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恶性淋巴瘤分子病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恶性淋巴瘤分子病理学研究进展许良中(上海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分子病理研究室,上海200032)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对于淋巴造血系统肿瘤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不但可以从分子水平去解释诸如细胞生长、分裂、代谢、分化和发育这样复杂的生命过程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对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合并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BL)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4月收治的1例AML合并LBL患儿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男性,11岁,以发热、血象异常、颈部淋巴结肿大为临床表现,行颈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诊断为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经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学、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MICM)分型检查,诊断为AML。患儿同时符合两种疾病诊断标准,确诊为AML合并T-LBL。按AML方案进行化疗,达到完全缓解并无病生存。结论:AML合并LBL在儿童中极为罕见,诊断主要依靠骨髓MICM分型检查及淋巴结病理学检查,目前无标准治疗方案,预后极差,按AML方案化疗后桥接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作为此类患者的最佳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3.
流式细胞免疫表型分析在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式细胞术发明于20世纪70年代,近年来在淋巴造血系统肿瘤的诊治应用中优势显著。2001年更新的WHO淋巴瘤分类标准依据形态学、免疫学表型、临床特征以及分子遗传学异常而界定的分类诊治体系中,进一步确立了应用免疫表型鉴定在淋巴瘤分类诊断中的重要地位。流式细胞免疫表型(flow cytometric inmmnophenotyping,FCI)检测以其快捷、敏感及多参数定量分析等优点已成为目前国际上恶性淋巴瘤分类诊断的重要手段,并在淋巴瘤的治疗和提示预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转化为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MLK)的诊断、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变化、临床特点及其治疗转归。方法分析1例CML转化为AMLK患者的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变化,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在确诊CML(慢性期)3年后转为AMLK,病情进展过程中出现了极其复杂的附加染色体异常,常规化疗效果差,短期内死亡。结论 CML转化为AMLK临床少见,其诊断需要结合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进行综合判断,其附加核型的出现提示克隆演化及常规治疗无效,预后差。  相似文献   

5.
论恶性淋巴瘤分类研究的重要性许良中恶性淋巴瘤(ML)是一组来源于淋巴造血组织的恶性病变,近年来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ML的特点是形态多变,分类复杂,临床病理诊断困难。近十几年来,免疫病理学、分子病理学和分子遗传学等新技术广泛应用,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  相似文献   

6.
介绍世界卫生组织(WHO)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原因不明的特发性血细胞减少(ICUS)和方向不明的克隆造血(CHIP)的解读。MDS的诊断基于2个特征,即病态造血的证据和克隆造血的证据。病态造血用于描述伴1系或以上血细胞系列形态学异常。MDS中检测到的绝大多数染色体异常或基因损伤不是特异性的,而在缺少形态学或无细胞遗传学异常的情况下,排除或明确MDS的诊断则极具挑战性。为了描述可疑但未确诊的MDS,引入了意义不明的ICUS的概念。 CHIP目前定义那种未明确诊断为肿瘤,但是携带与血液系统肿瘤相关体细胞突变基因的状态。大规模平行测序技术的推广,为髓系肿瘤临床治疗提供了良机。尽管关于克隆造血的肿瘤潜能和其意义的问题仍有待于说明,但是基因测序在鉴别克隆性病态造血、非克隆性血细胞减少、由于衰老或其他原因导致的获得性骨髓衰竭相关的克隆造血等方面是非常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7.
WHO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自1999年正式发表以来,曾进行过几次修订,它结合了形态学、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和临床特征,将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为髓系肿瘤、淋巴系肿瘤、肥大细胞病以及组织细胞和树突细胞肿瘤四大类。新分类方法较为全面、实用,为国际问交流提供了平台。下面就新分类的髓系肿瘤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8.
白血病是最常见的恶性血液病,是生物学特征和临床异质性很大的疾病,准确的诊断是认识疾病的第一步。20世纪70年代之前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是唯一的诊断工具,此后逐渐发展为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细胞遗传学(常规细胞遗传学)、免疫表型[多参数流式细胞仪(MFC)]、分子细胞遗传学[荧光原位杂交(FISH)、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分子遗传学[大多数以聚合酶链反应(PCR)为基础的技术和测序]等。目前急性白血病的细胞形态学诊断沿用的仍是法国、美国、英国(FAB)协作组标准。  相似文献   

9.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其疗效受许多相关因素的影响,包括年龄、免疫表型、临床、遗传、分子生物学特征等;提高疾病检测手段,不仅是通过形态学缓解疾病,更多是通过分子生物学或免疫表型水平(微小残留病)明确疾病活动;利用B细胞抗体、克隆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或T细胞受体重排可探测ALL疾病情况.第19届欧洲血液学会年会共收录13篇关于ALL的临床摘要(墙报),这些摘要反映了ALL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Ph染色体阳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 报道1例Ph+ AML的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特点,并行同胞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同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该病例在移植后2年内无不良反应发生,骨髓穿刺均提示缓解。结论 Ph+ AML预后欠佳,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是其治疗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t(8; 21) (q22; q22)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转化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克隆转化机制.方法 报道1例初诊为t(8; 21)AML,后转化为ALL患者的临床资料.期间对其进行持续细胞形态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监测.结果 患者人院时诊断为t(8;21)AML,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半年后转化为ALL,诱导化疗后再次缓解.结论 t(8;21)(q22;q22)AML转化的ALL可能起源于具有髓/淋分化潜能的多能造血干细胞,早期化疗抑制了占优势地位的髓系白血病克隆,从而使具有不同表型的淋系亚克隆增殖.  相似文献   

12.
郑天林  王晓黎 《白血病》1999,8(2):88-90
目的 通过临床,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体及分子生物学的检测对1例疑难病人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运用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及分子遗传学检测指标与临床相结合进行检查与分析。结果 确诊1例罕见的Ph/bcr^+CML早期慢性期-红细胞病兼患淋巴瘤。结论 该病例为十分罕见的多能干细胞克隆恶性增生疾病的多重癌罹患,其细胞形态及分子生物学发展对诊断与鉴别诊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海  张曙  石群立 《中国肿瘤》2008,17(12):1032-1035
套细胞淋巴瘤是2001年WHO淋巴造血组织肿瘤新分类中的一种独立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该肿瘤有其独特的分子遗传学、病理组织学特点,文章对其分子遗传学、病理特征以及治疗与预后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患者红细胞CRl分子数量及其基因组密度多态性的变化,与正常人进行对照。方法:采集静脉血,用FITC标记的鼠抗人CD35单抗标记红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了24例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患者、21例正常人红细胞CRl分子的数量。采用PCR和HindⅢ酶切技术测定红细胞CR1密度相关基因组的多态性。结果: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患者红细胞CR1分子数量平均值为80.7±13.3个/红细胞,健康对照的红细胞CR1分子数量平均值为105.5±8.8个/红细胞。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患者与健康对照相比,其每个红细胞平均CR1分子数量减少,差异有显著意义(t=7.234,p<0.0001)。对照正常人, 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患者HH型所占比例降低, HL型所占比例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患者红细胞CRl分子数量较正常对照显著下降,红细胞CR1基因组密度多态性 HH型比例降低、HL型比例升高,但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遗传基因的变化可能引起其红细胞CRl分子数量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肿瘤靶向治疗的进展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对发病机制从细胞、分子水平的进一步认识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这些领域包括具有靶向性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阻断剂,针对某些特定细胞标志物的单克隆抗体,针对某些癌基因和癌细胞遗传学标志的药物,抗肿瘤血管生成的药物,基因治疗等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临床、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及分子生物学的检测对1例疑难病人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运用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及分子遗传学检测指标与临床相结合进行检查与分析。结果确诊1例罕见的Ph-/bcr+CML早期慢性期-红血病兼患淋巴瘤。结论该病例为十分罕见的多能干细胞克隆恶性增生疾病的多重癌罹患。其细胞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发现对诊断与鉴别诊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138例急性白血病MIC分型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IC分型在急性白血病(AL)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对138例急性白血病骨髓及(或)外周血进行细胞形态学和细胞化学、免疫学及遗传学分析,并观测疾病的转归情况。结果3例经染色体分析确诊;1例形态学未能确诊(M3或M5),染色体核型t(3;11;21),-14,-18,而诊为M5。2例形态学诊为M3,染色体核型为t(8;21),综合考虑确诊为M2。1例形态学诊断为慢粒急淋变,但免疫学为髓系表型。36例核型正常,其中30例(83%)持续缓解,6例(17%)复发;60例核型异常,其中38例(63%)持续缓解,22例(37%)复发。对76例白血病进行缓解后细胞遗传学复查,10例仍为异常核型,其中2例经强化治疗2~3个疗程,异常比例核型逐渐消失,仍处于缓解;6例在半年内复发并很快死亡,其中1例为Ph+的ALL患者。结论骨髓形态学是基础,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是急性白血病诊断分型的重要补充,三者结合(MIC)可提高白血病分型的准确性。细胞遗传学改变与预后关系密切,是影响白血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8.
芮春朵  沈海林 《中国肿瘤》2006,15(3):150-154
分子影像学是医学影像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学科,利用现有的一些医学影像技术,如核医学(PET)、核磁共振(MRI)和光学成像方法(OCT).对人体内部生理或病理过程在分子水平上进行无损伤的、实时的成像,对神经胶质瘤的诊断和治疗是分子影像学研究的一大方面,全文就分子影像学的原理及技术、分子影像学在胶质瘤诊疗中的应用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对造血系统肿瘤及淋巴组织肿瘤2001年WHO分类的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余英豪  郭文焕 《实用癌症杂志》2005,20(4):429-430,436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0)2001年以全书的形式公布了造血系统肿瘤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被成为WHO造血系统肿瘤和淋巴组织肿瘤新分类。该书的全名为《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umor.Pathology & Genetics.Tumors of hematopoietic and lymphoid tissues》,即《肿瘤的世界卫生组织分类:造血系统肿瘤和淋巴组织肿瘤病理学与遗传学》。据了解,WHO造血系统肿瘤和淋巴组织肿瘤新分类自公布至今已4年过去了,但国内血液病临床及病理界对这一分类的应用与认知程度值得担忧与关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急性变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以髓外淋巴结为首发的 CML 急性变患者,结合该例患者的实验室检查、骨髓及淋巴结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遗传学检测等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该例患者曾被误诊为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骨髓表现为典型的 CML 慢性期,淋巴结表现为急变期,大部分呈淋巴母细胞分化,少量呈髓系分化。具有特征性费城染色体及 bcr-abl 融合基因阳性。结论 CML 慢性期患者发生髓外淋巴结急性变少见,正确诊断需结合临床,并综合应用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等多种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