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海洋贝类提取物抗氧化作用及对血小板聚集功能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 研究海洋贝类提取物 (EMS)抗血小板聚集及抗氧化作用 ,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 (AS)作用机制。②方法 采用二磷酸腺苷 (ADP)和胶原作诱导剂进行体内及体外血小板聚集实验 ,观察EMS对大鼠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采用快速微量法检测EMS对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 (T SOD)及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 (MDA)含量的影响。③结果 EMS体外用药 (9.76、2 9.2 7、4 8.78g/L)可显著降低胶原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 (F =1 2 .6 1~ 6 7.2 0 ,q =2 .76~ 1 1 .37,P <0 .0 5、0 .0 1 ) ;在体内实验中 ,EMS(5、1 0、2 0 g/kg)灌胃给药对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率无明显影响 (F =0 .39~ 2 .0 1 ,P >0 .0 5 ) ;EMS(5、1 0、2 0g/kg)灌胃给药可显著升高大鼠血清T SOD的活性 (F =85 .4 3,q=9.2 0~ 1 9.6 1 ,P <0 .0 1 ) ,EMS 1 0 g/kg灌胃并可降低MDA含量 (F =9.6 8,q =3.6 1 ,P <0 .0 5 )。④结论 EMS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磷酯酶C抗实验性血栓形成和促纤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磷酯酶C(phospholipaseC ,PLC)对实验性血栓形成和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 :运用下腔静脉结扎法制造大鼠血栓形成模型 ,研究PLC对实验性血栓形成的影响并与尿激酶 (UK)比较 ;运用纤维蛋白平板法、双缩脲法、加钙法研究PLC对人和家兔体内、外纤溶功能的影响。结果 :PLC 173U kg与对照组相比可明显降低血栓的重量和长度 (P <0 .0 5 ) ,但对血栓形成率作用不明显 ,其作用比UK 2 2 2U kg稍弱 ;PLC能溶解标准、加热纤维蛋白平板 ,表现出较强的促纤溶活性 ;PLC在体外能显著降低人、家兔血浆纤维蛋白原 (Fg)和血浆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ELT)(P <0 .0 5 ) ;PLC在体内能显著降低家兔Fg和ELT(P <0 .0 5 )。结论 :PLC具有抗实验性血栓形成和促纤溶活性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全蝎提取液对血液凝固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研究全蝎提取液对血液凝固的影响,方法:采用全蝎提取液给家兔,小鼠静脉注射,并测定其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血栓重量,纤维蛋白原含量及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的变化。结果:全蝎提取液对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使血栓重量明显减轻(P<0.01),纤维蛋白原含量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明显减少(P<0.01),结论:全蝎提取液可通过促进纤溶,抑制血小板聚集而抑制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4.
王萍  李彗风  宋鲁卿 《齐鲁医学杂志》2004,19(5):423-424,426
①目的 观察血塞通对 2型糖尿病血液流变学、红细胞流变性、甲襞微循环改变的影响。②方法86例 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4 5例 )口服血塞通 ,安慰剂组 (4 1例 )口服安慰剂 ,疗程为 2个月。观察 2组服药后血液流变学、红细胞流变性、甲襞微循环的变化 ,并与对照组 (38例 )进行比较。③结果  2型糖尿病病人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聚集率明显升高 ,红细胞变形性明显降低 ,甲襞微循环血流速度减慢 (F =7.5~ 17.2 ,q =4 .2~ 8.4 ,P <0 .0 5、0 .0 1)。血塞通能降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聚集率 ,并能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 ,加快甲襞微循环血流速度 (q =4 .0~ 11.9,P <0 .0 5、0 .0 1)。④结论 血塞通能明显改善 2型糖尿病病人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红细胞聚集 ,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 ,加快甲襞微循环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5.
心房颤动并发心力衰竭的纤溶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①目的 了解心房颤动并发心力衰竭病人纤溶系统改变及其临床意义。②方法 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 64例心房颤动并发心力衰竭病人、35例单纯心房颤动病人及 2 2例健康人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 (t 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活性 (PAI 1 )、血浆凝血因子Ⅰ (Fg)浓度及血浆D 二聚体 (D Dimer)含量。 ③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心房颤动并发心力衰竭病人及单纯心房颤动病人血浆t PA降低 (F =30 .951 ,q =1 5 .2 86 ,33 .875 ,P <0 .0 1 ) ,PAI 1升高 (F =1 1 .667,q =6 .2 78,1 2 .471 ,P <0 .0 1 ) ,Fg及D Dimer无明显差异 (F =1 .658,2 .364 ,P >0 .0 5)。与无心力衰竭的心房颤动病人比较有心力衰竭的心房颤动病人t PA降低 (q =1 5 .2 86 ,P <0 .0 1 ) ,PAI 1升高 (q =7.0 71 ,P <0 .0 1 ) ,且随心力衰竭程度加重 ,t PA降低及PAI 1升高更明显 (F =2 3 .0 1 0 ,2 6 .2 0 0 ,q =3 .0 89~ 6 .769,P <0 .0 5)。④结论 心房颤动并发心力衰竭病人血浆存在低纤溶状态 ,且随心力衰竭程度加重而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6.
梁英  刘同涛  田庆印 《齐鲁医学杂志》2004,19(5):408-409,411
①目的 探讨氨氯地平对溶血磷脂酰胆碱致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②方法 采用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观察氨氯地平对溶血磷脂酰胆碱所致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产生和分泌一氧化氮 (NO)及其合酶 (eNOS)、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PAI 1)及乳酸脱氢酶活性变化的影响。③结果 溶血磷脂酰胆碱明显增加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活性 ,提高细胞死亡率 ,增强PAI 1的活性 ,抑制eNOS及t PA的活性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F =17.93~ 88.6 8,q =4 .0 1~ 2 0 .88,P <0 .0 5 )。而氨氯地平对溶血磷脂酰胆碱致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F =6 .34~ 11.2 2 ,q =5 .33~ 13.2 2 ,P <0 .0 5 )。④结论 氨氯地平对溶血磷脂酰胆碱致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蚓激酶溶栓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蚓激酶在兔动 静脉旁路血栓形成模型中的溶栓作用。方法 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 6组 :模型组 ,生理盐水对照组 ,蚓激酶小剂量组 (2 5 μg kg) ,中剂量组 (5 0 μg kg) ,大剂量组 (10 0 μg kg) ,尿激酶阳性对照组 (2×10 4 U kg)。采用家兔颈动 静脉旁路模型 ,测定蚓激酶的溶栓作用 ;心脏取血 ,测定蚓激酶对血浆纤维蛋白原 (FIB)、血浆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ELT)、纤维蛋白裂解产物 (FDP)等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 蚓激酶中剂量组与大剂量组可使ELT缩短 ,使血栓重量减轻 ;蚓激酶大、中、小剂量组可使FDP显著增多 ;蚓激酶对FIB影响不明显。结论 蚓激酶有抑制血栓形成 ,激活纤溶活性的作用 ,具有较好溶栓效力。  相似文献   

8.
李鸿雁  刘志勇  吴熹 《现代医学》2002,30(4):221-223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时联合应用小剂量抑肽酶与大剂量氨甲苯酸纤溶系统和血小板的影响。方法  30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 (n =15 )和对照组 (n =15 )。对照组在预充液中加入抑肽酶 2× 10 6KIU ,实验组在其基础上加用大剂量氨甲苯酸 40mg·kg-1。结果 实验组纤溶酶原 (PLG)、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D 二聚体 (D D)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纤维蛋白原 (Fg)值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两组间激肽释放酶原 (PK)、血栓素B2(TXB2 )和 6 酮 前列腺素F1a( 6 K PGF1a )值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术后 2 4h出血量实验组较对照组减少 2 8.1%,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电镜检查对照组血小板出现伪足、微管扩张 ,偶有脱颗粒 ,少数血小板发生凝集 ;而实验组血小板形态改变轻微。结论 体外循环时联合应用小剂量抑肽酶与大剂量氨甲苯酸能更有效地抑制高纤溶活性及保护血小板功能 ,从而进一步减少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9.
侧脑室注射红霉素对糖尿病大鼠胃窦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①目的 探讨红霉素 (EM)对糖尿病模型大鼠胃窦运动的中枢作用机制。②方法 应用清醒大鼠胃窦运动记录技术 ,观察了侧脑室微量注射EM对糖尿病模型大鼠胃窦运动的影响。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 4组 :对照组 (A组 )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 2 μL ;B组侧脑室注射EM 5 0 μg ;C组侧脑室注射EM 10 0 μg ;D组侧脑室注射GM 10 9+EM .③结果 B组 5min时胃收缩幅度变化率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F =16 .4 2 ,q =2 .4 6 ,P <0 .0 5 ) ;C组 5min时胃收缩幅度变化率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F =16 .4 2 ,q =3.5 2 ,P <0 .0 5 ) ,10min时差异有显著性 (F =15 .71,q =3.38,P <0 .0 5 ) ,15min时差异有显著性 (F =8.5 5 ,q =3.12 ,P <0 .0 5 ) ;C组 5min时胃收缩幅度变化率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F =11.2 4 ,q =3.2 5 ,P <0 .0 5 )。B组 5min时胃收缩频率增加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F =11.2 4 ,q =3.12 ,P <0 .0 5 ) ;C组 5min时胃收缩频率与A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F =11.2 4 ,q =3.0 2 ,P <0 .0 5 ) ,10min时差异有显著性 (F =14 .18,q =3.6 0 ,P <0 .0 5 ) ,15min时差异有显著性 (F =13.77,q =3.4 9,P <0 .0 5 )。侧脑室给予胃动素受体拮抗剂GM 10 9(2 μg)可阻断EM(10 0 μg)对胃窦运动幅度和收缩频率的影响。 ④结论  相似文献   

10.
益母草对心肌缺血大鼠血液流变学及血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益母草注射液对心肌缺血大鼠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血小板聚集率及体外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室支复制心肌缺血的动物模型.心肌缺血1小时后从尾静脉注入益母草注射液,缺血2小时后取血栓测各项指标.结果益母草注射液能明显降低大鼠心肌缺血过程中升高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沉及血浆纤维蛋白原(P<0.01~0.001),并可降低二磷酸腺苷(ADP)及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0.05~0.01);显著抑制体外血栓的形成,其主要表现为使血栓长度明显缩短(P<0.01),血检湿重和干重显著减轻(P<0.05~0.01).结论益母草注射液可减轻心肌缺血过程中血液粘度的升高,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因而具有抗心肌缺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小剂量尿酸氧化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 探讨小剂量尿酸氧化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②方法 将106例急性脑硬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应用脱水剂、活血化淤、脑保护剂及抗凝剂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尿酸氧化酶治疗。③结果 在治疗后24h,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评分差异无显著性(F=4.66,q=12.11,9.87,P<0.05;F=6.23,q=17.83,11.91,P<0.05;6h以内与7-24h溶栓治疗在7d,30d的临床评分也有显著性差异(q=7.29,8.16,P<0.05)。④结论 小剂量尿酸氧化酶治疗急性脑硬死在临床上有一定的疗效,并且安全、方便。溶剂时间越早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2.
①目的 用体外实验探讨加压氧 (HBO)对阿糖胞苷 (Ara c)诱导急性髓性白血病 (AML)细胞凋亡的影响。②方法 在AML病人的单个核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Ara c,观察经HBO处理和未经HBO处理两组凋亡细胞形态 ,并测定各组细胞活性、Bax/Bcl 2积分比值和原位细胞凋亡 (TUNEL)阳性率。③结果 药物加HBO组具有典型凋亡特征的AML细胞活性明显低于药物未经HBO处理组 (F =7.75 ,q =2 .4 1,P <0 .0 5 ) ;Bax/Bcl 2积分比值明显高于未经HBO处理组 (F =10 .0 6 ,q =3.97,P <0 .0 5 ) ;TUNEL阳性率明显高于未经HBO处理组 (F =30 .79,q =4 .4 4 ,P <0 .0 1)。④结论 HBO增强了AML细胞对阿糖胞苷的敏感性 ,使得阿糖胞苷体外诱导AML细胞凋亡增加。  相似文献   

13.
恶性肿瘤病人手术及化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病人手术及化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②方法 采用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对 86例恶性肿瘤病人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动态检测 ,并对部分病人化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进行比较。③结果 恶性肿瘤病人T淋巴细胞亚群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 (F =30 .59~60 3 .58,q=2 .98~ 42 .0 2 ,P <0 .0 5) ;手术后 1周与手术前比较T淋巴细胞亚群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 (q =0 .2 4~ 2 .2 2 ,P >0 .0 5) ;手术后 3周与术前比较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提高 (q =9.2 6~ 41 .81 ,P <0 .0 1 ) ,与正常人比较也有显著差异 (q=2 .98~ 1 9.36 ,P <0 .0 5)。化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各项指标均没有显著变化 (t=0 .81~ 1 .1 0 ,P均 >0 .0 5)。④结论 手术创伤对恶性肿瘤病人T淋巴细胞亚群有一定影响 ,并且在疾病的各个阶段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化疗对恶性肿瘤病人T淋巴细胞亚群可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氯沙坦对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并发高血压血液透析病人的血压及其尿蛋白、血尿酸和左心室功能影响。②方法 将 88例病人随机分为 3组 ,研究组采用氯沙坦 +硝苯地平 ,对照 1组采用苯钠普利 +硝苯地平 ,对照 2组采用哌唑嗪 +硝苯地平 ,共治疗 84d .定期检测动脉血压、尿蛋白、血尿酸以及左室舒张期内径。③结果  3组降压作用相当 (F =0 .2 5 1,P均 >0 .0 5 ) ,研究组和对照 1组尿蛋白较治疗前明显减少 (t =2 .75 9,2 .80 7,P均 <0 .0 1) ,研究组与对照 2组比较治疗后尿蛋白下降明显 (F =6 .5 45 ,q =2 .983,P <0 .0 1)。研究组和对照 1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与治疗前比较明显缩小 (t=2 .36 4,2 .2 97,P均 <0 .0 5 ) ,研究组较对照 2组变化明显 (F =3.889,q =2 .5 74,P <0 .0 5 )。研究组用药后血尿酸降低明显 (t=2 .5 71,P <0 .0 5 ) ,与对照 1组和对照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4.12 3,q=2 .485 ,2 .5 6 1,P均 <0 .0 5 )。未发现肝功能恶化及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④结论氯沙坦降压效果好 ,副作用少 ,是治疗尿毒症血液透析病人高血压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5.
肿瘤病人红细胞免疫功能与自然杀伤细胞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①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病人红细胞免疫功能与自然杀伤 (NK)细胞活性的关系。②方法 选择原发性肺癌、卵巢癌及白血病病人各 2 0例为研究对象 ,以 2 0名健康人为正常对照 ,采用免疫黏附法测定红细胞黏附肿瘤细胞的能力 ,采用MTT法测定NK细胞活性。③结果 恶性肿瘤病人红细胞黏附肿瘤细胞的能力和NK细胞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F =9.2 9、12 .85 ,q =5 .15~ 7.86 ,P <0 .0 1) ;正常人红细胞胞质液可以显著提高自身及病人NK细胞活性 (F =4 .32~ 5 .89,q =3.96~ 4 .4 9,P <0 .0 5、0 .0 1)。④结论 红细胞免疫功能与NK细胞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肾病与肾性高血压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高血压肾病及肾性高血压与胰岛素抵抗 (IR)的关系 ,判定IR的程度。②方法 测定2 9例原发性高血压肾功能正常者 ,30例高血压肾病肾衰竭者 ,2 5例肾性高血压肾功能正常者 ,2 8例肾性高血压肾衰竭者及 2 2例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和血浆胰岛素 ,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③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肾功能正常病人、高血压肾病肾衰竭者及肾性高血压肾衰竭者胰岛素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差别具有显著性 (F =6 .2 7,q =3.0 6~9.48,P <0 .0 5 ,0 .0 1) ,胰岛素敏感指数降低 (F =7.45 ,q =3.5 7~ 10 .6 0 ,P <0 .0 5 ,0 .0 1) ;其中高血压肾病肾衰竭组胰岛素浓度亦高于原发性高血压肾功能正常组及肾性高血压肾衰竭组 ,差别具有显著性 (F =6 .2 7,q =3.2 5 ,3.92 ,P <0 .0 5 ) ,胰岛素敏感指数亦低于后两组 (F =7.45 ,q =3.6 2 ,4.18,P <0 .0 5 )。④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肾功能正常者、高血压肾病肾衰竭者及肾性高血压肾衰竭者均存在IR ,其中高血压肾病肾衰竭者IR程度较重  相似文献   

17.
①目的 探讨扇贝多肽 (PCF)对大鼠脑缺血半影区内Bcl 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②方法 应用线栓法制作Wistar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 (MCAO)模型 ,MCAO模型大鼠随机分为PCF治疗组、蒸馏水组和模型组。假手术组手术过程同MCAO模型组 ,但不闭塞大脑中动脉。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脑组织缺血半影区Bcl 2和Bax蛋白的表达。③结果 模型组及蒸馏水组大鼠脑缺血半影区Bcl 2蛋白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F =6 83.78,q =2 1 .1 3、2 4 .74 ,P <0 .0 1 ) ;PCF组脑缺血半影区Bcl 2蛋白则呈过表达 ,与模型组及蒸馏水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q =38.0 8、4 1 .6 9,P <0 .0 1 )。模型组及蒸馏水组大鼠脑缺血半影区Bax蛋白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 (F =5 90 .4 38,q =4 9.5 7、5 1 .98,P <0 .0 1 ) ;PCF治疗组脑缺血半影区Bax蛋白的表达则受到抑制 ,与模型组及蒸馏水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q =2 3.80、2 6 .2 3,P <0 .0 1 )。 ④结论 PCF能防止大鼠脑缺血后缺血半影区内神经元的凋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牛磺酸对紫外线所致小鼠脾细胞DNA损伤的影响。②方法小鼠饲料中分别添加牛磺酸、维生素C(VitC)和维生素E(VitE)喂养112d后,荧光法(FADU法)检测小鼠脾细胞DNA链的断裂程度,并与对照组比较。③结果紫外线照射前,小鼠脾细胞DNA链断裂程度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F=0.8756,P>0.05);紫外线照射后,牛磺酸、VitC,VitE各组脾细胞DNA双链剩余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F=20.45,q=3.01~4.08,P均<0.05)。④结论牛磺酸可减轻紫外线对小鼠脾细胞DNA分子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