比例更为合理。结论 河北省城乡居民膳食结构欠合理,应加强营养知识宣教,提倡合理膳食和健康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居民营养调查,分析广东省城市居民膳食能量、蛋白质、脂肪结构现状及20年变化趋势。方法利用2010年广东省居民营养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膳食调查采用连续3 d 24 h回顾法,调味品消费量采用"称重法"。全省5个城市共调查3154户7421人,其中大城市1174户3040人,中小城市1980户4381人。结果广东省城市居民每标准人日能量摄入8803 kJ。20年来呈下降趋势。蛋白质与脂肪提供能量比例分别为16.6%和38.0%。从能量的食物来源看,谷类占总能量的36.1%,动物性食物占29.7%,纯热能食物占15.9%。蛋白质摄入量为69.4 g,粮谷类占22.5%,豆及豆制品占3.8%,动物性食物占57.7%,其他食物占15.9%。脂肪摄入量为74.4 g,49.2%来源于动物性食物。结论广东处于经济转型升级时期,城市居民的膳食特点是能量摄入量下降;谷类供能比下降,蛋白质摄入量下降。脂肪摄入量总体下降,但动物性食物摄入和脂肪提供的能量上升。  相似文献   

8.
中国居民膳食能量、蛋白质、脂肪的来源构成及变化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分析中国居民膳食能量、蛋白质、脂肪结构现状及变化趋势。方法: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膳食调查采用连续3d24h回顾法,调味品消费量采用“称重法”。样本:全国31个省132个县23470户,其中城市7687户,农村15783户,调查人数为68962人。结果:我国居民每标准人日能量摄入9.42MJ(2250.5kcal)。20年来呈下降趋势。蛋白质与脂肪提供能量比例分别为11.8%与29.6%,大城市的脂肪供能比达到了38.4%。从能量的食物来源看,谷类占总能量的57.9%,动物性食物占12.6%,纯热能食物为17.3%。蛋白质摄入量为65.9g,粮谷类占52%,豆及豆制品占7.5%,动物性食物占25.1%,其它食物占15.3%。膳食脂肪摄入为76.3g,39.2%来源于动物性食物。结论:由于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期,居民的膳食特点是能量摄入量下降;谷类供能比下降;蛋白质摄入量下降;脂肪摄入量,特别是动物性食物提供的脂肪上升。脂肪提供的能量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比较2009年和2018年深圳市居民的膳食结构,了解深圳居民的膳食结构变化,为提出合理膳食建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别于2009年和2018年,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8 487名和10 043名深圳常住居民进行相关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比较深圳居民不同年度各类食物及营养素摄入量的差异。膳食调查采用食物频率调查法。结果 与2009年相比,2018年深圳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粮谷类、水果类、水产品、蛋类、烹调油的摄入量分别增加了39.35 g、33.66 g、14.51 g、8.82 g、7.54 g; 水果类、奶类及其制品的摄入低于推荐摄入量,而畜禽肉类、烹调油及盐的摄入依然高于推荐摄入量; 蛋白质、维生素B1、维生素E、钙、镁摄入量呈上升趋势,其余营养素摄入量呈下降趋势; 膳食能量的47.50%来源于粮谷类,其次是纯热能食物(21.80%)和动物性食(19.60%); 与十年前相比,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供能比有所上升,而脂肪供能比下降; 居民主要摄取动物性蛋白和动物脂肪。结论 2018年深圳居民的膳食结构较2009年有所改善,但仍存在膳食摄入不均衡,营养素摄入不足与摄入过量并存的现象,且膳食结构具有明显“西化”趋势。深圳市今后应根据人群的不同特征开展针对性、多方面的营养健康宣教工作,促进居民合理膳食习惯的形成,降低营养相关疾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家庭经济状况对居民膳食营养素摄人及膳食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比例概率抽样方法,以家庭为抽样单位进行人户调查,用称重法收集居民连续3d调味品消费量,用24h膳食回顾法记录连续3d内个人食物摄入量,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2004》计算每标准人日各类营养素的摄入量,运用Access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获得有效问卷1523份,有60.3%的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20000元;随着家庭人均年收入的增加,每标准人日摄人的谷类呈递减趋势,而薯类、豆类、水果、奶类和蛋类的摄人量增加(P〈O.05),膳食纤维、维生素A、维生素E、钙、钾、铁和硒摄入量递增(P〈0.05),钠摄入量递减(P〈0.05),来源于谷类、碳水化合物的能量及来源于谷类的蛋白质比例逐渐减少,脂肪供能比增加。结论家庭经济状况与居民营养素摄入和膳食结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城市居民膳食行为干预效果探讨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 为增强城市居民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意识,以减盐,控油为重点,探讨膳食干预措施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 在安贞,新街口社区将合理膳食的相关知识以板报,宣传册及现场膳食烹饪表演的形式进行,结果 在主区前后分别随机抽样的300人群中膳食频率及相关知识的调查应答率分别是:98.6%,99.3%,结论干扰后提高了居民中烹饪者的合理膳食的知识水平,尤其是在减盐和控油的认识上都有了明显的提高(P<0.05),在摄取植物油,油炸食品,粗杂,粮,水果,豆制品等的膳食频率都显示出较为合理的改变P<0.05,体现了干预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社区居民平衡膳食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评价膳食教育对北京市区居民膳食习惯的影响。方法组织北京市西城区厂桥社区184名居民收听膳食教育讲座4小时,1个月后调查其膳食习惯的改变,以同一社区的360名居民为对照。结果接受过膳食教育的居民,在饮用牛奶、食盐用量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北京市区居民在膳食行为方面,尤其是食油、食盐用量及牛奶饮用方面仍存在问题。在改善膳食行为方面膳食教育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Insulin resistance and hyperinsulinemia are involved in the etiology of metabolic syndrome (MetS) and its components.ObjectiveThe current study assessed the association of dietary insulin load (DIL) and dietary insulin index (DII) with the odds of having MetS among a large population of Iranian adults.DesignThis study was a cross-sectional analysis of the Shahedieh cohort study, which began in 2015-2016 and continues to the present day.Participants/settingA total of 5,954 Iranian adults, aged 35 to 70 years, were included in the current analysis. To collect dietary data, the validated block-format 120-item semiquantitative Food Frequency Questionnaire was used. MetS was defined using the criteria belonging to the Iranian-modified National Cholesterol Education Program for Adults.Main outcome measuresEnzymatic colorimetric tests were used to measure fasting blood glucose, triglyceride, and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concentrations; blood pressure and waist circumference were measured using the standard protocols.Statistical analysis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with adjusted models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association of DIL and DII with MetS.ResultsAfter taking potential confounders into account, moderate DIL wa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odds of MetS in men, meaning that men in the third quartile of DIL had 61% greater odds for having MetS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first quartile (odds ratio [OR]: 1.61,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1.02-2.54). Such a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was not seen for DII. In women, DIL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odds of developing MetS. After controlling for potential confounders, women in the top quartile of DIL had 77% greater odds for having MetS compared with women in the bottom quartile (OR: 1.77; 95% CI: 1.08-2.91). This significant positive association was also seen for DII, such that a higher score of DII was associated with 41% greater odds of MetS (OR: 1.41, 95% CI: 1.08-1.83).ConclusionsAdherence to a diet with a high DIL and DII is associated with greater odds of having MetS in women. Also, moderate DIL wa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odds of MetS in men.  相似文献   

14.
山西农大学生膳食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高校学生的膳食供应是否能满足其发育与生活、学习的营养需求。方法:自1994-1997年连续4次对山西农业大学的510名大学生的膳食消费结构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热能男生平均为9.4-76MJ,达到RDA的86%-90%;女生平均为5.8-7.6MJ,达到RDA的60%-79%。蛋白质男生平均80-85g,达RDA的100%-106%;女生平均49-69g,达RDA的70%-98%。钙的摄入量男生稳定在500mg上下,女生在430mg左右,分别为RDA的62%及54%。铁在男女分别达到23-25mg及18-23mg,超过RDA的要求。B族维生素的摄入视面粉加工精度明显有别.结论:能量来源以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物三者分配,男生分别为16%,16%及68%,女生分别为14%,13%及73%,其比例符合RDA要求。蛋白质来自动物源的尚达不到RDA要求的1/3标准。  相似文献   

15.
农村居民膳食生活习惯及饮食行为对胃癌发病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缪永东 《实用预防医学》2007,14(4):1042-1044
为探讨农村居民膳食生活习惯及其饮食行为因素对胃癌发病的影响,本文对农村胃癌高发现场配对病例对照研究中所取得的资料进行了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膳食及其饮食行为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高盐饮食、油炸食品、饮用不洁水源等都与胃癌发病显著相关,暴饮暴食、生气吃饭、进食快、烫、干、硬食等对胃癌发病有着非常显著性的影响。而常食新鲜蔬菜、豆类食品、素油、鲜肉、蒜葱、常饮绿茶等因素可能有保护性因素。条件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经常暴饮暴食、生气吃饭、进食快最终被选入因子,提示了暴饮暴食、生气吃饭、进食快这三大饮食行为因素对胃癌的发病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农村,改善居民膳食结构,提倡合理的饮食习惯,对于预防胃癌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运用中国膳食平衡指数(DBI_16)对山东省18~80岁居民的膳食质量进行整体评价,以指导下一步针对性膳食干预的实施。方法 选取2015年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项目中山东省具有完整膳食与基本信息数据的3 275例18~80岁居民,使用DBI_16评分方法评价其膳食质量。结果 山东省成年居民摄入量严重不足的为蔬菜、水果、奶类、豆类、鱼虾类、蛋类,摄入过量的为食用油和调味品食盐类。居民膳食质量整体上属于中度膳食失衡(DBI_DQD=37.9分)水平,同时处于中度膳食摄入不足(DBI_LBS=27.0分)和低度膳食摄入过量(DBI_HBS=10.9分)水平;农村、男性、鲁西北、60岁以上以及受教育程度较低者膳食摄入过量及膳食不均衡程度较为严重;膳食模式集中于D、E、G、H四种,主要以H模式为主。结论 山东省18~80岁成年居民的膳食摄入情况有待改善,同时存在摄入不足和摄入过量的问题,因此要继续增强平衡膳食相关营养知识的宣传力度,改善居民的营养与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膳食结构及饮食习惯,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平衡膳食、合理营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2月在无锡市某三甲医院血液透析中心透析的79例患者,进行膳食情况及个人基本情况调查资料;采用24h膳食回顾的调查方法获取膳食信息,依据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修订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标准(DRIs)进行评价。结果7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摄人量不足,其中,蛋白质摄入尤其缺乏,25~49岁男性患者蛋白质摄入量占推荐量的68.63%,50~59岁男性患者蛋白质摄人量占推荐量的62.75%,50—59岁女性患者蛋白质摄入量占推荐量的62.35%。患者钙摄人量只占推荐量49.96%;钠摄人量占推荐量的157.89%。结论膳食结构不均衡,能量、蛋白质、钙摄入不足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特点,建议增加谷类、禽肉类、水产类、蔬菜类等营养丰富的食品以提高能量、蛋白质摄入,提高患者的营养状况,延长他们的生存期及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上海浦东新区居民膳食结构、营养素摄入现状,为制定卫生政策和指导居民合理膳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新区15岁及以上居民 2008年和2016年100种食物1年饮食习惯。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对日均膳食摄入量和摄入状况分析。计算营养素摄入量并与《中国食物成分表2002》参考值比较。结果 2016年日均膳食摄入量谷类[344.98g]较2008年下降(t=3.329,P=0.001),但符合宝塔推荐值;肉类[84.67g]、鱼虾类[274.07g]、豆类[134.86g]、水果[1295.34g]较2008年上升(t值介于3.397~98.887,P=0.001或<0.001)并高于推荐值;蔬菜类[169.82g]、蛋类[8.39g]较2008年下降(t=46.387、49.952,P<0.001),且低于推荐值。2016年较2008年7类膳食摄入达标结构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C小五号.EPS;P〗介于26.578~8640.746,P<0.001)。每标准人日能量摄入量[5831.55kj],蛋白质[79.91g],脂肪[42.32g],碳水化合物[195.46g]。随年龄增加,12种营养素摄入达标比例下降。结论 居民膳食结构往“地中海式饮食”模式发展,但蔬菜摄入不足。三大营养物质供能比不平衡。老年人营养素摄入不足,应针对开展加强平衡膳食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9.
20.
重庆市中老年人群膳食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重庆市城乡中老年人群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为开展营养教育和营养改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重庆地区的资料,运用食物频率询问法调查887名40岁及以上居民,对每个调查对象过去1年中的各类食物摄入频率和摄入量进行询问。结果重庆市城乡中老年人群膳食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城乡居民在膳食比例上存在着差异,主食以谷类为主,蔬菜、水果、豆制品、奶及奶制品摄入偏低,油脂和盐摄入过量,农村居民尤为严重。结论重庆市中老年人群的膳食结构不太合理,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营养知识水平,改善居民的膳食模式应以调整不平衡膳食结构为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