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艾滋病(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M)的临床、实验室检查特点与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AIDS合并C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76例,男51例(67.1%),女25例(32.9%);中位病程30 d;头痛(97.4%)、发热(84.2%)、恶心呕吐(76.3%)是3大最常见的症状。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38.2%)、精神异常(27.6%)及颈项强直(17.1%)相对少见,但出现这3种体征的患者的病死率显著高于阴性症状者(P<0.05)。49例(64.5%)患者颅内压升高,其中26例(34.2%)颅内压>330 mmH2O,其病死率高于颅内压<330 mmH2O者(P<0.05)。实验室检查CD4+T细胞计数的平均值为(55±49)个/μl。脑脊液中葡萄糖轻微降低[(2.0±1.1)mmol/L],蛋白轻微升高[(65±40)mg/dl]。脑脊液隐球菌培养阳性率为96.1%,印度墨汁染色阳性率为86.8%。头颅CT扫描异常者占34.2%,其中表现为局灶性低密度影10例,脑膜斑片强化7例,脑实质低密度影伴边缘强化2例,脑积水伴脑室扩大2例为相对典型影像学改变。本组CM的病死率为21.1%,复发率为28.9%。结论 CM是AIDS严重并发症,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隐球菌性脑膜炎26例临床分析宁夏银川市妇幼保健院(750001)张云慧严俊英宁夏银川市第三医院(750001)苏德友隐球菌性脑膜炎(简称隐脑)在临床上极易误诊,本人在华西医科大进修期间统计到26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19例,...  相似文献   

3.
李爱新  王莉琳  姜太一  张彤  汪雯 《医学研究杂志》2020,49(10):97-100, 130
目的 探讨影响艾滋病(acquired immune-deficiency syndrome,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ryptococcal meningitis,CM)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近期预后的风险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9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科收治的95例AIDS合并C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转归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建立预后模型,并对所得模型的预测价值进行评估。结果 男性85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37.9±10.8岁。存活组70例,死亡组25例。死亡组出现颈抵抗、意识障碍以及脑脊液(CSF)压力、中性粒细胞(N)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而淋巴细胞计数(L)、血小板计数(PLT)、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意识障碍是AIDS合并CM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808,P=0.035),而ALB和CHE则是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OR=0.004,P=0.004和OR=0.072,P=0.030)。预后模型logit(Y)=2.866+2.760×意识障碍-5.417×ALB-2.632×CHE。所得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974(95%CI:0.919~0.996,P=0.000),敏感度88.0%,特异性97.1%。预后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各单独影响因素(P<0.05)。结论意识障碍、ALB、CHE是预测AIDS合并CM患者近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根据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的近期预后预测模型对患者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赵川  许利军  唐坤伦  李毅  周红 《西部医学》2012,24(10):1955-1957
目的通过分析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9年3月~2012年3月住院治疗的16例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均有明显的免疫缺陷,CD4+T淋巴细胞平均值为0.033×109/L。所有患者均有明显的中枢感染症状及体征,尤其颅内高压症状突出。脑脊液中均查见新型隐球菌,而脑脊液炎性反应相对较轻。多数患者合并有其他一种或多种机会性感染,主要有细菌性肺炎,霉菌性口腔炎、败血症(其中1例为新型隐球菌性败血症)。抗真菌治疗有效,但病死率仍高。结论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病情复杂且较危重,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及时抗真菌治疗,以及适时开展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可以改善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周锐峰  王印  刘霞  毕雷  杨彤彤  何盛华   《四川医学》2019,40(6):562-566
目的总结四川地区艾滋病(AIDS)合并隐球菌脑膜炎不同颅内高压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住院治疗的105例AIDS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临床资料,按照入院时监测的颅内压分为中-重度颅高压组和非中-重度颅高压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点、实验室特点、影像学特点以及出院时结局。结果中-重度颅高压组中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发生比例明显高于非中重度颅高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比较头部影像学异常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但是存在CT和MRI检查结果不一致;中-重度颅高压组中采用和未采用腰大池引流的患者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应加强中-重度颅高压患者管理以减少住院期间病死率。建议有条件的情况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尽可能行头部MRI检查。  相似文献   

6.
隐球菌性脑膜炎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球菌性脑膜炎(隐脑)是新型隐球菌所致的中枢神经的亚急性或慢性感染,其临床表现为亚急性或慢性脑膜炎,少数可表现出为颅内占位性病变,常因治疗效果不理想而危及生命或遗留严重的后遗症。我院自1999年以来收治的11例隐球菌性脑膜炎病,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检测指标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地坛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405例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53例确诊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患者分别采用墨汁染色镜检法、乳胶凝集法、真菌培养法检测脑脊液中的隐球菌,分析不同检测方法的阳性率及符合率。并根据405例艾滋病患者血液中CD4+T细胞水平进行组间隐球菌感染率的对比分析。结果 53例确诊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患者中,真菌培养法阳性23例(43.4%),墨汁染色法阳性25例(47.2%),乳胶凝集法阳性53例(100.0%)。以真菌培养法为标准,墨汁染色法符合率为69.6%(16/23),乳胶凝集法符合率100.0%(23/23)。405例艾滋病患者血液中CD4+T细胞水平在100/μl、101~349/μl及349/μl3组的隐球菌感染率分别为19.5%(39/200),8.4%(11/131),4.1%(3/74),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7.4%的患者抗真菌治疗有效。结论艾滋病患者伴随CD4+T细胞水平的减低,隐球菌感染的危险性增高。乳胶凝集法检测隐球菌抗原是隐球菌脑膜炎早期的敏感、特异的检测指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疾病的转归有益。  相似文献   

8.
王立敏 《现代医学》2012,40(6):731-732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护理。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给予对症护理、心理护理,做好消毒隔离。结果:经过对患者对症治疗和整体护理,38例患者因病情好转而出院,降低了死亡率,延长了生命。结论:通过积极的护理配合,确实能够降低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正> 隐球菌性脑膜炎(隐脑)少见,死亡率高,临床上易误诊。为增强对本病的认识,本文就1986~1997年收治的23例病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男18例,女5例,年龄18~79岁,平均38岁。原患慢性肾炎者3例,SLE2例,肺结核1例,其余17例既往体健。5例有长期服用强的松病史,2例SLE病人曾应用环磷酰胺。初诊为结核性脑膜炎15例,病毒性脑膜炎5例,脑脓肿1例,脑梗塞1例,高血压脑病1例。起病到确诊的时间为15~37天。 1.2 症状:均有剧烈头痛、呕吐,颈项疼痛及发热,高热者10例。先后出现意识障碍12例,其中昏迷7  相似文献   

10.
1 病例资料患者男 ,45岁 ,干部 .因右胸痛 1月加重伴咳嗽 1周 ,发热 3d ,于 2 0 0 3年 1月 6日入院 .既往有高血压、胆石症、双下肢牛皮癣病史 .否认输血、吸毒史 .常年出差经商 ,夫妻分居 ,高危性行为史不详 .否认家庭中曾有重症感染患者 .入院查体 :体温 3 7 8℃ ,血压 1 9 9/1 4 6kPa,浅表淋巴结未扪及 ,右下肺呼吸音减弱 ,可闻少许湿口罗音 .胸部X线摄片报告 :右下肺炎、右下胸腔、右叶间裂积液 .右肺门影浓密增大 .水平裂与斜裂交界区可疑小团浓密影 .胸水常规 :白细胞1 0 3 0× 1 0 6/L ,红细胞 85 0× 1 0 6/L ,蛋白 (+++) ,多核…  相似文献   

11.
王元琴 《大家健康》2016,(4):217-217
目的:探究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护理方式。方法:对2005年10月到2015年10月10年间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护理情况分析。结果:经过护理后,43例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有34患者病情得到显著改善;发生不良反应9例。结论: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护理,能够降低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周进  李泽 《广州医学院学报》2000,28(3):65-65,69
新型隐球菌是真菌中直接侵犯中枢神经系中最常见的一种 ,其误诊率、致残率及死亡率很高。本院近 1 0年来诊断、治疗 1 2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性 1 1例 ,女性 1例 ,年龄2 4~ 6 7岁 ,平均年龄 44.3岁。病程 1 0~ 90天 ,平均 37天 ,患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1例 ,粒细胞减少症 1例 ,溃疡性结肠炎 1例 ,左纵隔畸胎瘤 1例 ,糖尿病 2例 ,家禽接触史3例 ,入院时确诊隐脑 3例。诊断结脑 6例 ,病毒脑 1例 ,肿瘤占位 1例 ,脑梗死 1例。1 .2 主要表现 首发症状头痛 1 0例 ,肢体乏力 2例 ,全部病人均出现头痛 ,9例伴呕吐 ,8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特点、危险因素、治疗策略和转归情况等,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对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5医院201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感染科收治的26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汇总。结果 患者大多有慢性基础疾病,以风湿免疫性疾病为主,多以头痛、发热和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颅内压偏高,脑脊液白细胞、蛋白增高,糖、氯化物降低,脑脊液隐球菌涂片及培养是诊断的主要手段,治疗药物毒性较大,常出现肾毒性,病死率高。结论 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预后差,病死率高,常被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等。临床应重视对患者流行病学的追溯,同时结合隐球菌抗原、脑脊液染色涂片及培养等,尽早确诊和使用抗真菌药物,早期诊治是提高疗效和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15.
颜建辉  农莉晓 《广西医学》2007,29(3):424-425
艾滋病(AIDS)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于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引起的最严重的免疫抑制性临床综合征.患者因机体免疫功能严重缺陷,常可并发各种致命性的机会性感染,其中并发隐球菌脑膜炎也较为常见,而且病情危重,死亡率高,临床上依据国内病例资料报告不多见.我院2001年10月至2006年5月间共收治HIV/AIDS病人625例,其中发现AIDS并发隐球菌脑膜炎(隐脑)1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30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以期提高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总结近30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误诊情况及治疗。结果采用二性霉素B、氟康唑和(或)5-氟胞嘧啶联合治疗,总有效率为78.6%。8例无效病人中7例死于脑疝。结论隐球菌性脑膜炎误诊率高,减少病死率的关键在于提高警惕,早期诊断,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仍首选二性霉素B加氟康唑和(或)5-氟胞嘧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21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治愈10例,死亡11例。结论 免疫功能低下者易患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治疗首选二性霉素B加氟胞嘧啶。  相似文献   

19.
沈伟 《海南医学》2006,17(6):124-124,136
隐球菌脑膜炎是由隐球菌感染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脑膜炎,是病情最严重,,诊断最困难,治疗最棘手的深部真菌感染性疾病.现将本院自1996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36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对67例隐球菌性脑膜炎进行临床分析,发现误诊59.6%(40/67),病死率为34.3%(23/67),治愈率23.81%(16/67),两性霉素B联合5-氟胞啶治疗40例,治愈30%(12/40),提示该病误诊率及病死率高,治愈率低,预后取决于早期的确诊及有效的治疗。最佳药选治疗方案为两性霉素B与5-氟胞嘧啶的联合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