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桡侧腕长伸肌腱固定治疗第一腕掌关节脱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2002年,我们利用桡侧腕长伸肌腱固定治疗第一腕掌关节脱位3例,术后随访5—8个月,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桡侧腕长伸肌腱移位桥接修复拇长伸肌腱断裂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拇长伸肌腱陈旧损伤的功能重建,临床常采取掌长肌腱、尺侧屈腕肌腱、食指固有伸肌腱的移位或者游离肌腱移植。本例患者拇长伸肌腱系陈旧性的闭合断裂,拇长伸肌腱断端缺损较多;使用在止点处撕裂的桡侧伸腕长肌腱移位来桥接修复拇长伸的断裂缺损,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将前臂桡侧腕屈肌劈开转位重建伸拇、伸指功能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沿桡侧腕屈肌中央肌腱向近心端纵行剖开,形成尺侧部分和肱侧部分同时重建伸拇、伸指功能.术后按照桡神经损伤肌腱移位术的疗效评定标准进行功能评定.结果 本组共3例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获随访12~36个月,疗效优者1例,良者2例,术后患者均未行肌腱松解,伸拇、伸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按照骨骼肌"亚部化"的原则,将桡侧腕屈肌劈开后转位,并同时重建两个功能的缺失,与传统的复杂重建术式相比,这一技术的多能性和简易性具有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用桡侧腕长伸肌作为动力肌重建手内肌功能,其术后“再教育”容易,能较快摆脱适应性动作的依赖,且可改善病程很长的爪形手的手指活动;此外桡侧腕长伸肌的滑动距离(平均23mm)与蚓状肌相似,切取后不造成供区新的功能障碍。因此,该肌在正中神经和尺神经麻痹后功能重建术中的应用价值很高。由于桡侧腕长伸肌较短,不能到达手掌远端,故需用移植肌腱延长。阔筋膜解剖恒定、取材方便,但要作两个彼此远离的手术切口,费时且供区遗留瘢痕;掌长肌虽取材方便,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出现新的功能减退,且该肌腱的出现并不恒定。该文报道采用游离桡侧腕长伸肌健的桡侧半肌腱作为移植肌腱,以延长肌肉肌腱单位治疗12例爪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尺侧腕伸肌联合拇短伸肌腱转移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3月-2009年8月,采用尺侧腕伸肌联合拇短伸肌腱转移重建20例单纯腕部正中神经损伤、15例正中神经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的拇指对掌功能。其中男25例,女10例;年龄20~53岁,平均33.5岁。致伤原因:锐器伤24例,钝器伤9例,热压伤2例。合并尺、桡骨远端骨折6例。患者均于伤后1~3 h行神经修复术,平均2 h。受伤至该次入院时间为6~14个月,平均7.5个月。35例患者除2例单纯正中神经损伤拇外展功能不完全消失、无对掌功能外,其余拇外展及主动对掌功能完全消失。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个月。腕关节屈伸、拇指末节背伸活动正常。20例单纯正中神经损伤患者均恢复正常拇外展及对掌功能。15例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中,13例恢复正常对掌功能,2例对掌功能不全;拇外展功能均恢复良好。术后12个月,根据赵书强等拇指对掌功能评定标准,患者拇对掌功能测量值均在正常范围。结论对单纯正中神经损伤或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尺侧腕伸肌联合拇短伸肌腱转移是一种操作简便且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示指伸肌是一块位于前臂后面下部起伸示指作用的小肌肉。而笔者在解剖一具男尸双侧上肢过程中,发现其两侧示指伸肌起点变异,现报告如下。1解剖标本与解剖方法10%的甲醛防腐固定后的成年男性尸体标本。按要求层次解剖。2解剖结果成年男性双侧示指伸肌起点异常,且异常短小(见图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尺侧腕伸肌及拇短伸肌移位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以来,接受尺侧腕伸肌及拇短伸肌移位术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15例腕部正中神经不可逆损伤患者和5例正中神经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的随访结果。结果15例单纯正中神经不可逆损伤中,优11例,良4例,优良率100%;合并尺神经损伤的5例中,优3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80%。结论对腕部正中神经不可逆损伤,特别是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尺侧腕伸肌及拇短伸肌移位术是一种理想的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手术方法,操作简单,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尺侧腕伸肌及拇短仲肌移位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以来,接受尺侧腕伸肌及拇短伸肌移位术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15例腕部正中神经不可逆损伤患者和5例正中神经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的随访结果.结果 15例单纯正中神经不可逆损伤中,优11例,良4例,优良率100%;合并尺神经损伤的5例中,优3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80%.结论 对腕部正中神经不可逆损伤,特别是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尺侧腕伸肌及拇短伸肌移位术是一种理想的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手术方法,操作简单,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人尺侧腕屈肌和桡侧腕屈肌内神经分布、血供模式及肌肉结构。探讨将其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独立神经和血管支配肌肉束的可能性,指导临床切取部分肌肉移植重建运动功能的应用。方法以解剖学、血管造影、肌内神经染色等方法,研究神经和血管在两肌内的分布特点;电刺激神经支,检测相应肌束可否具有独立收缩功能及正常血供;测量肌肉的生理横截面积和肌纤维长度,并与相关肌肉比较。结果支配和供应两肌肉的主要神经和血管均在肌腹的近、中1/3结合部入肌,神经在肌内分成2支,分别在肌中央腱两侧沿长轴走向远端,直至肌肉的末端,且与血管紧密伴行;电生理证实,沿中央腱将肌肉分成的两部分在功能上具有独立性;该两肌的尺侧部和桡侧部生理横截面积和肌纤维长度与支配手的有关肌肉相近。结论尺侧腕屈肌和桡侧腕屈肌都可分成两个具有独立的神经支配及血管供应、功能上相对独立的肌束,可用于转位移植重建运动功能,而且对供区的功能影响也较小。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总结桡侧腕屈肌移位重建前臂旋后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8月收治1例因高处坠落伤致前臂旋后畸形2年的22岁男性患者。患者前臂旋后功能受限,固定于旋转中立位,主动旋后消失,被动旋后正常;屈肘肌肌力3级,屈腕肌肌力正常;肩、腕、掌指及指间活动正常。采用桡侧腕屈肌移位重建前臂旋后功能。结果术后切口Ⅰ期愈合,患者获随访1年。患肢前臂旋后50°,旋后肌力4级,配合肩关节外展、外旋功能,可满足日常生活需要。结论在尺侧腕屈肌、旋前圆肌、肱桡肌功能障碍或已用于重建其他功能时,采用桡侧腕屈肌可较好地重建前臂旋后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进行改良Nirschl术清理带线锚钉重建桡侧腕短伸肌腱(extensor carpi radialis brevis tendon,ECRB)起点与单纯改良Nirschl术清理ECRB起点治疗顽固性网球肘的临床疗效比较,探讨带线锚钉重建ECRB起点治疗顽固性网球肘的疗效性及必要性。 方法2013年3月至2016年5月,台州骨伤医院收治的顽固性网球肘患者4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3例,对照组22例。观察组患者于改良Nirschl术式下切开清理ECRB起点退行性变性肌腱后使用带线锚钉将ECRB重新固定于去除皮质的肱骨外上髁上重建起点,对照组患者于改良Nirschl术式下单纯切开清理ECRB起点退行性变性肌腱。观察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2、3、6、12个月的疼痛、握力、重返工作时间、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Verhaar评分。 结果45例患者均完成试验观察,术后切口均为Ⅰ期愈合。观察组术后(4.97±1.33)个月恢复原工作,与对照组术后(3.55±1.27)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3个月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3个月握力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握力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Verhaar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结论进行改良Nirschl术清理带线锚钉重建ECRB起点治疗顽固性网球肘,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将ECRB重新缝合于肱骨外上髁重建起点,恢复其临床解剖位置,使前臂伸肌力量得到最大限度恢复,能使患者恢复至正常的运动和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3.
桡侧腕屈肌移位重建前臂旋后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臂丛神经损伤或小儿麻痹后遗症,因肌肉麻痹导致旋后功能障碍,影响手功能的发挥。为了寻找重建旋后功能的动力肌,解剖观察了50侧成年男尸的桡侧腕屈肌。发现该肌有多源性血管供血,主要来自肱动脉和桡动脉。由正中神经肌支支配肌肉运动;只要保留近侧1/3肌腹便能保证全肌的血液供应及神经支配。根据解剖资料,设计了用桡侧腕屈肌远侧2/3段,经前臂尺侧到桡背侧,将肌腱于前臂极度旋后位,固定在桡骨茎突近端6cm~10cm的桡骨干上。临床应用4例,经平均3.2年随访,旋后功能恢复良好。认为,在尺侧腕屈肌、旋前圆肌麻痹,或需用来重建其它运动功能时,是选择桡侧腕屈肌移位重建前臂旋后功能的最佳适应证  相似文献   

14.
尺侧腕伸肌内神经血管分布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尺侧腕伸肌内神经血管解剖分布,探讨该肌肉能否被分割为若干个功能单位,以提供新的功能性骨骼肌游离移植供区。方法解剖10具10%甲醛固定的成人尸体共20侧尺侧腕伸肌,观察其肌外神经血管的分布形式。10具新鲜成人尸体标本共20侧尺侧腕伸肌,一侧的尺侧腕伸肌完整剥离后用Sihler染色法行肌内神经的染色,另一侧尺侧腕伸肌用30%硫酸钡、乳胶混悬液血管灌注并行X线钼靶摄片。而后对照观察神经、血管在肌内分布及其关系。结果尺侧腕伸肌血供多为骨间后动脉和骨间返动脉肌支。其神经支配来自骨间后神经发出的神经支。其肌内神经分布呈现3种不同的类型,肌支在进入肌肉前多有动脉伴行,构成神经血管束。其伴行动脉分支和神经分支在肌内的分布区域大致吻合。结论根据尺侧腕伸肌内神经血管在肌内分布的不同情况,可将其分为不同的功能单位,供节段性游离肌肉移植:  相似文献   

15.
自2000年1月~2004年12月,应用经桡侧腕长短伸肌间隙入路加3.5 mm SPS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上段骨折32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我科对20例因正中神经损伤导致拇指丧失对掌、外展功能的病例,行尺侧腕伸肌腱加掌长肌腱转位重建拇指外展、对掌功能,取得良好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其中4例因正中神经毁损无缝合条件行急症手术;8例正中神经缝合后形成神经瘤,瘢痕粘连,鱼际肌萎缩,拇指对掌、外展功能丧失;6例断腕再植后拇指功能恢复较差;2例正中神经的腕横支和鱼际肌挫灭伤,外展肌腱毁损,急症重建。1.2手术方法臂丛麻醉后,患肢外展,掌背侧取“S”切口,分离出尺侧腕伸肌,从止点处切断,分离至尺骨茎突处,做皮下隧道,转向掌侧,斜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介绍一种修复ⅢB型拇指发育不良腕掌关节不稳的方法, 采用桡侧腕长伸肌腱的一半重建第一腕掌关节, 评价该手术修复ⅢB型拇指发育不良的疗效。方法对4例患儿的单侧拇指发育不良进行回顾性临床研究。均为ⅢB型拇指发育不良, 且X线片示第一掌骨长度接近正常。手术采用桡侧腕长伸肌腱的一半重建第一腕掌关节韧带。后期行拇对掌和伸拇功能重建。术后通过测量拇指桡侧外展、掌侧外展、伸拇和改良Kapandji量表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5~3.0年, 平均2.1年。术后拇指桡侧外展和掌侧外展的平均角度分别为78°和41°, 患儿拇指主动桡侧外展和掌侧外展功能获得改善。术后平均拇指伸直度为-5°, 接近正常拇指。4例患儿术后的第一腕掌关节均稳定。Kapandji评分显示术后所有儿童的拇对掌功能均有所改善。结论对于第一掌骨长度接近正常的ⅢB型拇指发育不良患儿, 使用桡侧腕长伸肌腱的一半重建第一腕掌关节韧带结合肌腱移位的分期手术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8.
桡侧腕长伸肌腱移位重建伸拇功能九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8年9月以来,我们对骨间背神经损伤(旋后肌以下)晚期患者9例,采用桡侧腕长伸肌腱移位重建伸拇功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31岁。右小指畸形伴活动受限5年入院。患者5年前不明原因出现右手小鱼际部红肿,全身体温不高,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右手小鱼际部感染。经口服抗生素、局部青霉素封闭治疗。1个月后局部红肿消退,但出现右手小指外展,掌指关节屈曲,近侧指间关节过伸畸形,小指主动内收和伸屈活  相似文献   

20.
单纯拇长屈肌挛缩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在临床中收治2例单纯拇长屈肌挛缩的病人,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