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迅 《西部中医药》1996,9(3):29-29
阳和汤临床应用邓迅平凉市四十铺卫生院(744000)阳和汤出自清代《外科全集》。是用以治疗外科阴证的主要方剂。用阳和汤加味治疗人体不同部位的阴疽,疗效满意,兹述如下。1舌下痰核邓某,男,2岁。舌下囊肿如李核2个月,加重1周。于1989年6月在某院住院...  相似文献   

2.
王忠明  邱勇 《河北中医》1992,14(5):26-27
阳和汤出自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由麻黄、鹿角胶、肉桂、炮姜、白芥子、甘草组成。功主温阳散寒,通脉消滞,善治阳虚寒凝痼疾,是外科治疗阴疽的常用方。我们以此方随证加减,治疗一些内科疾病,亦每获卓效。现举案如下。 1 哮喘李某,男,19岁,农民。1987年2月25日诊。患者自幼哮喘,每年冬春两季均有发病。1月前因感冒而哮喘发作,经用西药抗生素、解痉平喘药及中药定喘汤、苏子降气汤等治疗,效不显。症见胸闷喘息,张口抬肩,痰鸣  相似文献   

3.
阳和汤出自清代名医王洪绪的《外科证治全生集》,由熟地黄、鹿角胶、肉桂、炮姜、麻黄、白芥子、甘草7味药物所组成。是治疗外科阴疮的著名方剂,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效,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一切阴疽。笔者临床应用阳和汤加减治疗各种病证,效果显著,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4.
阳和汤的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阳和汤出自清代王洪绪《外科全生集》,其药物组成为熟地黄、白芥子、鹿角胶、肉桂、炮姜炭、麻黄、生甘草,其具有温阳益精血,散塞通凝滞之功效,是主治一切阴疽的著名方剂。方名“阳和”引系阳光普照,塞凝顿解之意,笔者以本方加减施用于内科疾病,均获良效,今就临床所得简介于下。1痛经 患者,女,28岁,1995年10月6日初诊。主诉:1994年5月在河渠涉水洗衣服一天,正值行经,之后行经3日中止,少腹隐隐作痛,未与介意,嗣后每月经行少腹胀痛,痛剧及腰部,形寒怯冷,出冷汗,按之或得热痛减,经行量少,色淡,兼见少…  相似文献   

5.
阳和汤是山清代外科名医王洪绪献出的祖传秘方,原方由麻黄,熟地,肉桂,鹿角胶,白芥子,炮姜炭,生甘草等七味药物组成,主治“流注,贴骨疽,鹤膝风,乳岩,擅疬,痿瘤”等多种外科疾病,因为本方主要功能是温阳补血,散寒通滞故对于一切血虚寒凝之证,  相似文献   

6.
阳和汤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和汤出自《外科全集》,由熟地、鹿角胶、炮姜、肉桂、麻黄、白芥子、甘草组成.具有温阳通脉,散寒化淤之功,用于外科治疗阴疽寒证.笔者用此方治疗疑难病证,每获异病同治之效.兹介绍治案三则如下.  相似文献   

7.
8.
阳和汤出自《外科证治全生集》。为治疗阴证疮疡的著名方剂。根据本方具有的温阳补血、宣通血脉、散寒祛痰之功效 ,笔者将之用于治疗骨伤科肝肾不足、阳虚寒凝的疾患 ,疗效满意 ,今介绍如下 :1 腰腿痛  陈×× ,男性 ,6 5岁。 1 996— 1 0— 5日初诊。诉有右腰腿痛反复发作史近十年 ,劳累后易发。本次发病于一月前 ,因搬运重物后出现右腰腿痛复发 ,俯仰活动不利。在外院服药和推拿治疗多日 ,未见明显改善。CT检查 :提示椎管狭窄 ,L 4 / 5椎间盘突出 (右侧型 )。症见右侧腰腿串痛酸麻 ,脊强身歪 ,跛行 ,不能久站 ,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相似文献   

9.
杨宏勇 《陕西中医》2002,23(5):462-464
阳和汤出自清·王维德所著《外科症治全生集》原著用于阳虚寒凝之阴疽证的治疗。笔者在临床实践中 ,将其运用于多种内科疾患 ,取得效果满意 ,现择例介绍于下。   1 坐骨神经痛 康某 ,男 ,40岁。 1 995年 3月 8日初诊。患者 1月前因出现右下肢放射性疼痛 ,服用卡马西平等药无明显效果 ,遂求治于中医。诊见 :“右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呈放射样疼痛 ,咳嗽或活动时加重 ,喜热恶寒 ,得热略舒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舌质淡、苔白略腻 ,脉沉紧。辨证为寒湿阻络。治拟散寒祛湿 ,温阳和血通络。处方 :鹿角胶 (烊化 )、络石藤、雷公藤各 1 0 g…  相似文献   

10.
沈为民 《江西中医药》1989,20(3):25-25,23
一、妇女白崩证:廖某某,40岁,已婚,清洁工,1985年12月10日初诊。患者形体憔悴,平素月经愆期,带下清稀绵绵。刻诊:月经愆期已50余天未至,近日来头晕腰酸,少腹坠胀,今晨白带最突增,质稀而势如崩注,约过刻时一注。头晕眼花,腰酸膝软,下肢欠温,小溲清长,舌淡胖大有齿痕,苔润,脉沉  相似文献   

11.
阳和汤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和汤出自王洪绪的《外科全生集》,由熟地、鹿角胶、白芥子、肉桂、麻黄、炮姜、生甘草组成,功能温补和阳、散寒通滞,主治一切阴疽、附骨疽、流注、鹤膝风等属于阴寒者,笔者以辨证施治应用于内科病治疗,收到良好效果。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临床研究,寻求古方的新功效。方法运用阳和汤加减治疗常见妇科疾病。结果该方加减运用治疗妇科常见疾病疗效明显。结论古方新用,效果明显,有益于拓宽古方的运用范围。  相似文献   

13.
周孜 《北京中医》1991,(2):49-52
阳和汤出自清代外科名医王洪绪所著《外科全生集》一书,由熟地、白芥子、鹿角胶、肉桂、炮姜、麻黄、生甘草等七味药组成,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为治疗外科一切阴疽证的著名方剂。王氏在阴疽治法中强调“阴疽色不明而散漫者乃气血两虚也。患之不痛而平塌者毒痰凝结也,治之之法,非麻黄不能开其腠理,非肉桂、炮姜不能解其寒凝。此三味虽酷暑不可缺一也,腠理一开,寒凝一解,气血乃行,毒亦随之消矣。”用于阳虚阴寒之证,  相似文献   

14.
笔者临床运用阳和汤加减治疗骨科疾患,获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1 多发性骨髓瘤丁某某,女,44岁,病历号:61763,1981-12-06初诊。主诉:1981-01开始腰痛,昼轻夜重,动则痛甚。不发烧,无盗汗。1981-01-20X光片提示:L1呈楔状变形。外科诊为第1腰椎结核,给予抗痨治疗后,曾一度缓解。自1981-09以来,又感腰痛,两肋疼痛并伴有轻度发烧,而于1981-10-06再次住入我院外科,然经抗痨治疗,病情不但不见好转,反而逐渐加重,终至卧床不起。1981-10-26X光片提示:两侧肋骨皆有不同程度之斑驳状透明区,右侧肱骨上端亦有同样改变。化验室检查,尿常规:蛋白 ,脓…  相似文献   

15.
王凡 《中成药》1989,11(12):37-38
阳和汤首载于《外科证治全生集》,是治疗一切阴疽之名方。近年来,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用于内、外妇、皮肤等科。治疗坐骨神经痛、重症肌无力、癫痫以及心律失常、甲状腺瘤等,均获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阳和汤出自清代著名中医外科学家王洪绪的《外科全生集》,为阴疽内清之名方。本方用熟地一两,鹿角胶(炖化、冲服)三钱,炒白芥子(研)二钱,肉桂(研)、生甘草各一钱,炮姜炭、麻黄各五分组成。具有补而不滞,温而不燥的特点。近年来,广泛用于临床各科治疗多种疾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兹就其临床应用近况,作一回顾性综述。  相似文献   

17.
彭世桥  洪彪 《光明中医》2000,15(5):21-22
阳和汤方出清·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 ,由熟地、肉桂、麻黄、鹿角胶、白芥子、姜炭、生甘草等七味药物组成 ,是治疗阴疽的著名方剂。方中熟地滋阴填精、补血 ;肉桂温阳散寒 ,通血脉 ;干姜温中散寒 ;鹿角胶“益阳补肾 ,强精活血” ,麻黄宣畅气机 ,通达腠理 ,散寒解凝 ,开关通窍 ;白芥子利气豁痰 ,除寒暖中 ,甘草调和诸药。因而据笔者理解 ,其作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即温补肾阳 ,填精补血 ,散寒化痰除湿 ,临床适证用于肾阳虚损 ,精血不足 ,阴寒痰湿而致各种男科病证 ,常有佳效。兹举数则 ,公诸同道 ,以供参考。1 不射精证陈某某 ,男 ,2 5…  相似文献   

18.
周孜 《中成药》1992,14(6):36-37
阳和汤为外科治疗一切阴疽的著名方剂。该方虽为外科阴疽证而设,然而临床只要抓住“肾阳虚衰、阴寒内盛”这个主要病机、奉理执法,用治内、外、妇、儿等各科多种疾病,也同样取得较好的疗效。本文主要介绍了阳和汤在临床应用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9.
20.
阳和汤出自《外科全生集》,方由熟地、鹿角胶、白芥子、肉桂、炮姜、麻黄、甘草等七味药组成。功具温阳补血 ,散寒通滞之效 ,犹如离照当空 ,阴霾悉除 ,故有阳和之名。专为治疗阳虚寒凝之阴疽证而设。笔者临证变通其用 ,以本方加减治疗多种疾病 ,收到满意的效果 ,现举例报道如下。1 腰腿痛患者 ,男 ,59岁 ,1997年 6月 5日初诊。患腰痛 5年余 ,连及右腿 ,每因劳累及寒凉而加重 ,在某医院诊断为“坐骨神经痛”,经中西药物治疗痛无减轻 ,近日又因触风冒雨致使症状加重 ,腰部酸痛不能转侧 ,右下肢麻木冷痛 ,肢软行难 ,舌质暗淡 ,苔薄白 ,脉沉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