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及性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田欣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1):197-198
目的:分析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给予米非司酮后对其临床症状的改善和对其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观察记录176例服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给药前、服药后不同时间段的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黄体酮(P)和催乳素(PRL)水平。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体内性激素的变化情况。结果:所有研究对象停药后1个月左右月经恢复正常,服药6个月后治疗总有效率为82.39%。给药后血P水平比用药前显著降低(P,0.05),LH升高伙0.05),血清E2水平降至卵泡中期水平。结论: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性激素的影响是可逆的,可有效缓解症状.用药过程中出现的副作用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林婉秋  孙阳 《海峡药学》2009,21(12):164-166
目的探讨口服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对患者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200例,于月经来潮5天内给予米非司酮10mg.d-1口服共3个月,通过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用药前后血清雌二醇(E2)、孕激素(P)、卵泡刺激素(FSH)及黄体生成激素(LH)水平变化,B超测定子宫内膜厚度及双卵巢囊肿大小以及停药后的妊娠情况等。结果用药前与月经恢复后血清E2、P、FSH及LH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用药3个月后192例(96%)患者痛经等症状有所改善;用药期间172例(86%)患者闭经;30例(15%)患者停药后2~7个月妊娠。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安全、有效,对卵巢储备功能无明显影响,对提高妊娠率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3.
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及性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及性激素的影响。方法:60例研究对象于月经第5天开始服用米非司酮片。用药前及用药3个月、停药后3个月检查各项指标,包括黄体生成素(LH)、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及孕激素(P)。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体内性激素的变化情况。结果:服药6个月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服药后E2和P水平下降幅度较大(P〈0.05);FSH和LH水平稍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3个月血清FSH、LH、E2,和P水平恢复用药前水平。结论: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明显,激素水平停药后无明显变化,可避免产生低雌激素的不良反应,用药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较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100例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洁 《中国医药指南》2011,9(8):278-279
目的分析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于月经周期第2天起口服米非司酮10 mg,每天1次;连续用药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体征、血清激素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100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1%(91/100),治疗后反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不良反应相对较小。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长效醋酸甲孕酮 (depotmedroxypro gesteroneacetate ,DMP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疼痛复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因子宫内膜异位症行保守手术后疼痛复发的患者 4 8例 ,随机分为长效醋酸甲孕酮组及达那唑组。长效醋酸甲孕酮组 2 5例 ,月经来潮 5d内深部肌肉注射DMPA15 0mg ,2 8~ 30d注射 1次 ,共 6次 ;达那唑组 2 3例 ,于月经周期d 1开始口服达那唑 4 0 0mg·d-1,如无明显副反应增至 6 0 0mg·d-1,连续 2 4周。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肝、肾功能、血性激素变化及月经变化、体重改变等副反应。结果 :DMPA组总主观症状评分于治疗 3个月后下降了 82 .5 % ,6个月后下降了 92 .5 % ,卵巢异位囊肿于 3个月后缩小了4 1.5 % ,6个月后缩小了 5 6 .2 % (P <0 .0 5 )。达那唑组总主观症状评分于 3、6个月后分别下降了84 .1%和 95 .1% ,卵巢异位囊肿分别缩小了 34.4 %与 5 2 .2 % (P <0 .0 5 )。两组雌激素 (E2 )维持在卵泡早期水平。DMPA主要副作用为阴道点滴状出血或突破性出血、排卵恢复延迟及体重增加 ,随用药时间延长闭经增加。达那唑主要副作用为肝功能损害、痤疮等雄性素作用及体重增加。结论 :长效醋酸甲孕酮可有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疼痛复发 ,因用药方便、价廉、副作用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米非司酮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78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秋红 《中国药业》2012,21(7):43-44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选择2010年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78例,于月经第5天开始服用25 mg米非司酮片,每天服用1/2片,连续服用10 d后改为服用1/4片,连续服用3个月后改为服用1/6片,不间断服用6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激素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服药6个月后,治疗总有效率为85.90%;治疗后黄体生成素和血孕酮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其他激素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服药期间不良反应较轻,且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 米非司酮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有较好的疗效,且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将11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醋酸甲孕酮40mg/d,观察组给予孕三烯酮2.5mg,每周两次,疗程共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病灶大小及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总主观症状评分于治疗3个月下降75%,6个月下降89%。对照组的治疗3个月下降60%,6个月下降83%;观察组于治疗3个月及6个月时均有效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其病灶缩小较对照组明显(P〈0.05)且不良反应小。结论孕三烯酮和醋酸甲孕酮均能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孕三烯酮疗效更好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亮丙瑞林和曲普瑞林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近期不良反应与激素水平的下降情况.方法 将8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后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进行前瞻性临床观察.术后亮丙瑞林组注射亮丙瑞林3.75 mg,曲普瑞林组注射曲普瑞林3.75 mg,两组均治疗3~6个月,每28~30天1次.观察2组的近期不良反应,同时测定用药第0、7、21天血清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激素(LH)和雌二醇(E2)水平.结果 亮丙瑞林组27例与曲普瑞林组33例全程完成了治疗.两组患者均可发生潮热、盗汗,痤疮,肌肉、关节痛,头痛,异常阴道出血等不良反应,痤疮、头痛的发生率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两组患者用药前基础性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治疗7d后血清FSH、LH、E2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用药治疗21 d后血清FSH、E2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亮丙瑞林与曲普瑞林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后其激素水平变化和近期不良反应均不同.亮丙瑞林治疗后激素水平下降缓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上应该根据不同剂型的特点,实施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9.
黄新琳 《海峡药学》2016,(3):121-122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曲普瑞林个体化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我院接诊的7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Ⅰ组35例和Ⅱ组35例,Ⅰ组术后常规口服米非司酮治疗,1次10mg,1日1次,Ⅱ组术后进行曲普瑞林个体化治疗,术后月经来潮前5d肌肉注射达菲林1次3.75mg,28天1次,连续给药3~6个月,出现自觉潮热、盗汗等症状的部分患者出现症状后常规加服雌激素进行反向添加,反向添加药物的剂量从最低有效剂量开始,持续1~8周。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症状改善情况,检测血清激素水平(FSH、LH、E2),采用超声检测囊肿的直径,统计随访期间的复发率与妊娠率。结果Ⅰ组和Ⅱ组治疗后E2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Ⅱ组治疗后血清FSH、LH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Ⅱ组 FSH、LH、E2水平均明显低于Ⅰ组(均P<0.05)。Ⅱ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Ⅱ组随访1年累积妊娠率高于Ⅰ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应用曲普瑞林个体化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较满意,能够调节血清激素水平,促进残留的内膜异位病灶萎缩,降低复发,提高妊娠率,个体化应用曲普瑞林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刘玉峰 《医药导报》2006,25(7):673-674
目的 评价曲普瑞林联合小剂量替勃龙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5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治疗组于月经来潮第1~5天内深部肌内注射曲普瑞林3.75mg,每4周1次,同时口服替勃龙1.25mg,qd,连续24周。对照组于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口服达那唑200mg,bid,连续24周。结果 治疗组总主观症状评分于治疗开始3个月后下降81.2%,6个月后下降92.9%;对照组分别下降84.0%和93.8%。治疗组雌激素(E2)维持在绝经期水平,对照组E2维持在卵泡期水平。治疗组主要副作用为阴道不规则出血.随用药时间延长闭经增加。对照组主要副作用为肝功能损害、痤疮等雄性素作用及体重增加。结论 曲普瑞林联合小剂量替勃龙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安全、有效,并能减轻低E2症状,可长期反复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及孕三烯酮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辅助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开腹或腹腔镜手术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并行保守性手术治疗的患者151例,随机分为米非司酮组、孕三烯酮组及未用药组.米非司酮组49例患者和孕三烯酮组60例患者,均于术后第1周开始服药,连服6个月;未用药组术后未用任何药物.术后随访3~18个月,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疼痛症状和体征的控制率、临床有效率、复发率、性激素水平、月经变化、体质量改变、肝功能变化.结果 随访率97.4%(151/155),米非司酮组及孕三烯酮组患者有效率、症状控制率分别为78.7%、93.1%及83.0%、96.6%,未用药组为34.8%、5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31,P<0.01;米非司酮组及孕三烯酮组患者累计复发率分别为14.9%及3.4%,未用药组为32.3%,X2=16.26,P<0.01,而米非司酮组与孕三烯酮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4,P<0.05).米非司酮组用药前雌二醇水平为(209±78)pmol/L,用药6个月时雌二醇水平下降至(92±2)pmol/L,用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9.64,P<0.01);孕三烯酮组用药前雌二醇水平为(211±62)pmol/L,用药6个月时雌二醇水平为(75±35)pmol/L,但仍维持在卵泡早期水平,用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4.55,P<0.01);比较两组患者用药6个月时雌二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72,P<0.01);停药6个月时,两组患者雌二醇水平均能恢复至用药前水平.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辅以孕三烯酮的治疗效果、控制及降低复发方面优于米非司酮,可以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后辅助治疗最好的联合疗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80例孕三烯酮辅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孕三烯酮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辅助治疗药物的疗效。方法对4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采用孕三烯酮2.5mg口服,2次/周,疗程3~6个月,观察临床症状;40例未用药,观察术后应用孕三烯酮及未用药患者的复发率。结果用药后40例患者控制症状有效率为90%,复发率为12.5%;未用药患者的复发率为42.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服用孕三烯酮可显著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醋酸甲羟孕酮(DMP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将11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于月经来潮第1~5d肌注DMPA150mg,之后每30d重复1次,连续注射6次;对照组于月经第1天开始服用孕三烯酮,2次/周,2.5mg/次,连用6个月。对照组给予曲普瑞林3.75mg,肌肉注射1次,4周后给予该药物半量1.875mg肌注,每4周1次,共24周。结果用药后两组患者总主观症状评分明显下降,卵巢异位囊肿明显缩小,两组有效率均为100%,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癌抗原125(CA125)及性激素水平明显下降,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醋酸甲羟孕酮(DMP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满意,且价格低,适合于长期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6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A组的32例患者于月经周期第1天开始口服米非司酮12.5mg/d,连续服用6个月,B组的32例患者则于月经中期开始口服米非司酮6.25mg,d,服用4d.连续治疗6个月,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激素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B组患者的血清孕酮(P)水平低于A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P〈0.05,而其他方面的激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口服米非司酮片治疗40例,于月经第5天开始口服米非司酮片25mg,1次/天,连续服用3个月,3个月后改为12.5mg,1次/天,连续服用3个月,观察其临床疗效及、血清激素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黄体酮(P)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过6个月治疗后,其总有效率总有效率为88.71%;治疗前后血清FSH、LH、E2、ACTH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P治疗前后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米非司酮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保守性手术后服用米非司酮巩固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内分泌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2年1月至2005年6月行保守性手术的中重度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68例,分为米非司酮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组(GnRH-a)及对照组.米非司酮组91例,术后第一次月经来潮第5天开始口服米非司酮10mg/d,共6个月;GnRH-a组46例,术后第一次月经来潮第5天,皮下注射亮丙瑞林3.75mg,28天1次,共6次;对照组31例,术后未用药物巩固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疼痛症状和体征的临床缓解情况、兴激素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米非司酮组及GnRH-a组患者疼痛症状和体征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9.0%及89.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米非司酮组及GnRH-a组患者累计复发率分别为6.59%及6.3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3%(P<0.05),而米非司酮组与GnRH-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米非司酮组用药前雌二醇水平为(167.2±32.6)pmol·L-1,用药后雌二醇水平显著下降至(119.4±16.9)pmol·L-1,但仍维持在卵泡早期水平.GnRH-a组用药前雌二醇水平为(171.9±28.9)pmol·L-1,用药后雌二醇水平显著下降至(58.2±11.6)pmol·L-1,达绝经期水平.结论 米非司酮用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保守性手术后的巩固治疗有效,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对内分泌代谢及骨密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EMS)的临床疗效。方法 38例确诊子宫内膜异位的患者,月经周期第2天起服用米非司酮,1次/d,12.5mg/次,3个月为1个疗程,1~2个疗程后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体征、血清激素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用药3个月后患者痛经等症状有所改善,有效率达93%。用药后子宫活动度改善,卵巢囊肿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EMs疗效确切且安全,具有推广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观察米非司酮(Ru486)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性激素的影响。方法总结2010年8月至2012年9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45例资料,所有患者均用Ru486治疗,治疗半年后按照文中疗效标准进行疗效统计,计算总有效率,分别检测患者治疗前后体内性激素水平,并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差异性。结果治疗后治疗显效者24例,有效者13例,总有效率82.2%,治疗后黄体生成素平均水平(10.1±2.2)U/L,血孕酮素平均水平(2.3±0.4)nmol/L,这两种数据经统计学t检验表明与治疗前平均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性(P〈0.05)。结论米非司酮(Ru486)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人参皂苷Rg3与孕三烯酮治疗术后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62例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手术后患者分为2组:人参皂苷Rg3组(研究组)32例,口服人参皂苷Rg320mg,每日1次,连续3个月为1个疗程。孕三烯酮组(阳性对照组)30例,口服孕三烯酮2.5mg,每周2次,连续3个月为1疗程,比较两组用药后的症状及体征的缓解情况、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CA125的变化、肝功能的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于术后1个月和3个月进行随访。结果 2组治疗后痛经和性交痛较治疗前得到明显缓解(P<0.05);2组患者治疗后体征均比治疗前明显缓解,血清CA125随用药时间的增加而下降(P<0.05),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VEGF在用药治疗3个月时比术前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用药后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胺转肽酶(GGT)均比用药前无明显变化(P>0.05),阳性对照组在用药后ALT和AST均升高,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GT在用药3个月时稍微升高(P<0.05);2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用药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阳性对照组(P<0.01)。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使用药物治疗疗效好;人参皂苷Rg3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与孕三烯酮相当,且不良反应少,对肝功能、月经无影响,是临床上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手术后的安全辅助药物。  相似文献   

20.
刘琼 《江西医药》2014,(9):878-879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经保守性手术后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9例ems保守性术后患者采用放置LNG-IUS(商品名:曼月乐),随访12个月,观察患者疼痛症状缓解情况、血清CA125水平以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复发情况。结果49例妇女均顺利放置了LNG-IUS,其中46例完成了随访。LNG-IUS放置前及放置后1、3、6、12个月的疼痛强度评分分别为2.73±0.55、1.35±0.32、0.66±0.22、0.31±0.16和0,放置后3、6、12个月痛经评分与放置前比较均下降(P〈0.05)。46例患者FSH、LH和E2水平放置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125由放置前的(45.2±14.1)U/ml降为放置后的(21.9±15.6)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3例出现点滴出血、不规则出血、经期延长等,均无法耐受,于放置3个月后取出;9例出现乳房胀,在放置LNG-IUS 2-3个月后消失;5例体重增加。截至随访结束无病例复发。结论 LNG-IUS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保守性术后的巩固治疗临床疗效较好,可以显著改善术后患者的疼痛症状,对体内激素水平及卵巢功能无明显影响,为无生育要求的患者提供了良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