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阳和汤出自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由麻黄、鹿角胶、肉桂、炮姜、白芥子、甘草组成。功主温阳散寒,通脉消滞,善治阳虚寒凝痼疾,是外科治疗阴疽的常用方。我们以此方随证加减,治疗一些内科疾病,亦每获卓效。现举案如下。 1 哮喘李某,男,19岁,农民。1987年2月25日诊。患者自幼哮喘,每年冬春两季均有发病。1月前因感冒而哮喘发作,经用西药抗生素、解痉平喘药及中药定喘汤、苏子降气汤等治疗,效不显。症见胸闷喘息,张口抬肩,痰鸣 相似文献
3.
吴小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5):132-132
阳和汤出自清代名医王洪绪的《外科证治全生集》,由熟地黄、鹿角胶、肉桂、炮姜、麻黄、白芥子、甘草7味药物所组成。是治疗外科阴疮的著名方剂,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效,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一切阴疽。笔者临床应用阳和汤加减治疗各种病证,效果显著,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4.
阳和汤的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敏学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9(9):827-827
阳和汤出自清代王洪绪《外科全生集》,其药物组成为熟地黄、白芥子、鹿角胶、肉桂、炮姜炭、麻黄、生甘草,其具有温阳益精血,散塞通凝滞之功效,是主治一切阴疽的著名方剂。方名“阳和”引系阳光普照,塞凝顿解之意,笔者以本方加减施用于内科疾病,均获良效,今就临床所得简介于下。1痛经 患者,女,28岁,1995年10月6日初诊。主诉:1994年5月在河渠涉水洗衣服一天,正值行经,之后行经3日中止,少腹隐隐作痛,未与介意,嗣后每月经行少腹胀痛,痛剧及腰部,形寒怯冷,出冷汗,按之或得热痛减,经行量少,色淡,兼见少… 相似文献
5.
6.
7.
8.
阳和汤出自《外科证治全生集》。为治疗阴证疮疡的著名方剂。根据本方具有的温阳补血、宣通血脉、散寒祛痰之功效 ,笔者将之用于治疗骨伤科肝肾不足、阳虚寒凝的疾患 ,疗效满意 ,今介绍如下 :1 腰腿痛 陈×× ,男性 ,6 5岁。 1 996— 1 0— 5日初诊。诉有右腰腿痛反复发作史近十年 ,劳累后易发。本次发病于一月前 ,因搬运重物后出现右腰腿痛复发 ,俯仰活动不利。在外院服药和推拿治疗多日 ,未见明显改善。CT检查 :提示椎管狭窄 ,L 4 / 5椎间盘突出 (右侧型 )。症见右侧腰腿串痛酸麻 ,脊强身歪 ,跛行 ,不能久站 ,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相似文献
9.
阳和汤出自清·王维德所著《外科症治全生集》原著用于阳虚寒凝之阴疽证的治疗。笔者在临床实践中 ,将其运用于多种内科疾患 ,取得效果满意 ,现择例介绍于下。 1 坐骨神经痛 康某 ,男 ,40岁。 1 995年 3月 8日初诊。患者 1月前因出现右下肢放射性疼痛 ,服用卡马西平等药无明显效果 ,遂求治于中医。诊见 :“右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呈放射样疼痛 ,咳嗽或活动时加重 ,喜热恶寒 ,得热略舒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舌质淡、苔白略腻 ,脉沉紧。辨证为寒湿阻络。治拟散寒祛湿 ,温阳和血通络。处方 :鹿角胶 (烊化 )、络石藤、雷公藤各 1 0 g… 相似文献
10.
11.
12.
目的通过临床研究,寻求古方的新功效。方法运用阳和汤加减治疗常见妇科疾病。结果该方加减运用治疗妇科常见疾病疗效明显。结论古方新用,效果明显,有益于拓宽古方的运用范围。 相似文献
13.
14.
笔者临床运用阳和汤加减治疗骨科疾患,获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1 多发性骨髓瘤丁某某,女,44岁,病历号:61763,1981-12-06初诊。主诉:1981-01开始腰痛,昼轻夜重,动则痛甚。不发烧,无盗汗。1981-01-20X光片提示:L1呈楔状变形。外科诊为第1腰椎结核,给予抗痨治疗后,曾一度缓解。自1981-09以来,又感腰痛,两肋疼痛并伴有轻度发烧,而于1981-10-06再次住入我院外科,然经抗痨治疗,病情不但不见好转,反而逐渐加重,终至卧床不起。1981-10-26X光片提示:两侧肋骨皆有不同程度之斑驳状透明区,右侧肱骨上端亦有同样改变。化验室检查,尿常规:蛋白 ,脓… 相似文献
15.
16.
17.
阳和汤方出清·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 ,由熟地、肉桂、麻黄、鹿角胶、白芥子、姜炭、生甘草等七味药物组成 ,是治疗阴疽的著名方剂。方中熟地滋阴填精、补血 ;肉桂温阳散寒 ,通血脉 ;干姜温中散寒 ;鹿角胶“益阳补肾 ,强精活血” ,麻黄宣畅气机 ,通达腠理 ,散寒解凝 ,开关通窍 ;白芥子利气豁痰 ,除寒暖中 ,甘草调和诸药。因而据笔者理解 ,其作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即温补肾阳 ,填精补血 ,散寒化痰除湿 ,临床适证用于肾阳虚损 ,精血不足 ,阴寒痰湿而致各种男科病证 ,常有佳效。兹举数则 ,公诸同道 ,以供参考。1 不射精证陈某某 ,男 ,2 5… 相似文献
18.
20.
阳和汤出自《外科全生集》,方由熟地、鹿角胶、白芥子、肉桂、炮姜、麻黄、甘草等七味药组成。功具温阳补血 ,散寒通滞之效 ,犹如离照当空 ,阴霾悉除 ,故有阳和之名。专为治疗阳虚寒凝之阴疽证而设。笔者临证变通其用 ,以本方加减治疗多种疾病 ,收到满意的效果 ,现举例报道如下。1 腰腿痛患者 ,男 ,59岁 ,1997年 6月 5日初诊。患腰痛 5年余 ,连及右腿 ,每因劳累及寒凉而加重 ,在某医院诊断为“坐骨神经痛”,经中西药物治疗痛无减轻 ,近日又因触风冒雨致使症状加重 ,腰部酸痛不能转侧 ,右下肢麻木冷痛 ,肢软行难 ,舌质暗淡 ,苔薄白 ,脉沉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