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下颌后牙固定桥基牙周围牙槽骨表面的应力状态。方法:以成人下颌骨为解剖学基础,建立固定桥及基牙支持组织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在6种垂直向载荷和1种水平向载荷条件下,计算出基牙周围牙槽骨表面的最大主应力、最步主应力值。结果:垂直向载荷下,应力集中在根尖和颈部牙槽骨,颈部主要为拉应力,根尖区均为压应力;双尖牙周围牙槽骨应力最大值约为的2.1倍;水平向载荷下应力明显增加,约为垂直向载荷的3.5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固定桥桥体下皮质骨应力的分布。方法:建立固定桥及其支持组织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在垂直向和水平向共6种载荷下,用三维有限元法计算出固定桥桥下上质骨的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值。结果:修复前缺牙区皮质骨存在极小的应力,固定桥修复后,应力有所增加,但仅为基牙牙槽骨应力的9.5%(垂直向载荷)和2.2%(水平向载荷)。结论:固定桥桥体下皮质骨的应力极小,固定桥所受的力绝大部分由基牙牙周支持组织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固定桥桥体下皮质骨应力的分布。方法:建立固定桥及其支持组织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在垂直向和水平向共6种载荷下,用三维有限元法计算出固定桥桥体下皮质骨的最大主应力(εmax)和最小主应力(εmin)值。结果:修复前缺牙区皮质骨存在极小的应力,固定桥修复后,应力有所增加,但仅为基牙牙槽骨应力的9.5%(垂直向载荷)和2.2%(水平向载荷)。结论:固定桥桥体下皮质骨的应力极小,固定桥所受的力绝大部分由基牙牙周支持组织承担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多基牙固定桥修复的受力情况。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通过改变基牙数目与牙槽骨的支持高度建立8个有限元模型进行应力和位移的计算分析。结果:牙槽骨高度降低条件下基牙牙周膜的应力值增大;固定义齿修复后,牙周支持组织的应力值下降;随着基牙数目的增多,牙周支持组织的应力值及牙齿在垂直方向的位移值降低,但单纯增加基牙的数目不会导致支持组织的应力明显减少;与垂直向载荷相比,斜向载荷易导致支持组织的应力集中,应力分布规律有明显改变。结论:本实验结果为固定义齿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三维有限元法对多基牙固定桥的应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分析多基牙固定桥修复的受力情况。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通过改变基牙数目与牙槽骨的支持高度建立八个有限元模型进行应力和位移的计算分析。结果:牙槽骨高度降低条件下基牙牙周膜的应力值增大;固定义齿修复后,牙周支持组织的应力值下降;随着基牙数目的增多,牙周支持组织的应力值及牙齿在垂直方向的位移值降低,但单纯增加基牙的数目不会导致支持组织的应力明显地相应减少;与垂直向载荷相比,斜向载荷易导致支持组织的应力集中,应力分布规律有明显改变。结论:本实验结果为固定义齿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固定桥双基牙侧牙槽骨有不同程度水平吸收时,基牙牙周膜的等效应力值和分布的变化,以指导临床固定桥的合理设计。方法:采用螺旋CT扫描技术与Mimics、Ansys软件相结合建立双基牙侧牙槽骨有不同程度水平吸收后的三基牙双端固定桥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施加垂直和斜向45°载荷,分析双基牙侧牙周膜的应力分布状况。结果:①斜向载荷下各模型应力值均大于垂直向载荷时的应力,应力集中现象也较垂直向载荷时明显;②在垂直或倾斜载荷下,有牙槽骨吸收的第二前磨牙侧增加牙周组织健康的第一前磨牙时,应力均变大以分担牙合力;若增加的第一前磨牙有不同程度的牙槽骨吸收,垂直载荷时应力值变化不大,斜向载荷时应力值减小,但应力集中现象较无吸收时明显。结论:增加牙槽骨有不同程度吸收的基牙不能有效地发挥分散牙合力的作用,不适合做固定桥基牙。加载方向是影响应力分布的重要因素,应注意防止产生过大的侧向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下颌后牙固定桥不同类型桥体下皮质骨的应力分布情况。方法:设计临床上常用的3种类型桥体:改良鞍式,改良盖嵴式和盖嵴式桥体,其与桥体下粘摹 面积比分别约为1:2/3:1/3。用三维有限元法计算出2种载荷的桥体下皮质骨单元的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结果:3种桥体下皮质骨的应力分布规律相似,但接触面积较大者其皮质骨应力较小,应力最大值分别相差约5%-7%。结论:不同组织接触面积的桥体,对桥体下肌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建立下颌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缺失三基牙双端固定桥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为其力学分析提供数字模型。方法:采用螺旋CT扫描获得断层图像,用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导入Ansys软件中建立下颌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缺失三基牙双端固定桥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包括牙齿、修复体、牙周膜和牙槽骨,共4260835个单元和739986个节点。结论:该模型有较好的力学和几何学相似性,可用来进行固定桥修复的生物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下颌后牙固定桥不同类型桥体下皮质骨的应力分布情况.方法:设计临床上常用的3种类型桥体:改良鞍式、改良盖嵴式和盖嵴式桥体,其与桥体下粘膜接触的面积比分别约为1∶2/3∶1/3.用三维有限元法计算出2种载荷的桥体下皮质骨单元的最大主应力(εmax)和最小主应力(εmin)值.结果:3种桥体下皮质骨的应力分布规律相似,但接触面积较大者其皮质骨应力较小,应力最大值分别相差约5%~7%.结论:不同组织接触面积的桥体,对桥体下骨组织应力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下颌侧切牙缺失固定桥设计基牙受力情况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双端及单端固定桥修复下颌侧切牙缺失时基牙的受力情况。方法应用ANSYS软件,通过三维有限元法建立4种固定桥模型,分别以中切牙和尖牙、中切牙、尖牙、尖牙和第一前磨牙为基牙模拟下颌侧切牙缺失,分析基牙最大受力部位和大小。结果单端固定桥修复模型中,以中切牙作为单一基牙时,基牙根尖受力值最大;双基牙单端桥基牙根尖受力最小;双端固定桥两基牙根尖受力分布最均匀。结论下颌侧切牙缺失患者以双端固定桥修复时,基牙受力最合理;单基牙单端桥设计,中切牙受力大于尖牙,而双基牙的单端桥修复形式较单基牙理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下颌前牙固定桥及其在牙周病状态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此模型进行三维有限元受力分析。方法: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建立包括牙齿、牙周膜、松质骨和皮质骨的下颌牙周病前牙固定桥模型,针对基牙不同牙周条件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分别计算不同牙周条件下基牙牙周组织的等效应力和第一主应力。结果:侧向力对基牙牙周组织的影响较为明显;且随着牙槽骨吸收程度的不断增加,侧向力产生应力集中增大的程度明显高于垂直向力。随着牙槽骨吸收程度增加,牙槽骨吸收侧基牙应力值分布规律与修复前相似,但应力值大小比正常状态下皆有不同程度增大。结论:在一定的牙槽骨吸收程度内,可以从生物力学角度来评价固定义齿作为牙周病个别牙缺失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下颌第一二磨牙缺失三基牙双端固定桥修复的条件下,分析近中倾斜不同角度的第三磨牙作为基牙后受力时修复体、牙体组织及牙周膜的应力分布情况,为临床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已建好的第一二磨牙缺失三基牙双端固定桥修复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基础上,将第三磨牙近中倾斜0°、10°、20°、30°和40°,通过Ansys软件分析修复... 相似文献
14.
下颌牙固定桥基牙牙周膜应力的三维有限元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以成人下颌骨作为建立有限元模型的解剖学基础,根据固定桥及其基牙支持组织的性质及有限元划分的原则,建立了固定桥及其基牙支持组织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在6种垂直向栽荷和一种向载荷条件下,计算出基牙牙周膜的最大主应力(εmax)、最小主应力(εmin)值,并绘制出应力线图。据此分析了固定桥修复前后基牙牙周膜应力的变化及其分布规律,加载条件改变对应力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双端固定桥基牙牙槽骨单侧吸收对基牙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采用螺旋CT扫描获取健康人下颌骨、牙齿、牙周支持组织的二维图像,通过图像合成软件建立三维数字模型,并应用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生成下颌后牙三单位固定桥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在相同垂直和水平载荷情况下,分析基牙牙槽骨单侧吸收时固定桥各基牙的应力分布。结果:当前磨牙端基牙牙槽骨单侧吸收达25%、磨牙端基牙牙槽骨无吸收时,前磨牙端基牙开始出现应力集中;当磨牙端基牙牙槽骨单侧吸收达35%、前磨牙端基牙牙槽骨无吸收时,磨牙端基牙开始出现应力集中。结论:下颌后牙双端固定桥基牙应力分布与基牙牙槽骨吸收形式密切相关,但二者之间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存在临界区,基牙牙槽骨单侧吸收的程度对基牙应力分布的影响弱于多侧吸收。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动态载荷下下前牙固定桥修复前、后基牙牙周膜的应力和应变分布规律。方法对有限元模型进行动态垂直、斜向加载,计算基牙牙周膜的应力和应变值,绘出牙周膜的应力分布图及牙周膜的应力- 时间曲线。结果动态载荷下,下前牙固定桥修复前、后基牙牙周膜的应力和应变分布趋势与静态载荷基本相同,但其大小明显降低,变化率为60%~75%。牙周膜的应力分布及大小具有时间依赖性,一个咀嚼周期结束后,牙周膜有残余应力存在。斜向冲击载荷时,牙周膜应力下降直至消失的时间比垂直向冲击载荷短。结论动态载荷下,下前牙固定桥修复前、后基牙牙周膜的应力和应变值明显降低。在一个咀嚼周期中,牙周膜的应力分布和大小具有时间依赖性,一个咀嚼周期结束时,牙周膜有残余应力存在。残余应力的大小与加载量及加载方向有关。加载方向是影响牙周膜应力分布、应力累积和应力释放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栓道式附着体在下颌倾斜基牙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19例下颌第一磨牙缺失导致基牙和(或)邻牙严重倾斜,常规备牙无法取得共同就位道的病例,采用分段式设计,利用栓道式附着体相连接,制作完成19件烤瓷固定桥。观察修复体的吻合性、稳固性、咀嚼功能、对牙周组织的影响。结果经过1~6年的观察,有1例在戴牙3年后出现附着体结合部轻微松动。其余病例咀嚼功能良好,未出现冠或附着体的松动,无明显牙龈红肿及基牙松动,无食物嵌塞,无牙髓炎及根尖周炎症。结论分段式烤瓷固定桥在下颌倾斜基牙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研究天然牙与种植体联合支持式套筒冠固定桥牙周组织的应力分布情况。方法:选择1例左侧下颌第一磨牙缺失病例,分别设计以左侧下颌第二前磨牙与种植体(位于下颌第二磨牙)联合支持固定桥模型(模型Ⅰ)和套筒冠固定桥模型(模型Ⅱ)。在分散垂直和分散斜向2种载荷情况下,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基牙及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分散垂直载荷下,模型Ⅰ中的天然牙和种植体周围骨组织最大等效应力值分别为2.58MPa和43.92MPa;模型Ⅱ中,相应的最大等效应力值分别为2.17MPa和20.23MPa。分散斜向载荷下,模型Ⅰ中的天然牙和种植体周围骨组织最大等效应力值分别为2.23MPa和46.37MPa;模型Ⅱ中.相应的最大等效应力值分别为1.91MPa和21.19MPa。结论:套筒冠固位体能缓冲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部分应力,但对垂直应力和侧向应力的缓冲能力差别不大。进行天然牙与种植体联合支持固定桥修复时,可在种植体端设计套筒冠固位体.以缓冲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应力水平,防止或减轻种植体支持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动态加载时微种植体压低基牙后固定桥力学行为的改变,为临床压低基牙后再进行牙体预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螺旋CT扫描健康人上颌骨、牙及牙周支持组织的二维图像,通过Mimics10.01、Ansys13.0等图像合成、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基牙牙槽骨水平吸收10%,上颌后牙分别压低0、0.5、1.0、1.5、2.0 mm后双端固定桥修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模拟在1个咀嚼周期0.875 s内连续性施加垂直向、斜向(颊向与舌向)载荷作用,比较压低基牙前、后修复体、牙、牙周膜及硬骨板的应力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随着压低量增加,修复体、牙体应力发生一定改变,这一改变与修复体结构、牙体结构有很大关系。牙周膜及硬骨板面积增大,整体应力有所降低。在一个动态载荷周期内,随着时间的积累,牙、修复体、牙周膜、硬骨板的应力均逐渐增大,在斜向载荷作用下,应力达到峰值,卸载终期仍有少量的应力残余。结论:采用微种植体压低基牙后,降低了修复体、牙、牙周膜、硬骨板的应力。在1个咀嚼周期中,基牙及支持组织的应力具有时间依赖性,侧向力对其影响大于垂直向力,且1个咀嚼周期结束时,基牙及支持组织有应力残余。随着基牙压低量的增加,残余应力减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