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单硬脂酸甘油酯固体脂质纳米粒(MSLN)和经聚乙二醇2000(PEG2000)修饰后的MSLN(PEG-MSLN)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及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考察PEG2000修饰对MSLN体内组织分布及药动学的影响。方法:采用溶剂扩散法制备MSLN,测定其粒径和Zeta电位;以罗丹明B为荧光标记物,测定和计算2种MSLN制剂经鼠尾静脉注射后的体内组织分布及药动学参数。结果:2种MSLN制剂粒径分布相似,Zeta电位约为—20mV;经鼠尾静脉注射后,MSLN靶向肝脏,且经PEG2000修饰后的纳米粒体循环时间可显著延长至2·2倍。结论:MSLN经PEG2000修饰后可改善体循环,其可作为肝脏靶向的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2.
大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洪  张福明  闫士君 《中国药师》2011,14(2):173-175
目的:研究大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采用乳化蒸发一低温固化法制备大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将12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注射10mg·kg-1大黄素溶液和10mg·kg-1。大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混悬液。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中大黄素的浓度,3P97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大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消除速率较慢,其消除速率仅为大黄素溶液的0.533倍,生物利用度为大黄素溶液的1.874倍,半衰期为大黄素溶液的1.484倍,药物溶液和纳米混悬液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均符合二室模型。结论:与大黄素溶液相比,大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同时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3.
李志荣 《中国药师》2012,15(2):157-160
摘 要 目的:研究汉黄芩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及组织分布情况。方法: 大鼠随机分成汉黄芩素注射液组和汉黄芩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组,分别于给药后不同时间采血测定汉黄芩素含量,并测定两组大鼠心、肝、脾、肺、肾中汉黄芩素含量,计算靶向效率以评价其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及靶向性。结果:汉黄芩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模型符合二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1/2α=(0.551 0±0.124 7)h, t1/2β=(14.589 1±1.563 8)h, CL=(0.006 4±0.001 4) ml·h·Kg-1, AUC0→∞=(125.76±9.5728) mg·h·L-1,其在肝脏、脾脏、心脏、肺脏及肾脏的靶向效率分别为2.003、1.789、0.634、0.707、0.259。结论:与汉黄芩素溶液相比,汉黄芩素固体脂质纳米粒能提高对肝脏、脾脏的趋向性,有利于提高其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紫杉醇固体脂质纳米粒大鼠体内药动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紫杉醇固体脂质纳米粒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10只健康大鼠,雌雄各半,分为2组,分别口服给药紫杉醇固体脂质纳米粒和紫杉醇乳剂30 mg.kg-1,在设计的时间点从颈静脉取血,采用RP-HPLC测定紫杉醇在全血中的药物浓度,药动学参数用3P97软件进行处理。结果大鼠口服给药后,紫杉醇固体脂质纳米粒和乳剂的tm ax分别为3.133 h和1.627 h,MRT分别为10.362 h和3.297 h,mρax分别为1.512 2 mg.L-1和0.718 9 mg.L-1。结论固体脂质纳米粒能够显著改善大鼠体内紫杉醇的药动学行为,有利于其更好地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在SD大鼠体内的口服药动学情况。方法:大鼠单剂量灌胃给予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和游离药姜黄素,眼底静脉丛取血,以醋酸乙酯处理血浆样品,尼群地平为内标,高效液相法(HPLC)测定血浆中姜黄素的含量,并用药物与统计(Drug and Statistics,DAS)软件分析处理药动学数据。结果: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和游离药姜黄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均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和游离药姜黄素的药动学参数分别如下: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为(798.00±64.44)μg·h·L-1和(108.78±14.22)μg·h·L-1,药时曲线下总面积(AUC0-∞)为(939.49±114.18)μg·h·L-1和(126.99±28.14)μg·h·L-1,峰浓度(Cmax)为(93.84±5.66)μg·L-1和(72.46±2.66)μg·L-1,消除半衰期(t1/2)为(17.16±1.61)h和(4.71±1.18)h,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AUC0-t、AUC0-∞、Cmax和t1/2分别提高了7.34,7.40,1.30和3.64倍。结论: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体内消除慢,血药浓度高,且明显提高了姜黄素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毛兰素固体脂质纳米粒(erianin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ER-SLN)在大鼠中的药动学行为以及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方法:制备ER-SLN,大鼠静脉注射毛兰素混悬液(free ER)及ER-SLN,小鼠静脉注射free ER及ER-SLN,HPLC法测定各组织(血浆、心、肝、脾、肺、肾、脑)中的毛兰素含量,对测得的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注射后ER-SLN在大鼠体内的AUC0-t、MRT0-tt1/2分别是free ER组的2.14,1.85,1.46倍;组织分布学考察表明ER-SLN在肝脏中的相对摄取率(Re)最高(1.37),同时ER-SLN在各组织中的靶向效率(Te)均大于1,对肝脏的选择性明显强于free ER。结论:毛兰素制备成纳米粒后能明显延长药物在大鼠体内的平均驻留时间(MRT),增大AUC和Cmax值,提高生物利用度,同时在小鼠肝脏中能有效富集,减慢在肝脏中的清除速率,具有较明显的肝被动靶向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联苯双酯固体脂质纳米粒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制备联苯双酯固体脂质纳米粒,大鼠尾静脉注射给药,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时间血浆中联苯双酯的浓度,通过3P97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药动学研究表明联苯双酯固体脂质纳米粒消除较慢,生物利用度较高,无论是药物溶液还是纳米混悬液,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均符合二室模型。结论:与药物溶液相比,联苯双酯固体脂质纳米粒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同时还能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8.
《中南药学》2017,(6):772-776
目的制备并评价卡马西平固体脂质纳米粒(CBZ-SLN),考察其单次给药后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方法采用高温乳化-低温固化法制备CBZ-SLN,并对其进行评价;小鼠随机分为CBZ-SLN组、卡马西平(CBZ)+维拉帕米(Ver)组、CBZ-SLN+Ver、CBZ+SLN组和CBZ组,每组50只,分别腹腔注射后,收集10、15、30、45、60、120、240、360、480和600 min血浆与脑组织,并采用HPLC测定卡马西平的浓度。结果 CBZ-SLN多为球形,平均粒径为(310.20±10.04)nm,Zeta电位为(-30.50±0.98)m V,包封率为(70.9±3.0)%;与CBZ组相比,CBZ-SLN组和CBZ+Ver组CBZ的AUC分别增加88%和64%,t1/2显著增加,而CL显著降低。此外,与CBZ组和CBZ+SLN组相比,CBZ-SLN组和CBZ+Ver组CBZ脑药浓度显著增加。结论 CBZ-SLN具有一定的缓释性,且可有效提高CBZ的脑药浓度,这可能与CBZ-SLN抑制P-糖蛋白(P-gp)对CBZ的外排,增加其在脑内的驻留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索拉非尼固体脂质纳米粒冻干粉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方法: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和冷冻干燥法制备索拉非尼固体脂质纳米粒冻干粉,将8只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于耳缘静脉注射索拉非尼溶液和索拉非尼固体脂质纳米粒冻干粉20 mg·kg-1,在设计的时间点从另一侧耳缘静脉取血。采用HPLC法测定索拉非尼在全血中的药物浓度,3P97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家兔静脉注射给药后,索拉非尼溶液和固体脂质纳米粒冻干粉的AUC分别为12.29、87.06 mg·L-1.h,半衰期分别为3.44、28.50 h,CLs分别为1.63、0.23 L·kg-1.h-1,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过程分别符合二室模型和一室模型。结论:固体脂质纳米粒冻干粉能够明显改善家兔体内索拉非尼的药动学行为,与索拉非尼溶液相比,其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同时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有利于其更好地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口服固体脂质纳米粒(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LN)和经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修饰后的SLN(pSLN)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及药效。方法 采用水性溶剂扩散法制备SLN,用聚乙二醇单硬脂酸酯(PEG2000-SA)修饰以提供亲水基团;测定其粒径、Zeta电位、表面元素、接触角和稳定性;以DiR为荧光标记物,测定SLN及pSLN制剂经口服给药后的体内组织分布;以阿霉素为模型药物,考察口服脂质纳米给药系统的体内抗肿瘤活性及安全性。结果 SLN经PEG修饰后,得到的pSLN制剂粒径降低,Zeta电位约为-20 mV,表面亲水性及体内稳定性增加;经口服给药后,pSLN在肿瘤组织有聚集,且经PEG修饰后的纳米粒在组织中的滞留时间可显著延长;在荷瘤裸鼠模型动物上的药效学结果显示,PEG修饰口服脂质纳米给药系统在改善药效的同时,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给药系统的安全性。结论 PEG修饰改善了口服纳米给药系统的生物分布及药效,提高了给药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大黄素(EMO)固体脂质纳米粒(SLN)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情况和肝靶向性。方法:72只小鼠分为2组,分别尾ivEMO-SLN混悬液和EMO溶液,在给药0.083、0.250、0.500、1.000、2.000、6.000h时分别取样,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浆、心、肝、脾、肺、肾中EMO的浓度,计算EMO-SLN对EMO的药物总靶向效率摄取率(re)、总靶向性(Te)。结果:肝中所得r和Te值均为最高。结论:EMO-SLN具有较高的肝靶向性,且强于EMO。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水飞蓟宾脂肪乳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及组织分布。方法:采用水飞蓟宾注射液为对照,3P97药动学软件拟合药动学模型并计算药动学参数,采用相对摄取率(Re)、总靶向系数(Te)、药物分布效率(Rte)评价飞蓟宾脂肪乳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及靶向性。结果:水飞蓟宾脂肪乳在大鼠体内符合二室模型,其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1/2α=(0.6237±0.0978)h,t1/2β=(19.7513±2.1372)h,CL=(0.0024±0.0009)mL/(kg·h),AUC0→∞=(239.0117±15.2613)mg·h/L。肝脏和脾脏中的Re分别为2.417和2.042,Rte分别为2.241和1.890。结论:与水飞蓟宾注射液相比,水飞蓟宾脂肪乳能提高对肝脏,脾脏的趋向性,有利于提高其疗效。  相似文献   

13.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 (SLN) are already under investigation as a pharmaceutical tool able to change the pharmacokinetic and biodistribution of carried molecules. SLN are able to target drugs to lymph after duodenal administration and to overcome the Blood Brain Barrier (BBB). In this study, superparamagnetic SLN have been prepared, have colloidal size, in vitro analysis showed relaxometric properties similar to Endorem®. In vivo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with both SLN and Endorem® showed that superparamagnetic SLN have slower blood clearance than Endorem®. MRI data are consistent with CNS uptake of SLN lasting up to the end of the experiment (135 min). These findings confirm the ability of SLN to overcome the BBB; SLN might be used as a CNS MRI contrast agent.  相似文献   

14.
黄芩苷固体脂质纳米粒体外释放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黄芩苷固体脂质纳米粒的体外释药规律。方法:采用动态透析技术研究黄芩苷固体脂质纳米粒的体外释药性能,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苷含量,以累积释药百分率进行不同模型的拟合。结果:黄芩苷固体脂质纳米粒的释放曲线符合Hixon-crowell方程,t≈3h。结论:黄芩苷固体脂质纳米粒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5.
阿克拉霉素A固体脂质纳米粒冻干针剂体外释药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阿克拉霉素A固体脂质纳米粒 (ACM -SLN)冻干针剂的体外释放规律。方法 :采用动态透析技术测定ACM -SLN冻干针剂的体外释药百分率 ,用不同的方程对其释药百分率进行拟合。结果与结论 :一级动力学方程和Weibull模型拟合结果较好 ,ACM -SLN冻干针剂的释药规律最接近一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6.
洪海军 《中国药房》2010,(13):1184-1186
目的:研究羟基喜树碱(HCPT)脂肪乳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及组织分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静脉注射HCPT脂肪乳后大鼠血浆及组织中HCPT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并分析药物在组织中的分布情况,并与静脉注射HCPT溶液比较。结果:HCPT脂肪乳和溶液在大鼠体内药动学过程呈二室吸收模型,t1/2α分别为(0.081±0.011)h、(0.517±0.721)h,t1/2β分别为(0.778±0.107)h、(0.3890±0.053)h,AUC(0~4h)分别为(1.619±0.223)μg·h·mL-1、(2.031±0.280)μg·h·mL-1,Cl(S)分别为(114.3±15.7)mL·h-1、(100.3±13.8)mL·h-1;与溶液比较,静脉注射HCPT脂肪乳后HCPT在肝、肺、脾、脑中的浓度更高。结论:与HCPT溶液剂型比较,脂肪乳剂型更能提高药物对肝、肺、脾、脑的趋向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盐酸二甲双胍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和组织分布。方法:小鼠灌胃给予盐酸二甲双胍200mg·kg-1,并在给药后0、0.33、0.67、1、2、3、4、6、8、10h共10个时间点采集血样和小肠、肾、肝、胃、肌肉、肺、脾、心脏组织样品(每个时间点小鼠3只),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并计算血浆和各组织样品中二甲双胍的浓度。用DAS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盐酸二甲双胍在小鼠体内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AUC为(52.93±2.34)mg·h·L-1,CL为(0.059±0.002)L·h-1,t1/2为(3.61±0.22)h,tmax为0.67h,Cmax为(18.61±0.78)mg·L-1。在给药后0.67h,所有的组织中都能检测到二甲双胍;给药后10h,心、肝、脾、肺中已检测不到二甲双胍。各组织的AUC值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小肠、肾、胃、肝、肌肉、肺、心、脾。结论:盐酸二甲双胍进入小鼠体内后吸收及清除都较迅速,且在小鼠体内分布广泛,但在各组织分布情况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