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au蛋白、Aβ蛋白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及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阿尔茨海默病(AD,又称老年性痴呆)患病率明显升高,对于其病因,目前主要有2大学说:Aβ学说和tau学说。本研究重点探讨Aβ和tau蛋白产生的生物学过程、与AD认知损害的关系及其在AD诊断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阿尔茨海默病(AD)的典型病理特征是存在神经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Aβ)异常沉积形成的老年斑和神经细胞内磷酸化的微管相关蛋白Tau蛋白自聚集出现的神经纤维缠结(NFTs)两种异常结构。Aβ和Tau病理并不总是重叠。目前尽管Aβ和Tau已得到广泛研究,但由于AD是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因此有人提出Aβ可能引发疾病过程,而Tau是执行者。本文集中讨论Tau病理学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 mer’s disease,AD)是老年人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其患病人数急剧增高,在85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高达50%。它的主要临床特征是脑萎缩和进行性脑功能丧失,病程漫长,目前认为细胞凋亡可能是主要原因。AD患者有明显神经精神症状,晚期生活不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miR-137、β淀粉样蛋白(Aβ)、Tau蛋白与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炎症因子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87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45名正常健康人为对照,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miR-137、Aβ、Tau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7、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分量表(ADAS-cog)及日常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的差异。Pearson相关性分析miR-137、Aβ、Tau蛋白与TNF-α、IL-1β、IL-6、IL-17、MMSE、MoCA、ADAS-cog及ADL评分相关性。受试者工作曲线特征(ROC)分析miR-137、β淀粉样蛋白、Tau蛋白预测观察组患者预后不良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miR-137、MMSE、MoCA、ADAS-cog、ADL评分分别为0.5±0.1、(17.3±2.1)分、(19.6±3.4)分、(8.4±1.6)分、(38.6±5.5)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9±0.3、(28.6±1.2)分、(27.9±1.7)分、(31.9±4.3)分、(77.2±8.7)分],Aβ、Tau蛋白、TNF-α、IL-1β、IL-6、IL-17水平分别为(18.1±3.5)pg/mL、(16.4±2.7)μg/L、(26.4±2.6)pg/mL、(16.7±2.6)pg/mL、(12.5±2.1)pg/mL、(8.4±1.2)p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3±1.1)pg/mL、(1.1±0.3)μg/L、(3.1±0.4)pg/mL、(2.6±0.4)pg/mL、(2.1±0.5)pg/mL、(1.2±0.3)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miR-137、Tau蛋白与TNF-α、IL-1β、IL-6、IL-17均呈负相关(P<0.05),与MMSE、MoCA、ADAS-cog及ADL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Aβ与TNF-α、IL-1β、IL-6、IL-17均呈正相关(P<0.05),与MMSE、MoCA、ADAS-cog及ADL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miR-137预测观察组患者预后不良的截断值为0.4,敏感度为0.802,特异度为0.795;Aβ预测观察组患者预后不良的截断值为21.1 pg/mL,敏感度为0.814,特异度为0.831;Tau蛋白预测观察组患者预后不良的截断值为15.9μg/L,敏感度为0.767,特异度为0.815。结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miR-137和Tau蛋白水平显著降低,Aβ水平显著升高,与炎症因子、认知功能及预后密切相关,可能在阿尔茨海默病炎症反应、认知功能及预后评估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李玮  王新高  矫黎东  索爱琴  张健 《临床荟萃》2006,21(19):1394-1396
轻度认知损害(MCI)是介于正常衰老和痴呆之间的一种认知功能损害状态。是指有轻度记忆或认知障碍但并未发生痴呆,其发病与患者当时神经、精神及内科疾患无关。流行病学研究,Johnson等报道MCI2年后有40%进展为阿尔茨海默病(AD),McKelvey等报道3年后是53%;Krasuki等报道4.5年后是100%,而相同年龄的正常个体每年发生AD的几率为1%~2%,因此许多学者认为MCI代表AD的极早期阶段。早期确诊MCI,可预防或推迟AD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8周的有氧跑台运动对D-半乳糖模型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海马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和Tau蛋白及其激酶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雄性8周龄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8),运动组(T组,n=8).两组大鼠连续8周经腹腔按120mg/kg·d的浓度注射D-半乳糖造模AD大鼠,同时对T组大鼠进行连续8周,每周5次的有氧跑台运动.运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两组大鼠海马APP、Tau蛋白和GSK-3β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8周的有氧跑台运动显著下调了T组大鼠海马APP、Tau蛋白和GSK-3β的mRNA表达水平;其中,APP的下调幅度为42%(P< 0.05),Tau蛋白的下调幅度为45%(P< 0.01),GSK-3β的下调幅度为38%(P< 0.05).结论:8周的有氧跑台运动有效抑制了APP和Tau蛋白的基因表达水平,其机制可能是与运动抑制了GSK-3β的基因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背景:神经生长因子能够促进胆碱能神经元的分化,决定轴突的生长,并可参与损伤神经的再生和功能修复。目的:进一步验证神经生长因子预处理对拟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脑内神经原纤维缠结和磷酸化Tau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5月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将冈田酸微量注射至拟大鼠海马CA1区建立拟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模型;预处理组于造模前将神经生长因子注射至侧脑室;对照组用同样方法注入等体积的二甲亚砜作为对照。通过Morris水迷宫观察上述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分别用改进的Bielschowsky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原纤维缠结,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法观察海马区磷酸化Tau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结论:拟阿尔茨海默病模型组大鼠出现认知、学习记忆能力减退;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海马CA1区出现较多神经原纤维缠结,而且磷酸化的Tau蛋白表达增多;神经生长因子预处理组大鼠的上述症状明显改善。提示神经生长因子预处理可以显著改善拟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抑制神经原纤维缠结的形成,减少磷酸化Tau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胡金雅  穆斌  孟祥安 《检验医学》2022,(11):1044-1048
目的 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血清β-淀粉样多肽(1-42)(Aβ1-42)、Tau蛋白、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脑电图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老年MCI患者80例(MCI组)、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80例(AD组)、健康体检者80名(正常对照组),收集所有对象的一般资料,检测其血清Aβ1-42、Tau蛋白、Lp-PLA2水平,并行脑电图检查。比较各组各项检测、检查结果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D组、MCI组、正常对照组血清Aβ1-42水平依次升高(P<0.05),血清Tau蛋白和Lp-PLA2水平依次降低(P<0.05)。MCI组、AD组α1波、δ波、θ波脑电功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D组δ波、θ波脑电功率均高于MCI组(P<0.05);3个组α2波、β1波、β2波脑电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CI患者δ波、θ波脑电功率与Aβ1-42水平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47、-0.482,P值分别为0.001、&l...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血清中Tau蛋白和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磷酸化Tau(P-tau)的含量。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6例MCI患者,30例老年性痴呆(AD)患者,36例健康者血清中Tau蛋白和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磷酸化Tau(P-tau)水平。结果:MCI组血清中Tau蛋白浓度与对照组、AD组比较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I组患者血清中的Aβ1-42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血清中的Aβ1-42的浓度与A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磷酸化Tau(P-tau)蛋白的浓度与对照组、A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I患者血清中Tau蛋白、Aβ1-42、及磷酸化Tau(P-tau)浓度异常情况,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0.
阿尔茨海默病发病中淀粉样β蛋白的神经毒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学习和掌握淀粉样β蛋白的生物学特征,认识其在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中的几种可能作用以及以淀粉样β蛋白为靶点的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策略的最新进展研究。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4-01/2004-01”与淀粉样β蛋白相关文献,检索词为“β-amyloid”,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网”1994-01/2004-01与淀粉样蛋白相关文献,检索词为“淀粉样蛋白”,二次检索词为“阿尔茨海默病”,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汉语。资料选择:就检索到的400余篇文献进行筛选,选择以阿尔茨海默病为研究对象、以淀粉样β蛋白为主要研究内容的文献60多篇,其中研究内容相似的,以近5年且发表在较权威杂志者优先,排除综述类文献。资料提炼:将筛选到的30篇文献按结构、功能和疾病关系分类:其中2篇与淀粉样β蛋白的结构相关,13篇与淀粉样β蛋白神经毒性相关,15篇与淀粉样β蛋白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中的作用以其为治疗靶点的研究有关。资料综合:32篇文献包括体内实验和体外实验研究,说明了淀粉样β蛋白的神经毒性作用,它可诱导性活氧产生自由基损伤,诱导细胞凋亡,并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炎症反应,故大多数学者认为淀粉样β蛋白在脑组织中的沉积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因此以阻止或减少脑内淀粉样β蛋白的数量为目标的治疗策略,可能直接作用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过程。结论:淀粉样β蛋白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中起关键作用,以淀粉样β蛋白为靶点的阿尔茨海默病防治策略正在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中Tau蛋白表达和磷酸化程度,研究其在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采用持久性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方法制备血管性痴呆模型,Morn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差异,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海马CA1区Tau蛋白、蛋白磷酸酯酶2A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手术组与对照组大鼠相比,Morris水迷宫隐藏平台逃避潜伏期延长,空间摸索试验时间减少;海马CA1区细胞排列疏松,数目减少,细胞形态异常;手术组大鼠神经元中Tau蛋白含量增多,蛋白磷酸酯酶2A减少,以一个月时最明显。以上结果表明Tau蛋白表达增多及过度磷酸化在血管性痴呆发病机制中可能起到作用。  相似文献   

12.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人进行性痴呆最常见的原因,会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细胞外大量β-淀粉样蛋白沉积形成的老年斑和神经元内高度磷酸化tau蛋白形成的神经纤维缠结是AD重要的病理特征。目前AD的确切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至今也没有一种有效的治疗药物。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瘦素在改善AD的认知功能方面有潜在的治疗作用,本综述简要介绍瘦素对AD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淀粉样β蛋白变性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与病理现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有4种基因突变与该病有关,它们是:淀粉样β前体蛋白(amyloid beta-protein precursor,APP)基因,早老1基因,早老2基因和载脂蛋白E基因,而AD的病理学改变以脑内聚集大量的老年斑及神经纤维缠结(NFT)为其主要特征,这两者之间有无关系目前还不是十分清楚,但多数学者认为APP基因突变及淀粉样β蛋白在脑组织中的大量沉积是AD病理机制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14.
阿尔茨海默病发病中淀粉样β蛋白的神经毒性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学习和掌握淀粉样β蛋白的生物学特征,认识其在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中的几种可能作用以及以淀粉样β蛋白为靶点的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策略的最新进展研究。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4-01/2004-01”与淀粉样β蛋白相关文献,检索词为“β-amyloid”,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网”1994-01/2004-01与淀粉样蛋白相关文献,检索词为“淀粉样蛋白”,二次检索词为“阿尔茨海默病”,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汉语。资料选择:就检索到的400余篇文献进行筛选,选择以阿尔茨海默病为研究对象、以淀粉样β蛋白为主要研究内容的文献60多篇,其中研究内容相似的,以近5年且发表在较权威杂志者优先,排除综述类文献。资料提炼:将筛选到的30篇文献按结构、功能和疾病关系分类:其中2篇与淀粉样β蛋白的结构相关,13篇与淀粉样β蛋白神经毒性相关,15篇与淀粉样β蛋白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中的作用以其为治疗靶点的研究有关。资料综合:32篇文献包括体内实验和体外实验研究,说明了淀粉样β蛋白的神经毒性作用,它可诱导性活氧产生自由基损伤,诱导细胞凋亡,并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炎症反应,故大多数学者认为淀粉样β蛋白在脑组织中的沉积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因此以阻止或减少脑内淀粉样β蛋白的数量为目标的治疗策略,可能直接作用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过程。结论:淀粉样β蛋白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中起关键作用,以淀粉样β蛋白为靶点的阿尔茨海默病防治策略正在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王玉梅 《中国临床研究》2011,24(11):1042-1044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发生在老年期或老年前期的慢性渐进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AD的初始症状表现为记忆力缺失,症状会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加重,认知和记忆功能不断恶化,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性减  相似文献   

16.
淀粉样β蛋白沉淀及其神经毒性与阿尔茨海默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索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淀粉样β蛋白的代谢及其神经毒性机制研究的文献,归纳综述淀粉样β蛋白与阿尔茨海默病之间的关系。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5-10/2005-10与淀粉样β蛋白和阿尔茨海默病相关文章,检索词“Amyloid beta protein,Alzheimer’s disease”,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CNKI 1995—10/2005—10相关的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β淀粉样蛋白,Alzheimer病”。 资料选择;就检索到的400余篇文献进行筛选,选择以淀粉样β蛋白代谢、毒性作用为主要内容的文献19篇,无论观察对象为动物还是患者全部纳入,其中内容相似的,以近3年且发表在较权威杂志者优先。 资料提炼:将筛选到的19篇文献按淀粉样β蛋白沉淀的形成以及毒性作用分类:其中4篇与淀粉样β蛋白沉淀的形成相关,15篇与淀粉样β蛋白沉淀的毒性作用相关。 资料综合:19篇文献说明了淀粉样β蛋白沉淀的形成与淀粉样β蛋白的生成增多、降解减少有关。淀粉样β蛋白可诱导细胞凋亡、触发氧化应激、介导炎症损伤、影响胆碱能神经系统以及导致Ca^2+超载等,从而触发阿尔茨海默病。 结论:淀粉样β蛋白通过多种途径和机制触发和诱导了神经元的变性,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渐进性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疾病,主要特征是患者智力、记忆力、感觉定向的不可逆的退化,是老年痴呆的最常见原因,迄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我国人口基数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的增加,人口老龄化加速,今后将有可能面临着严重的AD所导致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血浆中Aβ42和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探讨AD患者体内Aβ42代谢异常情况.方法 随机选取AD患者55例、正常人70例,分别检测Aβ42和ApoE基因多态性,并两两进行比较.结果 AD级Aβ42(93.4±7.5)ng/L与对照组(90.5±6.3)ng/L比较,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AD组(94.7±8.5)ng/L与对照组相比,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重度AD组(87.6±6.9)n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患者Aβ42异常,与痰病的严重程度相关,与ApoE基因不相关.  相似文献   

19.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有4种基因突变与该病有关,它们是:淀粉样β前体蛋白(amyloidbeta-proteinprecursor,APP)基因,早老1基因,早老2基因和载脂蛋白E基因,而AD的病理学改变以脑内聚集大量的老年斑及神经纤维缠结(NFT)为其主要特征,这两者之间有无关系目前还不是十分清楚,但多数学者认为APP基因突变及淀粉样β蛋白在脑组织中的大量沉积是AD病理机制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20.
脑脊液Tau蛋白测定在老年性痴呆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脊液Tau蛋白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了18例AD、16例多发性梗死性痴呆(MID)、19例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脑脊液中Tau蛋白含量。结果脑脊液中Tau蛋白含量,3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AD组与MID组间及AD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分别为P<0.01和P<0.01);MID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AD组患者脑脊液中Tau蛋白含量随年龄有增高趋势,但统计学检验与年龄无相关关系(P>0.05)。轻、中、重度痴呆患者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脑脊液Tau蛋白的升高有助于AD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