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2年FAB协作组提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分类建议,为本征的诊断确立了依据,但关于本征的治疗仍缺乏有效疗法。本文将我院自1987年12月~1992年12月5年来用小剂量阿糖胞苷(Ara-c)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8例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近16年来我院收治的76例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表现、骨髓形态学和其它辅助检查及诊治经过,对比不同时期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案.结果单纯按FAB的骨髓形态学标准及旧的诊断手段并不完全能满足诊治所需,有必要应用更多的辅助方法以减少误诊;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治疗需要不同的方案.结论小儿MDS 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本病需慎重,有必要应用多种措施,治疗方法应个体化.  相似文献   

3.
小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FAB协作组的诊断标准和分型,附属医院儿科自1980年6月~1990年2月共收治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2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骨髓细胞学和外周血常规检查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和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该院收治的88例疑似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6例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32例确诊为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以临床既定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骨髓细胞学和外周血常规单项及联合检查鉴别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效能。采用Kappa检验骨髓细胞学和外周血常规单项及联合检查鉴别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与金标准的一致性。结果:骨髓细胞学单项和联合检查鉴别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外周血常规单项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pa检验结果显示,骨髓细胞学检查与金标准鉴别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0.876,P<0.05);外周血常规检查与金标准鉴别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结果具有较差的一致性(Kappa值=0.390,P<0.05);联合检查与金标准鉴别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0.926,P<0.05);骨髓细胞...  相似文献   

5.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是一组临床不能确定性质的血液学异常疾病。现对我院1981年1月~1988年2月收治的21例MDS进行临床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①1982年FAB协体组《关于  相似文献   

6.
对我院1994~1996年经临床、外周血象,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确诊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32例患者资料,进行了研究观察.外周血和骨髓涂片根据法美英协作组(FAB)分型标准,骨髓活检采用塑料包埋半薄切片.结果:组织病理形态分类对以涂片为基础的FAB分型是很好的补充.两者相结合是诊断MDS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对苯中毒病例造血毒性及骨髓染色体改变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苯中毒患者诊断及骨髓形态和染色体改变,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骨髓形态为多系病态造血,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染色体呈复杂核型改变.结论:苯中毒可引起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染色体改变表现多样,其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近16年来我院收治的76例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表现、骨髓形态学和其它辅助检查及诊治经过,对比不同时期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案。结果单纯按FAB的骨髓形态学标准及旧的诊断手段并不完全能满足诊治所需,有必要应用更多的辅助方法以减少误诊;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治疗需要不同的方案。结论小儿MDS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本病需慎重.有必要应用多种措施,治疗方法应个体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有核红细胞、未成熟粒细胞、肿瘤标志物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3月诊治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8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血常规与肿瘤标志物CA125等多个指标的检测。结果:观察组的有核红细胞与未成熟粒细胞量都多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血清CA125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核红细胞与未成熟粒细胞结合肿瘤标志物在MDS临床诊断应用具有很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患者多主张采用保守措施。我院曾遇到2例当时均诊断为不典型再障,予切脾治疗,现对照FAB标准,回顾性诊断属MDS,随访已8~10年,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简称MDS)为骨髓干细胞功能异常所产生的一组综合征,与白血病关系极为密切,可转化为急性白血病。1982年FAB协作组提出MDS的诊断标准及分型的建议,为了提高认识,本文对我院1984年至1989年10月6年间住院符合MDS诊断标准的23例资料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髓活检和骨髓涂片同步观察在血液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52例血液病患者,采用骨髓抽吸-活检一步法取材,同时观察其骨髓涂片和活检塑料包埋切片。结果:在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转移癌、多发性骨髓瘤诊断方面,骨髓活检优于涂片;而对于白血病的诊断及FAB分型,骨髓涂片优于活检。结论:骨髓活检和涂片同步观察能有效提高血液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3.
王慧芳 《柳州医学》2004,17(3):87-88
为探索骨髓病态细胞对鉴别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价值。我们观察6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病态细胞及外周血片病态细胞,发现,外周血及骨髓细胞病态异常对鉴别诊断MDS有重要价值,但临床上对MDS的确诊仍要进行综合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李玉虎  冯宝章 《甘肃医药》1995,14(3):168-169
白血病前期(简称白前)是指白血病在临床显露之前的一段血液学异常的时期,其骨髓病变介乎正常骨髓和白血病的恶性克隆增生骨髓之间。为探讨临床白前包括临床诊断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可疑MDS,现将我们在1992年2月~8月所测的56例报导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 临床诊断的MDS 30例,可疑MDS 6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环孢素联合沙利度胺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实验选择了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患者30例;对照组选择沙利度胺治疗,观察组选择环孢素联合沙利度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环孢素联合沙利度胺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骨髓病态细胞对鉴别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的价值。方法 观察 6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病态细胞及外周血片病态细胞。结果 外周血及骨髓各系细胞均出现细胞成熟障碍及细胞发育的形态改变。结论 外周血及骨髓细胞病态异常对鉴别诊断MDS有重要价值 ,但确诊仍要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7.
低增生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和血象酷似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但观察其细胞形态学,发现它有两个主要特征:原始细胞增多,病态造血明显,这也是不同于再障的要点。低增生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已引起人们的注意。    本组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23~69岁。  相似文献   

18.
通过2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分析,对其分型及诊断标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4例李艳荣,陈全英,唐密本钢职工总医院内科(117000)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维甲酸,治疗学1991年10月~1992年12月,我们采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4例,取得一定疗效,兹报告如下。1临床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SLE患者骨髓增生异常的特性和及其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符合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SLE诊断标准的初次诊治患者48例,男3例,女45例,年龄15~63岁,平均(35.36±12.87)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患者10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患者10例。所有患者都因血细胞减少予骨髓穿刺。骨髓涂片Wright-Gimsa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同时对比观察10例MDS和ITP患者的骨髓。骨髓增生异常的标准包括:多核红细胞、巨幼样变、派-胡畸形、粒系核分叶过多或过少,小圆巨核细胞、巨大血小板。临床和实验室资料通过病历记载获得,SLE疾病的活动性根据SLEDAI标准评估, 总分在10分或10分以上考虑为疾病活动。结果:48例SLE患者中白细胞减少12例,贫血43例,血小板减少28例,Coombs'试验阳性17例。31例患者有骨髓发育异常,以派-胡畸形最常见,还有红系和巨核细胞系发育异常。而10例MDS患者至少可以发现一系的病态造血。而ITP患者只是巨核细胞明显增多,出现幼稚产血小板巨核细胞,而粒系和红系没有病态造血。骨髓病态造血的出现和SLE活动明显相关,5例有狼疮性肾炎的患者骨髓均有病态造血。15例复查骨髓的患者中,12例疾病控制良好的患者骨髓病态造血消失。结论:提示SLE患者血细胞减少是常见的表现,骨髓的各系包括粒系、红系和巨核细胞系均可以有病态造血,疾病控制后病态造血可消失。SLE患者骨髓的病态造血和SLE的严重性相关。骨髓的病态造血可作为评价SLE活动性的指标。同时,对没有染色体异常的骨髓病态造血,诊断MDS时需排除S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