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带股前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方法.方法:应用股前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47例,皮瓣修复手皮肤缺损面积1cm×2cm~3 cm× 6 cm.结果:股前外侧皮瓣移植17例,完全成活14例;3例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和皮片移植而愈合.皮瓣携带股外侧皮神经并将其与受区皮神经吻合11例,未吻合6例.吻合股外侧皮神经11例中8例恢复保护性感觉,未吻合皮神经6例中1例有保护性感觉.结论:股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具有操作简便、血供丰富、质地薄、感觉恢复好、无需再次整形等优点,为修复手部皮肤缺损提供了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赵龙桃  叶玲 《内蒙古中医药》2014,(14):181-F0003
目的:评价应用桥式交叉吻合血管游离皮瓣移植结合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小腿撕脱伤疗效和护理方法。方法:40例小腿撕脱伤患者,均应用桥式交叉吻合血管游离皮瓣移植结合VSD治疗,对比皮瓣移植前创面感染率、皮瓣成活率、皮瓣移植后创面一期愈合率及住院时间。结果:游离皮瓣移植结合VSD治疗创面感染率明显下降,创面一期愈合率明显提高,住院时间减少1w。结论:应用桥式交叉吻合血管游离皮瓣移植结合VSD治疗小腿损伤,可以提高移植皮瓣的成活率,有效地提高伤肢修复的重建,降低病残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皮瓣移植修复小腿皮肤缺损骨外露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1月~2009年10月应用筋膜皮瓣、肌皮瓣、岛状皮瓣,对23例患者进行修复的病例。择期手术修复20例;小腿外伤后软组织缺损骨外露18例,肿瘤放疗后软组织坏死骨外露2例,慢性骨髓炎3例,3例中原发性骨髓炎1例,创伤后骨髓炎2例;有钢板螺丝钉外露15例。结果:胫骨上段皮肤缺损选用隐动脉皮瓣1例,该皮瓣町供面积大,血管蒂长,皮下脂肪少,手术中提取皮瓣观察血管走向。腓肠肌皮瓣7例,腓肠肌内外两侧头均有一条营养动脉可形成内外两个独立的肌皮瓣,该皮瓣血运丰富,抗感染力强,游离肌肉血管束时,旋转幅度大。小腿筋膜皮瓣13例,足背岛状皮瓣2例。23例皮瓣移植全部成活,外形、功能满意。结论:皮瓣移植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骨外露安全、有效、可靠。皮瓣选择应根据缺损部位、皮瓣特性而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皮瓣移植修复小腿皮肤缺损骨外露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1月.2009年10月应用筋膜皮瓣、肌皮瓣、岛状皮瓣,对23例患者进行修复的病例。择期手术修复20例;小腿外伤后软组织缺损骨外露18例,肿瘤放疗后软组织坏死骨外露2例,慢性骨髓炎3例,3例中原发性骨髓炎1例,创伤后骨髓炎2例;有钢板螺丝钉外露15例。结果:胫骨上段皮肤缺损选用隐动脉皮瓣1例,该皮瓣可供面积大,血管蒂长,皮下脂肪少,手术中提取皮瓣观察血管走向。腓肠肌皮瓣7例,腓肠肌内外两侧头均有一条营养动脉可形成内外两个独立的肌皮瓣,该皮瓣血运丰富,抗感染力强,游离肌肉血管束时,旋转幅度大。小腿筋膜皮瓣13例,足背岛状皮瓣2例。23例皮瓣移植全部成活,外形、功能满意。结论:皮瓣移植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骨外露安全、有效、可靠。皮瓣选择应根据缺损部位、皮瓣特性而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及前臂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同时探讨不同血管吻合方式对游离皮瓣移植成活的影响。方法 38例伤者采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及前臂皮肤缺损,依照不同血管吻合方式将其分为3组,A组(n=12)采用游离植皮,B组(n=13)采用手术放大镜下缝线法吻合,C组(n=13)采用显微镜下缝线法吻合;对比分析3组伤者的皮瓣缺血时间、血管吻合总时间、并发症率、临床效果。结果 38例伤者中,6例在术后出现血运相关并发症,经过积极处理,坏死4例(A组3例,B组1例),最后成功率90%;在皮瓣缺血时间、血管吻合总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方面,C组显著优于A组、B组(P均<0.01)。结论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及前臂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令人满意,同时,显微镜下缝线法在缩短血管吻合时间和皮瓣缺血时间方面优势明显,充分的术前准备、精细的手术操作和有效的术后处理对提高皮瓣成活率价值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受区炎性疤痕吻合血管游离皮瓣移植手术的成功率。方法:受区炎性疤痕,需行游离皮瓣修复10例,其中桥式交叉吻合3例,血管移植4例,扩大清创至正常区域吻合3例。结果:所有皮瓣均完全存活,未出现血管危象,术后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受区慢性感染所致的炎性疤痕内的血管不可行血管吻合,吻合处应位于正常组织内,以提高皮瓣存活率,减少术后血管危象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远端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术式. 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09年4月我院选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手外伤的病例31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不等,对皮瓣的外形、血液循环和感觉等进行观测研究. 结果:股前外侧皮瓣移植31例31块皮瓣,完全成活28例;3例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和皮片移植而愈合.皮瓣携带股外侧皮神经并将其与受区皮神经吻合21例,未吻合10例. 结论: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外伤有较理想效果,提高皮瓣与受皮区的吻合程度是提高修复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小腿部损伤受区血管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小腿部软组织缺损是目前公认的常规方法〔1,2〕。受区血管的正确选择对于成功地进行皮瓣移植 ,特别是对于小腿部损伤的修复 ,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也是非常困难的。在计划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移植术时 ,许多因素必须予以慎密考虑〔3 ,4〕。报道的皮瓣移植成活率差别之所以较大 ,主要是由于这些因素不同造成的。例如 ,一些学者愿意选择胫前血管是因为它容易暴露 ,然而另外一些学者却极力主张选用胫后血管〔3〕。关于血管吻合的部位 ,学者们也持截然相反的观点 ,即有的主张在小腿皮肤缺损区的远段 ,有的主张在皮肤缺损区的近端〔…  相似文献   

9.
王斌 《中医正骨》2011,23(5):61-62
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皮瓣移植已成为修复组织缺损的重要方法。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因血液循环好,不需要吻合血管,不损伤小腿主要血管,易于切取,操作简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传统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容易出现静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外伤中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45例手外伤患者的软组织缺损行吻合血管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创面术,重建手功能。结果:45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4-18个月.手外观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采用吻合血管游离皮瓣修复手外伤中软组织缺损,具有良好手外观及功能.是修复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报告12例骨与软组织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行吻合血管腓骨移植;带血管蒂髂骨移位和带血管蒂的背阔肌皮瓣,腓肠肌皮瓣及下腹岛状皮瓣移位进行修复与重建,均获得良好效果.并就修复方式的选择及应用显微外科技术的优点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1983年徐达传等首先提出股前外侧皮瓣。罗力生于1984年首先报道临床应用皮瓣修复组织缺损获得成功。2003年1月-2005年8月,我们采用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18例,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正>口腔颌面部常常因肿瘤手术、大面积创伤而造成组织缺损,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生理、心理健康。目前常用的重建方法均存在着不同的缺点,胸大肌肌皮瓣和背阔肌肌皮瓣组织量过于丰厚,手术创伤较大;前臂皮瓣需吻合血管,皮瓣  相似文献   

14.
腓肠神经伴行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是一种严重而又复杂的损伤,早期处理不当将严重影响肢体功能的恢复。此类骨折往往注重固定方法的选择而忽视了软组织缺损的处理,特别是中下段面积较大皮肤缺损。传统的处理方法如肌瓣、肌皮瓣转移术很难解决问题,而采取吻合血管的皮瓣移植,手术复杂且风险较大。自1997年3月以来,作者应用腓肠神经伴行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复杂性胫腓骨骨折合并胫前皮肤缺损病人20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胫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多由强暴力所致,往往伴有神经、血管及其周围软组织较严重的损伤,致残率、感染率高。而采用游离皮瓣移植是修复创伤组织缺损非常重要的方法。我科采用吻合血管的左腓骨皮瓣移植的方法成功治疗1位胫骨缺损伴局部皮缺损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相关治疗  相似文献   

16.
皮瓣及肌皮瓣移植手术前后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加强皮瓣、肌皮瓣移植手术前后护理的疗效。方法:皮瓣、肌皮瓣移植术患者41例,术前积极抗休克和感染,给予恰当的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皮瓣移植处变化,及时处理病情,术后指导功能锻炼。结果:39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恰当的心理护理、正确的术后护理及处理是皮瓣、肌皮瓣移植术成功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皮瓣按摩法联合预见性护理预防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下肢组织缺损术后静脉血管危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拟定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下肢组织缺损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皮瓣按摩法联合预见性护理干预。记录2组术后静脉血管危象发生率、分级和术后发生时间分布情况,观察2组术后不同时间皮瓣体征评分的变化,评价2组下肢功能活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统计2组术后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静脉血管危象分级及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静脉血管危象出现时间为术后(48.19±16.21)h,对照组为术后(36.23±14.30)h,观察组出现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迟(P0.05)。观察组术后6~72 h的疼痛、皮瓣颜色、皮瓣温度、毛细血管充盈度、皮瓣质地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72 h及出院时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患者术后总体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皮瓣按摩法联合预见性护理可延缓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下肢组织缺损术后静脉血管危象的发生,并降低静脉血管危象发生率,改善移植后皮瓣血运,提高患者下肢功能、日常活动能力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拇指损伤修复治疗中带神经血管蒂示指背岛状皮瓣移植术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 选取行拇指远端缺损修复术的患者105例,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行拇指尺背侧皮瓣修复术,研究组行带神经血管蒂示指背岛状皮瓣移植术.结果 2组患者修复手术均成功完成,移植皮瓣均完全成活,术后存在一定程度的肿胀,研究组皮面高出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移植部分出汗情况与皮肤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DIP平均活动度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中优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带神经血管蒂示指背岛状皮瓣移植术在拇指损伤修复中具有良好的效果,相比尺背侧皮瓣修复术皮肤外观修复更佳,临床治疗效果更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外踝上肌间隔穿支皮瓣转移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足背部皮肤缺损伴有肌腱、骨关节外露的患者采用外踝上肌间隔穿支皮瓣转移修复.结果:随访6 ~12个月,皮瓣质地优良,皮瓣两点辨别觉为10 ~ 12 mm,皮神经短蒂吻合者最快1个月内既有感觉恢复.患者对皮瓣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穿鞋无明显影响.供区植皮愈合良好,对行走功能无影响.结论:外踝上肌间隔穿支皮瓣不牺牲小腿主干血管;血管位置恒定、解剖变异少、易于解剖分离,皮瓣皮下脂肪少、色泽适宜,耐摩擦;皮瓣切取面积大、成活率高.逆行转移时可修复至跖趾关节平面.是修复足背部皮肤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跌打七厘片在组织缺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植修复术后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跌打七厘片;比较两组患肢的肿胀程度,皮瓣成活率及伤口愈合时间.结果 皮瓣成活率两组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肢术后14 d肿胀消退情况优于对照组,伤口愈合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在组织缺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植修复术后加用跌打七厘片可提高术后消肿速度,降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